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棍也被稱作「棒」。一種打擊兵器。長度約為1.3-2.6米,也有的長達4米,截面一般為圓形,粗細以單手能夠把握為準。棍的重量通常約為數千克,用堅硬木桿製成,如中國宋朝軍隊常用的「桿棒」、「白棒」等;也有一些棍用金屬製成,重量較大,可達數十千克,稱為「鐵杖」、「鐵掊」,如《西遊記》中孫悟空使用的金箍棒。棍是近戰搏鬥兵器,它的攻擊範圍大於刀、槍,自古有「棍掃一大片」的說法。但是棍主要是造成鈍器傷和淤傷,其殺傷力比刀、槍等要小。
[編輯] 棍的歷史
棍來源於原始社會的生產工具,也是最早被用於戰爭的武器之一。在明朝的抗擊倭寇鬥爭中,一些地方的僧兵就曾經大量裝備鐵棒作為武器,有效的壓制了倭寇長刀的威力。火器出現以後,棍成為了武術運動的器械,退出了軍事舞臺。
五刑是中國古代五種刑罰之統稱,在不同時期,五種刑罰的具體所指並不相同。在西漢漢文帝前,五刑指墨、劓、刖、宮、大辟;隋唐之後,五刑則指笞、杖、徒、流、死。一般將前者稱為奴隸制五刑,後者稱為封建制五刑。五刑是對中國古代刑罰的部分概括,並不代表全部刑罰制度。
目錄 [隐藏]
1 起源
2 奴隸制五刑
3 封建制五刑
4 女犯五刑
5 外部連結
[編輯] 起源
五刑最早源於有苗氏部落。有苗氏亡於夏啟後,夏啟將有苗氏推行的刖、劓、琢、黥等刑加以損益,形成了墨、劓、刖、宮、大辟五種刑罰,並使之成為主要的刑罰體系。自夏以後、商、周及春秋之際,五刑一直被作為主體刑而廣泛使用。奴隸制五刑在漢文帝時期因為緹縈上書而被廢除,被封建制五刑取代。
[編輯] 奴隸制五刑
奴隸制五刑中除大辟為死刑,其餘四種皆為肉刑,並對人體造成的損害是不可複原的。
墨,又稱黥,在受刑者面上或額頭刺字,並染上墨。
劓,割去受刑者的鼻子。
刖,夏稱臏,周稱刖,秦稱斬趾。斬掉受罰者左腳、右腳或雙腳。有另一說稱臏是去掉膝蓋骨。
宮,又稱淫刑、腐刑、蠶室刑,割去受罰者的生殖器。
大辟,即死刑,分為戮、烹、車裂、梟首、棄市、絞、凌遲等。
[編輯] 封建制五刑
笞,用小荊條擰成的刑具抽打受刑者臀部,清朝時刑具改為竹板。分五等: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
杖,用粗荊條擰成的刑具抽搭受刑者的背、臀和腿。也分五等: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和一百。
徙,強制犯人勞役。分五等:一年,一年半,兩年,兩年半,三年。
流,將犯人流放到邊遠地區,不准回鄉。
死,隋唐之後,死刑一般為兩種:絞和斬。宋元明清加凌遲。明清加梟首。
[編輯] 女犯五刑
對女性犯人,五刑似指:
刑舂
拶刑
杖刑
賜死
宮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