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密和藏密的分別?

2007-03-19 9:44 am
在教義上的分別?

回答 (2)

2007-03-20 3:57 am
✔ 最佳答案



密宗大義
此宗以三密中,口密真言立宗,故名密宗,亦名真言宗。真言者,真語、如語、不妄、不異之音,
「摩訶毗盧遮那佛」,密宗稱為大日如來,於「法界宮」自受法樂,恆常演說,此「真言密教」。大日如來傳法予上首金剛薩埵菩薩,遂結集成《大日經》、《金剛頂經》各十萬頌,納於南天竺鐵塔。至佛滅後六百年間,龍樹菩薩開鐵塔,親禮金剛薩埵,承受大法,又傳與弟子龍智, 龍智並傳兩部大法與兩弟子善無畏及金剛智。

1)「唐密」- 中國
善無畏於唐玄宗開元四年,於長安譯「金剛頂虛空藏求聞持法」。十三年譯成《大日經》七卷。遂開灌頂「曼荼羅」(壇塲),而授法於一行阿闍黎,此為密教傳來「中華」之始。一行禪師筆受《大日經》,記其秘義,為《大日經疏》二十卷。又作義釋十四卷,為密教之要典。
金剛智三藏,於開元八年,偕其弟子不空三藏,同來長安,開壇灌頂,弘傳甚盛。後金剛智入滅,不空三藏復歸印度,更得其他經軌等五百餘部,於天寶五年歸唐,大弘密教。
不空與善無畏、金剛智,並稱為開元三大士。


2)「東密」- 日本

2.1)不空三藏門下,有得法弟子含光、惠朗、曇貞、覺超、慧果等五人。而以慧果大師,博學深慧,又傳法於義操、空海等十六人。空海為日本人,學法回國,大弘密教,至今傳持不絕,稱為「東密」。
空海(西元774-835年),出生於讚岐國善通寺町(京都附近),俗姓佐伯直。
延曆十二年(西元七九三年),空海依止和泉鎮尾山寺的勤操和尚出家,取名教海,後改名如空,專研三論及大小乘教法。
延曆十四年,在東大寺受具足戒,改名空海。翌年,曾於夢中感得「大日經」。

2.2)台密始祖----最澄最澄(西元七六七-八二二年),近江(滋賀縣)人,俗姓三津道,是日2本天台宗的開祖,也是第一個把中國密宗傳到日本的人。最澄雖承密宗法脈,而弘法則以天台宗為本,因此日本仰為正統密教的開祖,仍歸空海。最澄十四歲出家,遊學於南都(奈良),後於東大寺受具足戒。因樂於山林生活,受戒後到比叡山,專研佛教各宗經論。之後,創建根本中堂--「比叡山寺」,號「一乘止觀院」。
依天台宗為本的台密,以比叡山延曆寺、圓城寺為中心道場。主要依據經典有「大日經」七卷、「金剛頂經」三卷、「蘇悉地經」三卷、「一字頂輪王經」五卷、「瑜祈經」一卷,並稱五部密經。主要流派有:
(一)以最澄為代表的根本師流。
(二)以圓仁為代表的慈覺大師流。
(三)以圓珍為代表的智證大師流。
後人稱為台密三流。


3)「藏密」- 西藏


3.1)蓮華生大士- 寧瑪派(紅派)
原是八世紀左右的北印度烏仗那國(今巴基斯坦)的密教大師,以咒術降魔而聞名。曾於當時印度密教的中心地之一孟加拉國修學,並以瑜伽行派的密教學者身份活躍於那爛陀大學,博通大小乘教法。

蓮華生入藏前的西藏佛教,常受到苯教和惡魔的逼迫侵擾,為了抵制當地帶有巫術色彩的苯教,當時留在西藏的印度高僧寂護(又稱靜命),建議藏王赤松德贊迎請蓮華生大士入藏降魔。

唐玄宗天寶六年(西元七四七年),蓮華生大士應邀入藏,傳聞他在入藏的途中降伏了許多惡魔,並顯現使河水倒流等神變事蹟。入藏後,應藏王赤松德贊之請,與寂護共同策畫,在雅魯藏布江邊的拉薩東南方,建立桑耶寺,又自印度迎請十二名說一切有部的上座比丘為尊證,引度七名藏人出家,史稱「七覺士」,是西藏佛教史第一座具備僧寶的正規佛寺。桑耶寺共有三層,基層採藏式建築,第二層為唐朝建築,第三層是印度式樣,所以稱「三樣寺」

桑耶寺建成後,蓮華生開始弘傳瑜伽秘密法門,傳授各種灌頂密法,開闢譯經道場,促成密教在西藏的傳播。後人把蓮華生、赤松德贊和寂護,稱為「師君三尊」。
蓮華生大士所傳的密教,稱為寧瑪派(密教古派之意),以大喜樂禪定的瑜伽觀法為最上密法,弘宣佛教。所傳弟子中,高徒有二十五人,如虛空藏、佛智、遍照、王札寧波、智童、柱德積等人,皆為當時有名的譯師,從事梵、漢、藏佛典的譯述,並協助宣揚佛法。
蓮華生不但是寧瑪派的始祖,同時也是藏密的開祖。今日,西藏的寺院中都供養有蓮華生大士的畫像或塑像,被尊為西藏的聖守護者。後世傳承寧瑪派者,以頭戴紅帽為特徵,所以又叫紅派。

3.2)阿底峽 –噶噹派
九世紀中葉,由於藏王朗達瑪在位(西元八三八至八四二年)的排佛行為,造成西藏佛教幾乎到了潰滅的狀態。經過將近二個世紀,佛教才重現曙光,開啟了後弘期佛教的階段(朗達瑪毀佛前,名為「前弘期」)。此時佛教已經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傳統教義,內容多偏向於密教的咒術,顯教反而受到排斥。為了匡正佛教的內涵,阿底峽被迎請入藏,使得西藏的佛教得以再弘揚推廣。

噶噹派的教義,把經、律、論三藏,融攝在三士道次第中,並極力提倡持戒、禪定與觀法兼修。又立「三士教」(學佛次第的層面分類),主張上、中、下三種不同次第的修習。阿底峽的代表著作,也是成立噶噹派的主要論典「菩提道燈論」,即是因應當時西藏佛教界修行不重次第,重密輕顯或重顯輕密的混亂情況而著述。其內容以佛教修習次第為綱領,是當時第一部對整個佛教教義有系統組織的論著,主張先從顯教入手,打好基礎後,再依密義而修習,讓修行者了解顯密相關的涵義。噶噹派的教義,影響及於三百年後,格魯派始祖宗喀巴改革西藏佛教,其教義思想體系的成立,淵源於此。自格魯派成立後,噶噹派逐漸與其合而為一,不再單獨存在了。

3.3)馬爾巴 - 噶舉派「白教」
直接傳承了印度那洛巴的密法,另闢噶舉派,成為該派的開祖。噶舉派注重口傳教授,﹁噶﹂,是指「佛語」或「師長的言教」;「舉」,意為「傳承」,合起來為「口傳」的涵義,也就是師徒之間以言語親自傳授法要而繼承宗旨。馬爾巴按照印度密教的風習,在修法時都穿著白色僧裙。以後這種白色僧裙,成了噶舉派世代相襲的傳統衣飾,後人據此為由,簡稱噶舉派為「白教」。
噶舉派在後來的發展中,又分出許多的支派,有所謂的四大支八小支。歷史上噶舉派的個別支系,曾經直接或間接主導過西藏地方政權。如帕竹噶舉和噶瑪噶舉,對過去西藏的政治有極大的影響力,有此可見當時弘傳力量的遠播。


3.4)貢卻傑布 - 薩迦派(花派」
(1034-1102),為薩迦派的始祖,是古代西藏王朝的貴族、昆氏家族的後裔。曾向卓彌.釋迦意希學習「道果」法。另外一個說法是,迦派的始祖為卓彌.釋迦意希,他曾經到印度學習戒律、般若、密法等,回藏後,建立牛古龍寺,傳授「道果」密法,而貢卻傑布是他的門徒之一。西元一O七三年,貢卻傑布在後藏仲曲河谷的薩迦地方,修建了薩迦寺。「薩迦」,意為灰白色的土地,是根據當地土質的顏色而取的地名。因以地名作為寺名,後來直接成了教派的名稱。又此派寺院牆上繪有象徵文殊、觀音與金剛手菩薩的紅、白、藍三色花紋,因此又名「花派」。


3.5)宗喀巴 - 格魯派(黃教)
(1357-1419),本名羅桑札巴,出生在青海省湟中縣塔爾寺地方。包括西寧、湟中在內的青海東部湟水流域,在那時期名為「宗喀」。西藏人為了表示對羅桑札巴的尊敬,因此以地為名,稱他為「宗喀巴」。又名「傑仁波切」,是寶貝尊者的意思。

「格魯」,意為善規或善行。因為宗喀巴提倡嚴守戒律,因此,他創立的教派稱為「格魯派」。宗喀巴時代的宗教與政權都很混雜,各政派間經常發生鬥爭,佛教亦戒律廢弛,僧侶多娶妻生子,教風敗壞。有鑑於此,宗喀巴立志改革佛教,提倡戒律,並以顯教為基礎,倡導先顯後密的修行論點。
有一年歲冬,宗喀巴在講經時,一反往常,改戴桃形尖頂黃色僧帽(當時僧侶多用藏紅色僧帽。西藏史上只有喇欽.貢巴饒賽和喀且班欽.釋迦室利戴過黃帽,這兩人都是以持戒聞名。西藏後弘期佛教中的盧梅大師,臨赴藏時,喇欽.貢巴饒賽贈以自己曾經戴過的黃帽一頂,且囑咐說:汝戴此帽,可憶念我。由於這件事情,後來持戒的大德們,都戴黃帽。),可知宗喀巴有志從戒律開始來改革西藏已現衰微的佛教。也因為這樣,格魯派又稱為黃教。
2016-05-05 11:45 pm
哈囉 ! 大大

我可以建議你去仁寶當舖哦!!

在中壢往桃園方向中華路二段 YKK對面

我也是去那裡借的 店長很好商量 會給你方便的

保密 利息也很低 !服務態度也很親切

我也是我朋友介紹我去那的

而且她們在網路上的評價也很好哦

你可以去網路上搜尋 仁寶當舖

他們很專業 過件率也很高 評估完你的條件馬上放款

事後你有什麼問題 打過去給他們 他們都會盡量配合你

你可以去了解看看 !祝你好運~~~


收錄日期: 2021-04-27 21:19:2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19000051KK0033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