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借大」這詞語的由來

2007-03-13 5:08 am
「窮借大」這詞語的由來
更新1:

對,更正,應該係「窮措大」。

回答 (2)

2007-03-13 6:59 am
✔ 最佳答案

「窮借大」這詞語的由來

首先謝謝maple的指點

「窮措大」現在是對貧窮之讀書人的譏稱;要考究「窮措大」這詞語,要先知道何為「措大」

“措大”原作“醋大”,猶云窮酸,是對讀書人或官員的一種蔑稱,最早可究於唐代的一個詞語。唐高彥休《闕史》上《吐突承璀地毛》中說:“醋大知之久矣。”原注:“中官謂南班,無貴賤皆呼醋大。”南班即指朝官,唐時稱以宰相為首的朝官辦公之地為南衙;中官指宦官,所處之地為北司。唐朝中後期,南衙北司鬥爭十分激烈,故中官譏稱呼南班官員為“醋大”。又唐李商隱《雜纂》:“鴉似措大,饑寒則吟。”

後來就專用以譏稱秀才與貧寒士子。明謝肇浙《五雜俎.物三》:“今人以秀才為措大。措,醋也,蓋取寒酸之味。”《初旋拍案驚奇》卷二十:“我想恁般一個寒酸措大,如何便得做狀元?”


有關“措大”一詞的起源,倒是有多種說法,閣下可參考以下網頁程氏對其的說法:http://www.housebook.com.cn/200101/18.htm

考唐代人李匡義《資暇集》卷下、蘇鶚《蘇氏講義》卷上所載,至少到唐代,“醋大”一詞原意模糊,歧見紛出。

(1)有人說,“醋大”一詞起源于“鄭”這個地方,鄭地有一條醋溝,溝旁多文士所居,溝的東邊,尤多世家大族,因為他們的社會地位堪稱人中老大,所以叫“醋大”。由此可見,此所謂“醋大”並不指貧寒失意的讀書人,而是指醋溝東邊的世家大族,與我們現在所說“華爾街大老闆”略相仿佛。

(2)又有人說,“醋大”一詞起源于新鄭,內含發生在新鄭城的一個故事。當時,一位讀書人貧居新鄭城郊,“以驢負醋,巡邑而賣”,但窮而不改其性,依然有讀書人的傲氣和狂態,“落魄不調”,與俗不諧。城裏人就指著他的驢和驢所馱的醋(“醋馱”)叫他“醋大”。這個所謂“醋大”才指貧寒失意的讀書人,含有輕慢嘲笑的意思。

但記載又說,人們往往一詞多用,將醋大的外延擴而充之,把新鄭所有的士大夫、縉紳、讀書人都稱為“醋大”,這又模糊了“醋大”的含義和意味,讓人貧富莫辨、褒貶難分。

另外又有四種解釋,似乎是“醋大”一詞流傳開來之後,人們忘其故實、一味會意“會”出來的。但不同的人所會的意卻有不同指向。

(一)很可能,下面兩種解釋不是讀書人自己“會”出來的。一個是“衣冠儼然,黎庶望之,有不可犯之色。犯必有驗,比之於醋而更驗”,所以,人們就叫讀書人為“醋大”。這是說讀書人講究威儀,身份感特別強烈,自尊心特別敏感,稍有冒犯,就好像喝了醋一樣,必然呲牙歪嘴,恨恨不已,甚至伺機報復,所以叫“醋大”。

(二)另一個是:“醋大者,或有抬肩拱背,攢眉蹙目,以為姿態。如人食酸醋之貌,故謂之醋大。“這是說讀書人喜歡拿架子,作深沉狀,總是保持一副才喝了醋、酸咧咧的模樣。這兩種解釋突出了讀書人不招人喜歡的方面,對讀書人的酸勁、酸味體會得很深細,使人能立見可惡可笑的形象,很可能是受過讀書人的氣、看不慣讀書人拿架子的人想出來的。

(三)還有兩種解釋則可能是醋大們自己的創作,大有努力往自己臉上貼金、證明自己本該“坐大”的意味。一說稱讀書人為“醋大”,是因為他們是“四民之首”,不能不面有得色,有一種難以掩抑的優越感,所謂“峭醋而冠四人之首”也。峭醋,即峭措,美好貌,這裏應解釋為有得色,有優越感。“四人”即“四民”,唐人為避李世民之諱而改寫的。這種說法不為無據。《尚書·周官》就有“四民”的說法,後人注為士農工商;《谷梁傳·成西元年》也說:“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農工商三者的位置可以顛倒,“士”卻總在首位。有這種被再三肯定的高級社會身份撐腰,讀書人面有“峭醋”之色,在四民中“坐大”,也就合情合理了。

(四)另一說則認為,“醋大”是人們叫錯了,本來應該讀為“措大”,措大者,“正言其能舉措大事而已”。如果說,前說需要引經據典來論證,那麼,後說則只有會利用“正音”手段做翻案文章的人才能理解。這意味著,這兩種解釋都只有滿腹經綸、會動腦筋的讀書人才想得出。但如此會意,既暗示了某種危機,又可能造成令人尷尬的局面。一方面,輪到讀書人自己出面來為“醋大”正誤和正音,希望它變成宣傳自身形象、本領的廣告詞,說明他們的社會身份已不那麼高,社會形象已不那麼好。不然,他們是用不著赤膊上陣拍著自己的胸膊說“我是四民之首,我是能做大事的人物”的。

總之,對於唐代人來說,“醋大”一詞已難見廬山真面貌,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體會,暗中還包含爭奪“釋義權”、“話語權”、“冠名權”的用心。大概在當時的社會上,“醋大”或“措大”一詞就這麼混混沌沌、稀裏糊塗、飄飄忽忽地流傳。在何時何地使用,以什麼意義使用,用什麼語調使用,都悉聽尊便。

也許正因為這個詞色彩駁雜,宋太祖趙匡胤就把自己既看重又鄙視的五代奇人桑維翰稱為“措大”。桑不是一般讀書人,而是真能舉措大事的讀書人,中過進士,幫助過石敬塘稱帝,建立後唐,辦過割讓燕、雲十六州向契丹乞援的外交;後晉建國,又歷任高官。只是愛錢貪財,接受賂遺,積貨巨萬。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議論》載:

太祖曰:“安得宰相如桑維翰者,與之謀乎?”普對曰:“使維翰在,陛下亦不用,蓋維翰愛錢。”太祖曰:“苟用其長,亦當護其短。措大眼孔小,賜與十萬貫,則塞破屋子矣。”

在趙匡胤眼裏,既能舉措大事又難免“眼孔小”,有寒酸之態的讀書人,就叫“措大”。據史載,趙氏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得罪了武人之後,就大勢籠絡文人。廣開科舉之外,還給予他心目中的雙料“措大”、御用文人優厚的待遇,讓他們過上了擁有巨室廣宅、寶馬香車、樂師歌妓的富足生活。有宋一代,也都按這種既定方針辦。這一回,讀書人倒真沾了“措大”一詞的光。但是,“能舉措大事”的讀書人並不爭氣。一方面,他們並沒有幫助趙氏王朝收復“漢唐故地”,還讓兩個皇帝叫金人擄了去;另一方面,又都成了被皇帝玩于股掌之上的玩物,任他寵你沒商量貶你沒商量,成了可以任意翻轉、忽正忽反的燒餅。新黨舊黨之爭中,包括王安石、司馬光、章惇、蘇軾、黃庭堅等著名文人在內的大批官員忽然得寵忽然遭貶、忽上忽下的事實就是明顯的例子。

大概正因為讀書人中看不中用,以武力稱雄的元代統治者對他們就沒有那麼客氣。

至少從元代起,“措大”一詞就大體有了定位,用來專指貧寒失意的讀書人。如元人王仲文的戲曲《救孝子》第一折就有這樣的唱詞:“讀書的功名須奮發,得志呵做高官,不得志呵為措大。”後來,“酸措大”、“窮措大”(如聊齋志異˙卷五˙西湖主:《君小覷窮措大,不能發跡耶?》)之類就頻頻見諸文字。這裏,“人中老大”、“能舉措大事”那一層意思已隱匿不顯,突出的是讀書人與“窮酸”綁在一起的形象。看來,人們以讀書人為“老大”、讀書人自己也想“坐大”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

http://dict.moe.gov.tw/chengyu/mandarin/fulu/dict/cyd/10/cyd10964.htm

從以上可見,最早“措大”/“醋大”在唐宋時的意思還未定形,既有人作貶義,亦有人仍褒義用;但到了元明兩代,其意思定了位,就不客氣的專指貧寒失意的讀書人。“措大”/“醋大”此詞到了這段時間已帶有貧窮之意,再加上“酸”、“窮”這些詞在前面,就更加將此詞貶低,乃是窮上加窮了!!
2007-03-13 5:17 am
是窮措大罷?


收錄日期: 2021-05-01 23:02:2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12000051KK0435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