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狗~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尤裡·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航天器,繞地球飛行108分鐘后,勝利地完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宇宙飛行的任務。 新華社發
55年前的7月22日,蘇聯發射了第一個載人航天飛船,將首批“宇航員”送上太空。它們是兩隻名叫“吉普賽”和“德齊克”的混血小狗,比首位進入太空的人類代表尤裡·加加林早了近十年。最近,當年參加過太空試驗狗計劃的亞歷山大·謝亞平醫生向俄羅斯《真理報》透露了“四腿宇航員”的升空內幕。
饞嘴流浪狗糊涂上太空
早在1949年,蘇聯航空醫學研究院就開始了太空動物試驗,目的是獲取動物在距離地球110─470公裡的太空進行飛行時的相關數據。研究人員選擇雜種狗作為首批太空旅行的乘客,因為它們比較皮實,而且不那麼任性。32隻狗先后接受了振動試驗台、離心分離機和壓力艙等訓練,為升空做好了准備。
首次發射非常成功。“吉普賽”和“德齊克”飛到了110公裡高的太空,此后載著它們的乘員艙自由墜落,在距離地面7公裡時降落傘打開,兩隻狗安全著陸。蘇聯航天事業的總負責人科羅列夫非常高興。他走上前去愛撫它們,喂它們吃香腸,然后親自開車把它們送回家。不幸的是,第二次發射沒有成功。返回艙降落時降落傘沒有打開,兩隻小狗活活摔死。
1951年的另一次發射出了件趣聞。發射前一天晚上,實驗室助手帶著一隻名叫“勇敢”的狗出去散步。此前它已經上過一次天了。當這名助手解開皮帶時, “勇敢”一溜煙兒就跑沒影了。它似乎不想再接受一次生死考驗。情急之下,助手想出一個權宜之計:將整日徘徊在軍人食堂附近的流浪狗捉來當替身。於是研究人員選了一條和“勇敢”體型相當的狗,給它洗干淨,剪掉毛放入傳感器,再穿上宇航服。結果發射取得成功,兩條狗安全返回地面。此時,狡猾的“勇敢”也回家了,正躺在它的窩裡睡大覺。而那條饞嘴的流浪狗則稀裡糊涂地上了趟太空。
長途旅行“女士優先”
從1952年起,科學家開始改善小狗的宇航服。宇航服由穿孔的材料制成,像一個口袋,前爪有兩個袖子,此外它們還戴上了由透明樹脂玻璃做成的頭盔。科學家還研制出一種彈射拖車,這種裝置可以載著小狗和實驗設備從下降的返回艙上彈出,通過降落傘落到地面。
1956年初,科羅列夫向航空醫學研究院的科學家下達了一項新任務:准備兩條狗做為期30天的太空旅行。為此科學家必須研制一個新的密封艙、一套新的空氣再生系統,他們還得琢磨出一種新的混合食物以及自動喂食裝置,以保証小狗在長途旅行中不至於餓肚子。研究人員為這次旅行選擇了兩隻母狗,因為它們更容易使用“太空廁所”。它們的宇航服后面連著一根管子,所有排泄物都通過它自動吸入一個口袋中。它們躺的托盤下有一條傳送帶,每天固定時間傳送帶上會出現一個新盒子,裡面裝著一種特制的像面團一樣的混合物,吃的喝的全在裡面了。
數隻小狗為加加林“踩點”
1957年11月,蘇聯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2號”攜帶一隻名叫“萊卡”的小母狗進入太空,使“萊卡”成為第一隻隨人造衛星上天的地球生物。“萊卡” 成為英雄有一定的偶然因素。當時科學家共准備了5條狗,在發射前把它們帶到拜科努爾發射場,選中“萊卡”是因為一位將軍說他喜歡它的模樣。
發射現場的人都知道“萊卡”踏上的是一條不歸路,因為太空船並沒有設計返回系統。科學家估計它會在太空中堅持7天,所以食物和氧氣供給也隻夠維持這麼長時間。為了讓它在氧氣耗盡后不會痛苦地死掉,研究人員還發明了一個針頭,可以由地面控制人員給它實施“安樂死”。但是由於技術故障,載有“萊卡”的火箭在發射台上停留了近3天。當時正值11月份,發射場已進入嚴冬。為了防止“萊卡”凍死,科羅列夫命令工作人員用一根管子向太空艙裡輸入熱空氣。但它的考驗還沒有結束。衛星發射后不久,太空艙內的溫度就不斷上升,為“萊卡”降溫的電扇根本起不了作用。在衛星發射后5到7個小時,地面控制人員從“萊卡”身上就收不到任何生命信號了。它是被高溫烤死的。
1960年初,蘇聯科學家准備用“東方號”太空船將第一位人類宇航員加加林送入太空。為了驗証“東方號”的安全性,科學家先后進行了5次發射,將6隻小狗送入太空,其中第三次發射失敗,2隻小狗犧牲。1961年春天,在先后進行了29次載狗發射、10條小狗為人類的航天事業獻出生命之后,蘇聯首席宇航專家科羅列夫終於可以自信地向國家委員會報告:“我們准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