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面試的問題!!!!!!!

2007-03-14 2:14 am
後日面試了
要說什麼好
唔該
教我講
和最近有關的新聞
前幾日有關特首的事
唔該!!!

回答 (1)

2007-03-14 2:21 am
✔ 最佳答案
事前準備 不能馬虎

在自行收生階段,所有小六學生均可自行報考1所心儀中學。要獲校方垂青,除了學業成績外,還得在面試中爭取好表現,以求脫穎而出,因此,面試前的準備工夫便不能馬虎。

擬備簡歷 成績表供參考

退休前是官中校長、現為匯善家長教育資源中心總監的陳呂令意表示,同學往面試時,應帶備小五和小六的成績表正、副本,以供面試教師參考。此外,家長可為子女擬備一份簡歷,內容涵蓋學生個人資料,以及在校內或校外參加活動和比賽所獲得的證書和獎項等。

衣著整潔 表現有禮

衣著方面,陳太認為要恰如其分,以整潔為原則,不必刻意穿名牌衣服,但也不可太隨便。到達面試地點,同學應主動跟教師打招呼,獲對方邀請才就座。面試完畢後,應感謝對方給予接見機會,並記得將椅子放好才離開。

如實作答 避免背誦

中學為收取新生舉行的面試,旨在了解學生的個人背景、報考原因和學業成績以外的表現,同學在預備面試答案時大可對症下藥,從這三大方面入手。

開辦升中面試班的機構Learning Plus Language Centre,其課程主任張翠宜表示,一般來說,負責面試的教師都會要求學生作簡單的自我介紹,略述背景,如就讀哪所小學、住在哪兒、有沒有兄弟姊妹、有何嗜好、喜歡什麼活動等,同學可事先準備有關內容。

陳呂令意則指出,學校經常問學生報考該校的原因,她建議家長和子女一同蒐集有關學校的資料,選擇三數個重點解釋,回答時便能言之有物,增加說服力。

陳太續說,學校為更了解學生,還會問他們喜歡什麼科目和課外活動、如何利用餘暇、對自己有什麼期望,以及將來希望修讀的大學科目等問題。此外,亦會有時事和處境提問,以測試學生的分析能力、創意思維和解難能力,故她建議家長平時可以類似問題與子女練習。

切忌虛構答案

陳太稱,同學面試時應如實作答,切忌虛構答案。面試期間與教師保持眼神接觸,不宜東張西望。

談吐時態度要誠懇,答案須詳述原因,力求圓滿,切忌片言隻字的回應,並要時刻保持響亮聲調,以表現自信心。

另外,同學亦應避免背誦答案。對於不熟悉的問題,應禮貌地表示不太清楚,不宜胡亂作答。回答時,不可貶低其他中學來褒獎報考的學校,亦不應過分吹噓自己的才能。

常見面試問題舉隅

1. 為何報考這所中學﹖
參考答案﹕因為這所學校除了注重學業成績外,還鼓勵同學參加不同類型的課外活動和體育運動,我覺得這樣可發掘同學不同的才能,有助學生全面發展。(註﹕切忌回答因為媽媽喜歡所以報考)

2. 在學校喜歡什麼科目﹖
參考答案﹕我最喜歡數學科,因為數學不像其他科目要求學生記誦很多資料,只要明白運算方法,便能解決問題,十分有趣。

3. 如何利用餘暇﹖
參考答案﹕我平時喜歡閱讀課外書,尤愛小說和歷史書籍。我亦喜歡游泳和踢足球,閒時還會上網。(註﹕不宜說只愛一種活動,沒有其他興趣)

4. 有什麼個人期望﹖
參考答案﹕我希望升讀中學後,除了讀書,還可以參加不同的課外活動,做個發展全面的學生。我亦希望能夠升讀大學,修讀自己喜歡的學科。

5. 你希望修讀什麼
大學科目﹖將來想投身什麼職業﹖
參考答案﹕我對電腦科技甚感興趣,平時喜歡閱讀有關電腦的刊物,故希望將來可修讀相關的學科,投身電腦行業。

了解家長選校原因

部分學校除了接見學生,還會會見家長。開辦升中面試班的Churchill Chamber,其課程總監Annie Tuen表示,學校會見家長的目的,主要是了解他們選擇該校的原因,從傾談中看看家長與子女的關係,以及他們對子女有多重視,故她建議父母應與子女一同出席面試。

面試前審視子女長短處

她續稱,家長事前應審視子女的長短處,並一同蒐集學校資料,了解該校的特色和優點。

Annie和張翠宜列舉了部分學校常問家長的問題,供大家參考﹕

1. 為何讓子女選擇就讀這所學校﹖
參考答案﹕由於貴校的語文教學成績出色,而掌握良好語文技巧對學習十分重要,因此希望子女可以入讀貴校。(註﹕切忌回答因為學校屬第一組別學校或名校,故希望子女入讀)

2.你認為貴子女為何適合就讀這所中學﹖
參考答案﹕貴校在學界的運動成績優異,我的子女亦擅長體育運動,曾於比賽中獲獎,故相信入讀貴校可為校爭光。

3. 你有否讓子女參與校外課餘活動﹖
參考答案﹕我認為小朋友應培養多樣興趣,所以我給他學習彈鋼琴和游泳,發掘他的潛能。(註﹕面試時,教師可能要求同學即席表演,故家長應如實作答)


收錄日期: 2021-05-02 20:18:0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13000051KK0271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