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既硬幣係由邊個發行??

2007-03-15 1:12 am
如題!!!!!!!

回答 (4)

2007-03-15 1:16 am
✔ 最佳答案
現時,香港硬幣的發行,均由香港政府委託香港金融管理局負責。
歷史
香港硬幣於1863年開始發行,曾由銅鑼灣糖街的香港鑄幣廠鑄造,但產量少,最後於數年內倒閉。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之前,市面流通硬幣(1角、2角、5角、1元、2元、5元)上鑄有英皇頭像,曾一度成為收藏對象。1993年起,政府逐漸收回舊硬幣,以背面上為香港市花洋紫荊的新硬幣代替,並推出俗稱「金銀閏」的10元硬幣(只在1994年及1995年發行)。但英女皇頭硬幣仍為合法貨幣,與新硬幣同時流通。1997年曾鑄造一批以上述六種幣值的紀念幣。
1997年,香港通用的電子收費系統八達通面世,並迅速普及,使硬幣使用量大跌。因此,自1999年起,香港便再沒有新硬幣發行。
香港硬幣,又稱香港輔幣,是港元的其中一種形式。截至2006年,香港流通的硬幣有$0.1、$0.2、$0.5、$1、$2、$5及$10。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b/ba/Hk_money_coins.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香港流通的硬幣

面值
1文: 等於千分之一元。1863年至1865年間發行,10文錢等於1仙。
1千: 只在1866年發行,與1文錢一樣。
1仙: 等於百分之一元。1863年至1941年間發行,戰後由一仙鈔票取代(1995年停止流通)
5仙: 1863年至1979年間發行,由1935年起,由以往的銀,改為鎳、鎳-銅或鎳-黃銅。最後的5仙硬幣是在1988年推出(在proof set),1989年停止流通。港幣5仙俗稱斗零[1]。
1毫: 等於十分之一元。1863年起發行至今,1935年改以鎳鑄造,1948年改由黃銅-鎳合金鑄造,1982年體積縮小,1984年被新一批1毫硬幣取代[2],一直流通至今,1994年改由黃銅鍍鋼鑄造。
2毫: 1866年開始發行,由銀鑄造,至1905年止,直至1975年起重點鑄造,波浪形設計。
5毫: 1866年開始發行,當時叫「半圓」,由銀鑄造,至1905年止,直至1951年起重點鑄造,以紅銅-鎳合金鑄造,1977年改由黃銅-鎳合金鑄造,1993年改由黃銅鍍鋼鑄造。
1元: 1866年開始發行,由銀鑄造,至1868年止,直至1960年起重點鑄造,以紅銅-鎳合金鑄造,1976年體積縮小,曾於1993年試用紅銅鍍鋼鑄造,但不太成功,製成的硬幣出現生鏽或磁化等各種問題。1994年重新以紅銅-鎳合金鑄造。
2元: 1975年開始發行,波浪形設計,以紅銅-鎳合金鑄造。
5元: 1976年開始發行,以紅銅-鎳合金鑄造,初時是十角形的,但因容易被偽造,於1980年改為鑄造圓形而較厚的,並在硬幣的邊沿加上凹坑及刻字。
10元: 外層以紅銅-鎳合金鑄造,內層以黃銅-鎳合金鑄造,故此俗稱「金銀閏」,只在1994年及1995年發行,但因容易被偽造而停止發行。
2007-03-17 4:33 am
現時,香港硬幣的發行,均由香港政府委託香港金融管理局負責。
參考: ME
2007-03-15 1:19 am
現時,香港硬幣的發行,均由香港政府委託香港金融管理局負責。

歷史
香港硬幣於1863年開始發行,曾由銅鑼灣糖街的香港鑄幣廠鑄造,但產量少,最後於數年內倒閉。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之前,市面流通硬幣(1角、2角、5角、1元、2元、5元)上鑄有英皇頭像,曾一度成為收藏對象。1993年起,政府逐漸收回舊硬幣,以背面上為香港市花洋紫荊的新硬幣代替,並推出俗稱「金銀閏」的10元硬幣(只在1994年及1995年發行)。但英女皇頭硬幣仍為合法貨幣,與新硬幣同時流通。1997年曾鑄造一批以上述六種幣值的紀念幣。

1997年,香港通用的電子收費系統八達通面世,並迅速普及,使硬幣使用量大跌。因此,自1999年起,香港便再沒有新硬幣發行。

香港硬幣,又稱香港輔幣,是港元的其中一種形式。截至2006年,香港流通的硬幣有$0.1、$0.2、$0.5、$1、$2、$5及$10。




香港流通的硬幣

面值
1文: 等於千分之一元。1863年至1865年間發行,10文錢等於1仙。
1千: 只在1866年發行,與1文錢一樣。
1仙: 等於百分之一元。1863年至1941年間發行,戰後由一仙鈔票取代(1995年停止流通)
5仙: 1863年至1979年間發行,由1935年起,由以往的銀,改為鎳、鎳-銅或鎳-黃銅。最後的5仙硬幣是在1988年推出(在proof set),1989年停止流通。港幣5仙俗稱斗零[1]。
1毫: 等於十分之一元。1863年起發行至今,1935年改以鎳鑄造,1948年改由黃銅-鎳合金鑄造,1982年體積縮小,1984年被新一批1毫硬幣取代[2],一直流通至今,1994年改由黃銅鍍鋼鑄造。
2毫: 1866年開始發行,由銀鑄造,至1905年止,直至1975年起重點鑄造,波浪形設計。
5毫: 1866年開始發行,當時叫「半圓」,由銀鑄造,至1905年止,直至1951年起重點鑄造,以紅銅-鎳合金鑄造,1977年改由黃銅-鎳合金鑄造,1993年改由黃銅鍍鋼鑄造。
1元: 1866年開始發行,由銀鑄造,至1868年止,直至1960年起重點鑄造,以紅銅-鎳合金鑄造,1976年體積縮小,曾於1993年試用紅銅鍍鋼鑄造,但不太成功,製成的硬幣出現生鏽或磁化等各種問題。1994年重新以紅銅-鎳合金鑄造。
2元: 1975年開始發行,波浪形設計,以紅銅-鎳合金鑄造。
5元: 1976年開始發行,以紅銅-鎳合金鑄造,初時是十角形的,但因容易被偽造,於1980年改為鑄造圓形而較厚的,並在硬幣的邊沿加上凹坑及刻字。
10元: 外層以紅銅-鎳合金鑄造,內層以黃銅-鎳合金鑄造,故此俗稱「金銀閏」,只在1994年及1995年發行,但因容易被偽造而停止發行。
2007-03-15 1:15 am
現時,香港硬幣的發行,均由香港政府委託香港金融管理局負責。


收錄日期: 2021-05-01 23:04:0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14000051KK0227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