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不少人將宮粉羊蹄甲與同屬屬的洋紫荊混淆,主要分別在於後者花型較大,而且不會結出種子。
洋紫荊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d/d9/Bauhinia.jpg
洋紫荊(學名:Bauhinia 'Blakeana),別稱香港蘭(英語:Hong Kong Orchid Tree),是一種豆科蘇木亞科羊蹄甲屬的有花植物,於香港首次被發現。該樹現廣泛作為行道樹進行栽培。其花大而艷麗,但是無法結果。有研究顯示本種是紅花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和宮粉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的雜交種,因花粉敗育導致受精過程無法完成。
洋紫荊在中國大陸別名紅花羊蹄甲,在台灣則別名艷紫荊。
歷史
洋紫荊首先在1880年左右於香港島薄扶林的鋼線灣被一名法國外方傳教會的神父發現,並被他以插技方式移植至薄扶林道一帶的伯大尼修道院。1908年,當時的植物及林務部總監鄧恩(S.T. Dune)判定洋紫荊為新物種,並於《植物學報》(英國及外國)第46卷,324至326頁(Journal of Botany)發表有關資料。洋紫荊的拉丁文學名的種加詞被命名為'Blakeana',以紀念熱愛研究植物的第12任香港總督卜力(Sir Henry Arthur BLAKE)伉儷。現存於漁農自然護理署香港植物標本室編號Hong Kong Herb. No.1722的模式標本相信是最初發現的原樹標本。
1965年,洋紫荊正式被定為香港市花。此特有種在1967年引入臺灣,並在1984年成為嘉義市的市花及市樹。
形態特徵
洋紫荊是常綠喬木,樹身可達10米高度,單葉互生,由頂端深裂成心形,約8至15厘米長,約等寬,大而薄,葉脈明顯,全綠,相信是由兩片小葉合併而成。由於葉面像心形,因此有些人會稱之為聰明葉,並用以製作書簽。
洋紫荊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萼管狀,單側開裂成佛燄苞狀。花瓣5片,較寬,紫紅色,具有香氣,上花瓣(旗瓣)有深紫色的脈紋,其餘四片脈紋較淺,有雄蕊5枚,通常不結果,花期由每年的11月初至翌年3月。由於花朵貌似蘭花,因此也有香港蘭之稱。
繁殖方法
洋紫荊為雜種植物(hybrid)開出不育的花朵及產生不能發芽的種子,故只有採用無性繁殖方法來繁衍後代,統稱為營養繁殖,常用的有枝插、壓條和嫁接。
宮粉羊蹄甲
宮粉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是一種豆科蘇木亞科羊蹄甲屬的有花植物,為一種落葉喬木。宮粉羊蹄甲於每年3月至5月落葉後開花,花有5枚粉紅色的花瓣,其中1枚有深紅色條紋。
而不少人將此花與同屬屬的洋紫荊混淆,主要分別在於後者花型較大,而且不會結出種子。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1/Bauhinia_variegata.jpg/300px-Bauhinia_variegata.jpg
宮粉羊蹄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