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在天津南郊的一個普通的村子───小南河村,記者見到了霍自正,當時他正在村委會的一間辦公室整理車輛管理的賬目。
不過,一提起霍元甲,他還是來了興趣,娓娓道來,如數家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真相一:霍元甲并非出身富貴人家
在電影里,霍元甲出身的家在當地是個有錢又有勢的人家,而且父親武藝高強,還有一大幫徒弟。而霍自正提到霍元甲的第一句話卻說:“霍元甲其實只是個很普通的農民,家里并不是很有錢!”霍自正講,霍元甲在農忙時在家種地,農閑時就到天津城里做點小買賣,以補家用。
霍元甲在腳行(搬運工自發的組織)做過管事,后來又到好友農勁蓀開的藥棧做事。農勁蓀是個革命者,暗地里在北方為孫中山等召集人才,經常到各地走動,藥棧的事大都交給霍元甲去辦,霍元甲也因此在天津城里慢慢呆了下來,一直到去上海比武并開辦精武會。霍元甲死于1910年,10年后,孫中山還為霍元甲的武館題字,以悼念這位中國武朮的前驅。
真相二:霍元甲只是嚇跑西方大力士
在電影里,霍元甲一人獨戰四國大力士,贏了前三場,卻在最后一場被下毒而死。但真實的霍元甲并沒有這種經歷,而是僅憑名聲就嚇跑了兩個號稱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西方大力士。
在天津時,霍元甲功夫好,又愛抱打不平,遇到欺負人的事他總要挺身而出,在天津已有了很大的名氣。當時有個俄國大力士斯其凡洛夫在天津擺擂比武,號稱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霍元甲聽說了這件事,于是要和他比武。斯其凡洛夫不知霍元甲底細,推托道:那就明天吧!
可斯其凡洛夫心里沒底,就向翻譯打聽霍元甲的來歷,翻譯告訴他:霍元甲在天津很有名,有一身的好功夫。翻譯還告訴他,最好不要比,不然會吃虧!
到了第二天要比武時,斯其凡洛夫不得不求饒,說:“我只是來天津賣藝的,養家糊口而已,我說的那些話不算數。”霍元甲不答應,讓他登報認錯,否則還是要比。斯其凡洛夫只得答應,不過后來始終沒有查到他道歉認錯的報紙。不久以后,斯其凡洛夫不得不離開了天津。
后來,英國大力士奧皮音又在上海擺下擂台,并稱中國人是“東亞病夫”,引起上海民眾的不滿,但又沒有人敢上台。農勁蓀于是向上海的知名人士陳其美推荐霍元甲去比武。當霍元甲趕到上海時,奧皮音卻又到別的國家去了,過了几個月才回來。
奧皮音向周圍的人打聽霍元甲的來歷,得知對手來自天津,在天津赫赫有名,敢來這兒比武,絕對是個硬手。奧皮音有點心虛,但是協議已經簽了,海報也貼出去了,很多人都趕來上海,要看他們比武,怎么辦呢?于是他想了個辦法,跟霍元甲說,西方比武和中國不同,只能用拳,不能用腿和腳等許多條件,想束縛住霍元甲的功夫的發揮,霍元甲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并和奧皮音約好了比武的日子,結果到了那天,奧皮音卻不知所蹤,早就給嚇跑了。
回顧當年,霍自正說,正因為這次擺擂,霍元甲離開天津去到上海,也就再沒有回來。
真相三:霍元甲死于日本人投下的爛肺藥
在各種故事里,都說霍元甲是被日本人毒死的,但具體的死因卻說法多多。比如電影《霍元甲》中,就是霍元甲在與日本武士田中進行第二輪比武前,喝了下毒的茶,以致在擂台上被打死。
不過事實上并不是這樣的。霍自正講,當時霍元甲在上海威名遠揚,在當地一些知名人士的資助下辦起了精武體操學校(后改名為精武體育會)。
當時上海虹口區有個日本人的柔道協會,那里的人對霍元甲不服,找他比武,他們派了10個高手前來,結果都被霍元甲以及他的徒弟打敗,最后協會的頭目與霍元甲比,企圖暗算霍元甲,結果被識破,反倒讓霍元甲打斷了胳膊。
日本人心里不服,但是他們改變了策略,表面上與霍元甲和好。霍元甲本來就是個豪爽的人,只是想著“以武會友”,結果中了日本人的奸計。
在與日本人一起吃飯時,霍元甲早年的咳嗽病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于是他們極力勸霍元甲去他們那里接受治療,結果治療了一段時間,病反而越來越重,日本人還不讓他離開。霍元甲不久便去世了,距離精武會成立僅僅70天,霍元甲死的時候才42歲。
后來,精武會的人把他治病時吃的藥拿到上海市立醫院去化驗,發現竟然是一種慢性爛肺藥。
真相四:霍元甲子孫現“以武為生”者僅一人
在電影里,霍元甲有一個女兒“翠兒”,而且很小的時候就被仇家所殺,事實上并不如此。
霍自正說,霍元甲有兩個兒子,一個是霍東章,另一個就是比較有名的霍東閣(也就是霍自正的祖父),此外還有三個女兒,即霍東清、霍東琳、霍東琴。
霍東閣在上海精武體育會任過教,后來又到東南亞去開辦分會,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到現在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甚至澳大利亞,都有不少的精武體育會分會。
霍自正有些遺憾地告訴記者,現在在世的霍元甲后人里,真正“以武為生”的只有霍自正的一個侄女霍靜虹,現在在天津的一個財經學院當武朮老師,而其他人則從事著各種各樣的行業,比如自己現在就僅僅是小南河村村委會管后勤的工作人員而已,當然,當地一個以霍元甲為名的武朮學校還請他當著名譽校長。
霍自正說,霍元甲本來也有不少的徒弟,但是沒有陳真這個人,最有名的要數劉振聲,霍元甲死后,他就一直在上海的精武體育會任教。
還有一個是張文達,當時奧皮音被嚇跑后,擂台空了,又一直沒有人上台與霍元甲比武,觀眾卻不愿走,霍元甲便讓張文達裝成一個山東武師,說山東話前來打擂,讓台下的人飽了“眼福”。但是在后來的《精武本紀》里,卻把張文達給寫成是山東人。
相關故事釋疑
迷蹤拳的確存在,但是准確的名字叫“迷蹤藝”,它是霍元甲綜合了家傳武功以及其他各派武功的精華而獨創出來的,分為器械和拳朮兩部分。“迷蹤藝”最有代表性的拳朮叫72式練手拳,施展開來出神入化,變幻莫測,讓人無從下手。
不過霍自正表示,迷蹤藝歷經這么多代,雖然還有人在練習,但是卻很難說是正宗的。霍自正說,現在他們這兒還有拳譜,但是沒有人練了。
“上海的精武會也有,還有人在練,但是卻有人說練得不正確,我們也無從辨別,因為我們也不會啊!”霍自正這樣說道。
霍自正說,練武是個吃苦的事,小孩子沒有負擔,可以練,可是人大了,就有很多事,結婚生孩子,要生活,哪有那么多時間,而且,時代不同了,過去練武可以防身,甚至可以打抱不平,但是現在是法制社會,功夫就不那么重要了,很多時候只能是強身健體而已,現在的人又不像原來那么能吃苦,所以練武的人也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