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2007-03-18 6:55 pm
諾貝爾和平獎
我想問的諾貝爾和平獎(所有)的得主是誰?

回答 (4)

2007-03-18 7:03 pm
✔ 最佳答案
諾貝爾和平獎,是由瑞典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所創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中的一個。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和平獎不應該與其他四個獎項一起在瑞典頒發,而是應該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和平獎的評獎委員會是由5人組成的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其成員由挪威議會任命。

根據諾貝爾的遺囑,和平獎應該獎給「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不過該獎項也可以授予符合獲獎條件的機構與組織。

由於和平獎的本質,受獎的對象往往很不一定能夠受到所有人的認可,相較於諾貝爾獎的其他獎項,有更多的爭議性,其選擇的條件往往受限於和平獎的評獎委員會的立場。有時,它也被看作是挪威的國際立場和姿態。

與其他的諾貝爾獎不同,和平獎基本上是對本年度全球境況,尤其是危機方面境況的一種反應。

2000年—2006年得獎列表
年份 獲獎機構或個人 獲獎原因
2001年 聯合國與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迦納) 為他們對更有組織與和平的世界做出的努力
2002年 吉米·卡特(美國) 為他幾十年來一直堅持不懈為國際衝突尋找和平解決方案、致力於增進民主及改善人權以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努力
2003年 希爾琳·艾芭迪(伊朗) 為民主和人權,特別是為婦女和兒童的權益所作出的努力
2004年 旺加里·馬塔伊(肯亞) 為可持續發展、民主與和平作出的貢獻
2005年 國際原子能機構與其總幹事穆罕默德·巴拉迪(埃及) 在防止核能被用於軍事目的並確保最安全地和平利用核能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2006年 穆罕默德·尤納斯(孟加拉
孟加拉鄉村銀行 為表彰他們從社會底層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努力

你可以在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AF%BA%E8%B4%9D%E5%B0%94%E5%92%8C%E5%B9%B3%E5%A5%96&variant=zh-hk找到更多的資料.
2007-03-18 7:19 pm
1901年:瓊•亨利•杜南(瑞士)
弗雷德里克•帕西(法國)
1902年:埃利•迪科門(瑞士):國際和平局局長
夏爾萊•阿爾貝特•戈巴特(瑞士)
1903年:威廉•蘭德爾•克里默(英國)
1904年:國際法研究院(總部當時位於比利時)
1905年:貝爾塔•馮•蘇特納(奧地利)
1906年:西奧多•羅斯福(美國)
1907年:莫恩奈斯托•蒂奧多羅•莫內塔(義大利)
路易•勒諾(法國)
1908年:阿諾爾德松(挪威)
弗雷德里克•貝耶(丹麥)
1909年:奧古斯特•貝爾納特(比利時)
保羅•德康斯坦(法國)
1910年:國際和平局(總部位於瑞士)
1911年:托比絲• 阿賽爾(荷蘭)
阿爾弗雷德•赫爾曼(奧地利)
1912年:伊萊休•魯特(美國)
1913年:亨利•拉方丹(比利時)
1914年至1916年:沒頒獎
1917年:國際紅十字會(總部瑞士日內瓦)
1918年:沒頒獎
1919年:伍德羅•威爾遜(美國)
1920年:萊昂•布爾熱瓦(法國)
1921年:卡爾•亞爾馬•布蘭廷(瑞典)
克貝斯蒂安•路易斯•蘭格(挪威)
1922年:弗里特約夫•南森(挪威)
1923年,1924年:沒頒獎
1925年:奧斯丁• 張伯倫(英國)
查理土•格茨•道成斯(美國)
1926年:阿里斯蒂德•白里安(法國)
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德國)
1927年:費迪南•愛德華•比松(法國)
路德維希•克魏德(德國)
1928年:沒頒獎
1929年:弗蘭克•凱洛格(美國)
1930年:納特漢•瑟德爾布羅姆(瑞典)
1931年:珍妮•亞當斯 (美國)
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美國)
1932年:空缺
1933年:諾曼•安吉爾(英國)
1934年:阿瑟•亭德森(英國)
1935年:卡爾•馮•奧西埃茨基(德國)
1936年:卡洛斯•薩維德拉•拉馬斯(阿根廷)
1937年:羅伯特•塞西爾(英國):國際聯盟創始人
1938年: 南森國際難民辦公室
1939年至1943年 :沒頒獎
1944年: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瑞士日內瓦)
1945年:考代爾•霍爾(Cordell Hull,美國)
1946年:愛米莉•巴爾奇 (美國)
約翰•瑞利•馬特(John Raleigh Mott,美國)
1947年:英國教友會與美國教友會
1948年:沒頒獎
1949年:約翰•博伊德•奧爾(英國)
1950年:拉爾夫•本奇(美國)
1951年:列翁•茹奧(法國)
1952年:阿爾貝•施韋澤(德國)
1953年 :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美國)
1954年 :聯合國難民署 (瑞士日內瓦)
1955年,1956年 :沒頒獎
1957年 :萊斯特•伯勒斯•皮爾森(加拿大)
1958年 :喬治•皮爾(比利時)
1959年 :菲利普•J•諾埃爾-貝克(英國)
1960年 :艾伯特•約翰•盧圖利(南非)
1961年 :達格•哈馬舍爾德 (瑞典)
1962年 :萊納斯•鮑林 (美國)
1963年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瑞士日內瓦)
1964年 :馬丁•路德•金 (美國)
1965年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美國紐約)
1966年,1967年沒頒獎
1968年 :勒內•卡森 (法國)
1969年 :國際勞工組織 (瑞士日內瓦)
1970年 :諾曼•E•勃勞格 (美國)
1971年 :威利•勃蘭特(Willy Brandt) (前西德)
1972年 :沒頒獎
1973年 :亨利•基辛格(美國),黎德壽 (越南,拒絕領獎)
1974年 :肖恩•麥克布賴德 (愛爾蘭), 佐藤榮作 (日本)
1975年 :安德烈•德米特裡耶維奇•薩哈羅夫 (前蘇聯)
1976年 :貝蒂•威廉斯, 梅里德•科雷根麥桂 (英國)
1977年 :國際特赦組織 (英國倫敦)
1978年 :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埃及),梅納赫姆•貝京(以色列)
1979年 :德蘭修女 (印度)
1980年 :阿道弗•佩雷斯•埃斯基維爾 (阿根廷)
1981年 :聯合國難民專員公署 (瑞士日內瓦)
1982年 :阿爾瓦•米達爾 (瑞典), 阿方索•加西亞•羅夫萊斯 (墨西哥)
1983年 :列赫•華勒沙(波蘭)
1984年 :迪斯蒙•圖圖主教(南非)
1985年 :國際醫師預防核戰組織 (美國波士頓)
1986年 :埃利•維索 (美國)
1987年 :奧斯卡•阿里亞斯•桑切斯 (哥斯大黎加)
1988年 :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 (美國紐約)
1989年 :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 (中國西藏)
1990年 :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巴契夫 (前蘇聯)
1991年 :昂山素姬(緬甸)
1992年 :里戈韋塔•門楚•圖姆 (瓜地馬拉)
1993年 :納爾遜•曼德拉,戴克拉克(南非)
1994年 :阿拉法特(巴勒斯坦),希蒙•佩雷斯 (以色列),拉賓(以色列)
1995年 :約瑟夫•羅特布拉特 (英國),帕格沃什科學與世界局勢會議 (加拿大)
1996年 :卡洛斯•菲利普•西門內斯•貝洛,何塞•拉莫斯•霍塔 (東帝汶)
1997年 :國際反地雷組織 (ICBL),喬迪•威廉士 (美國)
1998年 :約翰•休姆,大衛•特林布爾 (英國)
1999年 :無國界醫生(比利時)
2000年 :金大中(南韓)
2001年 :聯合國與聯合國秘書長 科菲•安南(迦納)
2002年 :吉米•卡特(美國)
2003年 :希爾琳•艾芭迪(伊朗)
2004年 :旺加里•馬塔伊(肯亞)
2005年 :國際原子能機構與其總幹事 穆罕默德•巴拉迪(埃及)
2006年 :穆罕默德•尤納斯(孟加拉鄉村銀行)
(全部都係自己打,唔好COPY)
參考: myself+wiki
2007-03-18 7:04 pm
諾貝爾和平獎,是由瑞典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所創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中的一個。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和平獎不應該與其他四個獎項一起在瑞典頒發,而是應該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和平獎的評獎委員會是由5人組成的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其成員由挪威議會任命。
圖片參考:http://hk.yimg.com/i/icon/16/1.gif


根據諾貝爾的遺囑,和平獎應該獎給「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不過該獎項也可以授予符合獲獎條件的機構與組織。

由於和平獎的本質,受獎的對象往往很不一定能夠受到所有人的認可,相較於諾貝爾獎的其他獎項,有更多的爭議性,其選擇的條件往往受限於和平獎的評獎委員會的立場。有時,它也被看作是挪威的國際立場和姿態。

與其他的諾貝爾獎不同,和平獎基本上是對本年度全球境況,尤其是危機方面境況的一種反應。
得獎人列表

1970年
Norman E. Borlaug (美國)
1971年
威利·勃蘭特(Willy Brandt) (前西德)
1973年
亨利·基辛格(Henry A. Kissinger) (美國), 黎德壽 (越南, 拒絕領獎)
1974年
Seán MacBride (愛爾蘭), 佐藤榮作 (日本)
1975年
Andrei Dmitrievich Sakharov (前蘇聯)
1976年
Betty Williams, Mairead Corrigan (英國)
1977年
國際特赦組織 (英國倫敦)
1978年
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Mohamed Anwar al-Sadat) (埃及),梅納赫姆·貝京(Menachem Begin) (以色列)
1979年
德蕾莎修女(又譯做德蘭修女) (印度)
1980年
Adolfo Pérez Esquivel (阿根廷)
1981年
聯合國難民專員公署 (瑞士日內瓦)
1982年
Alva Myrdal (瑞典), Alfonso García Robles (墨西哥)
1983年
列赫·瓦文薩(Lech Walesa) (波蘭)
1984年
圖圖主教(Desmond Mpilo Tutu) (南非)
1985年
國際醫師預防核戰組織 (美國波士頓)
1986年
Elie Wiesel (美國)
1987年
Oscar Arias Sánchez (哥斯大黎加)
1988年
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 (美國紐約)
1989年
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 ([[[西藏]])
1990年
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巴契夫 (前蘇聯)
1991年
昂山素姬(緬甸)
1992年
曼殊(Rigoberta Menchú Tum) (瓜地馬拉)
1993年
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 戴克拉克 (Frederik Willem de Klerk) (南非)
1994年
阿拉法特(巴勒斯坦)、希蒙·佩雷斯 (以色列)、拉賓(以色列)
1995年
Joseph Rotblat (英國), Pugwash Conferences on Science and World Affairs (加拿大)
1996年
Carlos Filipe Ximenes Belo, José Ramos-Horta (東帝汶)
1997年
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Ban Landmines (ICBL), Jody Williams (美國)
1998年
John Hume, 大衛·特林布爾 (英國)
1999年
無國界醫生(比利時)
2000年
金大中(南韓)
2001年
聯合國及其秘書長科菲·安南(迦納)
2002年
吉米·卡特(前美國總統)
2003年
希爾琳·艾芭迪(Shirin Ebadi)(伊朗)
2004年
旺加里·馬塔伊 (肯亞)
2005年
國際原子能機構及總幹事穆罕默德·巴拉迪 (埃及)
「防止核能被用於軍事目的並確保最安全的和平利用核能而共享這一榮譽」
2007-03-18 7:03 pm
年份
1901年 瓊·亨利·杜南(瑞士)
弗雷德里克·帕西(法國)
1902年 埃利·迪科門(瑞士)
夏爾萊·阿爾貝特·戈巴特(瑞士)
1903年 威廉·蘭德爾·克里默(英國)
1904年 國際法研究院
1905年 貝爾塔·馮·蘇特納(奧地利)
1906年 西奧多·羅斯福(美國)
1907年 莫恩奈斯托·蒂奧多羅·莫內塔(義大利)
路易·勒諾(法國)
1908年 阿諾爾德松(挪威)
弗雷德里克·貝耶(丹麥)
1909年 奧古斯特·貝爾納特(比利時)
保羅·德康斯坦(法國)
1910年 國際和平局
1911年 托比絲· 阿賽爾(荷蘭)
阿爾弗雷德·赫爾曼(奧地利)
1912年 伊萊休·魯特(美國)
1913年 亨利·拉方丹(比利時)
1914年至1916年 沒頒獎
1917年 國際紅十字會(總部瑞士日內瓦)
1918年 沒頒獎
1919年 伍德羅·威爾遜(美國)
1920年 萊昂·布爾熱瓦(法國)

1921年
卡爾·亞爾馬·布蘭廷(瑞典)
克貝斯蒂安·路易斯·蘭格(挪威)

1922年
弗裡特約夫·南森(挪威)
1923年,1924年
沒頒獎

1925年
奧斯丁· 張伯倫(英國)
查理土·格茨·道成斯(美國)

1926年
阿里斯蒂德·白裡安(法國)
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德國)

1927年
費迪南·愛德華·比松(法國)
路德維希·克魏德(德國)

1928年
沒頒獎

1929年
弗蘭克·凱洛格(美國)

1930年
納特漢·瑟德爾布羅姆(瑞典)

1931年
珍妮·亞當斯 (美國)
尼古拉斯·默裡·巴特勒(美國)

1932年
空缺

1933年
諾曼·安吉爾(英國)
1934年
阿瑟·亭德森(英國)

1935年
卡爾·馮·奧西埃茨基(德國)

1936年
卡洛斯·薩維德拉·拉馬斯(阿根廷): 時任阿根廷外交部長,因成功地調停查科戰爭而得獎

1937年
羅伯特·塞西爾(英國):國際聯盟創始人

1938年
南森國際難民辦公室

1939年至1940年
沒頒獎

1941年到1943年
沒頒獎

1944年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瑞士日內瓦)

1945年
考代爾·霍爾(Cordell Hull,美國)
1946年
愛米莉·巴爾奇 (Emily Balch,美國)
約翰·瑞利·馬特(John Raleigh Mott,美國)
1947年
英國教友會(Friends Service Council)與美國教友會(American Friends Service Committee)

1948年
沒頒獎

1949年
約翰·博伊德·奧爾(Lord John Boyd Orr,英國)

1950年
拉爾夫·本奇(Ralph Buncheb,美國)
1951年
列翁·茹奧(Léon Jouhaux,法國)
1952年
阿爾貝·施韋澤(Albert Schweitzer,德國)

1953年
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George Catlett Marshall,美國)
1954年
聯合國難民署 (瑞士日內瓦)

1955年,1956年
沒頒獎

1957年
萊斯特·伯勒斯·皮爾森(Lester Bowles Pearson,加拿大)

1958年
喬治·皮爾(Georges Pire, 比利時)

1959年
菲利普·J·諾埃爾-貝克(Philip J. Noel-Baker,英國)

1960年
艾伯特·約翰·盧圖利(Albert John Lutuli,南非)

1961到1980年

1961年
達格·哈馬舍爾德 (瑞典)

1962年
萊納斯·鮑林 (美國)

1963年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League of Red Cross Societies (瑞士日內瓦)

1964年
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 (美國)

1965年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美國紐約)

1966年
沒頒獎

1967年
沒頒獎

1968年
勒內·卡森 (法國)

1969年
國際勞工組織 (瑞士日內瓦)

1970年
諾曼·E·勃勞格 (美國)

1971年
威利·勃蘭特(Willy Brandt) (前西德)

1972年
沒頒獎

1973年
亨利·基辛格(Henry A. Kissinger) (美國), 黎德壽 (越南, 拒絕領獎)

1974年
肖恩·麥克布賴德 (愛爾蘭), 佐藤榮作 (日本)

1975年
安德烈·德米特裡耶維奇·薩哈囉夫 (前蘇聯)

1976年
貝蒂·威廉斯, 梅裡德·科雷根麥桂 (英國)

1977年
國際特赦組織 (英國倫敦)

1978年
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Mohamed Anwar al-Sadat) (埃及),梅納赫姆·貝京(Menachem Begin) (以色列)

1979年
德蘭修女(又譯做德蕾莎修女) (印度)

1980年
阿道弗·佩雷斯·埃斯基維爾 (阿根廷)

[編輯] 1981到2000年

1981年
聯合國難民專員公署 (瑞士日內瓦)

1982年
阿爾瓦·米達爾 (瑞典), 阿方索·加西亞·羅夫萊斯 (墨西哥)

1983年
列赫·華勒沙(Lech Walesa) (波蘭)

1984年
迪斯蒙·圖圖主教(Desmond Mpilo Tutu) (南非)

1985年
國際醫師預防核戰組織 (美國波士頓)

1986年
埃利·維索 (美國)

1987年
奧斯卡·阿里亞斯·桑切斯 (哥斯大黎加)

1988年
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 (美國紐約)

1989年
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 (中國西藏)

1990年
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巴契夫 (前蘇聯)

1991年
昂山素姬(緬甸)

1992年
裡戈韋塔·門楚·圖姆(Rigoberta Menchú Tum) (瓜地馬拉)

1993年
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 戴克拉克 (Frederik Willem de Klerk) (南非)

1994年
阿拉法特(巴勒斯坦)、希蒙·佩雷斯 (以色列)、拉賓(以色列)

1995年
約瑟夫·羅特布拉特 (英國), 帕格沃什科學與世界局勢會議 (加拿大)

1996年
卡洛斯·菲利普·西門內斯·貝洛, 何塞·拉莫斯·霍塔 (東帝汶)

1997年
國際反地雷組織 (ICBL), 喬迪·威廉士 (美國)

1998年
約翰·休姆, 大衛·特林布爾 (英國)

1999年
無國界醫生(比利時)

2000年
金大中(南韓)

2001年 聯合國與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迦納)

2002年 吉米·卡特(美國)

2003年 希爾琳·艾芭迪(伊朗)

2004年 旺加里·馬塔伊(肯亞)

2005年 國際原子能機構與其總幹事穆罕默德·巴拉迪(埃及)

2006年 穆罕默德·尤納斯(孟加拉孟加拉鄉村銀行)


收錄日期: 2021-04-27 20:17: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18000051KK0118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