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草盧???

2007-03-13 5:54 am
有關三顧草盧的故事,必須包含劉備,司馬炎,黄蓋,孫權,周瑜和諸葛亮!!!!THZ!!!!!!是急的,后天交功课,THZ!!!!

回答 (3)

2007-03-13 5:57 am
✔ 最佳答案
《三國演義》有這樣一段故事:

徐庶走馬薦諸葛之後,司馬徽又再次推薦,並說,諸葛亮可比興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漢四百年的張良相比。劉備求賢的心情便更加急切,於是安排禮物,同關、張等來隆中,欲見諸葛亮。不料第一次,諸葛亮外出,三人只在回來的路上遇見諸葛亮的好友崔周平。第二次冒風雪而來,又未如願,只遇見諸葛亮的好友石廣元、孟公威,弟諸葛均、岳父黃承彥。第三次,劉備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臥龍崗,又在草廬外拱手而立,等候半晌,直到高臥春睡的諸葛亮醒來,才得以相見。諸葛亮於是論天下,話三分,最後被劉備一片誠心所打動,答應出山。

這段故事,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傳為佳話。「三顧茅廬」也已成為成語,被人們廣泛使用。那麼,「三顧茅廬」是實有其事,還是純屬虛構?歷史上劉備怎樣見諸葛亮?《三國演義》的描寫哪些是藝術加工,哪些是如實而寫呢?

歷史上,劉備見諸葛亮是有根據的。據《三國志》說,徐庶向劉備舉薦諸葛亮,劉備要徐庶把諸葛亮帶來見他,徐庶說,這個人是不會屈駕來見你的,你應該親自去拜訪。「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即是說,劉備去拜訪了諸葛亮三次,才見得著諸葛亮。按這個記載,「三顧茅廬」當實有其事。

但是,《魏略》和《九州春秋》卻說,是諸葛亮求見劉備,劉備和諸葛亮非親非故,又見諸葛亮年青,所以劉備對諸葛亮頗為冷淡,後來諸葛亮教劉備重整荊州戶籍,徵發兵員,以至兵力大增,劉備才知道諸葛亮有英才大略,並待以上賓之禮。所以不是劉備慕名去求見諸葛亮,更不會有甚麼「三顧茅廬」。

那麼,哪一種記載可靠呢?應該說《三國志》要可靠些,《魏略》是偏向曹魏的,對蜀漢、東吳人物事跡往往帶有偏見。陳壽的《三國志》雖然也是以曹魏為正統,但記事要客觀得多。更重要的依據,是諸葛亮二十一年後受托孤之重,將要率軍北定中原時寫的《出師表》,其中有這樣的話:「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這段不翻譯啦
,有誰忘了如此有名的出師表,狗頭鍘侍候 ^_^)諸葛亮自己說的話應該是最可靠的。不過也有一種可能,就是連諸葛亮的《出師表》也不可靠,不過現在還沒有誰能拿出證據來。

劉備第三次造訪終於見到諸葛亮,他屏人促席,誠懇求教。諸葛亮縱論天下大勢,提出三分天下的戰略設想。這段對話,《三國演義》幾乎一字未動,照錄自《三國志》。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了。緊接著「隆中對」,諸葛亮提出的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劉備可佔人和之說,卻未見史載。

《三國演義》很多處都是照錄史籍,這些地方,作者或者是有意讓小說帶點文獻價值。從小說創作的角度看,嚴緊的文獻史料和小說生動的人物情節,風格大不相同,要把兩者融為一體,殊非易事,羅貫中寫來卻水乳交融,毫無拼綴痕跡,這又讓人讚嘆他駕馭、融匯材料的傑出才能。
2007-03-14 3:58 am
東漢的時候,劉備到處尋找有才能的人幫助他打天下。他聽說人稱臥龍先生的諸葛亮是個人才,便親自去拜訪

他。劉備和他的表弟張飛、關羽騎著馬,來到諸葛亮住的草屋,可惜諸葛亮不在。

一個大風雪天,劉備又再去拜訪諸葛亮,他來到草屋,看到一個氣宇軒昂的年青人,他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

訴劉備諸葛亮剛剛出門,於是劉備留下字條,以示曾專程拜訪。

春天到了,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諸葛亮正在午睡,於是劉備耐心等候。過了很久,直至太陽下山了,劉備

等了一整天,終於等到諸葛亮睡醒。諸葛亮換過衣服,就招呼劉備到屋裡談論國家大事,諸葛亮被劉備三次拜

訪的誠意所感動,終於答應幫助劉備。
2007-03-13 1:09 pm
估計樓主發問「司馬炎」為「司馬徽」筆誤,且先暫作「司馬徽」來處理。根據發問者的描述,故事安排應該包括《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至第三十八回前半部(三顧茅廬)、第四十三至第四十四回(舌戰群儒、智激周瑜)、第四十六回後半部至第四十七回前半部(苦肉計)及第四十九回(赤壁之戰)的故事;由於相關故事比較常見,故於網上尋找二手評述應該不難,但最好還是參考《三國演義》原文。(http://sokamonline.com/indexPage/3King.cfm)

如果真的是「司馬炎」而非「司馬徽」,建議可在總結處提出後來諸葛亮擔任了蜀國的丞相,其功勞連統一三國的晉武帝司馬炎也給予讚揚:「諸葛亮在蜀,盡其心力。」(司馬炎《詔諸葛京署吏》見《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注引《晉起居注》)戲劇設計作業的話,可以在故事末尾加一段對白(略述赤壁之戰以後三國鼎立到三分歸一的進程)及由司馬炎出來說出自己統一天下但亦尊重諸葛亮的感想。


收錄日期: 2021-04-29 19:16:2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12000051KK0471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