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胎是一種死胎,由胎盤的妊娠滋養性細胞引發,胎盤組織轉變成呈葡萄狀的囊腫,依附於子宮內,發病期大多出現於懷孕後兩至三個月。香港大學醫學院病理學系副教授張雅賢指出,本港每一千名孕婦之中便有四人有葡萄胎,每年則有30多宗病例。
下體流血誤為經期失調
張教授稱,太遲或太早懷孕會增加妊娠滋養細胞的病變,導致葡萄胎,「細過20歲有倍半至兩倍較高風險,大過40歲更增加到五倍機會,因為卵子比較唔成熟或者衰老。」曾經懷有葡萄胎,於下一胎再次懷有的機會率則為1%,但若連續兩胎均為葡萄胎,則第三次同樣是葡萄胎的風險將激增至25%。她表示亞洲人懷有葡萄胎的機會較高,相信與種族有關。
張教授又說,葡萄胎的病徵多為下體不正常流血,甚至毫無徵兆,「有人以為係經期失調,忽略呢方面護理。」一旦懷有葡萄胎,便要進行吸宮手術,清理胎盤內的囊腫,以免不正常的妊娠滋養性細胞,引致惡性病症絨毛膜癌。她說約八成細胞於手術後自行衰退,但仍有兩成會殘留子宮內,當中4%更會轉移至其他器宮,「因為細胞會經過血管移動,例如去到腦會中風,最常見係轉移到肺部。」
病變細胞上腦可致中風
即使完成吸宮手術,仍要進行為期一年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檢查。張教授稱,檢查須定期驗血抽驗,直至HCG指數回復正常,便可於一年後再次生育。由於檢查極為不便,故港大於1999年起引用四種指標,例如端粒活性測試及細胞凋亡指數測試等,只需兩天便可得知結果。
you can go
http://www.hku.hk/facmed/healthedu/issue73/issue73.pdf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