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這條題目很不錯,我一直對此一無所知,就以在網上拉雜成軍的資料,看看能不能組織一篇有意思的文章。
首先想講講,青銅是什麼:
青銅是紅銅和錫的合金,因為顏色青灰,故名青銅,由於青銅的熔點比較低,約為800℃;硬度高,為銅或錫的2倍多,所以容易融化和鑄造成型。
在遠古人的眼裏,天然紅銅只是一種奇特、不易碎裂,有著光澤的紅色石頭。它質軟而無法用作工具,只能製成供人玩賞的裝飾品。
鍛打和加熱熔化可以改鑄紅銅的器形,這就增加了人們對紅銅的興趣。尋找紅銅的過程中自然會發現與紅銅相伴的銅礦石,特別像具有醒目翠綠色的孔雀石〔CuCO3‧Cu(OH)2〕等礦石。一塊燒煉的銅礦石逐使人們掌握了冶銅技術。銅礦常為共生,即與錫、鉛等有色金屬礦共存一處,冶煉這些共生礦得到的不是紅銅而是青銅一類的銅合金,人們進而掌握了青銅的冶煉。
* * *
那麼有人會懷疑,冶煉青銅需要的溫度800度攝氏是否古代人容易做到的溫度,我借用以往一個最佳答案去探討一下:
”火元素所表現出來的顏色,是隨著其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當溫度低於1000℃時火的顏色偏紅;在1000~2000℃的範圍裡,火的顏色也隨之變淡變黃;當溫度突破2000℃ 後,火焰則呈現淡青色;隨著溫度的不斷提高,達到6000℃的火元素散發出的就是強烈的白光。
不同的燃料燃燒所產生的溫度是不同的,那火焰的顏色當然就不同,但是決定因素並不是燃料本身的"質",而是它能產生出來的"量"。
木棒的火焰:木材燃燒時,會先冒煙,然後才產生火焰開始燃燒,木材是直接由固體變化成氣體燃燒的,但是它的火焰與蠟燭火焰相同,也分成三部分,且以黃色為主。 ”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7012304283
燃燒木材的火焰主要是黃色,即已超過1000度攝氏了,所以冶煉青銅的溫度可以輕易達到。
* * *
青銅器時代的開始:
大約在距今7,000年左右的原始社會時期,古代先民已發明了冶銅術。在仰韶文化早期的遺址曾發現含有銅和鋅等成分的黃銅片。較後的馬家窯文化、龍山文化遺址,又多處發現紅銅、黃銅、青銅的簡單製品和一些熔銅的遺物;至於開始能夠鑄造青銅容器之時,則始於夏代(公元前2070-前1600年)。
* * *
古代冶煉青銅的研究:
在青銅冶鑄的實踐中,人們已認識到在青銅中,銅與錫鉛的適當配比是非常重要的,因而總結了當時關於合金配比的經驗,在《周禮‧考工記》中留下了著名的「六齊」規則。這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合金配比的科學文獻。
若按現代冶金學和金屬學的知識來看,「六齊」有一定的科學根據。它至少表明人們已認識到煉鑄不同用途的青銅器應有不同的金屬配比。若從出土的商周青銅器的分析結果來看,它們大多也是符合六齊要求的。這裏反映了人們早期的金屬知識,實屬難能可貴。
* * *
古人如何鑄造青銅器:
成書於戰國時代的《荀子》,其中的〈強國篇〉,非常簡明地講到青銅劍的鑄造過程:「刑範正,金錫美,工冶巧,火齊得,剖刑而莫邪已。」
刑(型)範:就是鑄造青銅器的模子,要求製造得正確,合乎規範;
金:是金屬的統稱,這裡指銅。要求銅、錫青銅合金材料質地精美純正;
工冶巧:要求鑄造和金屬冶煉技藝高超;
火齊(劑)得:要求冶鑄的火候把握得恰到好處。
具備了這些條件,澆鑄工序完成後,等到銅液凝固,剖開陶範,鋒利的莫邪(古代名劍)就鑄成了。
一般來說,青銅器的鑄造方法,是首先用泥塑出器物的造型,再用細泥在造型的初胎上翻成模子,而後合範,再做一個內芯。與此同時,將銅與錫按需要的比例調劑好,煉成銅汁,澆鑄到合範之中,銅液凝固後,去範,再經磨礪、修整、拋光,器物便製成了。
這個網頁還有動畫解釋:
http://www.chiculture.net/0503/html/b06/0503b06.html
希望以上的資料有助一解樓主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