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949年以後的華人中,我覺得最不可原諒的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的中國國家地震局的領導人(領導人是指當時掌實權又不肯面對事實而做"鴕鳥"的官僚們)。
唐山大地震其實在災前已有科技人員甚至中學生預測出來,並上報當時的國家地震局,可惜不為領導重視。有一種說法是因為當時的領導官僚主義及當時政治空氣非常濃,且唐山經濟建設正在興盛時期,誰也沒人敢正式報出地震這個資訊,因而延誤了時機,釀成一場史無前例的災難( 百萬人口的城市頃刻間被夷為平地。24萬人死亡,16萬人重傷,直接經濟損失在100億元以上)。
請看下面文章:
真相終見天日 (胡化)
張慶洲的《唐山警世錄》經歷重重波折才能成功面世。
今年七月二十八日,是唐山大地震三十周年。原來,人們都以為災難是不可避免的。唐山作家張慶洲卻以確鑿的事實向世人披露,唐山大地震在震前曾被準確地預測出來了。
當時,地震監測網覆蓋整個唐山地區。一九七六年上半年,唐山地區群測點中的骨幹點就達八十五個。張慶洲指「各種異常都已經十分明顯了,光是監測地震用的微安表就不知道燒了多少塊」。絕大多數監測點都發現了不同程度的臨震異常,至少十幾個點向上級單位發出了臨震預報。
唐山死了二十四萬多人,距唐山一百一十五公里的河北省青龍縣縣城,卻無一人傷亡。當時,國家地震局以汪成民為代表的一批科技人員,堅持認為大震將近,但他們的意見沒有得到重視,也沒有為局領導所接受。在這種情況下,汪成民做了一次「越軌」行為——在全國地震群測群防工作經驗交流會的晚間座談上,把「七月二十二日到八月五日唐山、灤縣一帶可能發生五級以上地震」的震情捅了出去。青龍縣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聽了通報,從唐山火速趕回縣裏。七月二十四日,青龍縣縣長冉廣歧頂風險,向全縣預告災情。七月二十五日,青龍縣向縣三級幹部八百多人作了震情報告,要求必須在二十六日之前將震情通知每一個人。當晚,近百名幹部十萬火急地奔向各自所在的公社。青龍縣的人幾乎全被趕到室外生活。冉廣歧在帳篷裏坐鎮指揮,三天沒敢合眼。七月二十八日地震發生,青龍縣房屋倒塌十八萬間,可人都好好的﹗無人傷亡的青龍縣一度成為唐山的後方醫院,還派了救援隊,拉食物、拉水趕赴唐山。
張慶洲以數年之力,採訪數十位知情人,寫成調查報告,於二○○五年五月號《報告文學》雜誌發表,二○○六年一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唐山警世錄》。這件事已經引起輿論界愈來愈多的關注。各報紛紛轉載、摘登,許多讀者為之欷歔﹕如果當時有關部門能夠作出明智決策,二十幾萬條生命不至於都成冤魂﹗
但外界有所不知,此書至遲在二○○○年時就已寫完。當時有朋友將張慶洲的書稿介紹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該社準備當作重點新書,隆重推出。在已經排好清樣、三校完畢,正要開印之際,總編輯在飯桌上說走了嘴,被國家地震局獲知。該局通過中宣部嚴厲阻截,不但不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而且通報其他出版社,誰也不得出版。並且威脅作者本人,不經審批,不得對外發表。這樣,一本警策世人記住歷史教訓的好書,數年之內無法與讀者見面。幸好《報告文學》雜誌是期刊,不是出版社,沒有接到這個無理的通知,才在二○○五年刊登張之報告。真相終見天日﹗其意義正如張慶洲在書中所說﹕「一個行政部門犯錯誤不怕,可怕的是視而不見,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一種錯誤,那才是真正的悲哀。而且這是令人不寒而慄的錯誤,它以數十萬鮮活的生命為代價。」
現在,內地有關政府部門,為了掩飾家醜,專以掩蓋各種真相為能事。有良知的作者、記者、學者和編輯,為了披露真相,不得不絞盡腦汁,冒風險,和政府部門周旋,以求說出真話,但官方文網愈收愈密。《唐山警世錄》的成功問世,在目前環境裏,只是一條漏網之魚而已。
http://www.mingpaomonthly.com/cfm/Archive2.cfm?File=200607/cal/01a.txt
要了解唐山大地震時,國家地震局領導人失職的資料,可遊覽以下網頁:
http://book.sina.com.cn/nzt/his/tangshandizhen/42.shtml
http://book.sina.com.cn/nzt/his/tangshandizhen/index.shtml
http://news.qq.com/a/20050929/001083.htm
http://view.news.qq.com/a/20060719/0000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