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自三十年代,日本海軍及陸軍有兩個不同的作戰理念,陸軍方面以關東軍為骨幹,主張北進,向中國大陸擴張及挑戰蘇聯在遠東的影響力;海軍方面主張『南進』,主張南下攻下東南亞及西太平洋諸島。
本來發動九一八事變及七七蘆溝橋事變都是主張北進的陸軍自把自為的『傑作』,日本陸軍在最初中國取得勝利,令日本海軍不是味兒,希望盡快實行南進,而陸軍則指攻打中國其實為防蘇聯,加上蘇聯支持中國抗日,故建議向蘇聯本土施以下馬威。但日本當然不可同時兩面作戰,正當日本海陸軍為『北進』『南進』爭論不下時,在1938年及1939年發生張鼓峰事件及諾罕門之役,日軍被蘇軍重創,結果日本不得放棄北進而採取南進。
張鼓峰事件發生在1938年8月,當時蘇聯派數大兵將進入韓國、偽滿洲國以及蘇聯遠東地區之間的張鼓峰,日本視為挑釁,派兵攻佔張鼓峰,但最後被蘇軍擊退;一年後(1939年8月),日蘇在偽滿洲國與外蒙古交接的諾罕門發生更大規模的軍事衝突,日本關東軍的兩個師被由朱可夫率領的紅軍全殲,日軍傷亡過萬。自此以後,日本認為陸軍實力不可與蘇軍抗衡,於是放棄與蘇聯敵對,而蘇聯也想處理好遠東對日關係,以至兵力可集中應付歐洲方面可能出現的變化,故於1941年5月,則德國全面攻打蘇聯前一個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前七個月,日蘇簽定互不侵犯協議。蘇聯甚至在簽定協議後立即撤走對中國的援助。
後來德軍雖全面侵蘇,但日本仍認為南進比北進實際,故沒有與德國東西夾擊蘇聯,反而積極部處偷襲珍珠港及進兵東南亞。直至1942年10月,日本曾應承德國若德軍攻下斯大林格勒日本就對蘇聯宣戰,但德軍始終沒有攻下斯大林格勒,日本也沒有向蘇聯開戰。其實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在中國及東南亞的戰線已太長,根本沒有本事攻打蘇聯。
贊成大話兄的說法,日本的陸軍是名過其實,號稱百萬雄獅的關東軍只能欺負積弱的中國,面對稍有實力的蘇聯紅軍,就完全無力招架。二次大戰最後數天蘇聯對日宣戰,駐守東北三省的百萬關東軍簡直不堪一擊,蘇軍只用一星期就攻下東北三省及朝鮮北部。
2007-03-15 10:52:43 補充:
查閱過一些日俄軍力發展的資料,綜合有以下看法:1. 日俄戰爭中,日本至勝除了本身實力外,還有些天時地利。當時俄羅斯輕看日本,備戰沒有太充份,加上沒有考慮到由俄羅斯歐洲心臟部份調兵東去,出現運輸及補給困難。好似波羅的海艦隊其實實力與日本海軍相約,但由於要航行半過地球才到戰場,怎都比以逸待勞的日軍吃虧。至蘇聯時代,蘇聯早已意識到日本是一個威脅,故早已在遠東屯有重兵防日,日本佔的天時地利已沒有那麼明顯。
2007-03-15 10:52:58 補充:
2. 日本陸軍在日俄戰爭所以勝利,不外乎是個『勇』字。例如日軍攻打旅順瀋陽,日軍司令下令部下不怕死地衝去搶奪俄軍佈滿機槍火炮作防衛的陣地,很多日軍成為俄軍炮灰箭靶,十三萬攻旅順的日軍有九萬人傷亡,但俄軍被日軍的拼命三郎式的進攻嚇怕了,才戰敗。老實講,日本只肆人海戰術,至二次大戰期間自然能致勝。
2007-03-15 10:56:57 補充:
3. 蘇聯在計劃經濟下,雖然農業及工商業生產力下降,但卻能投入更多資源去建設軍隊,二次大戰前,蘇聯戰機的數目已超過日本及法國,陸軍也得到革新,只是海軍比較弱。諾罕門戰役明顯是新打造的蘇聯陸軍實力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