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糞如果產生?

2007-03-17 7:48 pm
耳糞如果產生?

回答 (4)

2007-03-17 7:53 pm
✔ 最佳答案
耳屎(耳垢、耳蠟)
耳屎是盯聹腺之分泌物聚集而成的,如有較多的油脂就形成耳蠟俗稱油耳,而較乾燥的叫做乾耳屎俗稱粗糠耳。基本上耳屎是用來保護耳道皮膚的。常掏耳屎或耳搔癢會促使腺體分泌旺盛,這麼一來耳屎會更多,耳道會更癢。過多的耳屎聚積多少會影響聽力。多數的患者來看診,在醫師挾出大塊耳屎後會覺得『大開耳界』。

很多人有挖耳屎的習慣,總以為耳道內有耳屎就是很髒,想杷它都掏乾淨。
其實耳屎是否能清除乾淨呢?這是不可能的,亦是不必要的,經常掏挖的人,經常掏挖的人,耳屎反而愈多。耳屎是由外耳道軟骨部皮膚中一種皮脂腺分泌出來的黃色黏稠液體,具有殺菌,抑制真菌生長,保護外耳道皮膚的入用,並有抵抗潮濕以及黏附灰塵及小蟲的功能,以阻止侵入耳道深部。正常的外耳道軟骨部皮膚表面附有一層極薄的耳屎,由暴露在空氣中,致常呈片狀,此種耳屎能自動排出。有些人耳屎分泌比較多,在耳道出口呈現黃棕色凡士林樣分泌物,俗稱「油耳朵」,只要不影響聽力,亦不必將其清除,因為北種耳屎都在軟骨部,很是表淺,經咀嚼等活動後,自然會排出。
耳道內耳屎如凝聚成團,並阻塞耳道時,稱為耳屎栓塞,這是因為耳屎分泌過多所致,常與外耳道皮膚受刺淚有關,其中最重要的是由挖耳引起,亦可能因外耳道狹窄或異物存留使耳屎正常排出受阻堆積而成。耳屎栓塞時常呈黑色或棕色硬塊,觸之不動。常出現的症狀是不同程度的聽力減退、耳痛、眩暉、耳鳴等,有時因耳屎栓塞塊刺淚耳道後壁的迷走神經而產生反射性咳嗽。持續的刺淚外耳道皮膚可誘發外耳道炎。
對耳屎栓塞者不可盲目掏挖,因為此時耳屎堅硬如石,硬行挖取劫必傷及外耳道皮膚甚至損鼓膜,並易引起感染。不恰當的挖耳,把耳屎塊推向深部,更難處理。對外耳道耳屎塞者,應當請耳鼻喉科醫生檢查和處理,在良好的照明和直視下清除,必要時可加用適當的麻醉,尤其對小兒患者為重要。有時對大而堅硬的耳屎需先點耳藥數天待其軟化後方能取出。總之,適量的耳屎有保護作用,不必挖它。耳屎過多結成團塊時,千萬不可自己亂挖,以免發生意外,自討苦吃。
2007-03-18 5:17 am
你好,我推薦你一個關于保健常識的網站,他包括數百篇關于日常生活保健養生的文章。

http://www.keephealth.info/

希望對你有參考價值!
2007-03-17 7:58 pm
耳垢的組成?主要來自兩個部分:一是脫屑的皮膚角質細胞,二是淺部外耳道腺體的分泌物。而分泌的腺體,又有兩種:皮酯腺和耳蠟腺。

皮酯腺位於毛髮根部,又分泌皮酯,主要成分為三酸甘油酯,具有抗菌和防水特性,同時分泌量有冬多夏少的特性。

耳蠟腺在正常外耳道數目有一至兩千之譜,腺體開口在毛幹基部或直接開口在外耳道上皮表面。有研究指出耳蠟腺在受到交感神經刺激時會增加分泌。耳蠟腺的最初分泌物是牛乳狀,但與空氣接觸後變成褐色帶黏性物質,與皮酯及上皮細胞角質的脫屑相混後,成為我們所知的耳垢。

一般人會將耳垢(屎)視為人體的排泄物且一無是處,其實不然。它主要的組成包括淺部外耳道腺體的分泌物及耳道深部細胞往外排出的角質層。耳蠟腺最初的分泌物是乳狀,與空氣結合後變成褐色帶黏性物質,再與皮脂腺的分泌物及上皮細胞角質層相混合後,即形成所謂的耳垢。耳垢呈現弱酸性且含有一些內在酵素,由於上述原因它具有兩個重要功能,一是可以保護外耳道,另一是具有抑菌功能。

耳垢可分為「乾」及「溼」兩型,乾型耳垢呈灰褐色,質地乾而易碎,又被稱為「米糠型」耳垢;溼型耳垢呈金褐色溼而黏,又被稱為「密蠟型」耳垢。

研究顯示溼型耳垢為顯性遺傳且較好發於白種人,而黃種人則有較多的乾型耳垢。一般說來溼型耳垢較容易發生耳垢阻塞,雖然如此,這兩型耳垢的制菌能力並沒有很大的差別。

很多人會問:「耳垢需要定期清理嗎?」其實大部分的人並不需要,因為人體的外耳道表皮發展出一套精密的「自清」功能。特別是在成人,因耳道較寬,鬆動的耳垢在咀嚼、講話時可以自行排出外耳道。它可能經由在耳道深部新細胞形成時將老細胞逐漸往外推出或是在表皮細胞分化過程主動將角質層往外排出。在逐漸往外移動的過程中,角質層會形成一道道波浪狀堆積,最後在前緣碎裂完成脫屑過程。即使如此,還是有一些人有耳垢阻塞的問題,有時會因洗澡或游泳時不小心讓水流入耳道內,使得耳垢膨脹進而造成耳道壓力感、漲痛感甚至短暫的聽力損失。若有這種情形,那就應該儘速尋求專業耳鼻喉科醫師的協助,千萬不可以自行嘗試以棉棒掏耳,如此做不只是將耳垢更往深處推,有時還會造成外耳道甚至耳膜的創傷。

若懷疑耳垢是造成聽力損失的原因或者耳垢已影響醫師對耳疾之診斷,我們應該對阻塞外耳道的耳垢進行清除。一般而言,若耳垢不易取出時不建議強行取出,可考慮利用耳道灌洗或先使用一些耳滴劑數天後再將耳垢取出,當然這些處置都必須由熟知耳科解剖構造的耳鼻喉科醫師來執行。

綜合以上,對大部分人而言,耳垢並不需要特別去清除它。至於少數容易形成耳垢阻塞者,定期接受耳鼻喉科醫師的檢查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2007-03-17 7:52 pm
人類耳道外側,軟骨部份的表皮,是含有毛囊及腺體的,會分泌臘狀的、油狀的物質,再加上脫落的上皮就是『耳垢』,俗稱『耳屎』。耳垢是具有保護耳道的功能,可以攔阻灰塵微粒、微生物、以及一些異物入侵。外耳道本身就有清除耳垢的功能,耳垢會自然的往外耳的開口方向移動而排出,也就是自然會新陳代謝。

有些人因體質之故,腺體的分泌量較大,耳垢產生較多,而自然清除的速度不足以維持平衡,就會有耳垢堆積在外耳道。有些人嘗試要清除耳垢,反而會把耳垢推向更深處,也會造成耳垢栓塞。經過日積月累,耳垢越來越大,也就更加無法清除了。

收錄日期: 2021-04-21 17:23:0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17000051KK0144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