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和70九巴問題

2007-03-20 2:19 am
1)12是不是應該取消?12的客量差到暈,小貓三四隻,何況有K16,12基本上已經是沒有存在價值。

2)70被公認為全港虧蝕得最嚴重的路線,40年已虧蝕了二百萬,為什麼人們還要保留此路線?

回答 (3)

2007-03-20 2:36 am
✔ 最佳答案
1)其實就與70一樣,其實九巴曾經提出取消,但全部都不成功,不是遭到市民反對,就是遭運輸署否決建議,但K16其本上完全「打敗」12,本線的前景可謂相當黯淡。
2)我就不太建議70取消…因為大窩西支路和大埔公路都是他的獨市(雖然乘客不多),我就認為改路會較好。
1.總站遷往聯和墟,並繞經華明,原本路段由70K的轉乘優惠取代,回程也是。
2.經大窩西支路和大埔公路大窩段後,轉右上吐露港公路,然後在元洲仔出,行返大埔公路,不經大埔墟,由74A/73A/72A/72的轉乘優惠取代,回程也是。
3.不經沙田,直接由大埔公路沙田段轉左入獅隧公路,沙田區只停新田圍,就直去獅隧,由82M/80M的轉乘優惠取代,回程也是。
4.不經上海街,改經渡船街去佐敦,回程就經加士居道轉左入衛理道,再直去公主道去獅隧
5.車費調低至$7.3/$10.2,班次改為每15-25分鐘1班
而且,價錢比270A平。
其實九巴都有講過想改本線的營運模式,甚至多次提出建議取消本線,但也取消不了,原因和12一樣
2007-03-21 2:11 am
1)K16收$4.3,12收$4.0,按道理應該有D貪平既人搭,但問題是K16無論轉東鐵定西鐵都免費,客量先多,假如想12番生,便應該同12A合併,12延長至尖沙咀碼頭/黃埔花園/紅磡/九龍城/黃大仙/石硤尾番南昌-東京街,收$3.9,這樣便有好多客,而且班次仲可以密到12A繁時既十分鐘

2)有消息話70會於今年內取消,其實早在十多年前九巴已經想cut,但不是區議會反對便是運輸處反對,而大窩西支路和大埔公路都有70X/73/73A,而且果頭人唔多,即使係果度D人都搭村巴出左先!
2007-03-20 5:01 am
12 深水(東京街)←→尖沙咀(循環線)

路線介紹

本路線提供深水、大角咀、旺角富榮花園、柏景灣往來佐敦及尖沙咀廣東道的巴士服務,本路線歷史悠久,早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開辦,當時往來尖沙咀至深水,由九巴營辦,1933年6月11日地區專營權生效,九巴取得該線專營權,1934年改為佐敦道碼頭至荔枝角(當時位置於荔枝角海灘舊址附近), 1938年3月1日因九巴專營權生效後首次大規模路線重組而取消。

二次大戰日軍投降後,於1946年12月21日重投服務,在其後的五十至七十年代初期,因要肩負接駁港內線渡輪乘客,客量不斷上升,是市區主要巴士路線,也是本路線的黃金時代,後因海底隧道及地鐵相繼通車,令到港內線渡輪大量流失乘客,航線相繼取消,加上市區人口下跌及有其他直接路線競爭,客量不斷下跌,雖然於1989年12月10日總站由佐敦道碼頭遷往中港碼頭,方便乘船過境的乘客,及於1990年9月17日起往荔枝角方向及1997年12月5日起往中港碼頭方向改經大角咀道,但由於在旺角區,並不是途經主要心臟地帶,加上途經的路段(上海街及新填地街)經常受到交通擠塞影響,客量沒有多大起色。

本路線於1998年4月1日起配合 31B 延長至大角咀而縮短至深水碼頭,後因西九龍新填海區發展,富榮花園及海富苑入伙,於2000年12月17日來回程改經海泓道,並改為循環運作並延長至尖沙咀區,往尖沙咀方向更繞經奧運站巴士總站,為新入伙的旺角西區居民提供往來尖沙咀的服務,但班次疏落成為致命傷,客量仍然只是一般。然而巴士服務空調化是大勢所趨,本路線於2003年7月20日起,由原本全普通巴士行走直接改為全以空調巴士服務。

九廣鐵路接駁巴士路線 K16 於2003年12月13日起延長至南昌站後,旺角西區居民有班次更頻密的路線往來尖沙咀,而 K16 在尖沙咀比本路線途經更多商業區,又能避開尖沙咀廣東道的塞車黑點,加上與K16與西鐵提供轉乘優惠(本線於2005年6月1日起取消西鐵轉乘優惠),令原本已偏低的客量更雪上加霜。

70
上水←→佐敦(匯翔道)

路線介紹

本路線提供上水、粉嶺、大埔、中文大學往來沙田、九龍塘、何文田、油麻地、佐敦的巴士服務,為北區老牌路線,原稱 19,於1968年1月27日起投入服務,以配合獅子山隧道通車,1973年7月16日九巴重組路線編號改稱 70,並繞經聯和墟,是少數早期實施一人收費的巴士路線之一。(有關歷史詳見本線資料底部)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期,新界東部只有沙田剛開發成新市鎮,大埔及粉嶺上水等地方尚未發展成新市鎮,整體人口變動不大,而當年九廣東鐵並未電氣化,新界東部居民往來九龍市區,巴士是必須的途徑,當年更是北區唯一直達市區的巴士路線,因此本路線客量穩步上揚。

好景不常,1982-1983年九廣東鐵分三期電氣化,縮短了往來新界東至九龍市區的交通時間,令本線客量開始流失,後期再加上吐露港公路通車,愈來愈多特快線投入服務,本線便顯得非常迂迴和緩慢,客量更受打擊,班次亦開始縮減。

1997年1月13日起因 270A 投入服務,為善用 270A 收車的空調巴士提供空調服務,成為第一條途經大埔公路(馬場至廣福段)提供空調巴士服務的全日路線。但空調巴士班次極為疏落,加上當時九廣東鐵已成為新界東居民主要往來市區的交通工具,大埔公路沿線亦有頻密的紅色小巴競爭,客量仍然沒有起色。270A 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時,計劃把本線停止服務,不過最終在居民爭取下獲得保留,但班次再大幅削減,平均班次為 20-30 分鐘一班,現時客量異常偏低,即使繁忙時間都不會客滿。

因此,九巴一直想改本線的營運模式,甚至多次提出建議取消本線,但全部都不成功,不是遭到市民反對,就是遭運輸署否決建議,本線的前景可謂相當黯淡。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47: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19000051KK0281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