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隋煬帝
姓名 : 楊廣/楊英
帝號 : 隋煬帝
生卒 : 569 - 618
身份 : 隋朝第二代皇帝
著 名 事 跡 驕奢淫逸
隋煬帝即位後,每年幾乎也徵發重役。開發各段運河,先後調發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諸郡的人民約三百萬人。東修長城,調發丁男一百二十萬,役死者過半,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況。煬帝喜巡游,曾三游江都、兩巡塞北、三至涿郡等,每次出游大建離宮,浪費人力物力財力。
好大喜功
隋煬帝好大喜功,曾下令征高麗,612年,出兵一百一十三萬,結果大敗。翌年再發兵圍攻高麗,結果引致人民不滿,楊玄感起兵反隋。
http://www.chiculture.net/0610/html/0610hist/0610hist_c.php?people_id=11
楊廣
時代: 隋
生卒: 560(洛陽)~618(江都)
祖籍: 弘農
帝號: 隋煬帝
隋煬帝(560-618)楊廣亦名英,小名阿,為隋文帝的次子,與其兄楊勇一樣,也是獨孤皇后所生。楊廣從小就相貌俊美、聰明伶俐,善於察顏觀色,見風使舵,因此甚得父母的歡心,在獨孤氏所產的五個嫡子中,他是最受寵愛的一個。
開皇元年(581),楊廣年僅十三歲,就被立為晉王,拜柱國,出任并州總管;不久後則授武衛大將軍,進位上柱國、河北道行臺尚書令。
楊廣年紀輕輕就獲如此崇高的地位,一方面固然出於父皇文帝的蔭庇,但另一方面顯然也與他本身的機敏、善解人意(尤其是巧妙迎合父母之愛好)有著密切的關係。青少年時代的楊廣學習十分認真,才思敏捷,常常能寫出上乘的文章,同時又不恃才傲物,顯得相當謙和,這更增添了父母和朝野人士對他的好感。有一次,楊廣在觀賞圍獵時下起了傾盆大雨,侍衛立即遮上油布衣,但楊廣卻推辭不穿,一本正經地說道:「如今將士們都渾身淋濕,我怎麼好意思獨善其身?你們快把油衣拿走吧!」此語片刻間傳遍全軍,眾軍士為之熱烈歡呼。楊廣諸如此類的做作很多,儘管並非出自真心,但是普通士卒和百姓卻信以為真,紛紛稱道,於是楊廣的聲譽便超過了其他弟兄。
開皇六年(586),楊廣轉任淮南道行臺尚書令,同年又拜雍州牧、內史令。
開皇八年冬天(588),隋廷決定大舉征伐江南陳王朝時,楊廣被任命為三大行軍元帥之一,並任其首,九十名總管、五十一萬八千水陸軍士都受他的調度。待到生擒後主,擊滅陳朝之後,楊廣便下令將原陳朝中五名臭名昭著的奸佞之臣(湘州刺史施文慶、散騎常侍沈客卿、巿令陽慧朗、刑法監徐析、尚書都令史暨慧景)斬首示眾,以平江南的民憤。隨後,北軍又封存江南府庫,對當地資財絲毫不取。此舉果然大得民心,楊廣因此一時間達到「天下稱賢」的地步。
楊廣的所有這類作為和表現,都有助於提高他的聲譽,加深他在父皇與母后心目中的良好印象,從而增強他奪取楊勇太子之位的實力。在精心策劃,誘令父母偏聽偏信而廢黜楊勇之後,楊廣終於如願以償,開皇二十年(600)十一月戊子日,他被立為皇太子。四年以後,楊廣的偽善面目被臥病在床的文帝發現,由於其心腹同黨尚書左僕射楊素採取了斷然措施,隔絕文帝與一切親信之人的接觸,才使楊廣免遭廢黜,並在父親暴卒之後登上皇帝的寶座。
繼位的煬帝一旦大權在握,便暴露出本來面目。他在文帝崩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強逼父親生前寵愛的陳夫人就範,當夜成為自己的枕邊玩物。第二件事乃是假傳文帝遺詔,將被囚禁的兄長楊勇縊殺。第三件大事則是調發大軍,討伐「叛反」的五弟漢王楊諒,並最終生擒楊諒,將他幽禁至死。 在將包括嫡親弟兄在內的「政敵」清除之後,煬帝便開始了其規模宏大的「建設」。
大業元年(605)三月,命尚書令楊素、納言楊達以及將作大匠宇文愷在洛陽大興土木,營建「東京」,每月役使的勞力多達二百萬人。他的理由是:一個好的君主必須直接聽取各地民眾的呼聲,而如今的京師長安則過於偏僻,遠隔中原,不利於君皇視察民情。因此之故,應該建造東京,以便親自治理全國百姓之事;他日後還將巡視大江南北,觀察民俗,尋覓忠言,為民除害,以求「四聰以達,天下無冤」。
一旦有了「為民」的美好藉囗,則一切糜費鋪張、勞民傷財的浩大工程似乎都能理直氣壯地進行了。為了東京的「繁榮」,煬帝下令將豫州及其他各州的數萬戶居民和富商大賈遷來洛陽;又徵集大江之南、五嶺之北的奇材異石,連至洛陽,建造宮舍;更求天下各方的奇草異木、珍禽怪獸,充實東京皇宮的園苑。
在此同時,又命尚書右丞皇甫議徵發河南、淮北諸郡的百姓一百多萬,開鑿通濟渠。從西苑引谷水、洛水通達黃河;從板渚引黃河與汴水相通;從大梁之東引汴水入泗水,連接淮河。又徵發淮南民間十餘萬人開鑿邗溝,從山陽到揚子,入長江。所開的水道寬四十步,岸旁築有御道,道邊種植柳樹。從長安(今陝西西安)到江都(今江蘇揚州)的一路之上,連立離宮四十餘所。為了煬帝的赴江南「觀省風俗」,製造的龍舟和其他雜船就達數萬艘。由於工程浩大,限期緊迫,督工的官員又嚴厲殘暴,因此服勞役者十有四五死於非命。這就是煬帝登基後的第一項「業績」。
當年的八月,煬帝前赴江都。他所乘的龍舟高四十五尺,長二百丈,上層有正殿、內殿和東、西朝堂;中間兩層有一百二十間房,全都以金玉裝飾。皇后、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以及域外賓客等各有專門舟船,因此,挽船的縴夫達八萬餘人,船隊首尾相接,延綿二百餘里,船隊所到之處五百里內的百姓都必須供獻上佳酒食、水陸珍品。耗用的財物之巨,由此可見一斑。
大業三年(607),煬帝又想「安輯河北,巡省趙魏」,於是再次調集天下無數勞力,鑿道築城、搜奇獻珍。由於突厥啟民可汗奴顏婢膝地「朝見」煬帝,西域諸國胡商也紛至沓來,煬帝得意非凡,不惜動輒賞賜巨額絲帛,以換取「萬國來朝」的宏偉場面。
煬帝一心要成為「威震天下」的雄主,故而對高麗王不來朝見一事,耿耿於懷,於大業七年(611)正式下詔討伐高麗。於是,造舟車、製兵器、徵糧草、召軍士,立即天下騷動。翌年,調發二十四支軍隊,共計一百數十萬人馬,御駕親征,浩浩蕩蕩,殺奔高麗而去,結果卻徒然損兵折將,只能無功而返。次年再征高麗,中途卻聞國內楊玄感造反,因此匆匆撤軍,又喪失輜重無數,而被迫從征的兵卒也乘機大量逃亡。隋王朝的天下已經處於大崩潰的前夜。
楊玄感之亂剛被鎮壓,吳郡劉元進等人又聚眾造反。此後,章丘的杜伏威、扶風的唐弼、延安的劉迦論、東海的彭孝才、齊郡的左孝友、上爸的王須拔、朔方的梁師都等等相繼起兵,所謂「擁眾十萬」成為尋常之事。天下大亂之勢已經形成,隋王朝的滅亡已不可避免。
最後的一擊來自太原的李淵。先前,煬帝命唐公李淵鎮壓「盜匪」,李淵亦頗盡力。但是,避至江都的煬帝後來卻因李淵抵禦突厥不力而欲加罪,這便迫使李淵鋌而走險。當時身為「河東討捕使」的李淵於是先發制人,與突厥達成互利的協議,共同進軍京師長安,不久後成功克城。李淵接著在長安擁戴十三歲的代王楊侑為皇帝,史稱「恭帝」,時在義寧元年(617)十一月壬戌日。李淵自任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
荒淫日甚的煬帝已無意於收復中原,竟欲長期苟安於江南,但是隨從官員及宿衛禁軍中卻頗多北方人,於是漸生叛離之心。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將作少監宇文智及(均為當初幫助楊廣篡奪太子之位的宇文述之子)、虎賁郎將司馬德戡等人煽動老家在北方的軍士闖入宮內,指責煬帝「外勤征討,內極奢淫」,使得「丁壯盡於矢刃,女弱填於溝壑,四民喪業,盜賊蜂起」。至此,煬帝只能承認對不起天下百姓,引頸待斃,最終被縊而死。時在大業十四年(618)三月丙辰日。
http://members.tripod.com/hero_culture/people/chulyeungdi.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