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藥物學家李時珍
中國傳統的中醫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曾經出過許多著名的中醫藥學家。在16世紀中國明代,有位著名的藥物學家名叫李時珍,他編寫了一部藥典《本草綱目》, 成為中國醫藥史上的經典著作。
李時珍(1518--1593)是中國湖北蘄州人。蘄州是個出產草藥的地方,李時珍的父親是醫生,他從小就對自然界產生了興趣,常跟隨父親到山裏採藥,回到家中進行炮製。但是,當時的醫生社會地位低下。父親很想讓李時珍走讀書做官的道路。
1531年,十四歲的李時珍考中了秀才,後來他又考了三次舉人,沒有考取。從此,李時珍繼承父業,鑽研醫學,為貧民治病。為了做一個稱職的醫生,李時珍經常訪問漁夫、獵戶、樵夫、農民和藥戶,收集了很多民間治病的偏方,他還仔細觀察,反復實驗,對各種藥物的形態性質有了深刻的了解。
1551年,李時珍已經是個有名的醫生了。一次,楚王的兒子得了急病,得到李時珍的治療,很快痊癒。楚王很高興。就把李時珍推薦到宮廷醫院--太醫院任職。
這時的皇帝十分迷信道教,妄想長生不死,太醫院的醫官們也大都受到皇帝迷信思想的影響。而李時珍並不想追求功名利祿,死氣沉沉的官僚機構無法實現他濟世救民的願望。不到一年,他便辭職回鄉,仍然過著行醫和著述的生活。
在行醫的過程中,李時珍發現,前人所作的藥典《本草》並不完全可靠。有些分類不清,有些記錄的藥效不準確,有些摻雜著迷信和荒謬的東西,有些甚至 是錯誤的。這是關係到人民身體健康甚至生命的大事,李時珍意識到自己有責任編寫一部新的藥典。1522年,三十五歲的李時珍開始集中全力編寫《本草綱目》。
李時珍為了編寫新的藥典,翻閱了八百餘家的醫學著作和其他古代書籍,他結合人自己平時蒐集的資料,對編寫的藥典進行三次重大的修改。在寫書過程中,他動員了全家的力量,兒子,孫子和他的學生都參加了校對、抄寫和繪圖等工作。經過將近三十年的努力,1578年,李時珍終於完成了不朽的巨著《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全書共一百九十多萬字,分為十六部,六十類,五十卷,收載藥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種,載入藥方一萬一千多個。同時繪製了一千多幅插圖,形象地表現了各種藥物的複雜形態,便於人們辨認。《本草綱目》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對收載的藥物重新作了分類,比如對草類、動物類藥物進行了科學的分類。歐洲的植物分類學家直到1741年才提出類似的分類法,比李時珍晚 了近二百年。《本草綱目》糾正、澄清了許多前人的錯誤或含混不清的地方,增加了某些新發現的藥物或藥物的功能。李時珍還對過去醫書中的迷信荒謬說法給以批判。在李時珍生活的時代,道家盛行,鼓吹煉丹術,並在醫學的領域裏散佈種種迷信思想,李時珍以他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批駁了這些偽科學的錯誤說法。
李時珍以他畢生的精力,總結了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用藥的經驗,編寫了藥學巨著《本草綱目》,把中國古代醫藥學推向高峰,因此他成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藥物學家。後來《本草綱目》在日本幾經翻印,廣泛刊行。英、法、德等國也都有譯本,還有拉丁文譯本。從十七世紀起,《本草綱目》流傳世界各地,成為近代藥物研究者必須參考的重要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