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帝楊廣

2007-03-15 1:18 am
隋煬帝楊廣 - 世人及中史學家均應為他是一個兇殘的壞皇帝.. 但他有好的一面嗎? 或有一點點嗎? 預先謝謝你們的意見!
更新1:

月, 好!!! 1. 大運河 (偉大工程) - 但讀書時說它只是方便煬帝玩樂. 2. 隋文帝創立了科舉制 - 此制一直傳流到今天. (我會考得十一分也是煬帝的作, 一笑.) 3. 煬帝負臭名至今, 肯定多得那些亂作的修史者不少.

回答 (4)

2007-03-15 1:24 am
✔ 最佳答案
中安在線

  在今揚州市西北槐泗鄉有一堆不到5米的黃泥土墳,如今也只剩下一丘荒冢半截殘碑。它就是被後人稱為『天下第一荒淫皇帝』以奢黟,苛刻,弒父殺兄殘暴聞名於史的隋煬帝之陵兒時在歷史書上和說書的口中就認識了隋煬帝,他的暴虐與惡政使我瞠目結舌。那時也就剛剛從說書人那裡學到一句話:『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認為這句話對他在適合不過了。

  隨著閱歷的豐富,涉獵范圍的增加,纔明白歷史仿佛給煬帝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這裡面包含著太多的誤解和極大的不公平。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每一部歷史都是由改朝換代的勝利者組織纂寫的,但我們往往忽略了這一個最基本的事實,當然我們也不是對史書的全盤否定,只是我們要有一點懷疑的精神。新王朝為了突出自己的文治武功,不免要對推翻它的王朝曲筆刪改,這也在情理之中,所以也給後人留下了眾多的疑案和迷案。所以讓我們撥開那些苛刻歪曲的評價和戲劇傳說的重重迷霧,重新認識楊廣的的真實面貌。我們會發現

  楊廣即位前最值得津津樂道的一件事便是平陳戰役,結束了幾百年的南北分裂,實現了中國的再一次統一。這個時候楊廣纔19歲,但卻表現出非凡的軍事纔能和膽識魄力。但是<<隋史>>對此卻諱莫如深甚至曲筆刪改,說楊廣為了得到陳後主的後妃張麗華,勸高炯不要殺她,但高炯不從,始怨恨。然而<<陳書>>卻明確記載楊廣命令斬殺張麗華,作為奢淫亡國的典例。從當時的人心向背和楊廣的抱負來看,楊廣決不會冒天下之大不諱的荒唐舉動來。他不可能不知道她的母親獨孤皇后最痛恨男人娶妾,感情不忠之人,而獨孤皇后是隋文帝感情上和事業上不可或卻的人。

  <<隋史>>關於楊廣就任揚州總管的9年的業績基本上不予記載,然而這卻是他事業的新起點,是他人生逐漸成熟,性格逐漸完善,獨立自主的運用自己的纔華施展自己政治抱負的時候。楊廣有很深的文化底蘊,史書上說他『妙解音律,擅長作詩』他正是采取了文化戰略,纔緩和了重新統一後南方的隔閡與怨恨。利用佛教和道教來籠絡人心,將文化與政治巧妙的結合起來。不但消除了人們的抵觸情緒,還贏得了士人的好感。文化認知的纔是最長久最有效的力量。楊廣懂得這一點,說明他的纔智非一般人所能及!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桃色新聞』最容易將人搞臭搞垮乃至身敗名裂,楊廣當然也不能幸免於難。史書上說他與宣華夫人,容華夫人有染,違背倫理道德霸佔父妾。野史和民間文學更是給他畫上了荒淫無度老色鬼的嘴臉。但當我們心平氣和的查閱殘缺的文獻,殘缺的史料,不難發現,楊廣一生只有三個兒子,且始終眷戀他的正妻蕭后,沒有人能取代她皇後的地位。而一代名君唐太宗卻有14個兒子,21個女兒且強娶弟媳為妻,卻無人問津。宮廷事秘,世人難名,就連離我們最近的清朝,像太后下嫁之迷,順治出家,雍正之死等等,到現在我們也未得出統一的看法,更不要說一千多年的隋朝。所以一些懷有敵意的修史者,正是利用這一點,給煬帝戴上了一個個『綠帽子』而且一『綠』到底,編出了一幕幕荒唐鬧劇。

  煬帝另一件功澤後世的事跡便是大運河的修築。可以說大運河奠定了中國一千多年的的政治,經濟的規模和格局。開萬世之利,我到現在還沒有找出中國哪一個工程像大運河這樣關系國計民生,造福後代。然而史書上卻沒有列舉它的種種好處,卻過分渲染工程的勞民傷財,時至今日,在我們的中學歷史課本上也只是『客觀上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一帶而過,這麼一個偉大的工程到現在還這樣輕描淡寫,修建東都洛陽,從不考慮當時的戰略地位和政治需要,只說煬帝為了過上奢淫豪華的生活而已。今天看來,他正是適應了當時中國政治中心東移和經濟中心南移的需要,楊廣正是適應了這個歷史大潮流。真不知當時的史家和我們今天的歷史學家是怎麼想的。

  隋文帝創立了科舉制,楊廣設進士科,完善了科舉,科舉正式確立,這應該有一份楊廣的功勞,它成為從隋唐到明清成為封建政府選拔官吏的主要途徑,對封建社會產生了極大影響。文化上,組織修撰了<<長洲玉鏡>>四百卷<<區宇圖志>>一千二百卷。另外他還規定了藏書分為甲已丙丁為目,分經史子集四類,這就是後來的四部分類法,都是煬帝的創舉。這些整理保存典籍的措施和古書分類法對中國文化是何等巨大的貢獻啊!

  單就這些,我們還能認為煬帝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暴君嗎?要以發展的眼光,正確的歷史觀看待歷史問題。試問什麼樣的皇帝最值得尊敬?是勇於改革開創先河者,即使是失敗者也應該得到同情而不是貶斥,然而煬帝卻十分不幸,盡管創立了很多可垂永久的制度,還是成了歷史的犧牲品,成為唐王朝取得合法地位的犧牲品,成為唐王朝煌煌盛世的犧牲品。唐王朝為了全面突出自己的文治武功的新氣象不免對煬帝說三倒四。

隋煬帝殘暴的統治導致了隋二世而亡,這是事實也是煬帝身背罵名的重要原因。但將天下之大惡都歸於煬帝一人身上當然顯失公平。況且一個王朝的覆滅取決於各種因素,我們不能忽略也不應該誇大皇帝的因素。明朝那麼多荒淫皇帝,萬歷皇帝20多年不上朝,而明朝卻不亡於他手而偏偏滅在了一個勵精圖治,想挽狂瀾於既倒卻無力回天的崇禎皇帝手裡。

  大運河畔--揚州,煬帝事業的起點,生命的終點,如今魂魄仍在那裡飄蕩著像一個千年的流放者,孤獨而寂寞,身後罵名滾滾。又像一個千年的守望者,在運河的終點默默著千年的滄桑巨變。『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裡賴通波』古老的運河,像一首纏綿哀怨的訴曲在向世人咭咭反問著:『他身後的評價客觀公正嗎?歷史難道還僅僅以成敗論英雄嗎?』
開皇元年(581年)立為晉王。開皇八年(588年)冬天,隋朝興兵滅南朝的陳,剛20歲的楊廣是領銜的統帥,真正在前線作戰的是賀若弼和韓擒虎等名將。滅掉陳後,進駐建康,楊廣表現得很有氣度:殺掉了陳叔寶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庫,不貪錢財,最後將陳叔寶及其皇后等人帶返隋京。班師後,楊廣進封太尉。

此後,楊廣亦屢立戰功。開皇十年(590年),他奉命赴江南任揚州總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亂;開皇二十年(600年),他率軍北上擊破突厥的攻勢。這些功勞是其他皇子所沒有的。楊廣即帝位後,發動了對高句麗、吐谷渾和突厥的戰爭,是以早年的軍旅生涯為基礎的。

在成為皇太子前,楊廣在父親和母親獨孤伽羅面前一直裝得很樸素,以討其雙親歡心。開皇二十年(600年),文帝廢掉太子楊勇,十一月改立楊廣為皇太子。仁壽二年(602),獨狐皇后逝世。兩年後,仁壽四年(604年)七月,楊堅病重,駕崩於大寶殿,楊廣繼位。

即位以後,他開通大運河,對民生經濟有重大貢獻,但乘龍舟遊玩時,耗損了民間物資和人力。然而在教育制度上,楊廣發展科舉制度,增置進士科,使國務的操持由世族門閥政治而逐漸改向科舉取士。科舉制度一直延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終止,為中國的育才政策有很大的貢獻。軍事上,在即位前曾參與與突厥、契丹之戰事,皆有所獲。大業五年,他親征平定吐谷渾,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闊疆五萬里。但是楊廣又是一位急功殘暴的人。大業八年,首度親征高句麗失敗後,楊廣為扳回其顏面,不顧國內空虛,連續三年一再親征,民不聊生。即位後為實現個人構想,勞動全國投入新宮殿的營造,皇宮用金玉裝飾,金碧輝煌,致使國庫虧空,勞民傷財。晚年為消除強烈的失落感和政務上的壓力,他逃避現實,三下揚州,整天杯不離手,紙醉金迷。最後親信宇文化及所率領的叛軍攻入江都宮,才華洋溢但好大喜功的楊廣慘遭縊死,風華絕代、盛極一時的隋朝不得不走向滅亡。


[編輯] 弒父傳聞
仁壽四年(604年)7月,文帝臥病在床,楊廣認為自己登上皇位的時機來了,迫不及待地寫信給楊素,請教如何處理文帝後事。不料送信人誤將楊素的回信送至了文帝手上。文帝大怒,隨即宣楊廣入宮,要當面責問他。正在此時,宣華夫人陳氏衣衫不整地跑進來,哭訴楊廣在她來途中調戲她,使文帝頓悟,拍床大罵。急忙命人傳大臣柳述、元岩草擬詔書,廢黜楊廣,重立楊勇為太子。楊廣得到密報,謀殺了文帝(通鑑記載,當日,楊廣便派人捶殺父親楊堅,當日夜,便強姦宣華夫人。後,該名謀殺者雖然榮華富貴,卻仍難逃楊廣殺人滅口)。楊廣又假傳文帝遺囑,要楊勇自盡,楊勇未及回答,派去的人就將楊勇拖出殺死。楊廣以弒父殺兄的手段奪取了皇位。幼弟楊諒起兵反抗,不久遭鎮壓。


[編輯] 功業與暴政
楊廣在位的十三年間,起初為提昇經濟發展和民生便利的層次,曾推動各種建築包括南北大運河等艱鉅工程,成效非常可觀。此外楊廣用兵有度,為隋朝開拓出最廣大的疆域,萬邦來朝之時,也讓隋京人民有認識外國人士的機會。

但是在執行政策的同時,楊廣也搜羅大江以南、五嶺以北的珍材異石來犒賞自己。又為求完美,令各地獻上特產、奇禽異獸至京,動用了大量的勞役。此外,在幾度徵召高句麗王入朝而不得後,楊廣遣大軍遠征高句麗。

大業八年(612年),動員華北113萬餘人,結果敗於遼東城(遼寧遼陽)。次年再度發兵圍攻遼東城,大有一舉而下之勢,高句麗全國亦憾動,但國內楊玄感乘機起兵,楊廣不得不中返平亂。大業十年(614年),第三次發兵進攻高句麗,其間廣徵兵糧,高句麗仍堅決抵抗,楊廣終無功而返,威信盡失,民間亦損失過於浩大,遂起而造反。

平心而論,楊廣即位之初,徵調一百多萬民工,開鑿大運河,自大興至江都(今揚州),全長四千多里。運河的兩旁開闢了大道,為美化環境和鼓勵人民親近利用,皆種有榆樹和柳樹,可謂當代良策。然而沿岸建行宮四十餘座,以便楊廣游江南,苦了附近的居民百姓。修建洛陽東都宮殿,為臻盡善盡美也頗為耗資。

歷數楊廣的諸項工程,規模皆龐大,若是當年有節制,以隋朝國力的強大,其實一時不成問題,但長此以往便導致民不聊生。再由於好大喜功,三征高句麗失敗,朝廷威信因此大落,終於引發國內烽火遍起。銳意盡失的楊廣晚年常引鏡自照,對蕭后和臣下說:「好頭頸,誰當斫之﹗」,最後於江都被叛軍宇文化及所殺而終。楊廣死前,叛軍將之包圍。楊廣要求喝毒酒自殺,遭拒,於是被勒死。

605年(大業元年)八月,坐船游江都(揚州),次年四月駕返洛陽;
607年 北巡榆林;
608年 第四年至五原,出長城,巡行至塞外;
609年 西行到張掖;
610年 再游江都;
611年 到614年,三次親征高句麗,均遭失敗;
615年 北巡長城,被突厥始畢可汗圍困於雁門;
617年 三游江都,618年(大業十四年)被絞死。
2007-03-15 3:58 am
楊廣在位的十三年間,起初為提昇經濟發展和民生便利的層次,曾推動各種建築包括南北大運河等艱鉅工程,成效非常可觀。此外楊廣用兵有度,為隋朝開拓出最廣大的疆域,萬邦來朝之時,也讓隋京人民有認識外國人士的機會。

但是在執行政策的同時,楊廣也搜羅大江以南、五嶺以北的珍材異石來犒賞自己。又為求完美,令各地獻上特產、奇禽異獸至京,動用了大量的勞役。此外,在幾度徵召高句麗王入朝而不得後,楊廣遣大軍遠征高句麗。

大業八年(612年),動員華北113萬餘人,結果敗於遼東城(遼寧遼陽)。次年再度發兵圍攻遼東城,大有一舉而下之勢,高句麗全國亦憾動,但國內楊玄感乘機起兵,楊廣不得不中返平亂。大業十年(614年),第三次發兵進攻高句麗,其間廣徵兵糧,高句麗仍堅決抵抗,楊廣終無功而返,威信盡失,民間亦損失過於浩大,遂起而造反。

平心而論,楊廣即位之初,徵調一百多萬民工,開鑿大運河,自大興至江都(今揚州),全長四千多里。運河的兩旁開闢了大道,為美化環境和鼓勵人民親近利用,皆種有榆樹和柳樹,可謂當代良策。然而沿岸建行宮四十餘座,以便楊廣游江南,苦了附近的居民百姓。修建洛陽東都宮殿,為臻盡善盡美也頗為耗資。

歷數楊廣的諸項工程,規模皆龐大,若是當年有節制,以隋朝國力的強大,其實一時不成問題,但長此以往便導致民不聊生。再由於好大喜功,三征高句麗失敗,朝廷威信因此大落,終於引發國內烽火遍起。銳意盡失的楊廣晚年常引鏡自照,對蕭后和臣下說:「好頭頸,誰當斫之﹗」,最後於江都被叛軍宇文化及所殺而終。楊廣死前,叛軍將之包圍。楊廣要求喝毒酒自殺,遭拒,於是被勒死。
2007-03-15 1:32 am
隋.隋煬帝
姓名 : 楊廣/楊英
帝號 : 隋煬帝
生卒 : 569 - 618
身份 : 隋朝第二代皇帝

著 名 事 跡 驕奢淫逸
隋煬帝即位後,每年幾乎也徵發重役。開發各段運河,先後調發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諸郡的人民約三百萬人。東修長城,調發丁男一百二十萬,役死者過半,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況。煬帝喜巡游,曾三游江都、兩巡塞北、三至涿郡等,每次出游大建離宮,浪費人力物力財力。

好大喜功
隋煬帝好大喜功,曾下令征高麗,612年,出兵一百一十三萬,結果大敗。翌年再發兵圍攻高麗,結果引致人民不滿,楊玄感起兵反隋。
http://www.chiculture.net/0610/html/0610hist/0610hist_c.php?people_id=11


楊廣
時代: 隋
生卒: 560(洛陽)~618(江都)
祖籍: 弘農
帝號: 隋煬帝

隋煬帝(560-618)楊廣亦名英,小名阿,為隋文帝的次子,與其兄楊勇一樣,也是獨孤皇后所生。楊廣從小就相貌俊美、聰明伶俐,善於察顏觀色,見風使舵,因此甚得父母的歡心,在獨孤氏所產的五個嫡子中,他是最受寵愛的一個。

開皇元年(581),楊廣年僅十三歲,就被立為晉王,拜柱國,出任并州總管;不久後則授武衛大將軍,進位上柱國、河北道行臺尚書令。   

楊廣年紀輕輕就獲如此崇高的地位,一方面固然出於父皇文帝的蔭庇,但另一方面顯然也與他本身的機敏、善解人意(尤其是巧妙迎合父母之愛好)有著密切的關係。青少年時代的楊廣學習十分認真,才思敏捷,常常能寫出上乘的文章,同時又不恃才傲物,顯得相當謙和,這更增添了父母和朝野人士對他的好感。有一次,楊廣在觀賞圍獵時下起了傾盆大雨,侍衛立即遮上油布衣,但楊廣卻推辭不穿,一本正經地說道:「如今將士們都渾身淋濕,我怎麼好意思獨善其身?你們快把油衣拿走吧!」此語片刻間傳遍全軍,眾軍士為之熱烈歡呼。楊廣諸如此類的做作很多,儘管並非出自真心,但是普通士卒和百姓卻信以為真,紛紛稱道,於是楊廣的聲譽便超過了其他弟兄。   

開皇六年(586),楊廣轉任淮南道行臺尚書令,同年又拜雍州牧、內史令。

開皇八年冬天(588),隋廷決定大舉征伐江南陳王朝時,楊廣被任命為三大行軍元帥之一,並任其首,九十名總管、五十一萬八千水陸軍士都受他的調度。待到生擒後主,擊滅陳朝之後,楊廣便下令將原陳朝中五名臭名昭著的奸佞之臣(湘州刺史施文慶、散騎常侍沈客卿、巿令陽慧朗、刑法監徐析、尚書都令史暨慧景)斬首示眾,以平江南的民憤。隨後,北軍又封存江南府庫,對當地資財絲毫不取。此舉果然大得民心,楊廣因此一時間達到「天下稱賢」的地步。   

楊廣的所有這類作為和表現,都有助於提高他的聲譽,加深他在父皇與母后心目中的良好印象,從而增強他奪取楊勇太子之位的實力。在精心策劃,誘令父母偏聽偏信而廢黜楊勇之後,楊廣終於如願以償,開皇二十年(600)十一月戊子日,他被立為皇太子。四年以後,楊廣的偽善面目被臥病在床的文帝發現,由於其心腹同黨尚書左僕射楊素採取了斷然措施,隔絕文帝與一切親信之人的接觸,才使楊廣免遭廢黜,並在父親暴卒之後登上皇帝的寶座。   

繼位的煬帝一旦大權在握,便暴露出本來面目。他在文帝崩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強逼父親生前寵愛的陳夫人就範,當夜成為自己的枕邊玩物。第二件事乃是假傳文帝遺詔,將被囚禁的兄長楊勇縊殺。第三件大事則是調發大軍,討伐「叛反」的五弟漢王楊諒,並最終生擒楊諒,將他幽禁至死。   在將包括嫡親弟兄在內的「政敵」清除之後,煬帝便開始了其規模宏大的「建設」。

大業元年(605)三月,命尚書令楊素、納言楊達以及將作大匠宇文愷在洛陽大興土木,營建「東京」,每月役使的勞力多達二百萬人。他的理由是:一個好的君主必須直接聽取各地民眾的呼聲,而如今的京師長安則過於偏僻,遠隔中原,不利於君皇視察民情。因此之故,應該建造東京,以便親自治理全國百姓之事;他日後還將巡視大江南北,觀察民俗,尋覓忠言,為民除害,以求「四聰以達,天下無冤」。   

一旦有了「為民」的美好藉囗,則一切糜費鋪張、勞民傷財的浩大工程似乎都能理直氣壯地進行了。為了東京的「繁榮」,煬帝下令將豫州及其他各州的數萬戶居民和富商大賈遷來洛陽;又徵集大江之南、五嶺之北的奇材異石,連至洛陽,建造宮舍;更求天下各方的奇草異木、珍禽怪獸,充實東京皇宮的園苑。   

在此同時,又命尚書右丞皇甫議徵發河南、淮北諸郡的百姓一百多萬,開鑿通濟渠。從西苑引谷水、洛水通達黃河;從板渚引黃河與汴水相通;從大梁之東引汴水入泗水,連接淮河。又徵發淮南民間十餘萬人開鑿邗溝,從山陽到揚子,入長江。所開的水道寬四十步,岸旁築有御道,道邊種植柳樹。從長安(今陝西西安)到江都(今江蘇揚州)的一路之上,連立離宮四十餘所。為了煬帝的赴江南「觀省風俗」,製造的龍舟和其他雜船就達數萬艘。由於工程浩大,限期緊迫,督工的官員又嚴厲殘暴,因此服勞役者十有四五死於非命。這就是煬帝登基後的第一項「業績」。  

當年的八月,煬帝前赴江都。他所乘的龍舟高四十五尺,長二百丈,上層有正殿、內殿和東、西朝堂;中間兩層有一百二十間房,全都以金玉裝飾。皇后、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以及域外賓客等各有專門舟船,因此,挽船的縴夫達八萬餘人,船隊首尾相接,延綿二百餘里,船隊所到之處五百里內的百姓都必須供獻上佳酒食、水陸珍品。耗用的財物之巨,由此可見一斑。   

大業三年(607),煬帝又想「安輯河北,巡省趙魏」,於是再次調集天下無數勞力,鑿道築城、搜奇獻珍。由於突厥啟民可汗奴顏婢膝地「朝見」煬帝,西域諸國胡商也紛至沓來,煬帝得意非凡,不惜動輒賞賜巨額絲帛,以換取「萬國來朝」的宏偉場面。   

煬帝一心要成為「威震天下」的雄主,故而對高麗王不來朝見一事,耿耿於懷,於大業七年(611)正式下詔討伐高麗。於是,造舟車、製兵器、徵糧草、召軍士,立即天下騷動。翌年,調發二十四支軍隊,共計一百數十萬人馬,御駕親征,浩浩蕩蕩,殺奔高麗而去,結果卻徒然損兵折將,只能無功而返。次年再征高麗,中途卻聞國內楊玄感造反,因此匆匆撤軍,又喪失輜重無數,而被迫從征的兵卒也乘機大量逃亡。隋王朝的天下已經處於大崩潰的前夜。   

楊玄感之亂剛被鎮壓,吳郡劉元進等人又聚眾造反。此後,章丘的杜伏威、扶風的唐弼、延安的劉迦論、東海的彭孝才、齊郡的左孝友、上爸的王須拔、朔方的梁師都等等相繼起兵,所謂「擁眾十萬」成為尋常之事。天下大亂之勢已經形成,隋王朝的滅亡已不可避免。   

最後的一擊來自太原的李淵。先前,煬帝命唐公李淵鎮壓「盜匪」,李淵亦頗盡力。但是,避至江都的煬帝後來卻因李淵抵禦突厥不力而欲加罪,這便迫使李淵鋌而走險。當時身為「河東討捕使」的李淵於是先發制人,與突厥達成互利的協議,共同進軍京師長安,不久後成功克城。李淵接著在長安擁戴十三歲的代王楊侑為皇帝,史稱「恭帝」,時在義寧元年(617)十一月壬戌日。李淵自任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  

荒淫日甚的煬帝已無意於收復中原,竟欲長期苟安於江南,但是隨從官員及宿衛禁軍中卻頗多北方人,於是漸生叛離之心。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將作少監宇文智及(均為當初幫助楊廣篡奪太子之位的宇文述之子)、虎賁郎將司馬德戡等人煽動老家在北方的軍士闖入宮內,指責煬帝「外勤征討,內極奢淫」,使得「丁壯盡於矢刃,女弱填於溝壑,四民喪業,盜賊蜂起」。至此,煬帝只能承認對不起天下百姓,引頸待斃,最終被縊而死。時在大業十四年(618)三月丙辰日。

http://members.tripod.com/hero_culture/people/chulyeungdi.htm


收錄日期: 2021-04-29 16:55: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14000051KK0231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