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在預科「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六篇選讀文章中,我認為以殷海光先生的《人生的意義
》一文寫得最淺白和有條理[1],亦由於他寫得清楚明白,故我們容易找到有問題的地方
來加以討論[2]。
根據殷海光先生所列的「人生四大層次」,他認為人生意義就在於最高一層的追求,即
價值的追求,甚麼是價值呢?就是真、善、美、理想和道德。換言之,人生意義就在於追求
真、善、美、理想和道德。可是對於甚麼是真善美,作者並沒有作進一步的釐清。我們或許
會問:所謂道德這種價值的追求是否就是善的追求呢?而我們又是否可將善作為理想來追求
呢?立志成為一位出色的運動家又可否算做一種理想呢?由此可見,在價值層中的真、善、
美、理想和道德這幾個範圍的關係,作者並沒有進一步的闡釋。這是第一個問題。
或許作者在這篇文章中並不需要處理這個問題,因為他可能只是想將其中一種自己所認
同的人生意義講出來。他主要談的是「道德」這種價值,並批評傳統中國文化沒有充分發展
經濟,生物文化層不能滿足,「道德」這種價值的實現便落空了。我認為在這裡要注意一個
區分,就是區分出特定的個人和整個社會(或者一般人)兩個層次。因為就某個特定的人來講
,縱使他的生活條件很差,但卻無礙於他成為一個道德君子,例如居陋巷、粗衣食的顏回[3
]。而所謂「衣食足而後知榮辱」針對的是一般的人,作者的意思顯然是如果我們是著眼於
社會的整體道德,則必須充分發展生物文化層,因為生物文化層是價值層的基礎。這裡當然
是針對宋明理學只顧空談理想,而不知如何實現理想的批評。
雖然作者一早就聲明他講的是他自己所認同的人生意義,但文中卻似乎暗中假定了「價
值」本身是客觀的(就是真善美、理想和道德),那麼,甚麼是「人生意義」自然有一客觀的
答案。這個假定看來忽略了一個重點,就是現代社會最大的問題可能就是價值的相對性,換
言之,並沒有所謂客觀的價值。如果價值不是客觀的,人生意義就可隨各人的喜好而定。當
然,你可以將自己的人生意義建基於道德的追求,但道德的追求卻不是一個客觀的價值,僅
是選取而已。或者我們可從另一個角度去討論這個問題,現代社會的其中一個主要性質就是
自由社會,肯定「自由」這種價值並不是肯定某個具體的人生方向(道德的追求就是一個具
體的人生方向);相反的是,自由主義這種思想背後其實是假定了根本沒有所謂客觀的人生
意義,每個人都有「自由」去選擇過他認為有意義的人生[4]。當然,「自由」不是無條件
的,首先是人人都有自由,第二是自由的限度是以不傷害其他人為界。否則的話,人人都有
自由去打家劫舍,社會連起碼的秩序也不能維持了。
可是自由主義這種道德觀只能成就一種所謂低度的道德,即以不傷害他人為行事的原則
,卻難實現儒家式的高調子道德[5]。奇怪的是,殷海光先生本人常自稱為自由主義者,但
卻似乎沒有注意到自由主義與儒家思想有一根本的衝突。在今天高舉「自由」價值的現代社
會,即使生物文化層已得以充分發展,但如何可能實現儒家式的理想,讓「道德」價值充分
展現呢?
註 釋
[1]例如唐君毅先生的文章,雖然是寫給青年人看,但六十年代的年青人對中國文化的認識
卻比九十年代的年青人深,因此唐先生的很多說話和用語對於今天的學生來講可以說是難以
理解。又例如金耀基先生的文章,學術上的術語太多了,沒有社會學的背景,實不易明白。
相較之下,殷海光先生的文章就顯得清楚明白得多。當然,這跟大家所講的題目也有很大關
係。
[2]文章寫得清楚至少有一個好處,就是如果有錯的話,也容易將錯處指認出來。
[3]顏回是孔子的學生,連孔子也自歎在德行上比不上顏回,可見顏回能夠稱得上是一道德
君子。
[4]自由主義者當中也有一些認為人生意義有所謂客觀的答案,例如洛克(Locke),但大部
份都認為是沒有的。就算有也好,「自由」還是首出的價值,所以當一個人運用自由去選擇
一個沒有意義的人生時,我們也要尊重他的決定。
[5]所謂高調子的道德可以這樣了解,它的最高理想是人人都是道德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