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解答取40點:什麼是「相對論」??

2007-03-20 10:11 pm

最佳解答取40點:什麼是「相對論」??

回答 (7)

2007-04-12 7:00 am
自問自答
2007-03-28 11:54 pm
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
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自問自答
2007-03-23 1:15 am
I suggest you stop 自問自答 otherwise I'll tell other people about this.
2007-03-20 10:42 pm
相對論分為廣義相對論和陝義相對論.
廣義相對論主要指出光是行走最快的東西由此推算出光線和時間的關係.(例如時光倒流)
陝義相對論則是重力場(物體吸引力,如黑洞)和時間及物質的關係(時間扭曲).
相對論中最出名的工式 -->能量=質量x光速2次方.核子彈,核能發電等也用到這工式.另隨着天文科技的進步相對論近這10年才續步被證實.
但仍有很多末能證出,
相對論可以話對人類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http://hk.geocities.com/project_albert_einstein/frame.htm
2007-03-20 10:25 pm
相對論Principle of relativity

相對論是關於時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論,主要由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創立,分爲狹義相對論(特殊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一般相對論)。相對論的基本假設是光速不變原理,相對性原理和等效原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奠定了經典物理學基礎的經典力學,不適用於高速運動的物體和微觀條件下的物體。相對論解決了高速運動問題;量子力學解決了微觀亞原子條件下的問題。相對論極大的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然的“常識性”觀念,提出了“同時的相對性”,“四維時空”“彎曲空間”等全新的概念。

愛因斯坦提出了兩條基本原理作爲討論運動物體光學現象的基礎。第一個叫做相對性原理。它是說:如果坐標系K'相對於坐標系K作勻速運動而沒有轉動,則相對於這兩個坐標系所做的任何物理實驗,都不可能區分哪個是坐標系K,哪個是坐標系K′。第二個原理叫光速不變原理,它是說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是恒定的,它不依賴于發光物體的運動速度。 從表面上看,光速不變似乎與相對性原理衝突。因爲按照經典力學速度的合成法則,對於K′和K這兩個做相對勻速運動的坐標系,光速應該不一樣。愛因斯坦認爲,要承認這兩個原理沒有抵觸,就必須重新分析時間與空間的物理概念。

經典力學中的速度合成法則實際依賴於如下兩個假設:
1.兩個事件發生的時間間隔與測量時間所用的鍾的運動狀態沒有關係;
2.兩點的空間距離與測量距離所用的尺的運動狀態無關。

愛因斯坦發現,如果承認光速不變原理與相對性原理是相容的,那麽這兩條假設都必須摒棄。這時,對一個鍾是同時發生的事件,對另一個鍾不一定是同時的,同時性有了相對性。在兩個有相對運動的坐標系中,測量兩個特定點之間的距離得到的數值不再相等。距離也有了相對性。 如果設K坐標系中一個事件可以用三個空間座標x、y、z和一個時間座標t來確定,而K′坐標系中同一個事件由x′、y′、z′和t′來確定,則愛因斯坦發現,x′、y′、z′和t′可以通過一組方程由x、y、z和t求出來。兩個坐標系的相對運動速度和光速c是方程的唯一參數。
2007-03-20 10:21 pm
相對論是關於時空和引力的理論,主要由愛因斯坦創立.
2007-03-20 10:19 pm
相對論是關於時空和引力的理論,主要由愛因斯坦創立,依其研究對象的不同可分為狹義相對論(特殊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一般相對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提出給物理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它們共同奠定了近代物理學的基礎。相對論極大的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然的「常識性」觀念,提出了「同時的相對性」、「四維時空」、「彎曲時空」等全新的概念。不過近年來,人們對於物理理論的分類有了一種新的認識——以其理論是否是決定論的來劃分經典與非經典的物理學,即「非經典的=量子的」。在這個意義下,相對論仍然是一種經典的理論。

狹義與廣義相對論的分野
傳統上,在愛因斯坦剛剛提出相對論的初期,人們以所討論的問題是否涉及非慣性參考系來作為狹義與廣義相對論分野的標誌。隨著相對論理論的發展,這種分類方法越來越顯出其缺點——參考系是跟觀者有關的,以這樣一個相對的物理對象來劃分物理理論被認為不能更好的反映問題的本質。目前一般認為,狹義與廣義相對論的區別在於所討論的問題是否涉及引力(彎曲時空),即狹義相對論只涉及那些沒有引力作用或者引力作用可以忽略的問題,而廣義相對論則是討論有引力作用時的物理學的。用相對論的語言來說,就是狹義相對論的背景時空是平直的,即四維平凡流型配以閔氏度規,其曲率張量為零,又稱閔氏時空;而廣義相對論的背景時空則是彎曲的,其曲率張量不為零。

狹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在他1905年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中介紹了其狹義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建立在如下的兩個基本公設上:

狹義相對性原理(狹義協變性原理):一切的慣性參考系都是平權的,即物理規律的形式在任何的慣性參考系中是相同的。這意味著物理規律對於一位靜止在實驗室里的觀察者和一個相對於實驗室高速勻速運動著的電子是相同的。
光速不變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任何參考系下是恆定不變的,這用幾何語言可以表為光子在時空中的世界線總是類光的。也正是由於光子有這樣的實驗性質,在國際單位制中使用了「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內所走過的距離」來定義長度單位「米」。
在狹義相對論提出以前,人們認為時間和空間是各自獨立的絕對的存在。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首次提出了時空的概念,它認為時間和空間各自都不是絕對的,而絕對的是一個它們的整體——時空,在時空中運動的觀者可以建立「自己的」參照系,可以定義「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即對四維時空做「3+1分解」),而不同的觀者所定義的時間和空間可以是不同的。具體的來說,在閔氏時空中,而如果一個慣性觀者(G)相對於另一個慣性觀者(G')在做勻速運動,則他們所定義的時間(t與t')和空間({x,y,z}與{x',y',z'})之間滿足洛侖茲變換。而在這一變換關係下就可以推導出「尺縮」、「鐘慢」等效應,具體見狹義相對論詞條。

在愛因斯坦以前,人們廣泛的關注於麥克斯韋方程在伽利略變換下不協變的問題,也有人注意到過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所基於的實驗(如光程差實驗等),也有人推導出過與愛因斯坦類似的數學表達式(如洛侖茲變換),但只有愛因斯坦將這些因素與經典物理的時空觀結合起來提出了狹義相對論,並極大的改變了我們的時空觀。在這一點上,狹義相對論是革命性的。

廣義相對論
在本質上,所有的物理學問題都涉及採用什麼時空觀的問題。在二十世紀以前的經典物理學里,人們採用的是牛頓的絕對時空觀。而相對論的提出改變了這種時空觀,這就導致人們必須依相對論的要求對經典物理學的公式進行改寫,以使其具有相對論所要求的洛侖茲協變性而不是以往的伽利略協變性。在經典理論物理的三大領域中,電動力學本身就是洛侖茲協變的,無需改寫;統計力學有一定的特殊性,但這一特殊性並不帶來很多急需解決的原則上的困難;而經典力學的大部分都可以成功的改寫為相對論形式,以使其可以用來更好的描述高速運動下的物體,但是唯獨牛頓的引力理論無法在狹義相對論的框架體系下改寫,這直接導致愛因斯坦擴展其狹義相對論,而得到了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在1915年左右發表的一系列論文中給出了廣義相對論最初的形式。他首先注意到了被稱之為(弱)等效原理的實驗事實: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是相等的(目前實驗證實,在10 − 12的精確度範圍內,仍沒有看到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的差別)。這一事實也可以理解為,當除了引力之外不受其他力時,所有質量足夠小(即其本身的質量對引力場的影響可以忽略)的測驗物體在同一引力場中以同樣的方式運動。既然如此,則不妨認為引力其實並不是一種「力」,而是一種時空效應,即物體的質量(準確的說應當為非零的能動張量)能夠產生時空的彎曲,引力源對於測驗物體的引力正是這種時空彎曲所造成的一種幾何效應。這時,所有的測驗物體就在這個彎曲的時空中做慣性運動,其運動軌跡正是該彎曲時空的測地線,它們都遵守測地線方程。正是在這樣的思路下,愛因斯坦得到了其廣義相對論。

系統的說,廣義相對論包括如下幾條基本假設[1]。:

廣義相對性原理(廣義協變性原理):任何物理規律都應該用與參考系無關的物理量表示出來。用幾何語言描述即為,任何在物理規律中出現的時空量都應當為該時空的度規或者由其導出的物理量。
愛因斯坦場方程(詳見廣義相對論詞條):它具體表達了時空中的物質(能動張量)對於時空幾何(曲率張量的函數)的影響,其中對應能都張量的要求(其梯度為零)則包含了上面關於在其中做慣性運動的物體的運動方程的內容。
因為在現有的廣義相對論的理論框架下,等效原理是可以由其他假設推出。具體來說,就是如果時空中有一觀者(G),則可在其世界綫的一個鄰域內建立的侷域慣性參攷繫,而廣義相對性原理要求該繫中的尅氏符(Christoffel symbols)在觀者G的世界綫上的值為零。因而現代的相對論學家經常認為其不應列入廣義相對論的基本假設,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如synge就認為:等效原理在相對論創立的初期起到了與以往經典物理的橋樑的作用,它可以被稱之為「廣義相對論的接生婆」,而現在「在廣義相對論這個新生嬰兒誕生後把她體面地埋葬掉」[2]。

如果說到了二十世紀初狹義相對論因為經典物理原來固有的矛盾、大量的新實驗以及廣泛的關注而呼之欲出的話,那麼廣義相對論的提出則在某種意義下是「理論走在了實驗前面」的一次實踐。在次之前,雖然有一些後來用以支持廣義相對論的實驗現象(如水星軌道近日點的進動),但是它們並不總是物理學關注的焦點。而廣義相對論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相對論理論自身發展的需要,而並非是出於有一些實驗現象急待有理論去解釋的現實需要,這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是並不多見的。因而在相對論提出之後的一段時間內其進展並不是很快,直到後來天文學上的一系列觀測的出現,才使廣義相對論有了比較大的發展。到了當代,在對於引力波的觀測和對於一些高密度天體的研究中,廣義相對論都成為了其理論基礎之一。而另一方面,廣義相對論的提出也為人們重新認識一些如宇宙學、時間旅行等古老的問題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視角。


收錄日期: 2021-04-12 23:27:4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20000051KK0141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