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 10點

2007-03-22 5:19 am
我想問一些有關工業革命的資料﹗
.工業革命期間的發明(連圖)
.工業革命的起因
.工業革命的貢獻
.工業革命的代表人物(連圖)


庥煩大家!

我想比20點架,但係佢最多比我比10點咋!!!!

回答 (2)

2007-03-22 9:27 pm
✔ 最佳答案
工業革命有時又稱產業革命(近年來一些學者認為這兩個概念之間有區別),或者稱為第一次科技革命,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

有人認為工業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經開始,但直到1830年,它還沒有真正蓬勃地展開。大多數觀點認為,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傳播到英格蘭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

一般認為,蒸汽機、焦炭、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

在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前,整個生產所需動力依靠人力和畜力。伴隨蒸汽機的發明和改進,工廠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賴人力與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機發明後被機械化生產取代。工業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擬的巨大變革,其影響涉及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使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對人類的現代化進程推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類推向了嶄新的蒸汽時代。

工業革命對19世紀科學發展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以前的科學研究很少用於工業生產,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長大,工程師與科學家的界限越來越小,更多的工程師埋頭做科學研究。以前的科學家多是貴族或富人的子弟,現在則有許多來自工業發達地區和工人階級的子弟成為了科學家。他們更加對化學和電學感興趣,這也促進了這些學科的發展。

紡織工業之發明品及代表人物
1733年鐘錶匠凱伊發明飛梭,大大提高了織布效率。

1764年-1767年詹姆斯·哈格裡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提高了紡紗效率。

1768年凱伊又發明了水力紡紗機。

1779年複製普敦又結合兩種紡紗機的優點發明了騾機(mule),後背改良成自動棉紡紗機。

1785年,牧師艾德蒙特·卡特萊特又發明了動力織布機,並且在1791年建造了第一座動力織布機工廠。隨後其他紡織機器相繼發明,實現了紡織行業的機械化生產。當時紡織的動力依靠水力,這限制了工業的發展,於是蒸汽機被發明出來。

1769年詹姆斯·瓦特根據前人的成果,成功發明了單向蒸汽機

1782年又製造出雙向蒸汽機。蒸汽機的出現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

1800年,英國擁有蒸汽機321台、5210匹馬力

1825年猛增到15000台,375000馬力。


運輸革新之發明品及代表人物
1759年 - 1830年英格蘭2200英里的運河。

1807年,美國人富爾敦發明了汽船

1811年英國也開始仿製。在陸路交通方面

1765年英國開始使用鐵軌

1788年開始架設鐵橋。

1814年史蒂芬遜發明蒸汽機車

1825年於英國的第一條鐵路上試車成功。

1844年,英國鐵路已經長達2235英里。

2007-03-25 21:59:09 補充:
慚愧!!! 我都是抄維基的,多謝俾面!!!! ~^。^~
2007-03-22 5:49 am
工業革命和政治革命不同, 它不是流血的革命, 而是由科學家明計多新奇器聯結而成, 與科學結合, 互相支援。 工業革命是永不止息, 科學日益進步, 工業革命隨之進展。 工業革命成為國家富強的基礎, 如十八、十九世紀的英國賴以富強, 中國沒有追上工業革命的步伐, 因此而衰弱、戰敗。
工業革命

狹義來說:工業革命是生產方式的改變,包括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的改變。
廣義來說:工業革命是社會經濟組織的改變。
綜合而言,工業革命是生產過程上應用機械代替人工的一種基本變革,大致有下列幾種涵意:
   A. 工業機械化;
  B. 動力使用於工業;
  C. 工廠制度的發展;
  D. 運輸和交通的革新;
  E. 經濟活動資本化。

工業革命的背景
1.殖民地的開拓與市場的擴展令歐洲母國的商品需求量大增。
2.歐洲貨幣經濟的成長助長了銀行業務的發展和信貸制度的形成,工商業的發展得銀行的助力。
3.機械化的生產與科技的發明,加速了工廠制度的興起,並使工業發展機械化。
4.倡導科學研究與獎勵發明潮流的推動。

第一期工業革命
第一期工業革命以紡織業為主, 又稱為蒸汽時代, 從1770年至1830年在英國完成了, 期間之重要發明有:
  1733年 - 凱約翰 (英) - 飛梭
  1769年 - 愛迪生 (英) - 改良蒸汽機
  1807年 - 富爾敦 (美) - 汽船
  1812年 - 斯蒂芬遜 (美) - 火車

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之原因如下:
一. 內政因素:
 1.最早獎勵發明研究(1624年制定「專利法」;1660年設立皇家學會)
 2.光榮革命後,議會掌國家財政,議會政治保障私人資本。

二. 對外因素:掌握海權,商業發達,擁有龐大殖民地,資金充裕。

三.歷史因素:紡織技術工人較多。

四.地理因素:
 1. 良港, 運輸便利;
 2. 煤,鐵蘊藏豐富。

第二期工業革命
  十九世紀中葉以後,工業革命進入另一新階段, 以電力、重工、化工為主, 更多創新發明, 即第二期工業革命。又稱為電氣時代。 業由英國漸向歐洲大陸及世界各國傳播,法國、德國、俄國亦相繼進行工業革命。至二十世紀初期,英國已失掉其「世界工場」的地位。

第二期工業革命之發明:
  1876年 - 貝爾 (美) - 電話
  1879年 - 愛迪生 (美) - 電燈
  1896年 - 福特 (美) - 四輪汽車
  1903年 - 萊特 (美) - 飛機

工業革命發展的特點
1. 1769年瓦特改良蒸汽機,被視為工業革命的支柱。
2. 蒸汽機取代了水力成為新動力能源。
3. 汽船、火車、鐵路、運河等先進的交通方式相繼出現。
4. 鋼鐵成為工業革命中實業的中堅,更奠下了近代鋼鐵工業的基礎。
5. 工廠制度興起--工業革命的特徵之一。
6. 「鋼」取代「鐵」,成為重工業原料,煉鋼技術發展迅速。
7. 電力逐漸成為主要動力。
8. 1870年以後內燃機和蒸汽渦輪的發明是重要的發明。利用煤氣在活塞內的爆炸作為動力,成為又一新能源。

工業革命的影響
一.社會上:
1.工業革命加快了城市化進程。
2.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3.社會上形成了兩種新的社會階層:資本家與勞工。
4.產生新的社會問題:
  A. 貧富不均
  B. 勞工問題 (有關心理、生理、工資、教育、福利等問題)

二.經濟上
1.農業機械化的加速
2.各種經濟學說之發生,如自由主義 1、民族主義 2、社會主義 3。
3.產品增加興商業擴張。

三.政治上
1.民族主義漸成。
2.民主制度亦漸漸確立。
3.殖民主義出現。

資本主義
  以牟利為目的, 將私有資財投資工商業。


收錄日期: 2021-04-16 12:06: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21000051KK0419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