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於世,期實怎樣才有意義?

2007-03-14 9:49 am
期實我已有家庭,有事業,兩餐亦無憂,但總覺得人生總有些甚欠缺?

回答 (8)

2007-03-14 10:48 am
✔ 最佳答案
其實「人生最有意義的事」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一個特定的答案,每一個人對人生最有意義的事都可以不同, 簡單來說,是追求一種感覺。你覺得追求的時候有快樂,你覺得值得你去追求,追求會無悔,不追求會後悔,這就是人生最有意義的事了。
e.g.對社會甚至世界有所貢獻.


在 中 國 哲 學 的 領 域 中 , 儒 釋 道 三 家 都是 在 談 人 生 哲 學 的 , 都 是 在 講 理 想 的人 生 與 完 美 的 人 格 應 該 是 怎 樣 的 , 但是 各 自 的 觀 點 也 不 盡 相 同 , 不 過 只 要選 擇 了 任 何 一 家 切 實 實 踐 , 那 麼 這 樣的 人 生 都 是 充 滿 了 意 義 的 。 撇 開 哲 學理 論 的 人 生 觀 問 題 , 從 現 實 上 說 , 人生 的 意 義 是 要 自 己 決 定 自 己 選 擇 並 且願 意 去 做 才 有 意 義 , 而 不 是 理 論 上 怎樣 的 人 生 才 有 意 義 , 意 義 是 對 人 才 產生 的 , 沒 有 人 的 因 素 , 也 就 沒 有 了 意義 的 問 題 。

人 在 面 對 生 命 的 意 義 的 問 題 通 常 是 在生 活 上 碰 到 了 困 境 才 會 產 生 的 , 生 活順 適 或 忙 碌 有 勁 的 人 是 不 需 要 問 這 個問 題 的 , 因 為 他 們 的 人 生 是 一 個 正 在進 行 式 , 人 生 的 意 義 是 很 清 楚 的 , 就是 眼 前 這 些 該 忙 的 事 , 所 以 針 對 眼 前的 事 產 生 了 茫 然 的 人 才 要 問 這 個 問 題, 而 且 是 一 個 生 命 中 真 實 地 感 受 著 的問 題 , 所 以 與 其 去 尋 找 高 深 的 大 道 理來 詢 問 人 生 的 意 義 問 題 , 不 如 切 近 地反 省 自 己 的 生 活 出 現 了 什 麼 樣 的 問 題。

也 就 是 要 清 楚 地 認 識 自 己 的 生 命 結 構生 活 處 境 , 也 就 是 要 看 清 楚 自 己 的 週遭 的 情 勢 , 情 勢 看 清 了 然 後 就 要 來 反省 自 己 的 態 度 , 也 就 是 要 檢 查 自 己 一向 是 用 什 麼 樣 的 心 態 來 對 應 周 圍 的 事情 , 把 自 己 的 心 態 分 析 清 楚 了 就 要 來採 取 策 略 了 , 這 時 候 儒 釋 道 的 大 道 理就 派 得 上 用 場 了 。 但 是 一 時 之 間 要 用什 麼 樣 的 道 理 來 為 自 己 選 取 策 略 呢 ,所 以 有 智 慧 的 人 平 常 就 會 用 心 於 生 命價 值 的 認 識 , 一 但 碰 到 生 命 的 困 惑 就會 有 辦 法 來 應 對 , 如 果 我 們 平 常 沒 有用 心 , 這 時 候 任 何 的 智 慧 都 不 容 易 一下 子 就 幫 到 了 自 己 , 這 時 候 最 穩 當 的辦 法 還 是 退 , 退 則 能 夠 減 少 損 失 , 先減 少 損 失 到 最 小 是 最 穩 當 的 策 略 , 而願 意 減 少 損 失 的 心 態 必 須 要 靠 慾 望 的節 制 , 先 減 少 慾 望 到 最 小 , 就 不 會 再製 造 更 多 的 迷 惘 。

慾 望 是 一 個 極 為 明 顯 又 極 為 隱 微 的 東西 , 別 人 看 得 很 清 楚 自 己 卻 渾 然 不 覺, 慾 望 是 造 成 自 己 一 切 命 運 的 終 極 決定 因 素 , 慾 望 是 自 己 才 能 處 理 而 任 何人 不 能 代 勞 的 , 慾 望 是 傷 害 自 己 的 武器 , 慾 望 是 迷 惘 的 根 源 , 檢 查 慾 望 ,了 解 慾 望 , 反 省 慾 望 的 必 要 性 , 整 理慾 望 的 層 次 , 管 理 慾 望 的 發 抒 , 就 是改 變 命 運 的 法 門 , 就 能 夠 重 新 獲 得 進退 的 智 慧 。

慾 望 只 有 自 己 和 自 己 對 話 的 時 候 才 能看 清 , 看 慾 望 就 要 誠 實 , 誠 實 是 智 慧的 法 門 , 有 了 智 慧 自 能 應 對 進 退 , 解決 了 眼 前 的 困 境 改 善 了 生 活 的 結 構 之後 就 要 在 日 後 的 平 常 中 用 心 , 平 常 就要 用 心 於 人 生 觀 的 學 習 , 要 用 心 於 對世 界 的 真 相 的 探 尋 , 提 昇 自 己 生 命 的眼 界 , 妥 善 規 劃 生 活 的 方 向 , 以 後 就不 會 再 迷 惘 了 。
2007-03-15 9:28 pm
一個平衡的人生,是包括事業,家庭,健康,興趣,宗教(貢獻)......
你已有事業及家庭,那健康呢?身體狀況如何?
你有足夠的金錢和時間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嗎?
你有宗教信仰嗎?你有否想過為宗教出分力嗎?
你有否想過貢獻社會?無論出錢或出力,幫助有需要的人嗎?
成功的意義是為他人增加價值,同時也為自己增加價值.
2007-03-15 6:33 pm
我都想知!!!我的情況同你好相似!!!
是否好似本書"前世今生"裡面咁講??
我們要不停學習,直至完滿為止??(那本書話我們每次倫回都要等我們身邊某一些人一起到下一世,如:我前世不董得與人相處/自私自利/不董愛人關心人/不董接受被愛.....今世就要等相關的人一起倫回用不同身份回來再學習直至我們再死後覺得自身再有沒有東西需要學....如沒有的話我們可選擇不再回來)
參考: 書名:前世今生
2007-03-15 4:19 pm
你依家[有家庭,有事業,兩餐亦無憂], 但覺得[總有些甚欠缺], 是[行有餘力]的表現.

亦即有剩下的時間和資源, 再以做其他事.

首先, 你可以搵番以前果編[我的志願]文章出嚟, 睇下依家仲可唔可以實現理想; 但如果你的理想已經實現, 可以去另覓一個更高, 更難的理想, 挑戰自己.

所以, 你所欠缺的, 就是理想.

响未搵唔到自己嘅理想之前, 可以做下義工, 幚助一d有需要嘅人.
2007-03-15 5:27 am
超過六十位死後還生經歷者還生後對『死亡』及『人生意義』的領悟都被記載在一本名為『死後還生之謎』的書中,以下是書中的節錄:

經歷過瀕死而從瀕死中得智慧的人(這裡稱為有超宇宙經歷的經歷者)敘述其實一切都是公平的,每樣事情的發生都有着極大的意義,只是在世上的人暫時不曉得,待他們死後,這一切意義都會顯明出來。那些經歷者把這些意義帶回世上,預先為我們揭開。死亡的真正意義是要把傷痛帶給死者身邊的人,使他們從傷痛中學習,從而得到靈性的成長。年輕夫婦誕下天生有缺陷的孩子,是要為這對年輕夫婦帶來學習的機會,使他們從艱苦犧牲中得到靈性的成長。

據經歷者述,我們的父母是於我們轉世前自己替自己選擇的,我們為着自己定下了一生的意義,目的是要透過轉世,在世上有機會從待人、愛人,忍耐及寬恕中學習無條件的愛以得到自己或別人靈性品格的成長,從而在死後可進入比之前更高的共鳴層,而天堂是共鳴層次最高的地方。

轉世帶給自己機會,去再嘗試克服前生不能克服的困難;若我們前生傷害過別人,我們在轉世前會安排自己來世被傷害,從而體會到當中的痛苦而使靈性成長;自殺的人若選擇轉世,他們選擇來生的經歷會引領他們重遇前生的困難,而嘗試再克服它。在死後的人生回顧時,創造者 會問:「您對我賜予的寶貴生命做過什麽?」對於這個問題,您會得到答案。

我們今生的際遇是自己為自己選擇的,所以,毋須埋怨蒼天。

若要於死後更好,在世時要發揚不自私的愛。

在世上的目的,是要學習愛人如己。

天堂是永遠的家,世上只是學習的地方。

人在世上重大的工作是要愛:愛大自然、愛動物、愛人…愛是尊貴的,任何表現愛的行動:一個笑容、一個鼓勵、小小的犧牲,都可使我們的靈成長。

生命的意義不是對某事之追求,而是在於你怎樣對侍其他人。
參考: 『死後還生之謎』的書中 - 佩汶編著
2007-03-14 9:22 pm
其實有d野可能你未做,所以總覺得人生總有些甚欠缺,快d做埋佢lar:
1 “有用”:當d人覺得無左你唔得,你就會覺得被人認同和有意義。
2 “有為”:當你做既野能夠貢獻國家、社會同家庭,係人都會覺得此生無憾lar。
3 “有後”:生命延續,生育繁殖,生存天職,唔做即係違反天理循環,點都要做埋kar。
2007-03-14 10:31 am
我爸爸話:
-1)知足常樂!
-2)如果有力量去幫人, 也是一件快樂的事,
;有愛心去愛身邊的人和其他人的時候, 更是一生的福氣.
-3)做人要問心無愧, 不在乎長短, 只在乎意義!
雖然, 我唔系好明白!
我爸爸睇蔡少芬姐姐的天作之合學架, 而且, 教我地都系咁!
你試吥啦, 如果,........我介紹我爸爸比你識, 好唔好?
2007-03-14 9:58 am
在信仰的立場來說,當我們跟那創造我們的神連通條天地線,找到祂要我們存在的意義,人生才無欠缺。
因為祂創造我們在這世上、在這個時空、地方、家庭… 出現,必有其意義 (或原因)。若我們一生都找不著這個意義,那麼我們就好像一粒電芯一生都安享生活但卻從未發揮過電力、或像一隻獅子一生都有足夠食物吃但卻從沒在原野裡當過萬獸之皇… 。每一樣在世的東西都有他在此的角色及意義,只有找回那位把我們放在這裡的才知當中意義。

你明白這個意思嗎?


收錄日期: 2021-04-12 17:44:1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14000051KK0030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