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詩ge特色!!!!! 春望和閣夜有甚麼共通點!!!!(15/2 7:00前) (急)!!!

2007-03-15 7:16 am
杜甫的詩ge特色!!!!! 春望和閣夜有甚麼共通點!!!!
要做報告!!!!急

回答 (2)

2007-03-15 8:02 am
✔ 最佳答案
杜甫一生經歷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作品大多是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尤其描述民間疾苦,多抒發他悲天憫人的憂國憂民情懷。
杜甫詩歌的風格沉鬱頓挫,語言精煉,格律嚴謹,窮絕工巧,感情真摯,平實雅談,描寫深刻,細膩感人,形象鮮明。『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他的創作風格。杜甫留下的詩作中,為後人推崇、傳誦的有許多是感時傷亂的作品,特別是那些表現作者仁愛之心和真摯之情的名篇。仁愛與真情永遠是產生優秀詩歌的源泉,也是歷史用以造就聖賢和明哲的兩大元素。而這兩篇都是杜甫在感受戰火下的百姓慘痛而自己無法可施,音訊難傳,有感而作,所以能傳千古。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字句淺釋】
題解:此詩表現了詩人愛國念家的深厚感情,是唐詩中膾炙人口、千古傳誦的名篇。春望:春天所望之所見。國破:指安史亂軍攻下唐都長安。驚心:心神為之震撼。烽火:戰爭中的警報信號。家書:家信。白頭:頭上白髮。渾:簡直。不勝:禁不起。簪:即簪子,古人用來束髮或作裝飾。
【全詩串講】
國都殘破,山河依舊不改。城郭春景,遍地樹長草深。
感傷時勢,花兒也都落淚;悵恨別離,鳥兒也會驚心。
春來三月,戰火仍然未斷;消息阻隔,家信價值萬金。
發愁搔頭,白髮越搔越短。稀疏寥落,簪子都難別緊。
【言外之意】
公元756年六月叛軍攻下長安,肅宗在靈武即位。杜甫隻身投奔肅宗,途中被叛軍俘獲,帶到長安,但因官職卑微而未被囚禁,次年三月寫下此詩。
春望所見何物?大好河山未改而國破家離,都城殘敗、遍地亂草、樹木空自淒青。首聯寄情於物、托感於景,詩情曲折、工巧自然,出手不凡。次聯進一步把感時恨別而墮淚驚心的感情寄託於本來是喜心悅目的花鳥身上,更顯出作者心中情感之強烈。戰爭連續到次年三月,造成音信不通、消息斷絕,此情人人能解,因此“家書抵萬金”極易引起讀者共鳴,宜其成為千古名句,流傳至今。心中愁悶便頻頻搔首,乃至發落稀疏、新發短淺,連簪子都幾乎要別不住了,足見憂愁之深長不斷。且於家國之恨外,又見白髮衰落、老之將至,更增一層垂暮之哀。

閣 夜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寫作背景
這是大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閣時所作。當時西川軍閥混戰,連年不息;吐蕃也不斷侵襲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鄭虔、蘇源明、李白、嚴武、高適等,都先後死去。感時憶舊,他寫了這首詩,表現出異常沈重的心情。

閣夜在用字、結構方面,又有甚麼特色?
這是一首感時傷事之作。篇中描寫了夔州西閣冬夜的所聞所見,抒發了詩人垂老自傷飄零及憂國憂民的情懷。
首聯對起,點出時間和地點,借夜雪初霽之景烘托出詩人的淒苦悲涼的心境。嚴冬歲杪,白晝很短,日落月升仿佛催促著白天匆匆而過。大雪初霽,皚皚白雪在月光的輝映下,使山城夔州的冬夜更顯淒清寂靜。“歲暮”二字,明寫時序,暗含自己已屆暮年之意。“短景”前又著一“催”字,寫出了時光荏苒、歲月不居在詩人心中所引發的強烈感受。而稱夔州爲“天涯”,便含有萬里飄泊、久客不歸之意。兩句借詩人所處的外部環境的敘寫,傳達出垂老飄零的深沈悲慨。頷聯緊承“寒宵”,寫詩人冬夜聞見之景。時值黎明前的長夜,遠處的聲聲鼓角,在輾轉難眠的詩人聽來更顯悲壯;俯仰天地,三峽水流湍急,天上的繁星和銀河倒映其中,隨江水搖曳不定。悲壯的鼓角聲,既暗示著緊張的戰時氣氛,也是詩人此時悲涼慷慨心境的外化;搖動的星河倒影,既象徵著動蕩不寧的時局,也是詩人紛亂心緒的顯現。兩句形象鮮明,音律鏗鏘,從聽覺和視覺兩個方面,寓情于景,借眼前雄渾偉麗之景傳達出詩人此際沈鬱悲慨的心情。
頸聯寫詩人拂曉前所聞,由景物轉到了人事。荒野中此起彼伏的哀哭聲,使詩人深刻地意識到戰爭帶給人民的無窮災難;天還未大亮,山城四處已飄蕩起打漁砍柴人的歌聲,更使詩人意識到當地百姓爲生計而操勞的艱辛。此時的蜀中,外有吐蕃軍隊的侵擾,內有崔旰等軍閥的混戰,戰禍綿延多年,人民死傷無數。“野哭千家”便是對這種戰亂時局的準確概括,“哭”而曰“千家”,正可見死者之多,災難之重。慘痛的哭聲和淒涼的歌聲交彙于詩人胸中,使這位憂國憂民的仁者心情異常沈重。但自己現在是天涯羈旅、衣食不給之客,又怎麽有能力去滌蕩乾坤,救民水火呢?尾聯就眼前的古迹生髮感慨。武侯祠和白帝廟在夔州並存,使詩人産生無限感慨:忠臣若諸葛亮,逆賊如公孫述,無論賢愚忠逆,今已同歸於盡。且天底下尚有那麽多處境不如自己的流離困苦的民衆,我之世路乖隔、音信斷絕又算得了什麽呢?且隨它去吧!表面上,這兩句是自我寬慰之辭,語含頹放,所謂的“儒術于我何有哉?孔丘盜蹠俱塵埃”(《醉時歌》)。實則是憤激無奈之語。詩人拈出“臥龍”,其內蘊是想同諸葛亮一樣,整頓乾坤,使國家復興,即便爲國捐軀也在所不惜。篇終的寓悲憤于挑達,突出了理想人生境界與淒涼現實處境的強烈反差,抒情深婉含蓄,味之不盡。
全詩寫閣夜的聞見和感觸,從寒宵雪霽寫到五更鼓角,從滾滾波濤寫到燦爛星河,從山川寫到人事,從古人寫到自身。筆觸馳突,氣象雄闊,上天下地,俯仰古今,而篇終又接以混茫之思。感情深沈悲憤,風格闊大蒼涼,情景融彙一體。稱得上是詩人七律體裁的典範之作。
2007-04-04 5:00 pm
有甚麼共通點???


收錄日期: 2021-04-19 15:23: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14000051KK0518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