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者有廿分。)

2007-03-20 3:27 am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香九齡 能溫席 孝於親 所當執 融四歲 能讓梨 弟於長 宜先知」

上文中提及三個歷史人物(孟母、黃香、孔融)他們發生了甚麼事??

最佳回答者有廿分。

回答 (4)

2007-03-20 3:32 am
✔ 最佳答案
孟母::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從前,孟子的母親,為了選擇適合的居住環境,讓孟子受到好的學習環境影響,而搬了好幾次家。
但是孟子仍然不能專心學習,令孟母很悲傷,把織布同的梭子弄斷,以表示自己的苦心給孟子白白浪費了。

-------------------....------------------

黃香::「香九齡 能溫席 孝於親 所當執 」

東漢時,有一個名叫黃香的孩子,自小已很有孝心。他九歲時,在天氣寒冷的晚上,自己先到父親的床上,用體溫把席子睡暖,才請父親安睡,能像黃香的孝順行為,是每個為人兒女的都應做到。而孝順是天性,不應為了其他的利益和原因而行。

-------------------....------------------

孔融::「 融四歲 能讓梨 弟於長 宜先知 」

東漢時,孔融四歲,有一天,客人送來一籃梨子,父親叫孔融先拿一個去吃。他想了一會挑了一個最小的,父親問他為甚麼選小梨,不選大梨,融說:「大的梨子留給哥哥吃,我年小該吃最小的。」

2007-03-20 18:53:07 補充:
唔駛x]其實我都係睇呢到::http://resources.emb.gov.hk/cd539/p2/chapter3/chap_3(teacher).doc呢到仲有其他架=]
孟母三遷教子
  【原文】孟軻之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戲爲墓間之事,踴躍築埋。
  孟母曰:“此非所以居之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戲爲衒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所以居之也。”乃徙。舍學宮之傍,其嬉戲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矣!”遂居之。孟子幼時問東家殺豬何爲,母曰:“欲啖汝。”既而悔曰:“吾聞古有胎教,今適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乃買豬肉食。既長就學,遂成大儒。彼其子尚幼也,固已慎其所習,況已長乎!
  【譯述】孟軻的母親家住在靠近墓地的地方,孟軻小時候就常玩些挖墓埋死人的遊戲,而且玩得非常起勁。母親就說:“此處不適合居住。”於是將家搬走,遷居到集市旁邊,於是孟軻又以學習商販吆喝叫賣爲遊戲。
  孟母又說:“這裏也不適合居住。”就又舉家遷徙,搬到學校旁邊的房舍裏,這樣孟子就玩些祭祀、揖讓、進退的有關禮儀方面的遊戲。孟母高興地說:“這裏才是居住的好地方。”於是就在這裏安居。孟子小時候問母親鄰居爲什麽要殺豬,母親回答說:“給你吃肉。”說完又後悔了,心想:“我聽說古人就很注重胎教,現在孩子剛懂事,我就欺騙他,這是教他不講信用。”因此爲了證明自己說話算數,孟母就買豬肉給孟子吃。孟子長大後讀書學習,終於成爲博學多才的大學問家。孟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認真培養兒子的好習慣,何況在兒子長大之後呢?


孟母不欺子


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輟然中止,乃複進,其母知其諠也,呼而問之曰:“何爲中止?”對曰:“有所失複得。”其母引刀裂其織,以此誡之,自是之後,孟子不復諠矣。孟子少時,東家殺豚,孟子問其母曰:“東家殺豚,何爲?”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懷妊是子,席不止,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適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

也。”乃買東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詩曰:“宜爾子孫繩繩兮。”言賢母使子賢也。


【譯述】孟子小時候問母親鄰居爲什麽要殺豬,母親回答說:“給你吃肉。”說完又後悔了,心想:“我聽說古人就很注重胎教,現在孩子剛懂事,我就欺騙他,這是教他不講信用。”因此爲了證明自己說話算數,孟母就買豬肉給孟子吃。孟子長大後讀書學習,終於成爲博學多才的大學問家。孟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認真培養兒子的好習慣,何況在兒子長大之後呢?




1.欲啖女/汝
欲啖=(給....吃)你。汝=你

殺了豬給你吃肉呀。

2.今適有知而欺之

適有知=剛懂事

欺之=欺騙他

現在孩子剛懂事,我就欺騙他


3.明不欺也

明(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證明不會欺騙他


------------------------------------------------------------------------
戰國時期的孟子自幼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他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四歲就能熟背經文。但因貪玩,不把學習放在心上。母親為了改變他的壞習慣而費盡心思。

六歲那年,孟子在家附近的墳地看見人家發喪,覺得有趣,回家模仿起來,做了小棺木、小靈幡等,又挖坑埋棺,不亦樂乎。母親見他只顧玩耍,決定搬家。新家附近有個市集,孟子去過後覺得好玩,又在家模仿起賣肉賣菜來。母親見兒子總是愛模仿,於是再次搬家,選擇了一間學校的附近。孟子常到學校課堂外面模仿讀書,母親就讓他去上學,把他的聰明才智全部用在學業上,終於孟子成為偉大的思想家,他繼承了孔子的學說,被尊稱為「亞聖」。
--------------------------------------------------------------------------------
黃香

黃香(生卒年不詳),字文彊,江夏安陸人(今湖北省孝感市安陸縣)。東漢時期著名大臣,歷任尚書郎、左丞、尚書令,官至魏郡太守,後被免官。為《二十四孝》中扇枕溫衾的主角。

目錄 [隐藏]
1 生平
1.1 扇枕溫衾
1.2 天下無雙
1.3 寵遇甚濃
1.4 為民之吏
2 特徵
3 家庭
3.1 子
3.2 曾孫
4 評價
5 參考資料
6 外部連結



[編輯] 生平

[編輯] 扇枕溫衾
黃香九歲時,母親便病逝,黃香對她非常思念、悲哀,整日都十分憔悴,喪事甚至辦得有過禮節,鄉里都稱他孝順至極。而黃家家貧,黃香辛勤工作,盡心盡力照顧父親。當時夏天暑熱,黃香用扇煽涼父親的枕席;到冬天寒冷,黃香便以身體的溫度暖和被席。父親患病,黃香更加無微不至。


[編輯] 天下無雙
到十二歲時,當地太守劉護聽到他的孝行便召募他為門下孝子,對他甚為愛敬。黃香便能學到多部經典,研究、精於道術,能書寫文章,京師有號為「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後來除去郎中,在84年,漢章帝詔黃香到東觀,閱覽一些未見過的書籍。後來黃香回京,遇上千乘貞王劉伉加冠,漢章帝在中山府邸殿下面見黃香,對各王侯說:「此『天下無雙,江夏黃香(一說童)』者也。(這個就是『天下無雙,江夏黃香』來了。)」左右都對黃香改變看法。

後召為詣安福殿討論政事,拜尚書郎,數次陳情得失,賞賜日漸增加。常一個人在辦公臺上睡著,日日夜夜都不離開省府,漢章帝知道後大加欣賞。92年,拜為左丞,本來功績已滿,應該遷離,但漢和帝挽留,增其俸祿。94年,再遷尚書令。後和帝想讓黃香轉任東郡太守 ,但黃香上疏推辭,和帝亦珍惜黃香的才能,便留任為尚書令,再增俸祿二千石,賜三十萬錢。後管理各重要官員,和帝十分親重,而黃香繼續勤力工作、恭敬行事,憂公如家。


[編輯] 寵遇甚濃
100年,東平清河上奏妖言告卿仲遼等人,連及千人受罪。黃香分別提出證據上奏,存活許多人。每當郡國疑似有罪時,總是務求減輕罪行等級,愛惜人命,每次都有憂心、濟助。又曉得邊防事務,軍、政平衡,都能掌握。

和帝道他精練、勤力,數次加倍賜、獎賞,遇上疾病定必問候,賜與醫藥。在位時多有上薦賢達,寵遇甚濃,有人甚至譏諷他的寵信太過。


[編輯] 為民之吏
106年,遷為魏郡太守。當地郡中有一塊舊的園田,常與別人分開耕種,有數千斛的收穀。黃香說:「田令『商者不農』,王制『仕者不耕』,伐冰食祿之人,不與百姓爭利。(田令有說『為商的人不農耕』,王制亦有說『為官的人不耕作』,卿大夫、食俸祿的人,不可與百姓爭奪利益。)」便將田地交給百姓耕種。

又當時大水暴漲,引起飢荒,黃香便分俸祿及之前得到的賞賜救濟窮人,於是儲起大量糧食的人家都捐出義穀,幫助官府借貸給百姓,令飢荒的人民渡過難關。不過,後來因一次大水泛暴漲而被免官,數月後在家逝世。著有賦、牋、奏、書、令五篇。


[編輯] 特徵
黃香為人極盡孝義。又勤於政務,愛惜人命,以救人為要,以百姓為首,親自帶頭捐出錢財救濟百姓,起了帶頭作用。


[編輯] 家庭

[編輯] 子
黃瓊,黃香之子。同為東漢朝臣,多次稱疾不仕。

[編輯] 曾孫
黃琬,黃瓊之孫,父早亡。因黨錮之禍被廢,後參與誅殺董卓。

[編輯] 評價
《後漢書》贊曰:「情志既動,篇辭為貴。抽心呈貌,非彫非蔚。殊狀共體,同聲異氣。言觀麗則,永監淫費。」

《二十四孝》詩曰:「冬月溫衾暖,炎天扇枕涼。兒童知子職,千古一黃香。」

京師有號為:「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漢章帝:「此『天下無雙,江夏黃香』者也。」

傳統蒙書《三字經》亦有「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以他的故事來教導兒童孝順的道理。

-------------------------------------------------------------------------------------
孔融(153年—208年),字文舉,東漢末文學家,孔宙第三子,孔子的二十世孫。曾任北海相,亦稱孔北海。與大學問家蔡邕交往密切。


[編輯] 生平
東漢末期,發生「黨錮之禍」。在這次事件中,張儉遭到通緝。孔融的哥哥孔褒是張儉的好友,於是張儉便去投奔他。不巧孔褒不在家,孔融當時只有十六歲。張儉因孔融年紀太小,沒有把實情告訴他。孔融見張儉形色謊張,於是便把張儉留下。後來事情敗露,張儉逃走,孔融、孔褒卻被逮捕下獄。孔融說人是他留下的,他該負責;孔褒說:「彼來求我,非弟之過。」他該負責;孔母說她是家長,她該負責,鬧得「一門爭死」。後來皇帝決定由孔褒負責。孔融因此名聲大噪。

漢獻帝建都許昌後,孔融任少府,曾被封為太中大夫。為人恃才負氣,言論往往與傳統相悖,並多次反對曹操的決定,如反對回復肉刑、反對曹丕私納袁紹兒媳婦、反對曹操禁酒……等,曹操深恨之。後被曹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殺之,株連全家。魏文帝曹丕深愛孔融文辭,把孔融與王粲、陳琳、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六位文學家相提並論,列為「建安七子」。


[編輯] 其他
《三字經》中用「融四歲,能讓梨。」即孔融小時候把大個的梨讓給哥哥吃的故事,教育小孩要尊敬兄長。

曹操派人捉孔融時,孔融問差人能否不要牽連家人。其子便說了一句名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2007-03-20 3:50 am
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家附近有一塊墓地,送葬的隊伍經常從家門口經過。孟子就模仿送葬隊伍哭啼的樣子。孟母對兒子這樣的玩耍很生氣,認為不利於他讀書,便把家遷到了城裏。

到了城裏,他家處於鬧市中,殺豬聲、叫賣聲終日不斷,孟子就和鄰居家的孩子玩起了做買賣的遊戲。

孟母覺得這個地方也很難集中心思讀書,便再次搬遷到學宮對面居住。夏曆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孟母想:“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裏定居下來了。

一天,孟子因不用功讀書而逃學回家。孟母立刻拿起剪刀,把織布機上正在編織的布剪斷了,並且對孟子說:“求學的道理,就和我織布的道理一樣,要一絲一絲的織上去,才能織成一塊有用的布。你讀書也是一樣,要努力用功,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才能有成就。像你這樣不用功,怎麼能夠成就大業呢?”

孟子聽了非常慚愧,從此發奮向學,終於成了一位飽學高德的聖賢。

孟母因為很注重小孩的幼年教育,所以才會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因為不良環境的影響,在行為上有了偏差。為了讓幼年的孟子能將心思放在學業上,曾經搬了三次家,留下“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個有益的幼兒教育故事。


黄香的故事。。

黄香九歲時,母親便病逝,黄香對她非常思念、悲哀,整日都十分憔悴,喪事甚至辦得有過禮節,鄉里都稱他孝順至極。而黃家家贫,黃香辛勤工作,盡心盡力照顧父親。當時夏天暑热,黃香用扇煽凉父親的枕席;到冬天寒冷,黃香便以身體的温度暖和被席。父親患病,黄香更加無微不至。

孔融讓梨的故事

相傳有一天,有人送來一籃梨子。他的哥哥們都挑大梨子,只有他挑了一個小梨子。別人問他為甚麼,他回答說:“哥哥年紀大應該吃大的,我的年紀小,不可和他們爭。”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凡是作為弟弟和妹妹的,應該懂得這種謙讓的禮儀。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 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家附近有一塊墓地,送葬的隊伍經常從家門口經過。孟子就模仿送葬隊伍哭啼的樣子。孟母對兒子這樣的玩耍很生氣,認為不利於他讀書,便把家遷到了城裏。

到了城裏,他家處於鬧市中,殺豬聲、叫賣聲終日不斷,孟子就和鄰居家的孩子玩起了做買賣的遊戲。

孟母覺得這個地方也很難集中心思讀書,便再次搬遷到學宮對面居住。夏曆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孟母想:“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裏定居下來了。

一天,孟子因不用功讀書而逃學回家。孟母立刻拿起剪刀,把織布機上正在編織的布剪斷了,並且對孟子說:“求學的道理,就和我織布的道理一樣,要一絲一絲的織上去,才能織成一塊有用的布。你讀書也是一樣,要努力用功,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才能有成就。像你這樣不用功,怎麼能夠成就大業呢?”

孟子聽了非常慚愧,從此發奮向學,終於成了一位飽學高德的聖賢。

孟母因為很注重小孩的幼年教育,所以才會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因為不良環境的影響,在行為上有了偏差。為了讓幼年的孟子能將心思放在學業上,曾經搬了三次家,留下“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個有益的幼兒教育故事。


黄香的故事。。

黄香九歲時,母親便病逝,黄香對她非常思念、悲哀,整日都十分憔悴,喪事甚至辦得有過禮節,鄉里都稱他孝順至極。而黃家家贫,黃香辛勤工作,盡心盡力照顧父親。當時夏天暑热,黃香用扇煽凉父親的枕席;到冬天寒冷,黃香便以身體的温度暖和被席。父親患病,黄香更加無微不至。

孔融讓梨的故事

相傳有一天,有人送來一籃梨子。他的哥哥們都挑大梨子,只有他挑了一個小梨子。別人問他為甚麼,他回答說:“哥哥年紀大應該吃大的,我的年紀小,不可和他們爭。”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凡是作為弟弟和妹妹的,應該懂得這種謙讓的禮儀。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 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家附近有一塊墓地,送葬的隊伍經常從家門口經過。孟子就模仿送葬隊伍哭啼的樣子。孟母對兒子這樣的玩耍很生氣,認為不利於他讀書,便把家遷到了城裏。

到了城裏,他家處於鬧市中,殺豬聲、叫賣聲終日不斷,孟子就和鄰居家的孩子玩起了做買賣的遊戲。

孟母覺得這個地方也很難集中心思讀書,便再次搬遷到學宮對面居住。夏曆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孟母想:“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裏定居下來了。

一天,孟子因不用功讀書而逃學回家。孟母立刻拿起剪刀,把織布機上正在編織的布剪斷了,並且對孟子說:“求學的道理,就和我織布的道理一樣,要一絲一絲的織上去,才能織成一塊有用的布。你讀書也是一樣,要努力用功,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才能有成就。像你這樣不用功,怎麼能夠成就大業呢?”

孟子聽了非常慚愧,從此發奮向學,終於成了一位飽學高德的聖賢。

孟母因為很注重小孩的幼年教育,所以才會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因為不良環境的影響,在行為上有了偏差。為了讓幼年的孟子能將心思放在學業上,曾經搬了三次家,留下“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個有益的幼兒教育故事。


黄香的故事。。

黄香九歲時,母親便病逝,黄香對她非常思念、悲哀,整日都十分憔悴,喪事甚至辦得有過禮節,鄉里都稱他孝順至極。而黃家家贫,黃香辛勤工作,盡心盡力照顧父親。當時夏天暑热,黃香用扇煽凉父親的枕席;到冬天寒冷,黃香便以身體的温度暖和被席。父親患病,黄香更加無微不至。

孔融讓梨的故事

相傳有一天,有人送來一籃梨子。他的哥哥們都挑大梨子,只有他挑了一個小梨子。別人問他為甚麼,他回答說:“哥哥年紀大應該吃大的,我的年紀小,不可和他們爭。”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凡是作為弟弟和妹妹的,應該懂得這種謙讓的禮儀。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
參考: ...........................................................
2007-03-20 3:40 am
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家附近有一塊墓地,送葬的隊伍經常從家門口經過。孟子就模仿送葬隊伍哭啼的樣子。孟母對兒子這樣的玩耍很生氣,認為不利於他讀書,便把家遷到了城裏。

到了城裏,他家處於鬧市中,殺豬聲、叫賣聲終日不斷,孟子就和鄰居家的孩子玩起了做買賣的遊戲。

孟母覺得這個地方也很難集中心思讀書,便再次搬遷到學宮對面居住。夏曆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孟母想:“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裏定居下來了。

一天,孟子因不用功讀書而逃學回家。孟母立刻拿起剪刀,把織布機上正在編織的布剪斷了,並且對孟子說:“求學的道理,就和我織布的道理一樣,要一絲一絲的織上去,才能織成一塊有用的布。你讀書也是一樣,要努力用功,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才能有成就。像你這樣不用功,怎麼能夠成就大業呢?”

孟子聽了非常慚愧,從此發奮向學,終於成了一位飽學高德的聖賢。

孟母因為很注重小孩的幼年教育,所以才會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因為不良環境的影響,在行為上有了偏差。為了讓幼年的孟子能將心思放在學業上,曾經搬了三次家,留下“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個有益的幼兒教育故事。


黄香的故事。。

黄香九歲時,母親便病逝,黄香對她非常思念、悲哀,整日都十分憔悴,喪事甚至辦得有過禮節,鄉里都稱他孝順至極。而黃家家贫,黃香辛勤工作,盡心盡力照顧父親。當時夏天暑热,黃香用扇煽凉父親的枕席;到冬天寒冷,黃香便以身體的温度暖和被席。父親患病,黄香更加無微不至。

孔融讓梨的故事

相傳有一天,有人送來一籃梨子。他的哥哥們都挑大梨子,只有他挑了一個小梨子。別人問他為甚麼,他回答說:“哥哥年紀大應該吃大的,我的年紀小,不可和他們爭。”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凡是作為弟弟和妹妹的,應該懂得這種謙讓的禮儀。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


收錄日期: 2021-04-12 16:28: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19000051KK0334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