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話什麼時候才出現

2007-03-11 9:12 am
想知廣東話什麼時候才出現,二千年前嘛?或更早戰國時代以經有了嗎??有人知道嘛!吾該可以話比我知.

回答 (2)

2007-03-11 9:16 am
✔ 最佳答案
廣東話的歷史發展
粵語是漢語的一種方言,是我國最大的強勢方言,已經擁有近三千年的歷史,它的直接來源是古代漢語。與其他方言一樣,粵語有一個形成發展的過程。
在上古時期,嶺南地區居住著被稱為“南越”的民族,極少漢人居住,因此當時大概也沒有漢語。在秦朝,秦始皇派大軍南下攻取“百越”之地,數以萬計的人來到嶺南地區定居,因此漢語也就開始在嶺南地區傳播。在漢朝,漢高祖封趙佗為“南越王”,統治南粵地區。這時候,許多漢人進入嶺南“與百粵雜處”,逐漸改變了土著的生活,也促進了漢語的傳播。但是當時儘管不少漢人南下,但與當地土著相比,仍然屬於少數。因此,漢語在傳播的同時就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土著語言的影響,吸收了土著語言的一些成分。秦漢時期是粵語脫離母體的時期。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長期戰亂動盪,許多中原人為了逃避戰亂,舉家遷南遷。嶺南地區漢族人口大量增加,大大促進了漢語的傳播和發展。這個時期粵語已經表現出與中原漢語較大的差異。這個時期可以稱為粵語長大成人的時期。
到唐代,粵語又有了很大的發展。這時廣東地區漢族人口進一步增加,在廣州地區附近,原來居住的少數民族一部分已經漢化,另一部分被迫遷移到廣西等地。這個時期,粵語受中原漢語影響,變得更加規範化,進一步形成一支相對獨立的語言體系和辭彙系統以及語法結構的方言,又是與中原漢語存在較為嚴整的語言對應規律的方言。唐代是粵語日趨成熟的時期。
到了宋代,粵語與中原漢語的差距越來越大,已經自立門戶。元明清時期,粵語進一步發展,進一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改革開放以後,廣東地區經濟迅速發展,加上與港澳地區交流日益頻繁,使粵語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在海外華人社區,粵語是一種使用最多的語言。隨著香港文化大舉北上,一些粵語的辭彙也進入了普通話。但無論粵語如何“強勢”,它始終只是漢語的一種方言,它對民族共同語的影響是有限的,而民族共同語對粵語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在“推普”工作全面展開的情況下,粵語正逐漸向普通話靠近,當然,這種變化是緩慢的。

廣東話是漢語的一種古漢語﹐它通行與廣東省大部份地區﹑廣西自治區和港澳。以廣州音為代表﹐廣東話內部的分支方言相對來說較多。但由於廣東話是一種向心型的語言﹐故此雖然各地的廣東話有所差異﹐但廣東人仍然能夠溝通﹐因為廣東人是以廣州音的廣東話當為廣東話種的一種共同語﹐故此廣東人與廣東人間在交談方面絕對是沒有問題。
廣東話內部的分支可分為:
1﹑粵海廣東話﹕主要通行於廣州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粵北地區東江地區和廣西梧州地區﹐以廣州市的廣東話為代表。
2﹑四邑廣東話﹕主要通行于江門地區的新會﹑臺山﹑恩平和開平﹐以臺山市的廣東話為代表。
3﹑高陽廣東話﹕主要流行於廣東陽江地區和高州地區﹐以陽江市的廣東話為代表。
4﹑惠河廣東話﹕主要通行于廣東惠州地區和河源地區﹐以河源市的廣東話為代表。
5﹑欽廉廣東話﹕主要通行於廣西欽州地區和廣東廉江﹑雷州地區以廣西欽州市區的廣東話為代表。
6﹑吳化廣東話﹕主要通行於廣東湛江地區﹑化州地區﹐以湛江市區的廣東話為代表。
7﹑嘉應片廣東話﹕主要通行于廣東梅州地區﹐以梅州市區的廣東話為代表。
8﹑寧川廣東話﹕主要通行於廣東興寧﹑龍川和五華縣﹐以興寧市的廣東話為代表。
9﹑邕潯廣東話﹕主要通行於廣西南寧地區﹐以南寧市區的廣東話為代表。
10﹑勾漏廣東話﹕主要通行於廣西玉林地區﹐以廣西玉林市區的廣東話為代表
2007-03-11 9:24 am
廣東話的歷史發展,自上古時期至現今,經歷了一段頗長的時間。

秦漢時期
自上古時期,嶺南地區便居住著被稱為「南越」的民族,鮮有漢人居住。秦朝時,秦始皇派軍南下攻取「百越」之地,數以萬計華夏族人來到嶺南地區定居,當時的華夏族語言開始在傳入嶺南地區。公元前203年,趙佗統一嶺南各郡,成立獨立的南越國。遷入嶺南地區的華夏族人與南越族雜居,但是與嶺南越族土著相比,南遷的華夏人屬於少數。這時產生了一種以南越語爲主,融合當時南遷華夏人語言的混合語,這種語言就是古粵語的雛形。

魏晉南北朝時期
漢朝以後華夏族融合當時的其他民族演變成了漢族。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長期處於戰亂動蕩的狀態,許多中原人為了逃避戰亂,舉家南遷,是中國歷史上中原人口南遷的第一次高峰期。嶺南地區漢族人口大量增加,隨之傳入這一時期的漢語,進一步與在此之前形成的古粵語混合,較大地改變了古粵語的面貌。不過此時的粵語與中原漢語差別還是非常大的。這一時期是粵語之成長時期。

唐朝時期
至唐朝,嶺南地區漢族人口進一步增加,與漢族雜處的土著居民逐漸與漢族融合。而在漢族分佈較少的地區,土著居民繼續保持自己的語言文化。這一階段粵語進一步受中原漢語影響,成爲一種相對中原漢語而言有獨立的語音體系、詞彙系統及語法結構的語言。唐朝是中古粵語定型的時期。


宋元明清時期
唐朝以後,已經自立門戶的粵語跟中原的漢語各自朝不同的方向獨立發展。到了宋朝,中原漢語開始向現代官話方向發展,與粵語原本就很大的差異在此以後進一步拉大。元明清時期,建都大都(北京、燕京),以北京話為官方語言,而粵語在嶺南獨立發展,逐漸形成現代粵語的特色。


清朝中後期
而至清朝中後期,由於清朝閉關自守,僅留下廣州作為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故相當一部分外國人來到中國後掌握的語言是粵語而非北方漢語,不少京官為了與外國人經商,亦常常學會粵語,使得粵語在清朝中後期非常流行。在這一時期有大量的粵人遷移到美洲、澳洲和東南亞等各地,粵語開始傳播到世界各地。


近代
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成立。當時在國會內訂立國語時,要求粵語成為中國國語的呼聲相當高。當時廣東籍議員掌握了過半數議席,粵語成為國語理應不成問題;惟孫中山慮及中國之統一問題,逐一向議員遊說以北方漢語作為國語。最終,粵語以一票之差(一說為三票)敗北,北方漢語成為中華民國國語[來源請求]。

1949年後,粵語作為一種地方語言而遭到削弱,在中國大陸「推廣普通話」的運動中,粵語的地位大不如前。粵語受到北方漢語的影響越來越大,以致在中國大陸粵語分佈區的許多年輕的一代不懂得一些專門名詞的粵語讀法。這種情況的出現使得不少以粵語為母語的人士開始產生一種母語危機感,近年來要求保護本土語言文化的呼聲越來越大。


收錄日期: 2021-04-18 15:59: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11000051KK0035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