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蘇洵和蘇轍的生平、著作(10點)

2007-03-16 9:52 pm
求蘇洵和蘇轍的生平、著作(10點)

回答 (6)

2007-03-16 9:59 pm
✔ 最佳答案
蘇洵 (一零零九 - 一零六六年) ,字明允,號老泉,北宋眉州眉山人。蘇洵及其二子蘇軾、蘇轍,並稱「三蘇」,均初列入「唐宋古文八十家」。

蘇洵年二十七,始發憤讀書。屢舉進士不第,忿而燒去平日所作文章,痛下苦功,精究六經 (《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和今已失傳的《樂經》) 與諸子百家之說。宋仁宗嘉祐年間,攜長子軾,次子轍,由蜀至汴京 (即開封,北宋的首都) 赴考。深為歐陽修 (《醉翁亭記》的作者) 所賞識,上其所著文章二十二篇於朝廷,從此文名大震。此後歷任秘書省校書郎、霸州文安縣主簿等職。傳世有《嘉祐集》。

蘇洵是研究孟子和韓愈的議論文而自成風格的。他擅長作政論、史論,喜歡談兵謀、權變。用筆奔放矯健,修辭精簡雄峻,甚有戰國時代縱橫家的氣勢。歐陽修讚美他的文章說:即使漢代的賈誼和劉向也有所不及,可見歐氏對蘇洵備加推崇。蘇洵小時不好學,成名很晚,一直到27歲後才開始發憤讀書。嘉佑元年(1056年),他到汴京拜訪歐陽修,文章受到歐陽修的賞識,以為雖賈誼、劉向不過也,士大夫爭誦一時,文名因而大盛。但嘉祐三年(1058年),宋仁宗召他參加考試時,他卻推病不去。嘉祐五年(1060年)得任秘書省校書郎,後為霸州文安縣主簿。又授命與姚辟同修《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後不久病逝。

蘇洵的文章主要是以史論政,繼承《孟子》和韓愈的議論文傳統,論點鮮明,論據有力。歐陽修稱讚他「博辯宏偉」,「縱橫上下,出入馳驟,必造於深微而後止」(《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誌銘》);但有時不免帶有詭辨氣息,不免迂闊偏頗,是其短處。蘇洵在《上田樞密書》中也自評其文兼得「詩人之優柔,騷人之清深,孟、韓之溫淳,遷、固之雄剛,孫、吳之簡切」。蘇洵作詩不多,擅寫五古,詩頗質朴蒼勁。散文作品有《六國論》、《心術》、《幾策》、《權書》、《辨奸論》、《衡論》和《六經論》,後世傳有《嘉佑集》十五卷。


蘇轍,字子由,晚年在潁川定居,過田園隱逸生活,築室曰「遺老齋」,自號「潁濱遺老」,著有《欒城集》。所以,子由、潁濱、欒城都是後世對蘇轍的別稱,而「蘇循州」這個稱謂比較少用。

循州是地方名,蘇轍在宋哲宗紹聖期間,被貶官出知汝州、袁州,責授化州別駕、雷州安置,後又貶循州等地。張耒在《明道雜誌》曾說:「某平生見人多矣,惟見蘇循州不曾忙。……雖事變紛紜至前,而舉止安徐,若素有處置。」
蘇洵的作品:

http://www.tiaccwhf.net/~t038/kaho/newpage16.htm

蘇轍的作品:

http://www.louhau.edu.mo/www/teach/tangsong/so3.htm
2016-08-09 1:14 pm
蘇洵 (一零零九 - 一零六六年) ,字明允,號老泉,北宋眉州眉山人。蘇洵及其二子蘇軾、蘇轍,並稱「三蘇」,均初列入「唐宋古文八十家」。

蘇洵年二十七,始發憤讀書。屢舉進士不第,忿而燒去平日所作文章,痛下苦功,精究六經 (《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和今已失傳的《樂經》) 與諸子百家之說。宋仁宗嘉祐年間,攜長子軾,次子轍,由蜀至汴京 (即開封,北宋的首都) 赴考。深為歐陽修 (《醉翁亭記》的作者) 所賞識,上其所著文章二十二篇於朝廷,從此文名大震。此後歷任秘書省校書郎、霸州文安縣主簿等職。傳世有《嘉祐集》。
2007-03-16 9:57 pm
蘇洵 (一零零九 - 一零六六年) ,字明允,號老泉,北宋眉州眉山人。蘇洵及其二子蘇軾、蘇轍,並稱「三蘇」,均初列入「唐宋古文八十家」。

蘇洵年二十七,始發憤讀書。屢舉進士不第,忿而燒去平日所作文章,痛下苦功,精究六經 (《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和今已失傳的《樂經》) 與諸子百家之說。宋仁宗嘉祐年間,攜長子軾,次子轍,由蜀至汴京 (即開封,北宋的首都) 赴考。深為歐陽修 (《醉翁亭記》的作者) 所賞識,上其所著文章二十二篇於朝廷,從此文名大震。此後歷任秘書省校書郎、霸州文安縣主簿等職。傳世有《嘉祐集》。

蘇洵是研究孟子和韓愈的議論文而自成風格的。他擅長作政論、史論,喜歡談兵謀、權變。用筆奔放矯健,修辭精簡雄峻,甚有戰國時代縱橫家的氣勢。歐陽修讚美他的文章說:即使漢代的賈誼和劉向也有所不及,可見歐氏對蘇洵備加推崇。蘇洵小時不好學,成名很晚,一直到27歲後才開始發憤讀書。嘉佑元年(1056年),他到汴京拜訪歐陽修,文章受到歐陽修的賞識,以為雖賈誼、劉向不過也,士大夫爭誦一時,文名因而大盛。但嘉祐三年(1058年),宋仁宗召他參加考試時,他卻推病不去。嘉祐五年(1060年)得任秘書省校書郎,後為霸州文安縣主簿。又授命與姚辟同修《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後不久病逝。

蘇洵的文章主要是以史論政,繼承《孟子》和韓愈的議論文傳統,論點鮮明,論據有力。歐陽修稱讚他「博辯宏偉」,「縱橫上下,出入馳驟,必造於深微而後止」(《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誌銘》);但有時不免帶有詭辨氣息,不免迂闊偏頗,是其短處。蘇洵在《上田樞密書》中也自評其文兼得「詩人之優柔,騷人之清深,孟、韓之溫淳,遷、固之雄剛,孫、吳之簡切」。蘇洵作詩不多,擅寫五古,詩頗質朴蒼勁。散文作品有《六國論》、《心術》、《幾策》、《權書》、《辨奸論》、《衡論》和《六經論》,後世傳有《嘉佑集》十五卷。


蘇軾 ( 1037 - 1101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縣 )人。北宋大文學家、書畫家,世稱蘇東坡。蘇軾自小聰敏好學,二十一歲便考取進士,早年曾任翰林學土兼侍讀、龍圖閣學士、兵部尚書等職,後期他的仕途就非常坎坷。曾因謝景溫的誣陷,被貶為杭州通判。元豐二年,他四十三歲時,發生了著名的李定「烏臺詩案」,他因此事入獄,幾死,翌年被貶至黃州。但在他被貶黃州的這個時候,卻是他作品創作最多之時,如〈承天寺夜遊〉、〈東坡〉、〈惠崇春江曉景〉等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這時真可說是他一生文學的發展的最高峰,也因此留下了許多不朽的文學作品。宋神宗年間,王安石推行變法,蘇軾因批評新法而入獄,並多次遭貶謫,先後到過杭州、密州、徐州、黃州、惠州等地任官職,最遠更被貶至瓊州(今海南省)。宋徽宗年間,蘇軾遇赦北歸,病卒於常州,諡文忠,終年六十六歲。

蘇軾學問淵博,在仕途上雖不得志,但在文學上卻有極大成就,無論詩詞、散文、書法、繒畫、無一不精,尤以詞方面成績最為突出、蘇軾的詞題材廣泛,無論是寫景、敘事、詠懷、說理等都意境清新、豪邁奔放,改變了晚唐、五代以來綺靡的詞風。蘇軾的古文亦寫得很好,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

蘇軾的著作很多,現存的有詩文集《東坡全集》及詞集《東坡樂府》等。
2007-03-16 9:56 pm
蘇洵 (一零零九 - 一零六六年) ,字明允,號老泉,北宋眉州眉山人。蘇洵及其二子蘇軾、蘇轍,並稱「三蘇」,均初列入「唐宋古文八十家」。

蘇洵年二十七,始發憤讀書。屢舉進士不第,忿而燒去平日所作文章,痛下苦功,精究六經 (《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和今已失傳的《樂經》) 與諸子百家之說。宋仁宗嘉祐年間,攜長子軾,次子轍,由蜀至汴京 (即開封,北宋的首都) 赴考。深為歐陽修 (《醉翁亭記》的作者) 所賞識,上其所著文章二十二篇於朝廷,從此文名大震。此後歷任秘書省校書郎、霸州文安縣主簿等職。傳世有《嘉祐集》。

蘇洵是研究孟子和韓愈的議論文而自成風格的。他擅長作政論、史論,喜歡談兵謀、權變。用筆奔放矯健,修辭精簡雄峻,甚有戰國時代縱橫家的氣勢。歐陽修讚美他的文章說:即使漢代的賈誼和劉向也有所不及,可見歐氏對蘇洵備加推崇。蘇洵小時不好學,成名很晚,一直到27歲後才開始發憤讀書。嘉佑元年(1056年),他到汴京拜訪歐陽修,文章受到歐陽修的賞識,以為雖賈誼、劉向不過也,士大夫爭誦一時,文名因而大盛。但嘉祐三年(1058年),宋仁宗召他參加考試時,他卻推病不去。嘉祐五年(1060年)得任秘書省校書郎,後為霸州文安縣主簿。又授命與姚辟同修《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後不久病逝。

蘇洵的文章主要是以史論政,繼承《孟子》和韓愈的議論文傳統,論點鮮明,論據有力。歐陽修稱讚他「博辯宏偉」,「縱橫上下,出入馳驟,必造於深微而後止」(《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誌銘》);但有時不免帶有詭辨氣息,不免迂闊偏頗,是其短處。蘇洵在《上田樞密書》中也自評其文兼得「詩人之優柔,騷人之清深,孟、韓之溫淳,遷、固之雄剛,孫、吳之簡切」。蘇洵作詩不多,擅寫五古,詩頗質朴蒼勁。散文作品有《六國論》、《心術》、《幾策》、《權書》、《辨奸論》、《衡論》和《六經論》,後世傳有《嘉佑集》十五卷。












蘇轍
圖片參考:http://hk.chiculture.net/0411/html/images/k_icon.gif
等官職。當時新舊黨爭激烈,他多次被貶任為地方官。擅長記敘文、論說文和書信。
2007-03-16 9:56 pm
蘇洵 (一零零九 - 一零六六年) ,字明允,號老泉,北宋眉州眉山人。蘇洵及其二子蘇軾、蘇轍,並稱「三蘇」,均初列入「唐宋古文八十家」。

蘇洵年二十七,始發憤讀書。屢舉進士不第,忿而燒去平日所作文章,痛下苦功,精究六經 (《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和今已失傳的《樂經》) 與諸子百家之說。宋仁宗嘉祐年間,攜長子軾,次子轍,由蜀至汴京 (即開封,北宋的首都) 赴考。深為歐陽修 (《醉翁亭記》的作者) 所賞識,上其所著文章二十二篇於朝廷,從此文名大震。此後歷任秘書省校書郎、霸州文安縣主簿等職。傳世有《嘉祐集》。

蘇洵是研究孟子和韓愈的議論文而自成風格的。他擅長作政論、史論,喜歡談兵謀、權變。用筆奔放矯健,修辭精簡雄峻,甚有戰國時代縱橫家的氣勢。歐陽修讚美他的文章說:即使漢代的賈誼和劉向也有所不及,可見歐氏對蘇洵備加推崇。蘇洵小時不好學,成名很晚,一直到27歲後才開始發憤讀書。嘉佑元年(1056年),他到汴京拜訪歐陽修,文章受到歐陽修的賞識,以為雖賈誼、劉向不過也,士大夫爭誦一時,文名因而大盛。但嘉祐三年(1058年),宋仁宗召他參加考試時,他卻推病不去。嘉祐五年(1060年)得任秘書省校書郎,後為霸州文安縣主簿。又授命與姚辟同修《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後不久病逝。

蘇洵的文章主要是以史論政,繼承《孟子》和韓愈的議論文傳統,論點鮮明,論據有力。歐陽修稱讚他「博辯宏偉」,「縱橫上下,出入馳驟,必造於深微而後止」(《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誌銘》);但有時不免帶有詭辨氣息,不免迂闊偏頗,是其短處。蘇洵在《上田樞密書》中也自評其文兼得「詩人之優柔,騷人之清深,孟、韓之溫淳,遷、固之雄剛,孫、吳之簡切」。蘇洵作詩不多,擅寫五古,詩頗質朴蒼勁。散文作品有《六國論》、《心術》、《幾策》、《權書》、《辨奸論》、《衡論》和《六經論》,後世傳有《嘉佑集》十五卷。


蘇轍(1039-1112)字子由,晚年自號穎濱遺老。蘇軾之弟,“三蘇”之一,人稱“小蘇”。蘇轍是散文家,為文以策論見長,在北未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蘇軾的才華橫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蘇軾所說,達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著有《城集》。

 
2007-03-16 9:55 pm
蘇 轍 的 生 平

蘇 轍 (1039 ?1112) , 字 子 由 , 晚 年 自 號 潁 濱 遺 老 , 北 宋 眉 州 眉 山 (今 四 川 省 眉 山 縣 ) 人. 他 是 古 文 家 蘇 洵 (老 泉) 的 第 二 個 兒 子 , 大 詩 人 蘇 軾 (東 坡) 的 弟 弟 , 世 稱 小 蘇 , 與 父 兄 並 稱 為 三 蘇 , 都 在 唐 宋 八 大 家 之 列 .

宋 仁 宗 嘉 佑 二 年 (1057), 轍 19 歲 , 與 兄 蘇 軾 同 榜 中 進 士 , 受 知 於 考 官 歐 陽 修 . 23 歲 舉 直 言 極 諫 科 , 在 制 策 中 指 斥 仁 宗 歌 舞 飲 酒 , 優 遊 無 度 , 不 問 朝 政 , 不 恤 民 情 . 因 為 出 言 不 遜 , 被 列 為 下 等 , 授 商 州 (今 陝 西 商 縣) 軍 事 推 官 . 神 宗 即 位 , 上 書 建 議 很 多. 因 反 對 青 苗 法 , 地 方 官 吏 從 中 漁 利, 因 此 獲 罪 王 安 石 , 出 為 河 南 府 (今 河 南 洛 陽 市 ) 推 官 . 元 豐 元 年 (1078 ) 蘇 軾 因 為 作 詩 譏 評 時 政 得 罪 , 轍 上 書 請 求 以 自 己 的 官 職 為 兄贖 罪 , 被 貶 為 筠 州 (今 江 西 省 高 安 縣 ) 監 鹽 酒 稅 . 元 佑 元 年 (1086) 宋 哲 宗 即 位 , 司 馬 光 等 當 國 , 廢 新 法 ,召 蘇 轍 入 京 為 司 諫 , 時 年 48 . 紹 聖 元 年 (1094) , 新 黨 又 得 勢 , 大 肆 報 復 , 蘇 轍 屢 遭 貶 官 , 遷 徙 無 常 . 晚 年 退 居 許 州 (今 河 南 許 昌 市 ) , 在 潁 水 濱 築 遺 老 齋, 自 號 潁 濱 遺 老 , 有 修 竹 古 柏 , 明 窗 曲 檻 . 後 蔡 京 當 國 , 又 降 朝 議 大 夫 . 蘇 轍 閉 門 謝 客 , 靜 坐 學 禪 , 並 整 理 他 的 著 作, 以 吟 嘯 自 遣 . 卒 後 追 謚 端 明 殿 學 士 , 後 又 追 謚 文 定.

蘇 轍 的 作 品 現 存 欒 城 集 84 卷 , 欒 城 應 詔 集 12 卷 . 其 他 著 作 有 詩 集 傳 20 卷 , 春 秋 集 傳 12 卷 , 道 德 經 解 2 卷 , 古 史 60 卷 , 龍 川 略 志 10 卷 別 志 8 卷 . 蘇 轍 從 小 聰 敏 , 母 親 程 氏 教 他 經 史 , 又 有 父 兄 的 幫 助 ,名 重 當 時 . 他 以 儒 學 為 主, 最 頃 慕 孟 子 , 而 又 遍 觀 百 家 . 善 長 政 論 和 史 論 , 針 對 時 弊 , 以 古 鑒 今 . 在 古 文 寫 作上應 "養 氣 " , 既 要 在 內 心 修 養 , 又 要 依 靠 廣 闊 的 生 活 閱 歷 . 他 讚 揚 司 馬 遷 的 行 天 下 , 周 覽 四 海 名 山 大 川 , 因 此 他 的 文 章 有 汪 洋 淡 泊 , 秀 杰 深 醇 之 氣 . 他 的 賦 也 寫 得 相 當 出 色 , 例 如 "墨 竹 賦", 讚 美 畫 家 文 同 的 墨 竹 , 把 竹 子 的 情 態 寫 得 細 致 逼 真, 富 有 詩 意. 早 年 的 詩 , 大 都 寫 生 活 瑣 事 , 詠 物 寫 景 , 與 蘇 軾 唱 和等 . 晚 年 , 抒 寫 個 人 生 活 感 受 , 如 "南 齋 竹" : " 幽 居 一 室 少 塵 緣 , 妻 子 相 看 意 自 閑 ; 行 到 南 窗 修 竹 下, 怳 然 如 見 舊 溪 山 ." 意 境 閑 淡, 情 趣 悠 遠 .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北宋文學家、知名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洵、弟轍,合稱“三蘇”。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學習,青年時期就具有廣博的歷史文化知識,顯露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能。枕頭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進士時,主司歐陽修見其文章連稱“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時,任太常博士、開封府推官,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1079年),御史臺有人摘引其非議新法的詩句,以“訕謗朝政”罪名入獄,即所謂“烏臺詩案”。出獄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五年後,改任汝州團練副使。哲宗即位司馬光等舊黨執政,他復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充任侍讀,又因與司馬光等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後任兵部尚書兼侍讀、端明殿這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守禮部尚書。元祐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于常州,謚號文忠。

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認為作文應達到“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的藝術境界。蘇軾散文著述宏富,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三家並稱。文章風格平易流暢,豪放自如。釋德洪《跋東坡(左忄右允)池錄》說:“其文渙然如水之質,漫衍浩蕩,則其波亦自然成文。”

蘇詩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

蘇軾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蘇軾是我國文學史上一位傑出作家,他以豐富的文學實踐,把北宋的詩文革新運動推向前進,使詩、文、詞各方面的創作出現了高峰。其文學成就曾引起當代和世後學人的普遍重視。南宋的陸游、辛棄疾,金代的元好問,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陳維崧、查慎行等都是明顯受他影響的作家。蘇軾作品中流露的遊戲人生、隨緣自足的思想對後世文人也有不良的影響。生平詳見《宋史》卷三三八。有《東坡全集》、《東坡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號老泉。北宋文學家,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蘇東坡和蘇轍的父親。蘇洵小時不好學,成名很晚,一直到27歲後才開始發憤讀書。嘉佑元年(1056年),他到汴京拜訪歐陽修,文章受到歐陽修的賞識,以為雖賈誼、劉向不過也,士大夫爭誦一時,文名因而大盛。但嘉祐三年(1058年),宋仁宗召他參加考試時,他卻推病不去。嘉祐五年(1060年)得任秘書省校書郎,後為霸州文安縣主簿。又授命與姚辟同修《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後不久病逝。


蘇洵的文章主要是以史論政,繼承《孟子》和韓愈的議論文傳統,論點鮮明,論據有力。歐陽修稱讚他「博辯宏偉」,「縱橫上下,出入馳驟,必造於深微而後止」(《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誌銘》);但有時不免帶有詭辨氣息,不免迂闊偏頗,是其短處。蘇洵在《上田樞密書》中也自評其文兼得「詩人之優柔,騷人之清深,孟、韓之溫淳,遷、固之雄剛,孫、吳之簡切」。蘇洵作詩不多,擅寫五古,詩頗質朴蒼勁。散文作品有《六國論》、《幾策》、《權書》、《辨奸論》、《衡論》和《六經論》,後世傳有《嘉佑集》十五卷。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12: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16000051KK0140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