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的事跡!!

2007-03-16 2:46 am
我想知道多D張衡的事跡!!Please tell me!!!

回答 (3)

2007-03-16 2:49 am
✔ 最佳答案
張衡-天文學家

西元78年(東漢)~西元139年

全世界所有教科書在提到地震儀時,幾乎都免不了提到一個中國人-張衡。

張衡,字平子,河南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縣石橋鎮)人,東漢年間的天文學家(或者說地球科學家)、數學家、文學家、藝術家。

張衡的家世可追溯到春秋時晉國的大夫張老,他的祖父也曾做過蜀郡的太守,但到了他父親時就沒落,所以張衡小時候家中的經濟狀況不太好,不過他仍能努力向學,十八歲時遊歷到洛陽太學研習,二十三歲時故鄉擔任太守主簿。事實上,張衡並無意仕進,認為有時間不如用來做學問,因此一直推拒朝廷得徵召,後來因為母親的鼓勵,於三十四歲時,才到京城任職郎中。因研讀西漢楊雄所著《太玄經》,開始對天文、科學技術的研究產生高度的興趣。皇帝知道了他的研究,於是任命他為太史令,負責掌管天文、曆法、氣象與地震的觀測與紀錄,這正是能發揮所長的職務。

在太史令任內,張衡有許多傑出的成就,他精通天文曆法,大大增加所觀察到的恆星數到2500多個(肉眼可見的恆星約6000多個,在同一地點能觀測到的不超過3000多個);製作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轉動的渾天儀(又稱渾象)和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地動儀,以及侯風儀(類似風向雞)、瑞輪蓂莢(自動的日曆,以失傳)、記里鼓車、指南車等多項器具;著有《靈憲》,將前人有關天文的學說,做有系統的整理與歸納,這篇文章中已能以光的直進解釋日、月食的成因;並將他自己研究渾天儀的心得,寫成《渾天儀圖注》。

特別是地動儀的成功更使他的聲望更上一層樓,但這時他已厭倦官場文化了,61歲那年,他向順帝提出辭呈,並寫下《歸田賦》表明心跡,沒想到順帝非常愛惜他的才華,不但不允許辭職反而升他為尚書,但張衡回京述職隔年便與世長辭,後人在他年少時常去讀書的地方,建造平子讀書台,以示紀念。

除了科學上的成就,張衡在文學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他曾經花了十年的時間寫成《二京賦》,諷刺當時社會的奢侈,不過,有人說此文是仿班固的《二都賦》之作。此後賦的文體逐漸縮短,但較為洗鍊。他的詩、賦如《思玄》、《歸田》、《四愁詩》等,則一掃了漢賦鋪排、堆積、模擬的惡習,以平淺清麗字句,抒寫個人的胸懷,人生的理想,田園的生趣,道家的哲學,使人感到活潑、親切,漢賦因而增加了生機。
2007-03-16 2:56 am
張衡是中國東漢時候的人,他從小就很聰明,很喜歡閱讀各種書,求得更多的知識。他最大的興趣是研究天文。
我國古時候對宇宙的構造,有三種不同的學說︰1.天是空洞洞的,日月星辰是飄浮在空洞洞的天上。2.天如同一個笠帽、地如同棋盤,笠帽蓋在棋盤上,日月星辰固定在笠帽。笠帽不停的轉動,所以日月星辰固定在笠帽。笠帽不停的轉動,所以日月星辰也不停的運行。3.天像一個蛋殼,地包在殼裏像蛋黃,日月星辰都生長在殼上,天殼不停地轉動,日月星辰也跟著不停的運行。
張衡認為三種說法都不夠正確。他不斷的觀察天象,依日月星辰運行的規律,自創一套理論。在他的天文學說中,已經提到赤道、黃道、南北極等的名詞。並且找出了太陽的運行規律,因此能夠解釋為甚麼夏天會日長夜短,冬天日短夜的原因。同時,他觀察研究出月亮不會發光,是太陽照射到它而反射出來的光。
古時人們認為月蝕是天狗吃月亮,他認為這種說法不對。他認為是太陽走到月亮的前面把月亮擋住了。雖然他的這種理論不對,但他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既無望遠鏡也無其他能幫助觀察天文的儀器,他僅靠肉眼長久細心的觀察,而創出這種理論,已是難能可貴了。
張衡最偉大的發明是「渾天儀」和。「候風地動儀」。「渾天儀」是用銅鑄有內外兩圈,靠滴水慢慢轉動,上面刻有赤道、黃道,南北極、二十四個節氣及日月星辰等記號。從它上面可看到日月星辰運行的現象,與實際的天象完全符合。「候風地動儀」是用銅鑄造的,有報導地震的功能。它像個巨大的酒罈子,罈四周有八條向下而昂起的龍。每條龍嘴裏含有一個銅球。每個龍頭下面坐著一隻張開大口的蟾蜍。當某一地方發生了地震,若地震在東方,面朝東方的龍的龍嘴便會張開,嘴裏的銅球便會跌落下面的蟾蜍口中。雖然
這兩種儀器有很大的貢獻,但經過東漢末年的多次戰火,「渾天儀」和「候風地動儀」都已不再存在。現時所能知道它們的廬山真面目,是因為後來的人從各種書籍中找到一些有關製造的方法和原理,再彷照著製造了模型,所以我們現在才能看見它們的廬山真面目。
張衡除了喜歡研究天文、科學外,他也是一位文學家和畫家,他寫的「二京賦」和「南都賦」等作品在文學史上都很著名。而且在「歷代名畫記」中,被選為東漢時候的六位名畫家之一。他可算是歷史上一位學識廣博的能人了。

仲有其他其他~如果你想知~可睇睇以下網址...
http://www.bud.org.tw/museum/s_star05.htm
http://www.chiculture.net/0801/html/c18/0801c18.html
http://www.chinalane.org/peop002/storytree/00000873.html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91701154
http://content.edu.tw/junior/earth/tp_tm/new/item0602/changhen.htm

 
2007-03-16 2:49 am



張衡生平


張衡(78-139年),東漢天文學家、數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縣石橋鎮)人。自幼聰穎好學,多才多藝,經常製造各種稀奇古怪的器物。十五、十六歲時,離開家鄉,出門遊學,結交了馬融、竇章、王符、崔瑗等學者,對他的為人和治學態度,有很大的影響。他到過漢朝的西京長安,寫下《溫泉賦》和《西京賦》。十八歲時遊歷到東漢首都洛陽,寫了《東京賦》。其後張衡花了十年時間琢磨東京、西京二賦,將漢代的辭賦推向另一個高峰,成為漢賦重要的作家。
張衡二十多歲時,來到南陽郡,擔任幕僚的工作,負責起草文書。南陽郡守因為政績卓越,被皇帝升遷,但張衡並未有跟隨郡守到洛陽,而是回鄉閉門讀書。其間他博覽群書,並深入研究《易經》、《太玄經》、《墨子》等古代有關哲學、科學的書籍,從中汲取了幾何學、力學、機械、地理、測量、繪畫等應用科學的知識。
漢安帝時,張衡得母親的鼓勵,應召出任尚書郎中。四年後被任命為太史令,主管觀察日月星辰、風雲雪雨、制訂曆法等事。任內,他有系統地觀測天體,從事理論研究,並著有《靈憲》、《渾天儀注》等,全面闡述宇宙演化、天地結構、日月星辰的本質和運動,提升了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水平。漢順帝時,他又擔任侍中(即皇帝的顧問)。後因不想牽涉入宦官和外戚的爭鬥中,便到河間國做國相。在任期間,他整頓了當地的吏治,使百姓安居樂業。
後來張衡向順帝請辭,並寫下《歸田賦》表明心跡。但順帝卻非常欣賞他,不但不允許他辭職,反而升他為尚書。但在張衡回京述職的第二年,他便與世長辭了。後人在他少年時常去讀書的地方,建造平子讀書台,作為紀念。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47:2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15000051KK0310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