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Q:唐朝讓皇帝到底是誰? 他是唐朝那一任的皇帝?
A:唐朝讓皇帝其實根本就不是皇帝,“讓皇帝”的稱呼只是其死後由唐玄宗李隆基所追封而已,而他就是唐睿宗李旦的長子李憲。而李隆基是他的弟弟(排第三)。李憲可謂歷史上小數沒有做過一天皇帝的皇帝。
其實有關他的事可參考宋歐陽修所編著的《新唐書.卷九十四.列傳第六》,以下是其網頁: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newtangsu/xts_094.htm
以下是參考《新唐書》及其他網頁所編之內容:
讓皇帝李憲,原名李成器,乃唐睿宗李旦長子。他之所以被追封為讓皇帝,就是因為他曾建議唐睿宗把太子之位讓給楚王李隆基,乃導致李隆基日後登上皇位的關鍵之舉。
文明元年(西元684年)李成器被立為皇太子,後睿宗降為皇嗣後,武則天冊封他為皇孫;長壽二年(西元693年),再降封為壽春郡王。神龍元年(西元705年)中宗即位改封為蔡王,李成器卻“固辭不敢當”。唐中宗唐隆元年(西元710年),又進封宋王。
同年(西元710年),其第楚王李隆基率羽林軍由玄武門殺進皇宮,殺韋皇后及其黨羽,並讓睿宗李旦復位,改元景雲。睿宗復位後,打算重立皇太子:按照封建社會的禮制,應立長子為太子,所以本有打算立長子李成器;但楚王李隆基亦同樣有功(助他復位),而且有才幹和實力。所以到底立誰為好呢?睿宗一時就難以定奪。
但長子李成器即主動辭曰:“儲副天下公器,時平則先嫡,國難則先功,重社稷也。使付授非宜,海内失望,臣以死请。” (參考《新唐書》內容)其意思是“皇儲這一職位,是天下的公器;時世平穩時先以長子為宜;國家危難之際,應先以有功者為宜。這主要是以社稷為重。父皇授兒皇儲之事是不應當的,這樣做使海內失望,兒臣以死請拒。”
他就是提出應該由曾立功的弟弟來當太子,並涕泣以死固讓。睿宗遂立平韋後之亂有功的楚王李隆基為皇太子。而李成器則授與太子太師,領雍州牧、揚州大都督等職。
西元712年,睿宗讓位于太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改元開元。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與其他四位兄弟之間和睦相處,親密無間,曾以長枕、大被與兄弟同寢。當時世謂“天子友悌,古無有者” 。他猶其非常感激和尊重李成器,除了因為之前把太子位讓出之事,又因為李成器“一生謹畏,未嘗干政而與人交”, 所以得到唐玄宗信任,把李成器視為榜樣。後因避諱(因睿宗皇后昭成皇后,即唐玄宗的生母,其尊號中帶有一個成字,李成器因而改名;李成器的母親另有其人,乃肅明皇后,論時勢不得不改名了,其他兄弟如申王李成義等也要改名),所以李成器改名為李憲。
開元七年(西元719年)李憲被封為寧王。其後因申王等兄弟相繼逝世,惟獨長兄李憲健在,玄宗就更待之益厚,每遇生日,帝必親幸其府,為兄祝壽,往往留居不返。四方所獻酒酪、異饌皆與他分餉。後來李憲有疾,玄宗亦親自幸視。
至開元二十九年(西元741年)李憲病逝,終年六十三歲,玄宗聞訊“失聲號慟,左右皆泣下。他追封李憲為“讓皇帝” ,並按照皇帝的待遇下葬:
”以憲實推天下,有高世之行,非大號不稱。乃追諡讓皇帝”
“及斂,出天下服一稱,詔右監門大將軍高力士以手書寘靈坐”
“贈妃元(李憲之妻)為恭皇后”,“葬橋陵旁,墓曰惠陵(在今蒲城縣西北4~15公里處的三合村東北,現當地人也稱之為“讓塚”)”。
據唐史中記載“墓內置膳食百餘味,藥酒三十餘色,其地宮建制與諸皇陵同”。
李憲通曉音律,尤善擊羯鼓、吹笛。又恭謹自守,不妄交結,不預朝政,為玄宗所信重。李憲亦為有德之人,唐玄宗有一次在復道上見衛士把吃剩之食物亂丟,大怒並召高力士命人杖殺這些衛士,李憲即時提出:“豈以性命輕于餘饗乎?”阻止了唐玄宗殺人之舉。
http://big5.cctv.com/program/zbzg/topic/geography/C17106/20061214/103252.shtml
http://www.fotoe.com/sub_show.php?Id=20228&GId=Sub
http://bbs.lotour.com/dispbbs.asp?BoardID=22&ID=64088&replyID=&skin=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5%AE%AA_%28%E5%94%90%E6%9C%9D%E5%AE%97%E5%AE%A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