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應否殺關羽?

2007-03-12 8:39 am
如題.......

回答 (7)

2007-03-12 7:45 pm
✔ 最佳答案
我認為應該~~
三國志中,關羽被吳打敗之後,張飛,因為征吳而死,劉備又被陸遜火計打敗。
蜀國人材本來不多,馬超有勇無謀,黃忠年老,趙雲權力不夠。魏延野心太大。
繼關羽被殺,劉同張都因為吳而死。
做就最後大贏家,係曹魏。
其實,我睇三國志到赤壁之戰後,曹魏雖然慘敗。不過,我已經可以肯定他都會是大贏家。因為,當時目光之遠大.最重人材的,不是劉備,而是曹操,加上曹操的回氣極快,所以理所當然是贏家。
你提及的蜀吳關系,我認為,吳是存心想滅蜀,而且,吳很成功地把蜀打入水深火熱中。關羽太自大,是該殺的

2007-03-12 11:46:21 補充:
希望後面的回答者,唔好抄我的答案,這些答案出於自已思考,並非正宗
參考: 自已+三國演義內容
2007-03-13 6:16 am
孫權佢同關羽有仇,所以孫權不是應否kill關羽,而係
佢捉到關羽時一定會kill佢
仇在孫權打算把兒子嫁給關羽的女兒的時候
關羽話"虎女怎能嫁犬子"
孫權認為佢侮辱左隻狗,
就係個時有仇了
2007-03-13 3:17 am
關羽
[編輯] 生


[編輯] 追隨劉備
早年因犯事逃離家鄉至幽州涿郡。於184年,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關羽與張飛同在其中,擔任劉備的貼身衛士。劉備輾轉擔任許多官職後,投奔昔日同窗公孫瓚,被封為平原國相,關羽、張飛任別部司馬,分統部曲。三人情同兄弟,常一起同床而睡,當劉備坐下時,關、張二人又不辭辛勞隨身守護,一站就是大半天。

後劉備領徐州,於196年受袁術、呂布夾攻,關羽便跟隨劉備一起投奔曹操。198年,劉備與曹操一同在下邳圍攻呂布,關羽向曹操乞求娶秦宜祿之妻,曹操答應。到將破城時,又數次向曹操說,曹操便想看她是否真的十分美麗。到城破後便先去看看她,見他有美色,便自己留下來,關羽心裡不太舒服。後來曹操任車冑為徐州刺史,關羽與劉備便和曹操班師。後袁術北上投奔袁紹,劉備奉曹操命攔截袁術於徐州,劉備趁機襲殺車冑,命關羽守下邳、領徐州,劉備返回小沛。


[編輯] 降曹
200年,劉備被曹操擊敗,關羽被擒,曹操為留關羽為己用,待以厚禮,任命為偏將軍。後袁紹派大將顏良率淳于瓊、郭圖等攻白馬,曹操親自率軍救援,並命張遼與關羽為前鋒。關羽望見顏良的麾蓋,策馬衝鋒,刺殺顏良於萬軍之中,並斬其首,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危被解,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

初時,曹操為知道關羽有沒有長留的心意,對張遼說:「卿試以情問之。(你用人情試探一下他。)」張遼問白關羽,關羽嘆息道:「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我極之知道曹公(曹操)待我厚愛,但我受劉備將軍的厚恩,發誓共死,不可背棄。我終不會留下,我會為曹公(曹操)立下功勞才離去。)」張遼便向曹操表明。現在關羽刺殺顏良,曹操知道他會離去,反而重加賞賜,想要留住他,但關羽盡封曹操的賞賜,留書告辭,回到劉備身邊。曹操左右欲追殺之,不過曹操認為:「彼各為其主,勿追也。(大家各為其主,不要追了。)」


[編輯] 威震華夏
劉備投靠劉表,屯兵於新野。208年,曹操南下,劉備南逃,另遣關羽乘數百艘船駛向江陵會合,但劉備於途中被曹操軍追至,幸而關羽駛至漢津,一同乘船至夏口。劉備聯合孫權擊敗曹操後,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荊州,於是劉備又與孫權大將周瑜夾攻曹仁,命關羽斷曹仁後路。待劉備取得荊南,關羽被封元勳,為襄陽太守、盪寇將軍,這其間襄陽實為曹操勢力範圍,所以駐於江北。劉備平定蜀地後,授權關羽掌管荊州。

215年,孫權對北方戰爭失利,又自認赤壁之戰中遠較劉備出力為多,轉向劉備索討荊州,劉備拒絕,孫權遂命呂蒙偷襲荊州南部,魯肅於益陽牽制關羽,最終孫劉協議平分荊州,但雙方關係已趨惡化,孫權方仇視劉備關羽君臣。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同年關羽進攻樊城,曹操派大將于禁援救,時大雨令漢水暴漲,于禁所率領的七軍都被大水淹沒,關羽乘座大船進行攻擊,于禁因為窮迫,於是向關羽投降,龐德則被關羽所獲,因不向關羽投降而被關羽殺害,關羽還進一步圍困曹軍大將曹仁於樊城,並另派遣軍隊包圍襄陽。當時曹操治郡下許多義軍早已受關羽遙控,更有許多叛亂都想引關羽為援,關羽威震華夏。


[編輯] 英雄末路
219年10月,魏王曹操欲遷都避其鋒芒,司馬懿、蔣濟等勸阻,認為孫權必然不願看到關羽坐大,孫權果然因為覬覦荊州而向曹操自請襲擊關羽後方。曹操仍不放心,動員徐晃、張遼等將,及袞州剌史裴潛、豫州剌史呂貢等率軍救援樊城,更準備親自征討關羽。而孫權也動員所有主力部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前往荊州以為後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公安守將士仁不戰而降,孫權手下呂蒙、陸遜等遂次第攻陷荊州各地。

關羽因後方生變,又和徐晃作戰失利,於是解除對樊城的包圍南撤,但水軍仍然控制漢水。關羽軍隊家屬多在荊州,得知荊州失陷,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12月,關羽率數十騎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卻被潘璋手下馬忠埋伏,於臨沮被斬。孫權將關羽首級送交曹操,而孫權仍以諸侯之禮將關羽的屍骸下轉。260年9月,劉禪追諡關羽為壯繆侯。


[編輯] 特徵

19世紀日本畫家歌川國芳依三國演義所繪的關羽刮骨療毒圖關羽有美鬚髯,萬人之敵、忠義雙全;好讀左氏春秋,能誦讀如流。投降曹營時,雖受盡禮遇,但仍心向劉備。為人善待士卒。更曾刮骨療毒,事緣一次被毒箭射傷左臂,每到陰雨,骨別疼痛,一名醫師說要刮骨去毒才可病癒,關羽即伸臂給醫師,開始刮骨,血流到盤,但關羽卻一面食肉飲酒,神態自若。

他對士大夫非常驕矜,與同僚關係也不太好。如馬超歸附時,關羽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的才能可與什麼人相比?」,及黃忠官拜後將軍,他憤怒地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幸得諸葛亮和費詩解說,關羽也欣然接受。而糜芳、士仁、潘濬都與關羽不和。


孫權


生平
孫權15歲被舉為孝廉、茂才,任陽羡(今江蘇宜興)長,代行奉義校尉,隨父兄征戰。200年孫策死,孫權襲職,在張昭、周瑜等協助下,很快就穩定了局面。東漢王朝封他為討虜將軍,兼領會稽太守。從此,他實際上成為江東統治者。

208年,孫權領導的東吳軍事集團聯合劉備集團於赤壁打敗曹操軍隊,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213年正月,曹操再次親率大軍南侵,據《三國志》記載:「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謂『生子當如孫仲謀』」。

219年10月,擊敗駐守荊州地區的關羽軍團,成功收復被劉備集團佔據多年的戰略要地,封閉了蜀國的東南出口。

222年,在吳蜀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親自率領的復仇大軍,使蜀國的精銳部隊受到重創。此戰役後,蜀國停止了與東吳爭奪東南出口的戰鬥,兩國的邊境地區恢復和平。魏國立國後,向魏文帝曹丕稱臣,被曹丕拜為吳王,受九錫。

229年孫權稱帝。孫權稱帝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平定山越,設置郡縣,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230年,他派衛溫等航行到達夷州(據說為臺灣,但沒有直接的根據)。242年,他又派聶友等航行到海南島,加強了這裡和大陸的聯繫。此外,他還派人到朝鮮、越南、柬埔寨和南洋群島等地,共100多個國家,擴大了吳國的政治影響。

晚年的孫權「多嫌忌,果於殺戮」,使本已凸顯的內部矛盾更加複雜化,其身後的吳國最終淪落為黨爭劇烈、暴政盛行的黑暗王朝。


[編輯] 領導風格
和三國時代的其他第一代君主一樣,孫權也很會用人,並且在納諫方面作的更好,還會認真聽取反面意見。同時也很有戰略眼光。《三國志》記載魏國大臣對孫權的評價: 「提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陣,是其明也;獲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州虎視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雖然難免溢美之辭,但概括的還算全面。

孫權接掌領導權之初,「以兄事瑜」,對周瑜信任重用。周瑜死後,對魯肅、呂蒙、陸遜等將領都信任重用。《三國志》記載孫權曾經說過:天下無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眾之所積也。……故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於聖人矣。」但是孫權在立國稱帝以後,採取保守的態度,妄想憑藉長江天險,與魏、蜀長久分治,對蜀國不斷的北伐採取袖手旁觀的態度。《三國志》記載孫策生前曾評論孫權的思想本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最後他的保守政策導致魏國可以逐個擊破,先滅蜀後滅吳。

252年4月,71歲的孫權因患風疾病死於建業宮中,稱帝在位23年。葬於建業(今江蘇南京)蔣陵,諡大皇帝,廟號太祖。
2007-03-13 1:12 am
如果我也是孫權,我會認為非殺不可
因孫權早已想奪得荊州
自孫權命蒙西取長沙、零、桂三郡。開始
蜀吳關係本已不和
而在呂蒙計奪荊州後,蜀吳關係已經名存實亡
殺不殺關羽,我認為都不會影響兩國關係
而殺關羽也只不過是讓蜀漢有一個藉口發動戰爭
但是不殺關羽,蜀漢也可以找到理由出兵,而且關羽本人雖然自大,但經歷失敗後,應該都不再自負,那時只會變成更可怕的敵人,若殺他,便可除去大患

當然其實自呂蒙進攻荊州開始,關羽就已經是非死不可,因為一有差錯,在荊州的吳軍可能都要先打一場硬仗
2007-03-13 1:09 am
三氣周瑜:


《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周瑜進攻南郡曹仁,爲毒箭所傷,不可發怒。曹仁常來寨前叫駡,周瑜佯怒病危,引誘曹仁前來襲寨。曹仁中計前往,周瑜伏兵大敗曹仁。諸葛亮卻乘機攻佔南郡,周瑜大怒,是爲一氣。 第五十五回:孫權將妹妹嫁與劉備,周瑜要孫權多送美色玩好,將其軟禁吳中。劉備用諸葛亮計,謊稱曹操進攻荊州,與孫夫人偷偷離去。孫權、周瑜派人追趕,


劉備又用諸葛亮計,求救於孫夫人,孫夫人爲之斷後。周瑜追趕不及,劉備士兵對他大叫:“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大怒,是爲二氣。第五十六回:周瑜詐言進攻益州,欲取道荊州。諸葛亮知他實欲襲奪荊州,勸劉備滿口應承。周瑜大喜,舉兵前來,諸葛亮早已嚴兵守侯,周瑜大怒,是爲三氣。
周瑜不久死去,臨死前說:“既生瑜,何生亮!”


空城計:
《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失街亭後,諸葛亮帶兵在西城搬運糧草,忽然有人報告司馬懿率領十萬大軍蜂擁而來,當時城中只有一班文官,士兵只有二千五百人,衆人聽到消息大驚失色。諸葛亮沉著鎮靜,教人隱藏旗幟,大開四門,自己帶著兩個小童在城樓憑欄而坐,焚香撫琴。司馬懿來到城下,見到這個模樣,恐有伏兵,便引軍退去。

草船借箭:
孔明密請魯肅到船中,魯肅問孔明深夜召叫他來有何要事,孔明便說要和他一同取箭,並叫他不要多問,接著便叫人用長索把船連著,向長江北岸進發。當晚非常大霧。

船已接近曹操水寨,孔明叫士兵把船隻頭西尾東一帶擺開,並擂鼓吶喊,自己則和魯肅飲酒。在大霧中曹操軍隊恐防有埋伏,只派出大批弓弩手大量放箭。不久,孔明叫人把船轉向,繼續受箭。

孔明令收船急回。孔明令各船軍士齊聲叫道:「謝丞相箭!」事後曹軍報告曹操,但敵船已放回二十餘里。

曹操獻刀:
西涼刺史董卓乘朝野之亂,統帥二十萬大軍進駐洛陽,廢了少帝,立了獻帝,自封為相國。他欺主弄權,殘暴凶狠;大臣們想除掉他,卻沒有辦法。

校尉曹操(字孟德)暗中早有殺董卓之心,他經常出入相國府,漸漸取得了董卓的信任。一日,曹操從王司徒處借來寶刀一口,藏刀來到相府,走入小閣,見董卓坐在床上,義子呂布侍立於一側。董卓問「孟德今天為何來得這麼晚?」曹操說:「我的馬走不快,所以遲了。」董卓聽後,命呂布選一匹西涼好馬送給曹操,呂布出去了。曹操心想:「老賊該死。」想刺他,又怕董卓力大,沒敢妄動,只好站在一旁等待機會。董卓身體肥胖,不能久坐,不一會,即側身而臥。曹操見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從銅鏡內看見曹操抽刀,轉身急問:「孟德你要幹什麼?」這時呂布也牽馬回來了,曹操急忙說:「我得了一口寶刀,想要獻給相國。」董卓接刀一看,長足盈尺,鋒利無比,果然是一口寶刀。

董卓引曹操出閣看馬,曹操謝道:「願借馬一試。」 曹操牽著馬出了相府,快馬加鞭往東南疾去。呂布對董卓說:「曹操好像有行刺之舉。」董卓有些醒悟,於是派人去追。此時曹操已經飛馬奔出東門,逃得無影無蹤了。

桃園結義: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幽州太守四處發佈文告,招兵買馬。榜文到涿縣,引出了三位英雄。劉備,是漢朝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這天,他看了榜文,長歎不止,忽聽背後有人說:「男子漢大丈夫,不思為國出力,在這裡歎什麼氣?」劉備回頭,見那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問其姓名,那人說:「我叫張飛,頗有田莊,靠賣酒殺豬為生。」劉備報了姓名後說:「我想為國出力,又感到力量不夠,所以歎氣!」張飛說:「這有什麼難的,我可以拿出家產來,招兵買馬,共創大業。」劉備聽了非常高興。二人來到一個小店,邊喝酒邊談,這時門外突然來了一個紅臉大漢,威風凜凜,相貌堂堂。劉備、張飛請他一同飲酒,請問姓名,此人說:「我叫關羽,已流落江湖五、六年了,今天特來投軍為國。」三人各自抒發自己的志向,談得十分投機。

張飛家莊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第二天,三人來到桃園,點燃香燭,拜告天地,結為兄弟,發誓要「同心協力,上報國家,下安黎庶。」按年齡劉備是大哥,關羽是二哥,張飛是三弟。此後,兄弟三人齊心,果然作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過五關斬六將:
《三國演義》第27回記載,關羽在曹營掛印封金,辭別曹操後,護送甘、糜兩位夫人往河北投奔劉備,先後通過五個關隘。因為未取得曹操放行文書,行程受到阻撓,迫不得意斬殺六名曹將,分別是:過東嶺關斬孔秀;過洛陽斬孟坦、韓福;過汜水關斬卞喜;過滎陽斬王植;過黃河渡口斬秦琪。

夜祭北斗:
《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三回:諸葛亮在五丈原舊病復發,於夜晚觀察天象,知自己即將死去。姜維建議用祈禳之法,如果七日內主燈不滅,可以增壽十二年。八月中秋,姜維在帳外派四十九人守護,諸葛亮於帳中設香花祭物,地上分佈七盞大燈,外布四十九盞小燈,內安本命燈一盞。然後,諸葛亮拜祝北斗,希望能延長壽命,使自己可以上報君恩,下救民命,興復漢室。是後諸葛亮每夜祈禳,第七天時,魏延飛步奔入帳中說:“魏兵來了。”不小心將主燈撲滅 。

望梅止渴:
有一次曹操帶兵在外行軍,一時找不到取水的地方,士兵都渴極了,曹操就騙他們說:“前面有個大梅林,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聽了,一個個都流出了口水,暫時止住了口渴。

三顧茅廬:
劉備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縣)時,曾訪問世事于“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對他說:“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即諸葛亮和龐統。後來諸葛亮的好友徐庶見到劉備時,又當面稱諸葛亮爲“臥龍”,問劉備是否願意見他,劉備說:“請你把他帶來吧。”
徐庶說:“這人只能由您去見他,不可將他招來,您應委屈一下,親自去拜訪。”劉備一共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這就是後世所說的“三顧茅廬”。諸葛亮自此出山,輔佐劉備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業 。


六出祁山:
祁山,在甘肅西和縣西北。《三國演義》說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實際上北伐共有五次,出祁山者只有兩次。蜀漢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因街亭失守而退軍。九年(231年),諸葛亮再次進軍祁山。因從漢中至祁山層巒疊嶂,棧道縈迴,運輸困難,諸葛亮開始使用木牛來運糧,但最後仍然因為糧運不繼而退軍。

七擒孟獲:
孟獲是南中反叛的首領之一。建興三年(225)五月,諸葛亮渡過瀘水(即金沙江)追擊孟獲,聽說孟獲爲人心所服,下令生擒有賞。孟獲被擒後,諸葛亮讓他觀看漢軍營陣,然後問道:“這支軍隊如何?”孟獲回答:“先前不知虛實,所以遭到失敗,今天看了營陣,如果只是這樣,我能輕易取勝。”諸葛亮笑著放了他,讓他再次作戰,經過七擒七縱,諸葛亮仍然準備釋放他,孟獲沒有離去,心悅誠服地說:“丞相天威,南人不會再反了。”


聯吳抗曹:
曹操大體統一北方後,準備一舉統一全國,於建安十三年(208)南擊荊州牧劉表。劉表恰於此時病死,其子劉琮以襄陽投降,曹操進至江陵,劉備則退至樊口(今湖北鄂城縣)。諸葛亮見形勢危急,對劉備說:“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這時孫權正駐守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觀望成敗。諸葛亮見到孫權後,勸他下定決心抵抗曹操。
又分析形勢說,曹操雖然人數衆多,但遠來疲弊、不習水戰、人心不服。如果孫、劉並力,定能攻破曹操,形成鼎足之勢。孫權聽後大喜,即派兵與劉備會合,在赤壁大敗 赤壁之戰
曹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

夷陵之戰:
蜀漢章武元年(221),劉備忿恨孫權襲殺關羽,率領大軍東下伐吳。二年(222),劉備率軍緣山截嶺深入吳境,於夷道猇亭(今湖北宜都縣北)紮下大營。由於山勢陡峭,蜀軍處處結營,從巫縣至夷陵,蜀軍樹柵連營七百餘里,吳將陸遜採用火攻戰術,破蜀軍四十餘營,劉備敗歸白帝城(今四川奉節縣東)。夷陵之戰使三國鼎立的局面確定下來,蜀漢勢力再也沒有越出三峽。

關羽失荊州:
荊州原有八郡,赤壁之戰後,曹操據有南陽、章陵,孫權據有南郡、江夏,劉備據有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劉備因四郡都在江南,勢力無法擴展,於是向孫權借得南郡。劉備取得益州後,孫權索還荊州諸郡,劉備沒有答應。孫權於是出兵強取,曹操這時也進攻漢中,劉備兩面受敵,遂與孫權議和。雙方以湘水爲界,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後關羽率軍進攻樊城,曹操利用孫、劉之間的矛盾,使孫權偷襲關羽後方江陵(荊州治所)。結果關羽被殺,荊州之地爲孫權佔有,諸葛亮兩路出兵的計劃也從此破滅。

赤壁之戰 :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孫、劉聯軍五萬與曹軍二十多萬決戰於赤壁(一般認為在現在的湖北蒲圻)。曹軍將士不習水戰,軍中又開始流行疾疫,曹操於是用鐵索把船連接起來。周瑜部將黃蓋詐稱投降,用船載運枯柴直奔曹軍,順風放火焚燒曹軍艦船,曹軍大敗。孫、劉聯軍水陸並進,曹操退至江陵,隨後引軍北還。赤壁之戰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決定了三國鼎峙局面的初步形成。



對不起,《趙子龍單騎救主》,我實在找不到
雖然我不是打出來的,但也是花了很多時間去找資料,所以在這方面希望原諒
2007-03-12 10:26 pm
三國志中,關羽被吳打敗之後,張飛,因為征吳而死,劉備又被陸遜火計打敗。
蜀國人材本來不多,馬超有勇無謀,黃忠年老,趙雲權力不夠。魏延野心太大。
繼關羽被殺,劉同張都因為吳而死。
做就最後大贏家,係曹魏。
其實,我睇三國志到赤壁之戰後,曹魏雖然慘敗。不過,我已經可以肯定他都會是大贏家。因為,當時目光之遠大.最重人材的,不是劉備,而是曹操,加上曹操的回氣極快,所以理所當然是贏家。
你提及的蜀吳關系,我認為,吳是存心想滅蜀,而且,吳很成功地把蜀打入水深火熱中。關羽太自大,是該殺的
2007-03-12 9:02 am
這個問題..
在下不可以肯定的回答..

因為冇人知道當時他兩人的私怨如何
即冇人知道當中發生過甚麼事

所以這個問題可圈可點..

而在下就認為殺一個人好主觀...
如果在下是關羽好友..
自然不會殺他..
如果在下是關羽敵人..
殺他是必然(於古代)

所以...孫權應否殺關羽..在下答唔到閣下..
只可以說..."人類冇權殺人.."


收錄日期: 2021-04-11 18:21: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12000051KK0016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