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在最初電腦由美國人發明,故也是以英文為主要語,在早期電腦
連英文,數字和符號在內,只有255個碼(8bits),稱之ASCII碼
在當時已經十分夠用(因主要是商用和軍用為主)
後來朱邦復和他的一班學生在80年代發明了在電腦上打中文
由於英文只有26個字母,即使加上符號數字,255個字元已足夠應用
但中文字即使常用的也有千多個字,全部的過萬字,所以便要加多一字元
由二個ASCII字元組成一個中文字,所以中文字又稱雙字元(即16bits),
那便可有6萬五千多個字可用(255X255)
由於當時還是dos時代,還沒有windows,所以要先戴入各公司的中文糸統
才可以打入中文字,為了使大家的電腦不會混亂,
大家可以互相兼容,便要成立一個準標準,
否則你打的字,和我所看有分別或不明所然,出亂碼等,
在台灣由五大公司訂立標準名為big5
在中國是用簡體字,但big5碼是只是支援繁體字,
所以中國有關當局成立一套標準,名為gb
它們由於是由ASCII碼發展出來的,所以對英文電腦兼容度高
也使他們得到更多人使用
但它們是互不兼容,同一網頁或文章不能同時顯示簡繁體的
本來大家河水不犯井水,大家用自己的碼(香港,台灣用big5,中國用gb)
問題也不大
但後來由於互聯網興起加上每個地區也有不同的碼,
為了可多語言顯示,及編寫上的方便(不用時常轉換字體)
於是微軟和其他大公司一起訂立一個新標準名為Unicode
Unicode好處是只要是以Unicode編寫的,便不會有亂碼出現
不用時常轉換語言,字體
並可以同時在同一文件或網頁顯示簡繁體字,及其他語言
現時大部份window程式,網頁都支援Unicode的
簡單來說,它們只是字體格式標準
big5是繁體字碼表,不能顯示簡體字
gb是簡體字碼表,不能顯示繁體字
Unicode是多國語言字碼表,可顯示任何中文字和其他字,包括日文等
它們三者是互不兼容,如選錯會出現亂碼
後記
如你不明什麼是亂碼,可以在簡體網頁,以繁體顯示
或繁體網頁以簡體顯示(右click滑鼠>編碼>(選擇語言))
或本網頁以Unicode以外語言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