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血」,對醫學發展有何突破?

2007-03-13 9:43 pm
「胚胎幹細胞」又是甚麼?

回答 (3)

2007-03-13 9:47 pm
✔ 最佳答案
現代文明發達,科技不斷發展。醫學上的進步,不僅解決了大部分過去所無法克服的疾病,亦使人類的壽命獲得了延長。在生物科技突飛猛進的今日,長生不老恐怕也將不再是夢想。只是,當社會倫理、人類價值等命題面對科學所帶來的衝擊時,是否仍能屹立不搖,亦或者需做出適度的修正,皆是不容逃避的課題。

壹、胚胎幹細胞研究

幹細胞(stem cell),是指有能力發展成各種不同特殊功能或類型的動物細胞。在哺乳類動物身上,不論是從最早的胚胎時期,還是到成年期,都可以發現幹細胞;而不同的幹細胞,會形成各種特定的細胞型態(1)。

從早期的胚胎中單獨萃取出來幹細胞,才是所謂的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ES, cell)。人類的胚胎幹細胞是從生成時期未滿一週的受精卵中產生的。1998年底,由James Thomson 領導的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developmental biologists團隊,則是全球第一個從人類胚胎中,將胚胎幹細胞單獨萃取並成功培育出造血先驅細胞的實驗機構(2)。

胚胎幹細胞的珍貴之處,在於其具有完全能力發展成一個完整生命個體所需之各式各樣不同的細胞組織(1)。也因此,胚胎幹細胞研究若成熟的話,未來將可被廣泛地應用在藥物的發明以及與細胞相關的疾病的治療上,例如: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以及與心臟有關的疾病等(2)。

藉由培育出純粹而又特定型態的人類細胞,可以較為精確的檢測出藥品的化學成分對於細胞的作用是否真具有醫療的效果,以縮短實驗的流程。另外,胚胎幹細胞研究,亦對於進一步解決發育過程所產生的相關疾病有莫大的助益。瞭解早期胚胎的發生機轉,可避免或治療不正常的胚胎發育,並藉由藥物篩檢的方式,減少因藥物治療所引發的相關生育疾病(3)。

貳、與社會倫理的衝突

一、臍帶血的使用

如前所述,胚胎幹細胞研究若能成功,將對於整個醫療技術產生劃時代的影響。但是,因其必須由胚胎中取得,牽涉到許多倫理與道德的問題,因此,目前我國醫界逐漸流行新生兒臍帶血保存。臍帶血中含有大量的造血幹細胞,可以幫助許多病人恢復其血液與免疫系統的功能。臍帶血除具有現階段最容易取得之特性外,質、量最優的多能性幹細胞,亦能兼顧未來醫學發展的可能性,是目前疾病找出治療方法的折衷途徑(4)。

由於臍帶血具有以下幾項優點:1.相當純淨:尚未受到放射線、藥物、毒物、病菌等污染;2.細胞生命力強:臍帶血幹細胞產生新細胞的能力較骨髓內的幹細胞強;3.來源容易:臍帶血的取得較容易又不具傷害性;4.及時性:許多疾病的治療時效相當重要,臍帶血於出生時即以冷藏方式備用,可隨時取用;5.排斥性較低:以臍帶血做異體移植時,較少有排斥反應,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的程度亦較輕;6.感染性少:尤其與病人本身之周邊血相比較時;7.組織相容性(histocompatibility)較佳:兄弟姊妹間的臍帶血移植,合適機會可能達50%等。因此使得臍帶血應用的範圍更為寬廣,甚至逐漸取代骨髓移植與周邊血移植等治療方式(5)。

臍帶血移植主要應用於血液惡性疾病、先天代謝性遺傳和惡化腫瘤經化療、放射線治療後,病患恢復造血機能和免疫系統的重建。也由於臍帶血的收集對於產婦、嬰兒沒有任何危險,冷凍保存臍帶血細胞的技術也日益成熟,故有愈來愈多的家庭願意捐贈或以私人保存方式,將以往在生產後視為廢棄物處理丟棄的胎盤/臍帶,先行收集其中之血液並交由專業的機構和人員處理保存(6)。

目前台灣共有包括台大醫院合作的中華民國血液基金會、與新光醫院合作的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以及慈濟骨髓中心三處公益臍帶血庫,但國內民營臍帶血銀行如雨後春筍般成立,且在其積極以網路、廣告看板大肆宣傳下,使得一般人產生保存臍帶血以備未來不時之需的概念,傾向設立個人的臍帶血庫而不願捐贈給公益臍帶血庫,並已逐漸威脅公益臍帶血庫的勸募(7),並由於這樣的臍帶血收集過於商業化,將使得臍帶血醫療易成為富人專屬之特權。

二、複製動物、複製器官與複製人

除了臍帶血研究外,目前全球進行胚胎幹細胞研究可能的胚胎來源有四:1.人工流產得到胚胎組織,2.人工生殖後擬銷毀的多餘胚胎,3.以體細胞轉植術所製造的人類胚胎或混種胚胎,4.為研究使用而由捐贈者精卵製造的胚胎 (8)。

所謂的複製(clone),是指藉由一個細胞、器官或是去氧核醣核酸(DNA)持續不斷的分化成另一個在基因型態上完全相同的細胞、器官或是去氧核醣核酸的一種過程(9,10)。

目前大家所著眼的「複製」則大多是放在「治療性複製」上。理論上,治療性複製將是人類疾病的「終極治療」,它將可提供不受排斥的細胞、組織與器官,治療種種的疾病。

所謂的「治療性複製」,包括了核移植、胚胎幹細胞製備(Preparation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及控制分化(control of differentiation)三個部分。目前這三部分都已有了初步成果,雖然離成功尚遠,但以人類過去科技發展的軌跡來看,既然可行性已獲得證實,則成功率與改進應指日可待(11)。

以人類而言,同卵雙胞胎具有一致的遺傳因素,發育過程也在同一子宮,但仍有許多特性不同。在發育的過程中,有太多的機率及外來的影響,所以相同的基因型(genotype)並不意味著表現型(phenotype)也一定相同。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決定phenotype不只是genotype,卵細胞內細胞質的環境更是決定phenotype的重要因素;亦就是胚胎發育母方控制(maternal control of development)。當然,沒有兩個卵子的細胞質環境會完全一致,因此相同的genotype不能保證相同的phenotype是非常合理的(11)。

而複製動物則是把成年動物的一個細胞,植入一個已經拿掉基因物質的卵子。但事實上,沒有人知道卵子如何設定細胞的基因,並且,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要利用複製技術製造健康的動物,比原來預期的更為困難。由於複製作業整體的成功率不到3%(12)。許多專家認為這是各種複製災難的開始。複製動物尚且如此困難,在相關問題解決之前,複製人實不應輕易嘗試。

但,撇開複製技術的困難度不談,「複製」本身所帶來的社會倫理衝擊則更引人爭議。

三、何謂「生命」

首先,複製動物是否侵害到動物本身所具有的生命權的相關輿論正方興未艾。為了複製技術,而使得動物必須忍受不必要的痛苦是否真有必要?但另一方面來講,如果依此說法推論的話,目前為止為了人類醫療進步所做的所有動物試驗,恐怕也有重新評估的必要。

另外,前面所提及,大家目前著眼的「治療性複製」,事實上有一個極負爭論的重點:雖然現今許多國家都嚴格禁止複製人的研究,但為了醫療研究所複製的胚胎則有不同的標準。其是否意味著:因為醫療研究所產生的胚胎可以視為不具有生命,為了生殖研究所複製的胚胎才算是人呢?同樣的一個胚胎,是不是可以有不同的定義標準?

一個成功的複製胚胎的故事,其背後必定隱藏著許多個失敗的例子,這些實驗失敗的胚胎是否可以單純的將其視為研究的樣本呢(9)?

的確,胚胎幹細胞的研究已被醫界視為兵家必爭之地,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希望約束愈少愈好,但是,由於其涉及生命定義及來源,因此極負爭議,用可能發展成生命的受精卵做研究,也一再挑戰著宗教界、哲學家信仰的神經。

胚胎、生命的定義到底為何?從法律的角度而言,法律上對生命的定義,依據民法第六條為通說:出生採獨立呼吸說,死亡採腦死說;但為保護胎兒繼承權,依民法第七條,特別將胎兒保護提前規定胎兒,以將來非死產為限,關於個人利益之保護,視為既已出生,採法定解除條件說。

也就是說,當胎兒有呼吸時,即認定其具有生命,而為了進一步保障胎兒的繼承權,在胎兒尚未出生前,只要將來沒有死產,就可以視為已經出生。

站在法律的觀點,胚胎並不具有生命,有呼吸能力的胎兒才能算是生命,但其卻與宗教界的看法相違背。站在宗教界的立場,當受精卵產生的那一剎那,就已經有生命的產生,胚胎擁有的權力應該和胎兒一樣,任何有機會發展成生命的胚胎都應該受到保護。

事實上,為了試管嬰兒就可以犧牲胚胎,為了維護個人自主選擇權就可以墮掉胎兒的墮胎合法化,若延續胚胎具有生命的概念,則這些又算什麼?胚胎幹細胞的改變若稱為違反自然,對抗疾病、基因工程的研究是否有繼續下去的必要?從極端的角度而言,利用醫學的力量延長壽命也是一種違反自然的作法。

也因此,一些傳統保守的道德觀念,如反墮胎合法化,反對干預自然、反對扮演上帝角色的觀點等,也使得在法理上可能不具異議的胚胎幹細胞研究,卻面臨了傳統道德價值觀的強烈質疑。
2007-03-13 9:53 pm
幹細胞(stem cells)

  幹細胞屬於非特化細胞(unspecialized cells),它們存在於胚胎、胎兒組織、出生嬰兒的臍帶血及某些成人組織(例如腦、骨髓)中,是生物體內尚未分化成特定細胞類型(例如神經、肌肉、骨骼、結締…等細胞)的最根本細胞,具有進一步分化發展出特化細胞、組織與器官的潛能。因此利用幹細胞培育出病人需要的器官乃被科學家視為未來醫療上的一大福音。例如,可以為糖尿病患製造出能正常分泌胰導素的人類胰臟,為亟待換心的患者生產一顆活繃繃的健康心臟。此外,在結合無性複製科技(甚至加上基因治療技術)的情況下,更能製造出無需擔心異體排斥,具有病人自身遺傳訊息的正常所需器官。

  因此,在促使科學進步、救助受苦病患的意向與目標下,探索幹細胞分化機制的奧秘,並期做到能隨人意控制特定器官的生成,乃成為現代醫學研究的新熱潮。加上體外受精及無性生殖技術的發展,胚胎更因而被科學家視為研究幹細胞最便捷、最具潛力的管道。



雖係好事,但亦有好爭議既地方,因為..............

「胚胎幹細胞實驗」的倫理反省:

  打著「製造器官以醫治更多病患」的旗幟,確實很令人振奮,並使人對胚胎幹細胞實驗懷抱憧憬。但是在科學進步、救人助人等正面、積極的成效背後,事實上卻隱藏著我們該勇於面對,審慎思量的倫理課題。而筆者認為在思考此一議題前,我們或許可以先問自己:「我是否能接受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科學家在中國境內施行的活人實驗,以及德國納粹對猶太人所進行的人體試驗等行徑?」尤其當你知悉他們的實驗成果對於科學及醫療進步有所貢獻時,你會因此接受嗎?你會就此認可日本731細菌部隊,為了瞭解人體的抗壓、抗凍忍受力而將活生生的人施以極高、極低壓與極冷處理,為了觀察疾病的感染與發病機制而在食物用水中加入細菌、毒物,以及將動物的血注射至人體以觀測其引發的生理反應…等行為嗎?[6]筆者以為倘若你的答案是可以接受,那以下的論述大可不需再看;但若你認為這種種行徑是可怖與滅絕人性的,而選擇不可接受,那你反對的理由至少已蘊含著兩個基本倫理原則,即(1)人不是工具,人是目的性的存在,是自我實現的目標;以及(2)你不可殺害無辜的人。而這兩個倫理原則是那麼根本,以致我們也進一步體悟到「唯有當把人非人化、次人化,將人的尊嚴和價值等同於其它動物時,人才可能做出違反這兩個基本倫理原則的行為」。至於這種非人化、次人化的現象,正是經過一連串的宣傳策劃與活動,逐漸地使人習以為常、麻痺無感、進而被洗腦,因而導致那一代的日本與德國人,普遍認為自己優於其他民族,並視中國人與猶太人為次人。

1、胚胎是人

  相信敏銳的讀者,此時已領悟到「為了醫療用途,該不該允許胚胎幹細胞實驗?」這一課題的根本倫理考量,在於「胚胎是不是人?」「胚胎是否應受到符合人性尊嚴的對待?」顯然地,基於一貫堅持「胚胎自其第一刻起即有人的尊嚴」,而嚴正反對任何物化胚胎行為的教會,當然會反對這種為了研究幹細胞而複製胚胎並加以殺害的功利行徑。而事實上,現代科學也證實精卵融合的剎那,即是一個新的、獨立人類生命的開始。不管是從遺傳基因學的角度,或從個體發生的律法,都揭示出「生物體自精卵融合開啟一個獨立新生命的那一刻起,就立即由其遺傳訊息調控著胚胎發展計劃,並經由一連串毫無中斷的階段逐漸達其生命狀態的最後型式。而且,雖然胚胎在朝向最後型式的過程中,歷經漸趨複雜的各個階段,但仍保持著相同的同一個體性」。[7]故簡言之,透過現代生物學的研究,我們更能肯定地說:「人的生命自其孕育、出生、長大、成熟、衰老以致死亡,是一個連續、毫無中斷的過程,是自始即擁有人性尊嚴的一位人」。因此,「胚胎應受到符合人性尊嚴的對待」自是無庸置疑的。

2、當前的胚胎幹細胞實驗是不道德的

  然而最近三十年來,我們卻身陷在一連串的宣傳計劃與氛圍中,整個世界一直有股聲音,要我們把胚胎視為次人或非人。但是,一個不爭的真理是「胚胎是不是人並非由人所決定」。就好像二次世界大戰時,不論日本或德國人如何將中國人、猶太人視為次人,都無法抹煞猶太人與中國人是人而非次人的事實!同樣的,無論現代人如何不斷自我催眠地說服自己,不把胚胎當作人,胚胎還是人而不是次人!因此很清楚地,使用人類胚胎的幹細胞研究雖然可以促使科學進步,可以幫助許多身受疾病折磨的病患,但它就如同當時日本與德國科學家加諸於中國人與猶太人身上的實驗般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因為縱有多麼良善的動機或多麼大的好處,我們都無權剝奪人類胚胎的人性尊嚴,我們無權把胚胎的存在化約成實驗品,也無權擅自決定犧牲最弱勢的無辜胚胎之生命。至於有人認為依照法令,一些不孕症治療所剩下的多餘胚胎,冷凍期限一到即會被銷毀,何不拿來做實驗?然而,即使我們不去論究人工生殖技術產生大量胚胎及其引發的保存銷毀等問題,事實上單就上述的思考邏輯觀之,就能發現這與納粹把遲早要被送進煤氣室的猶太人當作實驗品,以及日軍把囚捕的中國人拿來做各種實驗,以便在死前予以充分利用的心態有著相同的理由,因而同樣是站不住腳的。

3、期盼科學界能以不犧牲胚胎生命的方式研究幹細胞

  最後,根據生物學與醫學上的了解,幹細胞並非只能從胚胎取得,在出生胎兒的臍帶血及成人身上的骨髓、腦…等某些組織中都可以萃取出幹細胞,甚至科學家也提出把已分化成熟的成人組織回復成似幹細胞狀態的構想。只是隨著人工生殖技術的發展,以及在現今人類對細胞分化機制的有限了解下,胚胎乃被科學家視為研究幹細胞最便捷、最具潛力的管道。然而,胚胎幹細胞的取得事實上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即胚胎生命的終結!反之,其它獲取幹細胞的方式,照當前的科學知識與技術看來,雖然似乎有著較大的困難與限度,甚至有些仍停留在假設的階段,卻不需扼殺任何人的生命,因此其不僅只在技術上,在道德上也是真正可行的。為此,秉持著對科技與人類關係的如下肯定:「當科技用於為人類服務,嘉惠人類的全面發展時,科技就是珍貴的資源,但科技本身不能顯示人類存在的意義或人類進步的意義。科技既由人所創造為服務人類,其用途便應受制於人類和人類道德價值,而具有其侷限性」。[8]我們深切呼籲所有天主子民能對這股人類胚胎實驗熱潮,予以適切的諍言回應;也期盼諸位心懷善意,希望醫治更多受苦病人的科學家,能對胚胎抱持同樣人道的關懷。相信就科學的發展潛能看來,科學界只要有心,藉著努力是能以符合道德的方式,在不損傷胚胎、不殺害胚胎的原則下,發掘出更多有關幹細胞發展機制的奧秘,進而能更有效地治療疾病,造福需要的人。



其實個個見解都唔同,就好似e家d人都未能完全認同一個有生命既人,究竟係生出黎果時,定係證實有bb,或者其他其他,所以e件事可以話暫時未有對與錯,只可以話o係科研醫學上又跨進一大步.................*
2007-03-13 9:51 pm
最具醫學潛力的幹細胞研究

諮詢╱衛生署醫政處第六科科長 林錦麗
   婦產科醫學會名譽理事長 李茂盛
採訪╱林嬪嬙 企劃編輯╱張玉櫻

幹細胞在醫療上的應用又有重大突破!日前南韓一名脊椎受傷癱瘓二十年婦女,經過幹細胞治療後重新站了起來,成為全球第一位成功案例;而瑞士也剛公投通過開放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幹細胞的研究發展將為醫療帶來重大變革,也將成為生物科技發展最重要的一環。

瑞士公投開放胚胎幹細胞研究

幹細胞是從胚胎中分離出來的細胞,利用手術方法萃取內細胞群進行組織培養,使永久再生。胚胎幹細胞的神奇之處,在於具有完全能力發展成一個完整生命個體所需的各種不同的細胞組織。

雖然幹細胞治療一直存在許多爭議,不過瑞士在2004年11月通過公民投票,決議開放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雖然限制研究人員只能使用形成7天以內的胚胎,且不能有複製行為,但對醫界而言,是開放幹細胞治療的一大突破,同時也為許多病患帶來更多希望。

幹細胞研究在持續且快速發展中,國內進展如何?婦產科醫學會名譽理事長李茂盛表示,胚胎幹細胞的研究目前在國內共有4個細胞群,在亞洲國家中,台灣和韓國的發展較其他國家領先。

胚胎幹細胞--最具醫學潛力

和其他成體幹細胞比較,胚胎幹細胞是目前各類幹細胞中最具發展潛力的一種,國際研究認為胚胎幹細胞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治療都有相當潛力。

胚胎幹細胞對生物科技方面有兩大影響:

利用胚胎幹細胞進行藥物篩檢:
例如新藥研發中必須經過一連串試驗才能確定其傷害性,如果經人體實驗失敗後必須重來,因此,一般而言,一項新藥的研發時間約在10~20年之間;若利用胚胎幹細胞進行測試,可縮短新藥研發時間為1~2年,且對人類的傷害可望減到最小。

使用於生物製劑的開發:
例如肝癌、子宮頸癌等癌症的早期檢測,可利用胚胎幹細胞進行藥物製劑的開發,以及早做診斷。

在治療方面,以腦中風和脊椎受損病人最具成效。將胚胎幹細胞打入腦中風病人體內,可使幹細胞在病患腦中受損部位進行壞死細胞的修復,讓細胞得以再生;另外像是中腦發生病變的巴金森氏症病人,也可以把幹細胞打入中腦,修復病變部位;脊椎受損病患也能利用幹細胞做體外培養,再將組織打進患處,讓患者有重新站起來的機會;同樣道理,心肌梗塞病人也可利用幹細胞修補能力,讓心臟細胞恢復功能。

器官複製是未來重要發展

除了以上細胞組織工程之外,器官複製將是胚胎幹細胞未來的一項重要發展,利用幹細胞做體外器官複製,包括肝臟、腎臟等器官,都能重新打造,造福更多重症病患。未來,血荒問題也將由幹細胞的應用獲得解決,透過幹細胞進行體外製造更多血液,可獲得充足血液存量。

嚴重皮膚燒燙傷患者必須施行皮膚移植,如果範圍大,取得自體皮膚比較困難,未來若能利用幹細胞做體外培養,就能得到足夠皮膚組織供病患進行移植;眼角膜受損患者同樣也能利用幹細胞體外培養技術,獲得新的眼角膜。這些都是胚胎幹細胞具有的治療潛力。

國內未有法令規範

由於胚胎幹細胞狀況比較特殊,衛生署目前並無特定法令規範,雖然已著手邀集專家學者與醫界共同研商立法事宜,但現階段只能以胚胎幹細胞研究的倫理規範中規定,研究使用的胚胎來源只限:自然流產的胚胎組織、符合優生保健法規定的人工流產胚胎組織,以及施行人工生殖後,所剩餘必須銷毀的胚胎,但以受精後未超過14天的胚胎為限。此外,也不得以捐贈的精卵,透過人工受精方式製造胚胎供研究使用。而這方面的研究必須以治療及改善病情為目的,具爭議性的醫療並不鼓勵,當然複製行為更要禁止。

衛生署醫政處第六科林錦麗科長表示,法規方面這一兩年內應該不會有所改變,因為與國際相比較,胚胎幹細胞的研究在國內算是剛起步,如果一旦立法,將有更嚴格的規範,因此目前衛生署比較不希望因法規的限制而影響研究情形。

李茂盛醫師表示,政府在法規方面應該有所鬆綁,且要積極鼓勵。而胚胎幹細胞的研究之所以會引起道德爭議,主要是因為有一派人士的主張認為胚胎是一個生命,在從事研究的過程中如果將它銷毀,等於扼殺生命,而且,假使人類可透過無性生殖複製出一個人,將徹底顛覆自然定律。李茂盛醫師認為,只要不把胚胎幹細胞重新植回人體做「複製」,應該是值得鼓勵的。

http://www.dadupo.com.tw/m-u/2005-1/link-1.htm

什麼是臍帶血?
A: 在嬰兒出生時,於臍帶及胎盤所存留的血。
臍帶血中富含『零歲』的幹細胞,是人體製造血液及免疫系統的主要來源,因而可取代骨髓移植使用。臍帶血的幹細胞又稱為萬能細胞,因為它類似胚胎一般,是『年輕』而較未分化的細胞,可以發展成不同型態之細胞或組織,做為基因療法及複製療法之用。

保存的意義:
臍帶血幹細胞可以替代骨髓移植
可利用幹細胞進行基因療法(Gene Therapy)
可利用幹細胞進行複製療法(Therapeutic Cloning)

◎ 臍帶血幹細胞可以替代骨髓移植:
臍帶血幹細胞,它是人體造血及免疫系統的主要來源,它可以取代骨髓,治療各種血液、免疫及代謝方面的30多種疾病,例如:白血病、淋巴腫瘤、各種貧血、黏多醣症等;另外,對於癌症等病患在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時被同時破壞掉的造血與免疫系統,也可藉由臍帶血幹細胞來恢復其功能。
◎ 臍帶血移植的優點:
1. 取得容易(免麻醉、免手術、免住院)
2. 受移植者在移植時較無感染性的危險(CMV病毒)
3. 較無移植後的組織抗原反應(GVHD),亦即較少宿主排斥現象,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排斥性比骨髓低60%
4. 受惠對象包括:寶寶、寶寶親人、HLA配對相符的移植需要者。



--------------------------------------------------------------------------------

幹細胞現階段治療及研究範圍:
◎ 惡性腫瘤:
急性淋巴性血癌(ALL)、慢性淋巴性血癌(CL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慢性骨髓細胞白血病(CML)、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骨髓發育不良徵候群(MDS)、淋巴癌,又稱非何杰金氏病(non-Hodgkin and Hodgkin) 、神經母細胞瘤等固體腫瘤。
◎ 血色素及血液功能障礙疾病:
再生不良性貧血(Aplastic Anemia)、Fanconi貧血症、鐮刀狀細胞疾病(sickle cell disease) 、Kostmann徵候群…。
◎ 先天新陳代謝失常:
腎上腺腦蛋白障礙、黏多醣症、Krabbe病、Hurler氏徵候群(Hurler Syndrome)、腦白質腎上腺營養不良症Adrenoleukodystrophy (ALD)…。
◎ 免疫功能缺陷類病變:
嚴重複合免疫不全(SCIDs,氣泡娃娃症,俗稱泡泡兒)、Wiskott-Aldrich病…。

幹細胞現階段治療範圍還包括:乳癌、肺癌、鼻咽癌、紅斑性狼瘡、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等等。

收錄日期: 2021-04-23 15:29: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13000051KK0133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