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漢族飲食:
漢族主食以稻米、小麥為主,輔以蔬菜、肉食和豆製品,茶和酒是漢族的傳統飲料。稻米的吃法以米飯為主,另有粥、米粉、米糕、湯圓、粽子、年糕等各種不同的食品;小麥則有饅頭、麵條、花卷、包子、餃子、餛飩、油條、春卷、炸糕、煎餅等吃法。漢族講究並善於烹任,不同地區的漢族以炒、燒、煎、煮、蒸、烤和涼拌等烹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漢族菜一般被分為的川、粵、閩、皖、魯、湘、浙、蘇等八大菜系。
漢族文化:
漢族自古擁有自己的民族服飾,即漢服。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飾之一,從傳說中的黃帝一直延續到1644年清軍入關後。1645年,清朝下令全國剃髮易服,隨後漢服基本上消亡。
滿族飲食:
在東北地區仍可見到許多滿族的風俗習慣。如食物中的酸菜、粘豆包(驢打滾兒)、血腸、薩其馬等。滿族人禁忌狗肉。
滿族文化:
滿語為滿族本民族語言。現代滿族普遍使用漢語,除了一些學者還能應用滿語外,目前會說滿語的滿族人只餘下屈指可數的老人家,大多數滿族人已經不懂滿語了。不過,東北和北京地區的漢語方言中吸收了很多滿語的辭彙。
歷史上,滿族男子喜歡穿長袍馬褂,原為四側開叉,便於騎射。男子成人後要剃去周圍的頭髮,編髮辮垂於腦後。滿族婦女的傳統服裝是旗袍,圍白絲巾,梳京頭和「盤盤髻」,戴三個耳環,腰間掛長手帕。
早期滿族人信奉薩滿教。雖然薩滿教依然存在,但大多數的滿族人則和多數其他漢人一樣,屬無宗教信仰人士,少部分信奉佛教或喇嘛教。
蒙古族飲食
有糧食、奶食、肉食。用奶茶、奶渣、炒米、手把羊肉待客等等。
蒙古族文化
中國蒙古語有3個方言,即內蒙古方言、巴爾虎-布里亞特方言、衛拉特方言。 使用蒙古文。13世紀初由回鶻字母創製了蒙古文字,經多次改革,成為今天中國境內的規範的蒙古文。
中國的一部分蒙古族仍然保留着傳統文化的特色,在傳統的節慶里,蒙古族群眾仍然喜歡穿上民族服裝,參加騎馬、射箭、摔交等體育競技,下蒙古象棋,演奏馬頭琴,跳傳統民族舞蹈。即使在現代化的城市生活中,蒙古族也很注意使現代化與民族特色融為一體。例如北方城市姑娘流行的新式蒙古袍既保留傳統蒙古袍的古樸特點,又洋溢着現代化的華美氣息。北疆城市公共建築上的蒙古包造型裝飾和大型彩繪奔馬圖及奔馬雕塑,鮮明地表現草原文化的風格。
回族飲食
忌吃豬肉、動物血、自死亡動物和未奉真主之名而宰的動物(即使是牛羊肉也必須是穆斯林所宰,方能食用,只可食用咀嚼性動物,例如牛羊兔。所以在城市中設有民族市場),禁止飲酒等。
回族文化
回族民族服裝具有鮮明的特點。男子一般上穿白色對襟褂,外套黑色對襟坎肩,頭戴白色或黑色無檐小圓帽,稱「回回帽」、「號帽」,亦稱「禮拜帽」。 根據《古蘭經》規定,回族穆斯林婦女多頭戴遮頭護面的蓋頭。蓋頭的顏色依年齡而不同,老年用白色,中青年用黑色,姑娘用綠色。這既符合了伊斯蘭教教義的規定,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服飾。 《古蘭經》規定:「你對信女們說,叫她們降低視線,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飾,除非自然露出的。叫她們用面紗遮住胸膛,莫露出首飾,除非對她們的丈夫,或她們的父親,或她們的兒子。」
藏族飲食
藏族的飲食,牧區與農區稍有不同,但有共同的嗜好,都喜歡吃青稞面、酥油茶和牛肉、羊肉、奶製品。過去牧區糧食極少,肉食與奶製品又相當匾乏,裕粑也磨得粗糙,不吃蔬菜,並視蔬菜為野草,逐水而居,飲食無定頓,饑而食,竭而飲,旺季飽食飽飲,淡季節食。現在牧區生活已大有改善,看一個家庭富裕程度如何,主要是看儲備糧的多少,而不是看肉和奶的儲備量,因為這些東西都是富足的,不稀罕。
藏族文化。
藏族以農牧業為主,藏族地區森林茂密,盛產各種珍禽異獸和名貴藥材。藏族男女都蓄辮,喜帶首飾。藏族人信仰藏傳佛教,宗教寺院遍佈藏族地區,有著名的布達拉宮、大昭寺、昌都寺、拉不楞寺、塔爾寺等,展示了藏族建築藝術的高超水平。
藏族有自己的文字語言,藏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藏文文獻卷帙浩繁,內容豐富。藏族有藏醫、藏藥。「望果節」、「展佛節」、「失勤節」、「雪頓節」等是藏族主要節慶。藏族使用本民族的曆法。藏族服裝具有長袖、寬腰、大襟、肥大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