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特色

2007-03-18 6:06 pm
造紙術和印刷術有什麼特色?製作過程有什麼特色?
(功課黎嫁,最好點題,不要來源,要特色,因為好趕,所以要快,thx~)

回答 (2)

2007-03-18 6:42 pm
✔ 最佳答案
中國的印刷術,源遠流長,傳播廣遠。它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它隨中華文化的誕生萌芽,隨中華文化的發展演進。如果從其源頭算起,迄今已經歷了源頭、古代、近代、當代四個歷史時期,長達五千餘年的發展歷程。早期,人們為了記載事件、傳播經驗和知識,創造了早期的文字符號,並尋求記載這些字元的媒介。由於受當時生產手段的限制,人們只能用自然物體來記載文字符號。例如,把文字刻、寫在岩壁、樹葉、獸骨、石塊、樹皮等自然材料上。由於記載文字的材料十分昂貴,因此,只能將重要事件做簡要記載。大多數人的經驗,只能靠口頭進行傳播,這嚴重影響著社會文化的發展。

自秦代統一文字以後,漢字發展迅速。東漢《說文解字》收字9353個,南北朝成書的《玉篇》收字2.2萬餘個。用這麼多字表達思想,每一個字又有若干筆劃組成,書寫起來費事、費時。儒家、道家、釋家及諸子百家竟相發展,著作越來越多。《漢書•文藝志》收各類著作14,994卷,《隋書•經籍志》收50,889卷,隋內府藏書37萬卷。中國人口眾多,西漢末年已有近6000萬,東漢僅太學生就有5萬之多。讀書人要讀正史和經典,對書籍需求量很大。此外佛教、道教教徒中的識字者也要讀佛經、道經。這樣,社會對書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紙的發明,為社會提供了優質、輕便、價廉的書寫材料,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書籍的發展。南北朝是紙寫本的繁榮時代,寫抄本的盛行,使書籍產量大增,促進了文化的傳播。但是手抄書籍費時、費事,又容易抄錯、抄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文化的發展,給文化的傳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與此同時隨著刻劃、拍印,以及樹皮布印花工藝的手工雕刻技術,逐漸由簡陋、粗糙的刻劃,向複雜、精緻、規範的鐫刻方向發展,為手工雕刻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創造了機會和條件。在這種情況下智慧的中國人在實踐中發明了印刷術,在經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兩個階段的發展,給人類的發展獻上了一份厚禮。

造紙術的發明,使文字載體產生重大變化。在蔡倫造紙之前幾百年,中國已經有了紙的原型的出現,蔡倫只是把它完整化、規範化了。紙的出現對文化影響巨大,使得整個魏晉時期的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知識份子對通過精神文化的廣泛追求,開始評鑒人品的清濁、思維的高低、藝術趣味的雅俗,嚮往高山大川的自然和精深的文化創造。不僅如此,造紙術還從我國傳到西亞、東亞,繼而到世界其他地方。造紙術的發明和傳播、紙的使用,促進了文化的傳承傳播,促進了思想的交流和不同文化間的交流,推動了文明發展的進程。
印刷時代的到來,則給社會文明的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它打破了"經典"壟斷文化的權力獨斷性,突破了只有少數人才能看到文字的記載。 而是可以被更多的平民知識份子閱讀。
因印刷術受益的國家不僅僅是他的原創地--中國,印刷術傳到了歐洲迅速普及。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因為印刷術的催化而大放異彩。它將文化從教會和貴族手中解放出來,為新思想、新作品的傳播提供了物質基礎,促進了當時的文化繁榮。

中國是印刷技術的發明地,很多國家的印刷技術或是由我國傳入,或是由於受到中國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日本是在中國之後最早發展印刷技術的國家,西元8世紀日本就可以用雕版印佛經了。朝鮮的雕版印刷技術也是由中國傳入的,高麗穆宗時(998~1009年)就開始印製經書。中國的雕版印刷技術經中亞傳到波斯,大約14世紀由波斯傳到埃及。波斯實際上成了中國印刷技術西傳的中轉站,14世紀末歐洲才出現用木版雕印的紙牌、聖象和學生用的拉丁文課本。我國的木活字技術大約14世紀傳入朝鮮、日本。朝鮮人民在木活字的基礎上創制了銅活字。

活字印刷技術由新疆經波斯、埃及傳入歐洲。1450年前後,德國的穀騰堡受中國活字印刷的影響,用合金製成了拼音文字的活字,用來印刷書籍。

馬克思把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的發明稱為"是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中國人發明的印刷技術為現代社會的建立提供了必要前提。英國科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在高度評價我國四大發明(包括造紙和印刷)對世界科學文化的貢獻時說:"它們改變了世界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狀態,又從而產生了無數的變化;看來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宗教,沒有一個顯赫人物,對人類事業曾經比這些機械的發現施展過更大的威力和影響。"
2007-03-18 11:14 pm
造紙術相傳是由中國東漢時代的蔡倫(63-121年)所發明,但是也有考古證據說明,造紙術早就存在,蔡倫只是改進造紙術的重要發展者。在中國,造紙術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東漢的許慎在他編寫中國第一部條理清楚、體系分明的字典《說文解字》裡談到「紙」的來源。他說:『「紙」從系旁,也就是「絲」旁。』。這句說話見當時的紙主要是用絹絲類物品製成,與現在意義上的紙是完全不同的。紙的發明、發展及傳播也是經過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古代
參照右上方圖片,有五個主要的步驟。從圖中可知當時中國的造紙業已經相當成熟,每道工序的專家各司其職,並且已開發出一些造紙專用的設備。

斬竹漂塘:砍下竹子置於水塘浸泡,使纖維充分吸水。可以再加上樹皮、麻頭、和舊魚網等植物原料搗碎。
煮楻足火:把碎料煮爛,使纖維分散,直到煮成紙漿。圖中可見大鍋中的碎料用大石壓住,有助於完全煮爛。
蕩料入簾:待紙漿冷卻,再使用平板式的竹簾把紙漿撈起,過濾水分,成為紙膜。此一步驟要有純熟的技巧,才能撈出厚薄適中、分佈均勻的紙膜。
覆簾壓紙:撈好的紙膜一張張疊好,用木板壓緊,上置重石,將水壓出。
透火焙乾:把壓到半乾的紙膜貼在爐火邊上烘乾,揭下即為成品。
現代
現今科技一日千里,製紙工序已經機械化了

印刷是指將圖像或文字原稿迅速大量複製的一種技術。一般使用印刷機將油墨印在紙張上,它是出版的基本組成部分。印刷機是能夠在承印物上印刷的機械。在中國,印刷術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出現對文化知識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天的書籍通常採用膠印的技術來印刷,有時也採用凸版印刷(主要用於報紙或目錄冊的印刷)。


收錄日期: 2021-04-16 13:12: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18000051KK0100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