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制出現既原因

2007-03-12 6:18 am
??????????????????????????????????????????????????????????????????????????????????????????????????????

回答 (1)

2007-03-12 11:53 am
✔ 最佳答案
三三四學制改革芻議

藺蓀先生
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助理教授

大學校長會在九月底建議中學和大學採用五一四學制﹐社會上的反應還算熱烈。總的來說﹐似乎贊同取消高級程度會考﹐但對一年預科﹑中五會考和暫取生制都不大認同﹐雖說基本上贊成大學四年制﹐但對資源會不會出現問題有所保留。另外﹐也有人認為大學不應該操控中六的學習方向﹐大學校長跟中學校長交流不足﹐不了解中學所面對的問題。無論如何﹐學制改革的大潮終於在回歸後再聽到潮聲了﹐至於什麼時候可以實施﹐恐怕最樂觀的情況下也還得等上兩三年的時間。

四年制是港英政府的雷池﹐中大就曾被迫改四為三﹐但時代的洪流是不可阻擋的﹐現在幾所大學都改行學分制﹐鼓勵學生多方面發展自己的興趣﹐選擇本科以外其他學系開辦的科目﹐在廣的基礎上再深入研究本科的專業﹐這是為四年制開路。可是﹐要充分發揮學分制度的好處﹐大學學制應該配合﹐否則在三年的修習時間內﹐要又廣博又專精的結果很可能就是兩方面都達不到要求。

大學改制是一個牽涉面很廣的重要問題﹐那麼龐大而複雜的制度﹐關係到的人﹑機構﹑資源﹑規章制度﹑教育理論和學習方法那麼繁多﹐實在應該集思廣益﹐謀定而後動﹐做好一切宣傳﹐讓改革的緣由和好處深入到社會中﹐同時﹐做好一切事務性的策劃工作﹐包括資源調配﹑人力策劃﹑課程改革﹑教學法改革﹑院校擴充等具體事務﹐然後一舉實施﹐在實施的過程中進行微調﹐使改革順利開展。

現在﹐來自政府方面的動力不強﹐官員都是港英舊制下的精英﹐傳統教育制度下的得益者﹐對改革的迫切性體會不深。政府不牽頭改制﹐只顧推出臨時性的基金﹐點綴昇平﹐雖然擺出努力任事的架勢﹐但對建立長治久安的學制﹐撥出經常性的開支方面卻異常猶豫﹐缺乏承擔﹐令人遺憾。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大計﹐重要性遠遠超過人力資源的統籌。純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視角實在有害而誤事﹐功利之餘卻達不到真正應該努力臻至的目標。香港起碼目前還算是一個富裕的社會﹐為什麼不利用積累的盈餘促進教育制度的改革呢﹖我們用在教育上的經費只佔國民生產總值百分之三﹐比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少﹐在中﹑小學中﹐師生比例也太大了。辦教育不能只算短期的﹐片面的經濟賬﹐社會付出的長遠代價也是需要計量的。樓價跌了﹐股市垮了﹐外資撤了﹐都是有形的賬﹐容易算﹐但我們也得看其他更為重要的“資產”﹐就是我們作為人本身的價值﹐無論指的是個人﹑還是大大小小的社群中的人所創造的價值。

四年制大學的好處是理論上可以讓學生在比較充裕的時間裡學習所需要學和有興趣學的科目﹐完成正規的社會化過程(socialization)﹐而在三年制的情況下一切都顯得那麼匆忙擠迫以致學生很多時候只能囫圇吞棗地記下很多“知識”。當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問題是很多的﹐師資培訓﹑大學課程﹑教法以及中﹑小學以考試為本的訓練都要負上責任﹐這裡就不多談了。

我認為四年大學制可以培養出全方位平衡發展的公民﹐希望社會人士不要認為這只是大學爭取額外資源的一種手段。事實上﹐大學並不需要按比例多用三分之一的資源﹐因為很多通識課程本來就已經為各系自己的學生開辦了﹐只要相應增聘教學助理或請研究生輔導就行了。真正彈性的四年制配合學分制﹐可以在周六排課﹐開設暑期班﹔各大院校可以互通學分﹐讓小小香港的每個大學生充分利用地理和交通優勢﹐慕名去聽其他院校名師的課﹐造成教授之間良性的競爭﹔而真正優異的學生也可以提前修滿學分畢業﹐投入社會工作或繼續深造。

大學改制不光只影響大學﹐更影響到中學。不讓中學和中學離校生在變革中受到損害是很重要的﹐這直接影響到大學改制的社會認受性。在香港讀過預科的都知道﹐中六是蜜月年﹐考完中五可以鬆一鬆﹐而中七則是為考大學而讀考試課程。中五會考過後﹐通常有一半的學生要刷下來﹐他們要找工作或轉去讀非學位課程。讀非學位課程的同學常常會花時間準備重考大學﹔而中六的學生﹐家庭經濟環境較佳的也許在中七時會負笈海外﹐把學額浪費掉。針對這些不健康的現象﹐我認為中學的資源應該增加﹐改善教學條件﹐師生比例﹔本來兩年的預科資源包括學額﹐應該仍然留在中學裡﹐就是說一﹐把中五的會考改到中六﹐減少一次考試﹔二﹐取消暫取生制度﹐既避免分化學生﹐也鼓勵學生持續不斷地努力學習﹔三﹐讓中七的學額併到中六﹐教學內容可以適度改良﹐卻不必比現在的程度高許多﹐反而關鍵是如何加強語文和生活技巧的訓練﹐讓學生掌握端正學習方法﹔四﹐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最好做到每生一機﹐從而讓老師減去一些
效益不大的工作量﹐讓每個中四學生都可以好好地完成中學六年的學業﹐這樣就算他們將來離校﹐也會因為基礎比五年中學要來得鞏固而對社會及個人的發展更有好處。物質資源方面﹐不足的校舍應該由政府資助加建﹐但只要充分利用全港共同開發﹐一起分享的現代資訊多媒體科技﹐這樣傳統的課室利用率也會相應得到改善。

所以﹐我贊成儘快實行六三三四制。如果主流教育是文法中學加上大學﹐讓所有中學生和大學生修讀的年期加長以配合以目標為本﹐以無廢品教育為方向﹐更有彈性﹐更適合未來社會需求的課程﹐應該是更為理想的。何況﹐六年加六年的中小學﹐跟大陸﹑台灣和美﹑加等地的制度都是銜接的呢﹗職業訓練為主的學校﹐不應該被視為次一等的歸宿﹐這和學生的個人性向關係更大﹐而且也不見得他們就不該也多修一年的人文通識學科吧﹗教育是對未來的投資﹐我們的導航人應該有遠見有魄力﹐不應該怕影響既得利益而只滿足於推行半吊子的改革。方向研究清楚了﹐就應該積極地想辦法掃除一切障礙﹐包括社會上的心理障礙。

刊於《信報》


收錄日期: 2021-04-15 19:24: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11000051KK0583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