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興勃亡忽"一詞點解?

2007-03-14 8:26 pm
請人指教"興勃亡忽"一詞的意義

回答 (1)

2007-03-15 1:31 am
✔ 最佳答案

Q:中文"興勃亡忽"一詞點解?

A:其實這四字詞中的“興勃”及“亡忽”分別出自《左傳·莊公十一年》中的兩句古語:

“禹、湯罪己,其興也悖(通“勃”,興盛貌)焉”-->興勃
“桀、紂罪人,其亡也忽(忽:迅速意)焉。”-->亡忽

這原本是說賢人如禹、湯等因為懂得批評自己,深知自己的不足而有所反省,故得到臣下百姓的擁戴,故而他們建國時全國就顯現出一片蓬勃之貌(即所謂興勃);而桀、紂這些 暴 君,不肯自我批評,故而亦不接納他人之語,動輒責罰別人,殘害忠良,所以他們的滅亡十分迅速(即所謂忘忽)。因此這成為人們及治國者恆久不變的格言:對己要嚴,懂得自我批判及反省,才會成長;而對己太寬,待人太嚴,只會使人墮落,迅速步向失敗。
~~~~~~~~~~~~~~~~~~~~
至於“興勃亡忽”這句話的故事背景是這樣的:

魯莊公十一年秋天,宋國遭遇了大水災,魯莊公遣使去慰問,宋閔公對來使說:“都是我不好,對上天不誠敬,上天才降下了災難。讓貴 國國 君擔憂了,真是感激不盡。”魯國大夫臧文仲聽到了宋閔公的這些話,非常感慨,說道:

“宋其興乎!禹、湯罪己,其興也悖(通“勃”,興盛貌)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

臧文仲的意思是說:宋閔公勇於罪己,宋國大概要興起了吧!大禹和商湯敢於責罪自己,於是勃然興起;夏桀和殷紂總責罪別人,所以很快就滅亡了。

本來,宋國遭遇水災,是天災,不是人禍,宋閔公並無責任,但宋閔公卻主動罪責自己,做了自我批評,這使得博通歷史的臧文仲,由此看到了宋國復興的希望。臧文仲的根據,就是禹湯桀紂或興或亡的歷史經驗和教訓。事實上,禹湯桀紂之所以興、所以亡的原因,當然不能只歸於能否做自我批評這一端,但這一端極為重要,卻是毫無疑義的。

夏桀與殷紂拒絕批評/自我批評,殺害進諫者的惡行,在文獻中是班班可考的。夏桀暴虐荒淫,為酒池糟丘,逸樂無度,大臣關龍逢涕泣苦諫,卻被夏桀關了起來,最後殺掉。殷紂的叔叔比干,看到殷紂荒淫無道,便進言勸諫,殷紂大怒道:“你好像聖人似的,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不知你有幾竅,那就讓我看看!”於是下令把比干的心挖出來察看。

大禹不僅善治水,商湯也不僅能順天應人搞革命,他們還都能 “罪己”,即勇於做自我批評,所以成功了,勝利了。而夏桀和殷紂呢,不僅荒淫暴虐,而且愚頑不化,拒諫殺人,所以失敗了,滅亡了。真所謂“其興也悖焉”、“其亡也忽焉”。這中間所包含的,正是那條定律——“罪己”與興亡之間的因果律。這條定律,在今天看來,也應該與週期率一樣,受到人們的重視,成為資治的鏡鑒。

http://www.studytimes.com.cn/txt/2006-07/25/content_7024481.htm
http://www.lcsj.gov.cn/ReadNews.asp?NewsID=394


收錄日期: 2021-04-30 14:27: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14000051KK0104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