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

2007-03-16 4:19 am
九一八事變的
1.遠因
2.近因
3.導果
4.經過
5.結果

十萬火急啊!!!!!!!!

回答 (2)

2007-03-16 4:22 am
✔ 最佳答案
九一八事變

日本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後,吞滅朝鮮,復於日俄戰爭後,取得「南滿」為其勢力範圍,遂

處心積慮,意圖利用我東北作橋樑,以實現其征服中國之野心,乃威脅利誘主政東北軍閥

張作霖以為傀儡。張氏雖有意倚日本以為後援,割據自雄,惟亦不願受渠任意宰割。1927

年,國民革命軍北伐進行順利,日本趁機向張氏提出「滿蒙五路建築權」要求,為張所

拒。日本惱羞之餘,終在1928年6月4日置張氏於死地。張學良繼掌東北實權,不理會日本

警告與阻撓,於同年12月29日通電易幟,助成中國統一。日本乃一再挑釁,1931年4月之

萬寶山事件、六月之中村事件、七月之朝鮮排華案,最終製造九一八事變,挑起侵華序

幕。


侵占東北

1931年9月18日夜十時許,日軍爆破瀋陽西北柳條湖附近鐵道路軌,繼而突擊我北大營。

東北軍奉令忍辱負重,未予抵抗,詎意日軍入營,即槍砲齊發,大肆慘殺,我軍死傷慘

重,軍械損失亦鉅。19日,瀋陽即告淪陷。東北各地日軍隨之一致發動武力侵略,各大城

市迅告失陷。

蔣委員長聞報,仰天嘆曰:「倭寇果乘粵逆叛變,內部分裂之時,而來侵我東三省矣!鳴

呼!痛哉!夫我內亂不止,………天災頻仍,匪禍糾纏,國家元氣,衰敝已極,雖欲強起

禦侮,其如力不足何!………余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拼以一身我 總理!報我先烈!

報我民族!」「日寇野心既已爆發,必難再收,東亞從此無寧日矣!」當即訓令駐國聯代

表施肇基於事變翌日,正式向國聯提出申訴。國聯組團來華後,聲明此事件純為日軍片面

之挑釁行為。日本政府惱羞成怒,悍然退出國聯。


馬占山奮勇抵抗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軍即於翌日占領瀋陽、鞍山、撫順、營口、遼陽、長春等十八城

市。繼之於五日之內,完全占領南滿各要地,並分兵向遼南及黑龍江進軍。攻遼南之日

軍,於12月21日由營口迫近錦州,29日占領錦州。另路進攻黑龍江之日軍,於11月4日,

沿洮昂鐵路北犯,馬占山率領東北義勇軍奮起抵抗,於嫩江一戰,大挫日軍,終因彈盡援

絕,退至克山。19日齊齊哈爾陷落。自日軍武裝占領瀋陽起,僅歷時三月,東北廣大領土

全告失陷。
1931年9月18日晚,駐紮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了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藉口,突然向駐守在瀋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這就是「九一八事變」。

當時,蔣介石正集中力量進行反共內戰,聲稱「攘外必先安內」,對日妥協退讓。東北軍執行蔣介石「不抵抗主義」的命令,未進行有組織的抵抗。9月18日當晚,日軍攻佔北大營;19日佔領整個瀋陽城。接著,日軍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東北軍基本上不戰自潰。1932年2月,東北三省全部淪陷。當年3月,在日本帝國主義卵翼下,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在長春建立。

「九一八事變」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紛紛要求抗日,反對國民黨當局的不抵抗主義。東北人民則奮起開展抗日遊擊戰爭,先後出現了東北義勇軍和各種抗日武裝。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為了吞併中國、稱霸亞洲及太平洋地區而採取的一個蓄謀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驟。早在1927年夏,日本內閣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制訂《對華政策綱領》,就露骨地聲稱中國東北「在(日本)國防和國民的生存上有著重大的利害關係」。同年7月,內閣首相田中義一向天皇奏呈《帝國對滿蒙之積極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公然宣稱:「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從而確立了以「滿蒙」為侵略基地的狂妄戰略。1931年,日本軍部秘密制訂了有關侵略中國東北的方針、步驟和措施。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開始了對中國的全面武裝侵略。中國人民亦從此展開了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直至1945年8月取得全面勝利。

帝國主義

帝國主義是一種政治主張或實踐,主要內容是通過奪取領土或建立經濟、政治霸權而淩駕於別國之上。殖民主義、軍國主義、法西斯主義都是帝國主義的產物。由於帝國主義政策大多在資本主義國家被實施,因此按照馬克思和列寧的觀點,帝國主義是壟斷的、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和最後階段。曾經實施或者被人認為是實施帝國主義的國家有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羅馬帝國、俄羅斯、奧斯曼帝國、美國等。
2007-03-16 5:53 am
背景:
(1) 企圖征服世界: 自明治維新後,日本便推行大陸政策,積極擴展疆土,先後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1927年,田中義一首相給日皇的奏摺說:「惟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征服中國」。這份文件,充分顯示出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
日本田中內閣召開“東方會議” 田中義一
(2) 吞併滿洲的野心: 日本炸死張作霖的原意,是企圖吞併東北。但張學良宣佈歸順南京,使日本的陰謀失敗,便決定訴諸武力,以求來達到佔領滿蒙之目的。
張學良﹑蔣介石
(3) 企圖擺脫國內經濟危機: 1929年,世界爆發經濟危機,至1931年達到高峰。日本的經濟亦因此陷入不景。為了擺脫國內的危機,遂急謀侵略中國。
(4)利用中國內部矛盾: 當時,中國剛剛統一,地方與中央的矛盾惡化。1930年,閻錫山與汪精衛等反對蔣介石,激發起了「中原大戰」,日本以為有機可乘。
馮玉祥﹑蔣介石﹑閻錫山
遠因/近因:「九一八事變」是日本為了吞併中國、稱霸亞洲及太平洋地區而採取的一個蓄謀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驟。早在1927年夏,日本內閣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制訂《對華政策綱領》,就露骨地聲稱中國東北「在(日本)國防和國民的生存上有著重大的利害關係」。同年7月,內閣首相田中義一向天皇奏呈《帝國對滿蒙之積極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公然宣稱:「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從而確立了以「滿蒙」為侵略基地的狂妄戰略。1931年,日本軍部秘密制訂了有關侵略中國東北的方針、步驟和措施。

經過:
1931年七月,中國和朝鮮農民,因水源問題,在長春萬寶山地區發生爭執,日本派軍警槍殺二百餘名中國農民。史稱「萬寶山事件」。

八月,日軍上尉中村震太郎在東北從事間諜活動,被當地居民殺害,日本據此向南滿鐵路沿線增兵。史稱「中村事件」。兩事件發生後,戰爭迫在眉睫。

九月十八日晚上,日本關東軍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湖一段路軌,誣為中國軍隊所為,於是炮轟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史稱「九一八事變」。日本軍隊早有準備,次日,侵佔瀋陽,相繼佔領營口、安東、撫順、長春等地。至1932年初,整個東北淪於敵手。
日本關東軍總司令官本莊繁 日軍攻佔瀋陽
事變發生後,中國政府要求國際聯盟制止日軍的侵略,國際聯盟限令日軍撤兵,日本不但不理會,反而加緊進攻,佔領整個東北。1932年,成立「滿洲國」,以溥儀出任執政,定都長春,建號「大同」。1934年,改滿洲國為帝國,溥儀淪為傀儡皇帝。
就任執政時的溥儀 偽“滿洲國”界碑 「滿州國」皇宮

結果:「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開始了對中國的全面武裝侵略。中國人民亦從此展開了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直至1945年8月取得全面勝利。

you can learn more after visiting these ppt:
kjapan.sdedu.net/kejin/sucai/lishi/918.ppt
www.yll.edu.hk/history/studentworksheet/03.ppt
www.jy51.com/teacher/list9.asp?cid=9&id=79196

I only can find these information, hope that they can help you


收錄日期: 2021-04-16 12:55: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15000051KK0382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