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只要有文字,就會有“標點符號”,兩者不可分割,究竟“標點符號”除了是一堆“符號”外,還是甚麼呢?
根據《辭海》的解釋,“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裡用來表示停頓,語調以及語詞的性質和作用的符號,是書面語的有機組成部分。”
當你說話時,你會在適當的時候停頓,以不同的語氣、語調表達各種意思及情緒,令人清楚明白你的意思。然而,書面文字並不能像對話般,以語氣表達感情,所以“標點符號”在這時就派上用場,既可控制行文的節奏,亦可輔助文字表達情緒,起畫龍點睛之效。
遠古時代文字的停頓
究竟標點符號於何時面世呢?雖然至今還未有具體的資料可證實。但是,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甲骨文,已出現紀錄語言停頓的“線條”了﹗
“句讀”的出現
在漢代,開始有“句讀”的說法。“句”指語意已盡,需作較長停頓;“讀”指語意未完,需作小停頓。直至東漢許慎編著的《說文解字》出現,開始出現類似標點的符號,分別是:“、”,表示文章中停頓的地方,類似現代的逗號;“V”字,表示分段的地方。但是,這兩個符號並未盛行。
宋明新符號
到了宋代,刻書裡出現了句讀符號──圈(O)點(、)。“O”點於字旁,表示斷句,相當於今日的句號;“、”微點於兩字中間,表示要小停頓,相當於今日的逗號。直到明代,小說盛行在人名旁加“I”(單直線),地名旁則加“II”(雙直線),可算是專名號的雛型。
新式標點符號的出現
在1897年,廣東東莞人王炳耀參考了外國新式標點,擬出10種標點符號:
,一讀之號 .一句之號
。一節之號 V一段之號
:句斷意連之號 -接上續下之號
﹗慨嘆之號 驚異之號
?詰問之號 「」釋明之號
知識分子致力推廣
1917年,知識分子制訂了一套“新式標點符號”。“五四”運動以後,在胡適、周作人、錢玄同、劉復等代表的“國語統一籌備會”致力推廣下,“新式標點符號”頒行全國,分別為:句號、分號、冒號、點號、間號、驚嘆號、引號、破折號、刪節號、夾注號、私名號及書名號。
16種常用標點符號面世
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政府於1951年9月出版了《標點符號用法》,列出
14種標點: 句號(。) 逗號(,)
頓號(、) 分號(;)
冒號(:) 問號(?)
感嘆號(!) 引號(「」『』)
括號(()) 破折號(──)
省略號(……) 重號(.)
專名號(ˍˍ) 書名號(﹏﹏)
到了80年代末,《標點符號用法》新增了“連接號”(-)及“間隔號”(.)兩種,16種常用標點符號終於全部面世,全力為文字效勞。此外,引號有新有舊,「」及『』為舊式引號,“ ”及‘ ’為新式引號,兩種引號也是通用的。
標點符號這一個大家族,成員眾多,用途各異,主要可分為“點號”及“標號”兩大派。
點號成員:
句末點號 句中點號
名稱
形狀 句號 問號 嘆號
。 ? ! 逗號 頓號 分號 冒號
, 、 ; :
點號主要用作表示行文中的各種停頓及不同的語氣。句末點號有句號、問號及嘆號。逗號、頓號、分號及冒號則是句中點號,用以表示句子中間的停頓。
標號成員:
名稱 形狀
引號 “ ” ' '『』「」
括號 ( )[ ]〔 〕【 】{ }
破折號 ──
省略號 ……
重號 .
連接號 -──-~
間隔號 .
書名號 《 》〈 〉
專名號 ˍˍ
標號主要用來標明句子或詞語的性質及作用。除了為引用別人的說話以及作者所說的話時,作出注釋的標號,亦有替特定的詞語、句子、段落作出強調或省略服務的符號。
此外,某些標點符號更身兼兩職,如屬於點號派的問號及嘆號,便包含標號的功能,問號兼具疑問句性質的作用,嘆號有表示感嘆句性質之效。
標號派的破折號、省略號與間隔號,既用來註釋前文,亦有一定的語氣停頓,故身兼點號功能。
標點好像一個人的五官,不能因為它不是文字就看得無足輕重。標號錯了,意義也就變了。”──郭沬若
試想想,若文字欠缺標點,就如面孔沒有五官般,面目模糊。若使用不當,眼當鼻,鼻當耳,文字便會面目全非,不堪入目。
因此,正確、熟練地使用標點符號,才能準確、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感情、思想,令文字更鮮明、更生動、更形象化,令讀者明白你的意思,被你的文字感動,產生共鳴。
某些文學作品,更會透過標點符號來表達弦外之音。魯迅的《阿Q正傳》、《孔乙己》、《故鄉》等就是最佳例證。魯迅巧妙運用標點符號,將許多意思蘊含其間,若你對標點符號認識不深,便不能好好欣賞這些作品了。
由於標點符號如此重要,所以許多名人、作家都十分重視。呂叔湘及朱德熙就曾說過:“每一個標點符號有一個獨特的作用,說它們是另一形式的虛字,也不為過分。應該把它們和‘和’、‘的’、‘呢’、‘嗎’同樣看待,用與不用,用在哪裡,都值得斟酌一番。”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