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曾出現過多少次「冰河時期」?

2007-03-21 12:43 am
如題...

回答 (3)

2007-03-21 12:47 am
✔ 最佳答案
冰河時期是地球氣候沉於長期低迷、極地冰川幅蓋大陸的一個時期,由冰川擴展現象導致。冰河時期時間可以維持超過一百萬年,地球形成以來冰河時期曾出現過十一次,上一個冰河時期稱為「大冰河時代」,發生於距今一萬八千年前,結束於一萬年前,當時地球約三分之一的陸地被覆蓋在240米厚的冰層下。

冰河時期期間,溫度下降,改變了地球表面的植物相和生物的生存環境,許多生物因此面臨滅亡或被迫遷移,只有能夠適應環境的物種,才能倖存下來。



地球史上主要有四次的大冰期。其中8億 ~ 6億年前的成冰紀可能是地球史上最嚴峻的冰期,當時可能整個地球都被冰層所覆蓋。而該冰期的結束可能間接促成了後來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但這個理論仍有爭議。


3千萬年前至今 第三紀 新生代
卡魯冰期
Karoo 3億6千萬年前至2億6千萬年前 石炭紀和二疊紀 古生代
安第-撒哈拉冰期
Andean-Saharan 4億5千萬年前至4億2千萬年前 奧陶紀和志留紀 古生代
瓦蘭吉爾冰期
Cryogenian
(or Sturtian-Varangian) 8億年前至6億3千5百萬年前 成冰紀 原生代
休倫冰期
Huronian 24億年前至21億年前 成鐵紀和層侵紀 始生代


更新世冰期

65萬年來南極洲的冰蕊所記錄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而劃分的冰期/間冰期週期距離現代較近的更新世冰期的間冰期約為4萬年,而後縮短為1萬年。上一次冰河期是約1萬年前。

名稱 間冰期/冰期 年代 (年) MIS 世
間冰期 1萬2千年前 至 今 MIS1 全新世
沃姆冰期
Würm 冰河期 11萬年前 至 1萬2千年前 MIS2-4
& 5a-d 更新世
裡斯-沃姆間冰期
Riss-Würm 間冰期 13萬年前 至 11萬年前 MIS5e
裡斯冰期
Riss 冰河期 20萬年前 至 13萬年前 MIS6
民德-裡斯間冰期
Mindel-Riss 間冰期(s) 30/38萬年前 至 20萬年前 MIS7
民德冰期
Mindel 冰河期(s) 45萬5千年前 至 30/38萬年前
古薩-民德間冰期
Günz-Mindel 間冰期(s) 62萬年前 至 45萬5千年前
古薩冰期
Günz 冰河期 68萬年前 至 62萬年前
Waalian 間冰期 54萬年前 至 47萬年前
多瑙第二冰期
Donau II 冰河期 55萬年前 至 54萬年前
Tiglian 間冰期 58萬5千年前 至 55萬年前
多瑙第一冰期
Donau I 冰河期 60萬年前 至 58萬5千年前
Pastonian interglacial 間冰期 80萬年前 至 60萬年前 MIS63
Pre-Pastonian glaciation 冰河期 130萬年前 至 80萬年前
Bramertonian Interglacial 間冰期 155萬年前 至 130萬年前
2007-03-21 12:52 am
冰河時期,是指極地冰幅蓋大陸的時期。

  過去地球的氣候曾經變得非常冷,兩極和山上的冰覆蓋了大片陸地,稱為冰河時期,時間可延續超過一百萬年。冰河時期由若干次冰河作用組成,每次都使得冰蓋前進或後退。一萬八千年以前左右就發生過一次冰河作用。

  距今約二萬年前,地球表面約三分一地方被冰塊覆蓋,可被稱為冰河時代。直至距今約一萬年,地球表面開始暖化,於是大部分冰塊開始融解,只餘下少部份覆蓋山谷、河流和高山,露出了湖泊和谷地,從而讓石塊和泥土外露,開始出現現在的地形和氣候。現今所見的冰川,就是冰河時期遺留下來的。
為何地球出現冰河時代?相信科學家亦未有確定的答案,也不知為何冰塊覆蓋地球二萬五千年後突然融解。科學家只知道,地球表面這類型變冷和變暖的現象十分緩慢,緩慢得人們未注意得到所發生的變化。

冰河時期小資料

‧ 冰河時期約出現過十一次。
‧ 冰河時期曾經出現於地球四十六億年的歷史中。
‧ 最後一次冰河時期稱為「大冰河時代」,出現於約一萬一千年前。
‧ 大冰河時期期間,地球表面約有三分一被冰塊覆蓋,期間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亦較少。
在地球氣候變遷的歷史上,總是不停地有冰河時期和間冰期在交替出現,為地球增減衣裳,那麼下一次的冰河時期將會在什麼時候到來呢?由於人們大量釋放二氧化碳進入空中的結果,使得地球的氣候出現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狀態--全球暖化,因此部分科學家大膽預言--冰河期恐怕再也不會回來了。

生物能生存嗎?
溫度的下降,改變了地表的植物相,也更間接或直接地改變了動物的生存環境,使得許多動物面臨滅亡或被迫遷移。當然,能夠適應改變後的環境的物種,就會倖存下來。

上次是何時?
冰河時期來臨時,溫度的降低是緩慢漸進的。最近一次的冰河期發生在距今約一萬八千年前,據科學家研究結果顯示,當時的氣候寒冷,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陸地覆蓋在240公尺厚的冰層之下。
參考資料:
http://www.hkedcity. net/article/resource s_kit_sa/040603-003/ study.phtml#iceage

溫室氣體增加一倍,全球氣溫將升高攝氏三度--研究 (路透社) 08月 26日 星期六 12:34AM
路透奧斯陸(相關新聞 - 網站)電---周五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稱,來自冰河時期的證據顯示,如果溫室氣體排放增加一倍,全球溫度將升高攝氏三度,進而嚴重破壞氣候。

研究者針對現代溫室氣體影響進行電腦天候預測,再以其結果和1萬年前結束的冰河時期冰層核心及海洋沉積物,用新方法加以比對。

「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一倍,將導致全球溫度升高約攝氏三度,」研究負責人、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施奈德(Thomas Schneider)說。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天氣動力》(Climate Dynamics)期刊,其結果支持該研究所針對二氧化碳排放影響所做的其它預測。懷疑者認為這樣的預測誇大其詞。

目前全球溫度已比18世紀工業革命前上升了攝氏0.6度,很多科學家都預測,如果溫度持續升高,全球將出現更多熱浪、乾旱及洪水,並造成海平面上升。除非各國大幅度減少能源使用,並轉向風力發電或太陽能發電,否則大氣層中溫室氣體的濃度,在本世紀便將較工業化之前倍增。

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科學家演算超過1,000個氣候預測模式,而每個模式對於雲層活動、海流和其它因素的假設都不同。針對冰河時期末期的氣候變遷,他們則分析冰層氣泡內的二氧化碳,及海洋沉積物的化學成分,以推測當時的大氣溫度。隨後再比較氣候預測模式及冰河時期氣候變遷的推測結果。

結果顯示,冰河時期末期的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遠低於18世紀;今日的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則已達65萬年來的最高點。
參考資料: 根據人類有証據的歷史,冰河時期是比有人類文明還要早的時代,所以,迄今考古學家都沒有關係在冰河時期有人類居住的記載。考古學家普遍認為冰河時期是沒有任何生物,或者有一些生物在這個時期處於停止生長的狀態。

假設在冰河時期有人類的話,相信他們的形態都不像現今的人,因為他們是屬於遠古時期的,可能在身體機能和形態上要有強烈禦寒的能力,才能在這個冰河時期裡生存。

而根據生物學的重要說法「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如果冰河時期真的有人類存在,他們必須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進化,才可以逐漸適應漸暖的地球。同樣地,現今的人類也要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進化,才可以適應未來地球氣候的變化。人類很怕冰河時期的重臨,其實是因為人類害怕現今世界氣候因為環境污染而變得不穩定,恐怕一下子很急速的地球氣候轉差,會令大部份甚至全部人類都不適應氣候突變,以致人類滅絕。
2007-03-21 12:52 am
地球歷史大約有四十五億五千萬年時間,在地球由原始太陽星雲的部份物質構成後直至現在。此條目為大家提供了一個慨覽,並總結了科學界裡對地球歷史的權威理論。而因為表述這麼長久的時間有所困難,因此在此條目裡會將地球由四十五億五千萬年前形成時設為凌晨零時,而現在則為翌日的凌晨零時,將地球的歷史模擬為二十四小時。每一秒大約代表五萬三千年。而大爆炸與宇宙形成的時刻,則大約是在一百三十七億年前[1],以此條目所設定的二十四小時模擬時間來說,相等於三日前,即地球誕生前兩日。

起源
主條目: 太陽系與行星
地球伴隨著太陽系誕生︰太陽系誕生之初,是以巨大並不斷旋轉的由塵埃與氣體組成的雲團的形態存在。其由大爆炸所生成的氫與氦組成,同時亦有著由很久以前的星球所生成的較重的元素。然後在大約四十六億年前(以此條目的虛構時鐘來說,等於地球誕生前十五至三十分鐘),一個鄰近的恆星可能變成超新星。該次爆炸對太陽星雲傳送了一個震盪波,並使之收縮。因為雲團旋轉,重力與慣性將雲團壓為一個圓碟,與其旋轉軸成垂直。大部份質量集中在中央並開始加熱。與此同時,因為重力使得物質環繞塵埃粒子緊縮,使得圓碟剩餘部份開始分解為環狀物。細少的碎片互相碰撞並組成較大的碎片。[2] 而組成的地球物質並眾集在距中央約一億五千萬公里的地帶。當太陽收縮並被加熱,核融合開始,而因此形成的太陽風則清空了在圓碟內大部份沒有收縮並組成較大個體的物質。

超古代
主條目:超古代
在超古代的早期地球與現在的已知世界十分不同。其沒有海洋,大氣層裡亦沒有氧氣。其被小行星與太陽系形成後餘下的物質不斷撞擊。這些撞擊與放射性分解產生的熱、殘熱與收縮壓力產生的熱相結合,使得地球在這階段完全為溶液。較重的元素沉向中心,而較輕的元素則升至表面,從而製造了地球的不同層次(請參看「地球構造」)。地球的早期大氣層包括了圍繞其存在的太陽星雲裡的物質,特別是較輕的氣體如氫與氦,但是太陽風與地球自身的熱力清空了這層大氣層。地球表面慢慢地冷凝,在一億五千萬年內形成了固體的地殼(大約為此條目假設時鐘的上午12時45分)[5]。在四十億至三十八億年前(大約是上午3時至4時),地球經歷了一個重型星體撞擊時期。[6]蒸氣由地殼裡逃出,而更多的氣體由火山內釋出,從而形成了第二道大氣層。更多的水份在火流星撞擊地球時帶來。這時地球開始冷卻,在七億五千萬年內(三十八億年前,此條目假設時鐘的上午4時)雲層開始形成,雨水落下從而形成海洋,而且可能更早時已出現這些現象。(最近的證據提出海洋可能在四十二億年前開始形成,即此條目假設時鐘的上午1時50分。)[7]這道新的大氣層可能包含了阿摩尼亞、甲烷、水蒸氣、二氧化碳、氮氣與其他含量較少的氣體。而氧氣則被氫氣或地表上的礦物質束縛著。火山活動出現頻密,而且因為沒有臭氧層妨層,紫外線大量照射在地球表面。


收錄日期: 2021-04-18 23:27: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20000051KK0199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