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以色列。
歷史
請參見:以色列歷史
「以色列」這一名字來源於希伯來語《聖經》創世紀第32章,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始祖亞伯拉罕的孫子雅各與上帝角力之後,被賜名為以色列。以色列(雅各)的兒孫是古猶太人十二個支派的祖先,所以猶太人自稱是以色列的後代。現代以色列國的公民亦稱以色列人。
歷史根源
以色列最初是指一個民族而非地名,可查最早的記載出現在公元前1211年。在過去三千年的歷史中,猶太人視以色列地為自己的民族和精神生活的核心,稱之為「聖地」或「應許之地」。以色列在猶太教中具有特別的含義,包括聖殿的遺跡和相關的宗教禮儀。從公元前1200年開始,一系列猶太人王朝在這一地區存在了一千餘年。
經歷過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羅馬、拜占廷等古國的統治,猶太人在這一地區逐漸衰落並遭驅逐。公元132年的一次大規模起義遭到鎮壓後,羅馬帝國將猶太人驅逐出這一地區,將地名改為「敘利亞-巴勒斯坦」。公元638年,穆斯林從拜占廷帝國奪取了該地區的控制權,之後數個穆斯林國家統治過這個地區;1517年,奧斯曼帝國在此設省。
錫安主義和猶太人回歸
現代猶太人的第一次回歸浪潮始於1881年,散居在世界其他地區的猶太人為了逃避迫害,開始迴流到巴勒斯坦,即古猶太國之地。猶太人從奧斯曼帝國和阿拉伯人手中購買土地並且定居。隨著猶太居民的增多,他們與阿拉伯人之間的關係也日趨緊張。
1896年,維也納記者和劇作家西奧多·赫茨爾發起錫安主義運動(又稱「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號召全世界猶太人回歸故土,恢復本民族的生活方式。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爾,他召集了第一屆「世界錫安主義大會」,大會決議建立「一個得到公眾承認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園(或國家)」。「猶太國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等相應機構成立,幫助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
錫安主義運動的發展推動了第二次回歸浪潮(1904-1914年),約有四萬名猶太人返回定居。1917年,英國外長貝爾福發表《貝爾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民族國家,並將盡最大努力促其實現」。1920年,國際聯盟委託英國管轄巴勒斯坦。1922年英國將托管地劃分為兩部分:東部(現約旦)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為猶太居民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猶太人掀起了第三和第四次回歸浪潮。1929年的巴勒斯坦騷亂中,阿拉伯人殺死133名猶太人,其中67人死於希伯倫。
1933年,納粹在德國執政,掀起第五次猶太人回歸浪潮。1940年,猶太人已占當地居民總數的30%。後來在歐洲發生的猶太人大屠殺,進一步推動了猶太人回歸。1944至1948年之間,愈20萬猶太人通過各種途徑輾轉來到巴勒斯坦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巴勒斯坦地區已經有60萬猶太居民。
復國
大衛·本-古理安宣佈以色列建國1947年,鑒於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暴力衝突不斷升級,和平努力受到挫敗,英國政府決定從巴勒斯坦托管地脫身。聯合國成立了「巴勒斯坦專門委員會」,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表決了《1947年聯合國分治方案》,33國贊成(包括美國和蘇聯),13國反對,10國棄權,通過決議:將巴勒斯坦地區分為兩個國家,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別擁有大約55%和45%的領土,耶路撒冷被置於聯合國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衝突。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分治方案的當日,大衛·本-古理安接受了該方案,而阿拉伯聯盟則拒絕。少數阿拉伯人對猶太居民的攻擊很快蔓延為大規模的兩族之間的衝突,繼而引發了以色列的獨立戰爭。
1948年5月14日,英國的托管期結束的子夜,以色列國正式宣佈成立。
據以色列中央統計局2004年的數據,以色列人口總人口為690萬,其中猶太人占77.2%,阿拉伯人18.5%,其他民族4.3%。在猶太人中,有68%出生於以色列,22%是來自歐洲和美洲,10%來自亞洲和非洲發展中國家的移民,包括阿拉伯國家。
6%的以色列猶太人認爲自己是haredim(激進正統宗教),9%認爲他們信仰宗教,34%的人認爲自己是傳統主義者(不是嚴格追隨halacha);51%的人認爲自己是世俗的,但是在這些人群中,有53%人信仰上帝。
阿拉伯人佔以色列人人口的18%。在這個群體中,有佔據以色列阿拉伯人口9%的巴勒斯坦基督教徒。[1]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人數更少的少數民族,包括德魯茲人(1.5%)和亞美尼亞人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