我想要"所有人越來越重視ecotourism(生態旅遊)"既資料

2007-03-22 9:55 am
我想要"所有人越來越重視ecotourism(生態旅遊)"既資料
有無咩網可以有話/証明ecotourism係全世界越來越受關注?
thanks!!
更新1:

我想要data多d...thanks

回答 (2)

2007-03-30 5:48 am
✔ 最佳答案
有無咩網可以有話/証明ecotourism係全世界越來越受關注?
http://marketing.mingpao.com/jump-tourism/

http://www.zignup.com/www/ProductListSubCategory.aspx?Category_id=ecotour&OVRAW=%E7%94%9F%E6%85%8B%E6%97%85%E9%81%8A&OVKEY=%E7%94%9F%E6%85%8B%20%E6%97%85%E9%81%8A&OVMTC=standard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99%E6%B8%AF%E6%BF%95%E5%9C%B0%E5%85%AC%E5%9C%92

http://www.ecotour.com.hk/

所有人越來越重視ecotourism(生態旅遊)"既資料


香港生態旅遊前瞻

 " 生態旅遊"這個名詞,相信對普羅大眾來說一點都不陌生。可是夠竟有多少人真正瞭解什麼是生態旅遊呢?國際上生態旅遊的定義實在是多不勝數,但是這些定義都離不開以下四個原則:

1. 對環境的影響減至最低的自然旅遊
2. 經濟上資助自然保育
3. 可持續生態旅遊地點管理
4. 有教育元素的旅遊活動

 恰當的生態旅遊發展,不但可以為社會帶來經濟的效益,同時亦能夠提高生態旅客對環境保育的意識。相反,不恰當的生態旅遊活動能為大自然帶來負面的影響,如改變生物的覓食及生活習慣、垃圾問題、踐踏、危害動植物的生命等。

 我們身處於香港這個大都市,相比其他城市,香港的自然生態資源極之豐富。香港有超過百分之四十的保護地區,為不同種類的動植物提供棲身之所。這豐富的天然資源,亦為旅客提供享受大自然環境的機會。令香港成為更多元化的旅遊城市。

 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於二零零一年的調查,大約24%的旅客對香港生態旅遊感興趣。亦有研究報告指出,香港的生態旅遊可吸引外地旅客多留港1.9天。假設每位旅客的每日消費為港幣1000元。根據2004年度的訪港旅客人數計算,估計香港的生態旅遊可為香港帶來大約額外100億的收入。相信在2006年香港濕地公園的落成及政府大力推廣綠色旅遊後,有興趣參加香港生態旅遊活動的旅客人數必定急劇上升。

 可惜的是,生態旅遊的專才培訓,並未能追上生態旅遊發展的步伐。此外,由於缺乏對生態旅遊活動及導遊的監管,使良莠不齊的生態旅遊活動充斥於市場。這些都可能成為香港生態旅遊發展的絆腳石。良莠不齊的生態旅遊活動會令旅客對香港生態旅遊留下不良的印象,因而直接影響香港生態旅遊的發展。

 生態旅遊的培訓課程,一方面可增加參加者對香港生態旅遊資源的認識,亦可為香港生態旅遊發展培訓人才。此類課程對有志於生態旅遊行業發展的人士,提供專業的知識。

張定安先生
香港大學地理系博士研究生
(香港生態旅遊研究)


導賞解說的角色和核心價值

我們一定有過以下的經驗……

1.閱讀:尤其是研究古文、哲學和文學名著,我們會找些導讀、解析的工具書幫助我們理解和欣賞前人的著作和學問。

2.旅行:每次到外地旅行,特別是跟旅行團去旅遊,必定有一位當地導遊或者由熟識當地情況的領隊帶我們遊覽名勝。

3.參觀:當我們進入美術、文化和歷史博物館,在自然教育中心、文物古蹟遺址等;都會要求由一位專業人仕陪同我們一起參觀。

 在參觀、旅遊和自學的過程中,藉著引導、解說的幫助和互動的賞柝、解答疑問;我們就好似上了一堂導修課程般,更容易去理解、領悟和更愉快地學習。當然,我們也可能選擇自己去探索和遊覽,但每當面對著浩瀚廣博的資訊、不知從何入手之時,也許要找來一本導讀的書藉;如此,我們豈不是也成為自己的導賞解說者嗎?

  由此可見,導賞解說並不是因為工作本身而存在,而是因為參與者有需要導師的指引去體驗和學習的過程。我們一起走過由陌生、不認知,好奇、求知而過渡至探索、發現、明白、體會、啟發和領悟的歷程。參與者身在其中,能否感覺滿足和享受;實在有賴專業導賞解說者的協助,達致在學習、體驗過程中提升我們的生活素質和精神素養。從而更好地經驗大自然世界的美妙規律,領悟人類社會生活的過去與現在,達致天、地、人合一的和諧境界。

 從認知、分享、欣賞的角度出發,啟發我們對人、物(動植物)的關顧和保護的觀念。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作為大自然的守護者,地球的主人翁;我們除了享用大自然和前人供給我們的豐富資源和遺產,是否也應肩負起照顧、保育和善待身邊一切得來不易的寶藏呢?

 成為導賞解說工作的一份子,無論是在自然生態旅遊、觀光旅遊或參觀文化美術、歷史文物等的導賞解說活動,我們是否認同自己應有一份專業的角色和責任;並且在導賞解說工作中所帶出的意義和價值。我們能否協助參與者提升其在知識生活中的素質,在靈性生命中添加無限的價值。

 『導賞員』、『解說員』、『導遊』,無論用什麼稱呼我們,我們的工作並不只是帶人去旅行!


聯合國將2002年定為國際生態旅遊年,一連串的準備工作會議已經在世界各地展開。工作會議的討論題目廣泛,包括各類生態系統(如山區)生態旅遊管理和生態旅遊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工具。有關的討論結果將於2002年5月19-22日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行的世界生態旅遊高峰會會議中報告。

根據聯合國環境總署,生態旅遊有以下特點:

以大自然為本,遊客的動機應是觀察及欣賞大自然及當地的傳統文化;
具教育及傳譯的性質
一般以小組型式進行,由規模較小但專業的本地組織舉辦
可減少自然及社會文化環境的衝突
透過創造地區經濟效益、製造另類的就業機會
提高當地人士與遊客的自然保育意識,達致保護環境的理想
香港的生態導賞員的培訓及發展其實極待關注。相對於其他國家,香港的保育工作亦比很多發達國家或地方落後,不少國家透過政府撥款、保育基金等,在具保育價值的地方進行積極的生態管理工作,並運用這些自然資源,發展生態旅遊。

目前香港的保育工作,主要依賴城市規劃手段,管制土地用途及發展。這個做法引起不少發展商覬覦,過去環保團體便不斷向政府、城市規劃委員會等爭取保護南生圍、沙羅洞等極具保育價值的地方,免它們受大型住宅或其他土地用途發展破壞。為了保證這些地方得到保護,其中一個途徑是發展生態旅遊,創造就業機會和經濟效益。

鄰近地方如台灣,各地已經紛紛配合國際生態旅遊年,組織各式各樣的活動,如台南市政府已經委託致力文史與自然生態教育等五個民間社團,共同舉辦「台南市自然生態保育志工隊培訓營」,徵求生態保育及文史教育工作者,協助市政府推動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的保育工作,和提供生態教育傳譯服務。另外,中國國家旅遊局早於1999年已舉行「生態旅遊年」的活動,推動生態旅遊,同年亦於廣西桂林召開第六屆亞太地區環境與發展年會,簽署「桂林宣言」,保護環境和資源,確立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長春社獲得香港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的學生協助,在香港富生態旅遊價值的數個地方,包括大埔林村、沙螺洞及元朗新田,進行生態及傳統文化特色的考察,製作中英文的旅遊指南,方便市民及遊客自行前往這幾個地點旅遊。

以下為(hk)幾個生態旅遊的選擇:
1.天水圍濕地公園
2.西貢海下灣及土瓜坪海岸濕地觀察
3.中華白海豚觀察及大澳漫遊
4.沙螺洞文化及河溪生態考察
5.印洲塘吉澳海岸生境考察
6.東平洲岩岸生態考察
7.馬屎洲觀石考察
8.大澳文化濕地生態考察
9.深涌、荔枝莊生態考察
10.南生圍、尖鼻咀魚塘濕地生境考察

2007-03-29 21:58:45 補充:
所有人越來越重視ecotourism(生態旅遊)既資料eg~~~~~不丹王國採用有限制規模的發展模式,於國際展示其國自然美態history文化,因其國王認為國民幸福總值重要過國民生產總值GDP。每年賺300萬美元。希望幫到你。。。。。
參考: website
2007-03-26 9:34 am
Ecological tourism, usually shortened to ecotourism, is a form of tourism which aims to be ecologically and socially conscious. It is defined both as a concept-tourism movement and as a tourism (specifically sustainable tourism) section.

Generally speaking, ecotourism focuses on local culture, wilderness adventures, volunteering, personal growth, and learning new ways to live on the planet; typically involving travel to destinations where the flora, fauna, and cultural heritage are the primary attractions. Responsible ecotourism includes programs that minimiz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traditional tourism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enhance the cultural integrity of local people. Therefore, in addition to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itiatives by hospitality providers to promote recycling, energy efficiency, water reuse, and the creation of economic opportunities for local communitie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ecotourism[citation needed].

Many global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aid agencies favour ecotourism as a vehicl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many countries, ecotourism is not so much seen as a marginal activity intended to financ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an as a major sector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as a means of attracting tourists. For example, in countries such as Costa Rica, Ecuador, Nepal, Kenya, Madagascar and Antarctica, ecotourism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or in Antarctica's case, economic activity)

The concept of ecotourism is widely misunderstoodand, in practice, is often simply used as a marketing tool to promote tourism that is related to nature. Critics claim that ecotourism as practiced and abused often consists of placing a hotel in a splendid landscape, to the detriment of the ecosystem. According to them, ecotourism must above all sensitize people with the beauty and the fragility of nature. They condemn some operators as "green-washing" their operations — that is, using the label of "ecotourism" and "green-friendly", while behaving in environmentally irresponsible ways.

Although academics[citation needed] argue about who can be classified as an ecotourist, and there is precious little statistical data, some estimate that more than five million ecotourists — the majority of the worldwide population — com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with other ecotourists coming from Europe, Canada and Australia.

Currently there are various moves to creat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certification programs, although the process is causing controversy. One example of ecotourism certificates has been put into place at Costa Rica, though the program has been dismissed as green-washing by others.

Another problem is that some of the destinations visited by ecotourists are extremely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al impact from human use (e.g. Antarctica, Amazonian rainforest, bird breeding colonies) and can be damaged even by careful travellers.

Contents [hide]
1 History
2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hotels
3 Criticism
4 External links


收錄日期: 2021-04-27 17:00:2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22000051KK0031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