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是一個怎樣的人?

2007-03-16 4:22 am
你對他有什麼評價呢?
急要,thx!
更新1:

咪copy wikipedia啦 如果係既話,咁我問你又做咩喎

回答 (8)

2007-03-21 12:48 am
✔ 最佳答案
尊敬老師:岳飛知道師父周同死後,悲慟不已,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帶備酒肉前往周同的墓拜祭,然後用周同所送贈的良弓,射了三枝箭,以表不忘恩師教誨之恩。
勤奮好學: 文方面:他家境貧窮,要執拾柴枝來照明,讀書讀到天亮也不睡覺。武方面:他跟隨周同學習射箭,努力學習,把周同的箭術也學會了。
熱愛國家:岳飛向父親表明願意為國家犧牲。
2007-03-17 11:37 pm
岳飛(1103年—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人,追謚岳武穆王,為中國南宋時期的名將。

生平
岳飛少年時喪父,由母親養育成人。傳說其母透過在他的背上刺「盡忠報國」[1]四個字,讓他銘記國仇家恨。曾經拜周侗為師學習武藝。且喜歡看左氏春秋、孫子兵法。

1122年19歲從軍為真定宣撫劉韐部下。1127年正月,劉韐死節。岳飛歸於京城留守宗澤軍中,屢建戰功,嘗以八百岳家軍大破五萬金兵,聲名大噪。歷官御前忠武統軍、鄂州駐荅諸軍都統制使、河陽等三鎮節度使。

1126年靖康之變,金兵攻破開封,北宋覆亡。紹興四年(1134年),岳飛首次伐金,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1135年,鎮守武昌,紹興六年(1136年)再次北伐,佔伊陽、洛陽,後因孤軍作戰而被迫撤回武昌。岳飛在這次北伐中壯志未酬,於武昌寫下《滿江紅》。

紹興十年(1140年)春,金兀朮南侵,岳飛出兵大破金兵,收復鄭州、洛陽,兵臨朱仙鎮(今河南開封南20公里),直迫北宋故都汴京。岳家軍士氣高昂,高喊「直搗黃龍」。主和派秦檜向宋高宗獻計,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岳飛退兵前,長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結果岳飛的北伐因為政治原因而失敗。之後岳飛父子被秦檜以謀反罪名予以逮捕審訊,由於找不到證據而無審訊結果,最終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秦檜支吾其詞「其事體莫須有(也許有、不見得沒有)」),於紹興十一年農曆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在杭州大理寺風波亭被賜死。

至紹興三十二年(1153年),宋孝宗即位,準備北伐,便下詔平反岳飛,追封鄂王,諡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棲霞嶺,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並立廟祀於湖北武昌,額名忠烈,修宋史列誌傳記。
2007-03-17 12:13 pm
岳飛(1103-1142),字鵬舉,河北西路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人,農家出身。宣和四年(1122年),應募為兵。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岳飛拜見康王趙構,補為承信郎。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是為宋高宗。岳飛曾上書言事,因「越職」而剝奪官職。此後,岳飛便分別在張所、王彥、宗澤部下抗金,屢立戰功。建炎三年(1129年)冬,金將完顏宗弼(金兀朮)率軍渡江南侵,宋諸將皆懼,獨岳飛力戰,轉戰於廣德軍(今安徽廣德)等地。

建炎四年(1130年),完顏宗弼攻常州,岳飛屯兵於宜興縣。金人再攻常州,岳飛四戰皆捷。完顏宗弼趨建康,岳飛在牛頭山設伏兵,並乘夜擾亂金營,又於龍灣大破金軍。完顏宗弼只好奔淮西,岳飛收復建康。紹興元年(1131年),岳飛隸屬張浚,轉戰於江南西路和淮南西路等地,紹興四年(1134年),岳飛任荊南、鄂岳州制置使,率軍北上,破金與偽齊劉豫的聯軍,收復了湖北、河南諸地,岳飛陞為節度使。這年冬,他又出兵援救廬州(今安徽合肥),擊敗金軍與偽齊軍。紹興五年(1135年),他鎮壓了鍾相、楊么起事,陞為招討使。次年,又改為宣撫副使,再次揮軍北上,攻佔了鎮汝軍、商州(今陝西商縣)、伊陽(今河南嵩縣)、長水(今河南洛寧西南)等地,直逼蔡州(今河南汝南)。

紹興七年(1137年),岳飛陞任宣撫使,積極準備北伐,但這時宋高宗和秦檜卻正加緊議和。紹興十年(1140年),金軍再次南侵,岳飛在郾城和潁昌府(均在今河南),以少勝多,打擊了金軍的主力。當時岳飛所部稱「岳家軍」,因屢戰皆捷而使金人喪膽,謂「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當時岳家軍接連獲勝,其前鋒直抵朱仙鎮,拒汴京僅四十五里。各地抗金力量乘時而起,使黃河以南金人號令不行。岳飛見國土將復,歡喜地向部下說:「直抵黃龍府(在今吉林長春北面的農安縣,為金人完顏部故地),與諸君痛飲耳!」

正當岳飛準備渡河、乘勝挺進之時,高宗卻連下十二金牌,命岳飛班師。紹興十一年,岳飛等被召回臨安,解除了兵權,終被罷官賦閒。金人以「必殺飛,始可和」為和議條件,要高宗殺岳飛。高宗恐怕岳飛收復故土,「迎還二聖」,令其皇位不保,遂授意秦檜製造冤獄殺飛。同年十月,秦檜等人以「莫須有」的罪名,誣陷岳飛謀反,十二月二十九日,將岳飛殺害於大理寺獄。宋孝宗繼位後,為岳飛平反。淳熙五年(1178年),追謚飛為武穆,寧宗時又追封為鄂王。


殺害岳飛的罪魁禍首

對於岳飛之遇害,後人多歸咎於秦檜夫婦等人,檜等誠千古罪人,然罪魁禍首則實應推高宗。高宗在紹興二十六年三月丙寅之詔書中曾自承「講和之策,斷自朕志,秦檜但能贊朕而已,豈以其存亡而渝定議耶?」故《宋史.岳飛傳》論曰:「高宗忍自棄中原,故忍殺飛。嗚呼哉!嗚呼冤哉!」明人王夫之《宋論》亦云「高宗之為計也,以解兵權而急於和,而檜之為計也,則以欲堅和議而必解諸將之兵權,交相用而曲相成」。此誠公允之論矣。

從岳飛冤案看「逼害」及「平反」

岳飛在宋高宗趙構、秦檜等人的「精心設計」下被害死,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冤案。到了趙構的養子宋孝宗當政時,又獲得了平反。

宋高宗殺岳飛,目的很簡單──權力。他為避免岳飛北伐成功,「迎還二聖」,即父兄徽宗、欽宗,影響了他的龍座,遂悍然利用秦檜殺岳飛,好讓自己的皇位得以鞏固。宋孝宗為岳飛平反,主要是想安民心、振士氣,使宋室政權得以進一步鞏固,其目的跟高宗並無兩樣。

中國古今幾千年的歷史,先逼害謀殺、再平反昭雪的事例,實在多不勝數。歸根結底,都是和政治權力有關。當「逼害」於己有利時,乃大肆逼害;當「平反」於己有利時,又「大發慈悲」地加以平反。說穿了,「逼害」和「平反」都是當權者用作鞏固政治權力的工具。今天平反冤假錯案的人,明天也可以變成殘害忠良的魔頭。

「逼害」和「平反」,在中國歷史上一直被循環不息地交替應用,是為統治者的一大發明,亦是中華民族的一大悲劇。
2007-03-16 4:31 am
岳飛(1103年—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人,追謚岳武穆王,為中國南宋時期的名將。

岳飛少年時喪父,由母親養育成人。傳說其母透過在他的背上刺「盡忠報國」[1]四個字,讓他銘記國仇家恨。曾經拜周侗為師學習武藝。且喜歡看左氏春秋、孫子兵法。

1122年19歲從軍為真定宣撫劉韐部下。1127年正月,劉韐死節。岳飛歸於京城留守宗澤軍中,屢建戰功,嘗以八百岳家軍大破五萬金兵,聲名大噪。歷官御前忠武統軍、鄂州駐荅諸軍都統制使、河陽等三鎮節度使。

1126年靖康之變,金兵攻破開封,北宋覆亡。紹興四年(1134年),岳飛首次伐金,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1135年,鎮守武昌,紹興六年(1136年)再次北伐,佔伊陽、洛陽,後因孤軍作戰而被迫撤回武昌。岳飛在這次北伐中壯志未酬,於武昌寫下《滿江紅》。

紹興十年(1140年)春,金兀朮南侵,岳飛出兵大破金兵,收復鄭州、洛陽,兵臨朱仙鎮(今河南開封南20公里),直迫北宋故都汴京。岳家軍士氣高昂,高喊「直搗黃龍」。主和派秦檜向宋高宗獻計,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岳飛退兵前,長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結果岳飛的北伐因為政治原因而失敗。之後岳飛父子被秦檜以謀反罪名予以逮捕審訊,由於找不到證據而無審訊結果,最終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秦檜支吾其詞「其事體莫須有(也許有、不見得沒有)」),於紹興十一年農曆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在杭州大理寺風波亭被賜死。

至紹興三十二年(1153年),宋孝宗即位,準備北伐,便下詔平反岳飛,追封鄂王,諡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棲霞嶺,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並立廟祀於湖北武昌,額名忠烈,修宋史列誌傳記。


岳飛「盡忠報國」, 破金兵,但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賜死
參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07-03-16 4:28 am
岳飛(1103年—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人,追謚岳武穆王,為中國南宋時期的名將

生平

岳飛少年時喪父,由母親養育成人。傳說其母透過在他的背上刺「盡忠報國」[1]四個字,讓他銘記國仇家恨。曾經拜周侗為師學習武藝。且喜歡看左氏春秋、孫子兵法。

1122年19歲從軍為真定宣撫劉韐部下。1127年正月,劉韐死節。岳飛歸於京城留守宗澤軍中,屢建戰功,嘗以八百岳家軍大破五萬金兵,聲名大噪。歷官御前忠武統軍、鄂州駐荅諸軍都統制使、河陽等三鎮節度使。

1126年靖康之變,金兵攻破開封,北宋覆亡。紹興四年(1134年),岳飛首次伐金,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1135年,鎮守武昌,紹興六年(1136年)再次北伐,佔伊陽、洛陽,後因孤軍作戰而被迫撤回武昌。岳飛在這次北伐中壯志未酬,於武昌寫下《滿江紅》。

紹興十年(1140年)春,金兀朮南侵,岳飛出兵大破金兵,收復鄭州、洛陽,兵臨朱仙鎮(今河南開封南20公里),直迫北宋故都汴京。岳家軍士氣高昂,高喊「直搗黃龍」。主和派秦檜向宋高宗獻計,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岳飛退兵前,長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結果岳飛的北伐因為政治原因而失敗。之後岳飛父子被秦檜以謀反罪名予以逮捕審訊,由於找不到證據而無審訊結果,最終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秦檜支吾其詞「其事體莫須有(也許有、不見得沒有)」),於紹興十一年農曆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在杭州大理寺風波亭被賜死。

至紹興三十二年(1153年),宋孝宗即位,準備北伐,便下詔平反岳飛,追封鄂王,諡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棲霞嶺,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並立廟祀於湖北武昌,額名忠烈,修宋史列誌傳記。

被處死的原因

宋高宗處死岳飛父子的原因有多種說法:

1. 岳家軍誓言迎欽宗回宋,一旦成功,欽宗回宋,明顯是以彼帝廢此帝。儘管南宋另有其它大將擁有重兵,但若面對欽宗和岳飛,不見得會站在高宗一邊,而戰場上更不見得誰能擊敗岳家軍。有人認為:「宋高宗並不擔心欽宗回歸一事。徽宗當時已死,而高宗和金國紹興和議時屢次強調要迎欽宗回宋。後來由於金國的反悔欽宗才未被釋放。欽宗本人在執政時就已心生退意,高宗並不懼怕失去權利。」但也有人認為:「欽宗本人無時無刻都想回宋。但金國只有二皇子完顏宗望一人願意放人,高宗一上臺,宗望就病死了。從此金人一邊倒地要更立異姓,使漢人國勢易動,以便金能夠徐圖混一。高宗明知這一點,所謂迎欽宗回朝很難說不是官樣表面文章。事實上,紹興和議後,高宗的生母韋氏就成功地被迎回,說明高宗一定要迎回某人,還是可以做到的;但欽宗還是被留在金國,這很說明問題。」
2. 為討好金人,以利和談。紹興和議對高宗的意義非同小可,因為這決定高宗的生母韋氏能不能返回南宋和高宗團聚。而金兀朮開列的紹興和議條件之一,就是必須殺岳飛才能和談[2]。因此,高宗置一己私利於國家安全之上,殺岳飛而促成紹興和議以迎回生母韋氏的選擇是很明顯的。
3. 有人認為,「岳飛由於深受重用而干涉高宗立嗣的問題。高宗本人無後,而岳飛上書建議高宗為社稷安定著想早日立嗣,犯了高宗的忌諱,所以被殺。」但相反意見認為:「此理由混淆過錯的程度,這可以成為申誡岳飛的理由,但說因為這個就要處死岳飛,不能令人信服。干預立嗣可能有過錯,但據載岳飛「聲戰,讀不能句」,「下殿,面如死灰」,實際上已知道自己犯錯不再糾纏此事[6]。一定要追究責任的話,貶謫也就可以了。不論何種原因,宋朝在岳飛之前從來沒有類似的在大將造反之前就因為一次上書被殺掉的先例。這個『一上書請高宗立嗣就必須殺頭』的理由,過於牽強附會。」
4. 岳飛得罪張俊(非提拔吳玠和劉錡的太保太師張浚)及其它秦檜親信,成為秦檜的對立面
5. 秦檜是金國奸細。此說缺乏直接證據。

岳飛的作戰能力

岳飛的軍事地位之高,其重要原因是因為他是金立國初年軍事無敵時,唯一一個能夠在馬軍野戰中[11]擊敗金軍主力部隊的宋將,且部下均為精兵悍將。岳飛原來是宗澤的部下[12],到了建炎三年(1129年)七月,岳飛任通州鎮撫使兼知泰州,這才擁有了人馬萬余,著手建立所謂的「岳家軍」。岳飛成為岳家軍主帥後和金國各兵將對陣時,據《金史》記載,有被用計嚇退的記錄,但本軍主力並無潰敗的記錄[13]。在大約和岳飛相同的一段時間里,劉錡在城郭防禦戰中(順昌之戰中以步兵用拒馬器械依城野戰),韓世忠在利用湖泊河流的水戰中(黃天蕩之戰)均大敗過金軍主力部隊。在各種小戰中擊敗金軍非主力部隊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但遼人根據其抗金經驗已有傳言曰:(野戰時以馬軍為主時)『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14]這隻有岳飛能反其道而行,大破金軍耗費巨大的最強最精銳的馬軍部隊。就是到了後金時代,漢人部隊里也只有袁崇煥的「關寧鐵騎」可以違反這條所謂的「規律」。後來的吳玠、吳璘(大散關和尚原之戰),李寶(唐島之戰),虞允文(採石之戰)仍然是以山口防禦戰、水戰大敗金軍,以運動受限的強駑、投石機擊退列陣進攻的部隊,這並不能給金軍主力以致命打擊(馬軍撤退則可保全)。在冷兵器時代,馬軍騎兵來去自如,進可攻,退可逃,對其致命的打擊必須來自更強悍的騎兵部隊(如蒙古滅金前對其發動的三峰山之戰殲滅了金的主力部隊)。防禦戰、水戰雖然可以用來自衛,但對收復宋之中原失地無重大作用。金軍主帥完顏宗弼是在前兩個主帥完顏宗望病故、完顏宗翰年長不再直接帶兵打仗後的無爭議的軍隊總領導人,其最精銳之馬軍就是金國最精銳的部隊[15],被岳飛擊潰,岳飛子岳雲和部將楊再興還反而以馬軍直衝『滿萬不可敵』的金軍精銳,對完顏宗弼造成人身威脅。完顏宗弼在郾城、潁昌連戰連敗,實際上已經處於被動之中[16]。
參考: 維基百科
2007-03-16 4:27 am
他是一個忠實的人,我對佢有很好的評價。
2007-03-16 4:27 am
岳飛(1103年—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人,追謚岳武穆王,為中國南宋時期的名將。

生平
岳飛少年時喪父,由母親養育成人。傳說其母透過在他的背上刺「盡忠報國」[1]四個字,讓他銘記國仇家恨。曾經拜周侗為師學習武藝。且喜歡看左氏春秋、孫子兵法。

1122年19歲從軍為真定宣撫劉韐部下。1127年正月,劉韐死節。岳飛歸於京城留守宗澤軍中,屢建戰功,嘗以八百岳家軍大破五萬金兵,聲名大噪。歷官御前忠武統軍、鄂州駐荅諸軍都統制使、河陽等三鎮節度使。

1126年靖康之變,金兵攻破開封,北宋覆亡。紹興四年(1134年),岳飛首次伐金,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1135年,鎮守武昌,紹興六年(1136年)再次北伐,佔伊陽、洛陽,後因孤軍作戰而被迫撤回武昌。岳飛在這次北伐中壯志未酬,於武昌寫下《滿江紅》。

紹興十年(1140年)春,金兀朮南侵,岳飛出兵大破金兵,收復鄭州、洛陽,兵臨朱仙鎮(今河南開封南20公里),直迫北宋故都汴京。岳家軍士氣高昂,高喊「直搗黃龍」。主和派秦檜向宋高宗獻計,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岳飛退兵前,長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結果岳飛的北伐因為政治原因而失敗。之後岳飛父子被秦檜以謀反罪名予以逮捕審訊,由於找不到證據而無審訊結果,最終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秦檜支吾其詞「其事體莫須有(也許有、不見得沒有)」),於紹興十一年農曆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在杭州大理寺風波亭被賜死。

至紹興三十二年(1153年),宋孝宗即位,準備北伐,便下詔平反岳飛,追封鄂王,諡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棲霞嶺,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並立廟祀於湖北武昌,額名忠烈,修宋史列誌傳記。

被處死的原因
宋高宗處死岳飛父子的原因有多種說法:

岳家軍誓言迎欽宗回宋,一旦成功,欽宗回宋,明顯是以彼帝廢此帝。儘管南宋另有其它大將擁有重兵,但若面對欽宗和岳飛,不見得會站在高宗一邊,而戰場上更不見得誰能擊敗岳家軍。
岳飛由於深受重用而干涉高宗立嗣的問題[2][3][4]。高宗本人無後,而岳飛屢次上書建議高宗為社稷安定著想早日立嗣,犯了高宗的忌諱。岳飛用十二道金牌才被召回更顯得擁兵自重。所謂「莫須有」罪名是指其擁兵干涉立嗣,不需要證實其謀反罪名就可處死。
宋高宗擔心如果岳飛取勝,可迎徽欽二帝回朝,宋高宗天子地位可能不保。但有人認為:『宋高宗並不擔心此事。徽宗當時已死,而高宗和金國紹興議和時屢次強調要迎欽宗回宋。後來由於金國的反悔欽宗才未被釋放。欽宗本人在執政時就已心生退意,高宗並不懼怕失去權利。』但也有人認為:『欽宗本人無時無刻都想回宋。但金國只有二皇子完顏宗望一人願意放人,高宗一上臺,宗望就病死了。從此金人一邊倒地要更立異姓,使漢人國勢易動,以便金能夠徐圖混一。高宗明知這一點,所謂迎欽宗回朝很難說不是官樣表面文章』
為討好金人,以利和談。
秦檜是金國奸細。此說被大多數人認為是無稽之談。
一種大膽的猜測,岳飛可能是宋徽宗流落民間的兒子,高宗趙構的兄弟。趙構因發現此事,才在短短的一年裡由高度信任岳飛轉而指示秦檜以「莫須有」罪名殺害岳飛。此說法的問題是論據不夠,有如戲劇。而且若岳飛是高宗的兄弟,當可用作霍去病或衛青,高宗讀書甚多,漢武帝利用親戚大破匈奴的典故肯定是知道的。

作戰能力
岳飛的軍事地位之高,其重要原因是因為他是金立國初年軍事無敵時,唯一一個能夠在馬軍野戰中[5]擊敗金軍主力部隊的宋將,且部下均為精兵悍將。岳飛原來是宗澤的部下[6],到了建炎三年(1129年)七月,岳飛任通州鎮撫使兼知泰州,這才擁有了人馬萬余,著手建立所謂的「岳家軍」。岳飛成為岳家軍主帥後和金國各兵將對陣時,據《金史》記載,有被用計嚇退的記錄,但本軍主力並無潰敗的記錄[7]。在大約和岳飛相同的一段時間里,劉錡在城郭防禦戰中(順昌之戰),韓世忠在利用湖泊河流的水戰中(黃天蕩之戰)均大敗過金軍主力部隊。在各種小戰中擊敗金軍非主力部隊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但遼人根據其抗金經驗已有傳言曰:(野戰時以馬軍為主時)『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8]這隻有岳飛能反其道而行,大破金軍耗費巨大的最強最精銳的馬軍部隊。就是到了後金時代,漢人部隊里也只有袁崇煥的「關寧鐵騎」可以違反這條所謂的「規律」。後來的吳玠、吳璘(大散關和尚原之戰),李寶(唐島之戰),虞允文(採石之戰)仍然是以山口防禦戰、水戰大敗金軍,以運動受限的強駑、投石機擊退列陣進攻的部隊,這並不能給金軍主力以致命打擊(馬軍撤退則可保全)。在冷兵器時代,馬軍騎兵來去自如,進可攻,退可逃,對其致命的打擊必須來自更強悍的騎兵部隊(如蒙古滅金前對其發動的三峰山之戰殲滅了金的主力部隊)。防禦戰、水戰雖然可以用來自衛,但對收復宋之中原失地無重大作用。金軍主帥完顏宗弼是在前兩個主帥完顏宗望病故、完顏宗翰年長不再直接帶兵打仗後的無爭議的軍隊總領導人,其最精銳之馬軍就是金國最精銳的部隊[9],被岳飛擊潰,岳飛子岳雲和部將楊再興還反而以馬軍直衝『滿萬不可敵』的金軍精銳,對完顏宗弼造成人身威脅。完顏宗弼在郾城、潁昌連戰連敗,實際上已經處於被動之中[10]。

文學中的岳飛

岳母刺字圖岳飛充滿傳奇色彩的悲劇故事成為後世文學作品的重要素材,也是元代到清代,甚至辛亥革命時漢族反抗異族政權的民族主義鬥爭的精神旗幟。

孝道
在所有的故事中,岳飛被同時描繪為一個文武雙全的完美軍人與恪守儒家道德規範的模範。這些故事有的強調他與生具來的民族主義精神,如(岳母刺字),其母通過在他的背上刺「盡忠報國」四個字,讓他銘記國仇家恨。這個民間杜撰的故事也體現了他的「孝道」,在「家國同構」的中國古代社會有特殊寓意。

軍事
有的故事強調他的軍事天才,在《岳家軍》等民間文學作品中,岳家軍餓死不搶糧,凍死不拆屋,令行禁止,甚至讓敵人也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嘆。他出師百戰百勝,朱仙鎮大捷,將金兵打得一敗塗地。幾乎所有的作品都著重描繪了他的個人悲劇,並把它和民族命運相聯繫。

政治
這些描寫的共同范式如下:在戰局順利,本可直搗金國黃龍府的情況下,岳飛被南宋皇帝趙構十二道金牌招回,又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這些描寫體現了中國社會不自覺的「泛道德化」傾向,即用道德標準評價政治事件,把政治矛盾描繪為政治人物「忠」,「奸」的道德衝突。

值得一提的是,岳飛被誣陷至死而寧死不反,體現了儒家的忠君之道,也同時為這些作品所肯定。在明代話本《黃龍府》中,作者採取了反歷史主義的立場,將歷史改寫為岳飛打敗金朝軍隊,「直搗黃龍」。關於冤屈與忠誠的類似的命題也可以在《水滸傳》這樣的作品中被發現。

其他

詩詞
如同很多中國古代的將領和政治家一樣,岳飛也以文才傳世。慷慨激昂,膾炙人口的《滿江紅》「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為全世界華人所熟知。

岳飛另有一首《小重山》,寫出了他一心憂國卻在朝中孤立無援的心境.

軍事、武術
除詩詞外,據說有岳武穆兵書,有岳家拳,岳家槍傳世。且被心意六合拳派尊為祖師。

書法

忠心的好人

岳飛的書法也令人稱道,「還我河山」四個字氣勢磅礴,現為杭州岳廟匾額。

紀念

岳墳下列各地建有岳飛廟:

菜園鄉程崗村岳飛廟——河南湯陰城東15公里。
朱仙鎮岳飛廟——河南開封南20公里。
杭州岳墳——浙江杭州西湖棲霞嶺南麓,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紅衛兵搗毀,因為岳飛是「地主階級代表人物」。1980年代以後被修復。
武漢武昌黃鶴樓後有岳飛塑像、石碑,紀念岳飛鎮守武昌。
中華民國臺灣台北市林森公園內,設有岳飛銅像紀念之。
2007-03-16 4:26 am
正直、忠心愛國


收錄日期: 2021-04-21 21:44:4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15000051KK0384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