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壓器,俗稱「火牛」,是一種利用電磁原理把能量從一個電路轉移到另一個電路,而不需活動零件的電力設備。變壓器包含兩組或以上的線圈或一組tapped winding及一個磁芯以集合Magnetic flux。在一組線圈上的交流電會在磁芯上產生出time-varying magnetic flux,並從而在另一組線圈上產生感應電壓。
它的主要用途是轉變電壓,改變阻抗,及分隔電路。在電力運輸之中,變壓器擔當重要的角色。
基本原理
一個簡單的單相變壓器由兩塊導電體組成。當其中一塊導電體有一些不定量的電流 (如交流電或脈沖式的直流電) 通過,便會產生變動的磁場。根據電磁的互感原理,這變動的磁場會使第二塊導電體產生電勢差。假如第二塊導電體是一條閉合電路的一部份,那麼該閉合電路便會產生電流。電力於是得以傳送。
在通用的變壓器中,有關的導電體是由 (多數為銅質的) 電線組成的線圈,因為線圈所產生的磁場要比一條筆直的電線大得多。
變壓器無法完成以下工作:
把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或把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
變更直流電的電壓或電流
變更交流電的頻率
把單相電流轉為多相電流
定律
以下兩條電學定律與變壓器有關:
根據能量守恆定律,變壓器輸出的功率不能超越輸入它的功率。
根據歐姆定律,變壓器的負載所消耗的功率等於流經它的電流與其抵受的電壓的乘積。
由於變壓器遵守這兩條定律,它不會是放大器。如果處在變壓器兩方的電壓有所不同,那麼流經變壓器兩方的電流也會不同,而兩者的差距則成反比。如果變壓器一方的電流比另一方小,那電流較小的一方會有較大的電壓;反之亦然。然而,變壓器兩方所消耗的功率 (即一方的電壓和電流兩值相乘) 應是相等的。
電壓和電流比例
假設現在有一變壓器以 25:2 的電流轉變比率運行,而雙方的功率皆為 50 瓦。根據歐姆定律,可以確定以下兩點:
如果輸入方(Primary)的電流是 25 安培,則其電壓應為 2 伏特。
輸出方(Secondary)的電流按比例應為 2 安培,而其電壓則為 25 伏特。
至於變壓器兩方之間的電流或電壓比例,則取決於兩方電路線圈的圈數。圈數較多的一方電壓較高但電流較小,反之亦然。
如果撇除泄漏等因素,變壓器兩方的電壓比例相等於兩方的線圈圈數比例,亦即電壓與圈數成正比。以算式表示如下: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math/f/5/9/f590f00497287277016c8e5ed979a18a.png
在算式中:
Vp是輸入方的電壓(Primary Voltage);
Vs是輸出方的電壓(Secondary Voltage);
Np是輸入方的線圈圈數(Numbers of turns in the Primary Winding);
Ns則是輸出方的電流圈數(Numbers of turns in the Secondary Winding)。
變壓器的這個性質使它成為轉換電壓的重要設備。
另外,撇除泄漏的因素,變壓器某一方 (線圈) 的電壓可以從以下算式求得:
E = 4.44 * F * n * a * b
在算式中:
E是流經該線圈的電壓的方根均值;
F是電流的頻率 (單位為赫茲);
n是線圈的圈數;
a是線圈內空間 (鐵芯) 的切面面積;
b是通過線圈內空間 (鐵芯) 的磁力。該值是以每單位面積計算,而面積的單位與變數 a 相同。
常數值 4.44 是為了使算式結果對應於計算出來的單位而設。
日常生活中的變壓器
變壓器在日常生活中以很多形態存在。原理相同、構造相近的變壓器可以嵌在小型麥克風之中以連接不同的電路,也可以處理數以百萬千瓦計的電功率並聯繫多個為整個國家供電的大型輸電網。
能量流失
一個理想的變壓器沒有能量流失,所以擁有 100% 效率。在現實之中,大功率的變壓器的效率可達 98%;但小型的變壓器流失會較嚴重,而它們的效率可能低於 85%。
變壓器的能量流失可以來自這些現象: (在以下敘述中,線圈內的導電體一律稱為「鐵芯」)
線圈的電阻:電流通過導電體時產生熱能,造成能量損失。和其他種類的流失不同,這種流失並不是來自變壓器的鐵芯。
渦流:磁力使鐵芯產生環迴電流,導致能量化成熱並流失至外界。把鐵芯切成不相通的薄片可以減少這種流失。
磁力流失:所有未被輸出方線圈接收的磁力線均會造成能量流失。
滯後:鐵芯的滯後作用使每次磁場改變時造成能量流失。這種流失的大小取決於鐵芯的原料。
力流失:交替的磁場使導線、鐵芯與附近的金屬之間的電磁力產生變化,結果形成振動和能量流失。
磁致伸縮:交替的磁場使鐵芯出現伸縮。如果鐵芯的原料容易受伸縮影響,分子之間的摩擦會導致能量流失。
冷卻設備:大型的變壓器一般配備冷卻用的電風扇、油泵或注水的散熱器。這些設備所使用的能量一般亦算作變壓器的能量流失。
變壓器運作時的噪音一般來自磁力流失或磁致伸縮所造成的振動。
設計
發明
以下人仕與變壓器的發明有關係:
法拉第在1831年8月29日發明了一個「電感環」。這是第一個變壓器,但法拉第只是用它來示範電磁感應原理,並沒有考慮過它可以有現實的用途。
Lucien Gaulard and John Dixon Gibbs, who first exhibited a device called a 'secondary generator' in London in 1881 and then sold the idea to American company Westinghouse. This may have been the first practical power transformer, but was not the first transformer of any kind. They also exhibited the invention in Turin in 1884, where it was adopted for an electric lighting system. Their early devices used a linear iron core, which was later abandoned in favour of a more efficient circular core.
William Stanley, an engineer for Westinghouse, who built the first practical device in 1885 after George Westinghouse bought Gaulard and Gibbs' patents. The core was made from interlocking E-shaped iron plates. This design was first used commercially in 1886.
Hungarian engineers Ottó Bláthy, Miksa Déri and Károly Zipernowsky at the Ganz company in Budapest in 1885, who created the efficient "ZBD" model based on the design by Gaulard and Gibbs.
Nikola Tesla, who is often incorrectly credited with its invention, although his true achievement was to develop and patent (in 1888) a complete polyphase AC system, including a polyphase transformer, for power distribution. He sold his patents to Westinghouse in the same year. In 1891 he invented the Tesla transfomer or Tesla coil, which is a high-voltage, air-core, dual-tuned resonant transformer for generating very high voltages at high frequency.
電路符號
標準電路符號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e/e9/Transformer-iso.png
有鐵芯兩繞組變壓器。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7/Transformer-2s.png
三繞組變壓器。
圖中的點標示繞組極性相同的端子(同名端)。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0/07/Transformer-sd.png
降壓或升壓變壓器。
圖中所示繞組匝數比例並非實際比例。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0/Transformer-es.png
帶靜電屏蔽的變壓器,
可以防止繞組之間靜電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