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習俗~10分

2007-03-10 5:06 pm
我想知道香港/內地新年的全部習俗
更新1:

要100字以上的資料

更新2:

想要多d的資料~ 狼好多好多~

回答 (2)

2007-03-10 5:22 pm
✔ 最佳答案
中 國 人 講 究 孝 道 , 即 使 對 已 逝 的 先 人 也 不 例 外 。 在 許 多 的 傳 統 節 日 中 , 祭 祖 都 是 不 可 少 的 項 目 。 春 節 的 祭 更 是 當 天 的 首 要 大 事 。 據 宗 懍 ( 四 九 八 ─ ─ 五 六 五 ) 的 《 荊 楚 歲 時 記 》 記 載 : 「 正 月 一 日 , … … 雞 鳴 而 起 , 先 於 庭 前 爆 竹 , 燃 草 , 以 辟 山 臊 惡 鬼 , 於 是 長 幼 悉 正 衣 冠 , 以 次 拜 賀 」 。 「 雞 鳴 而 起 」 , 固 然 是 為 了 一 大 早 向 祖 先 拜 年 , 而 齋 戒 及 正 衣 冠 更 是 要 求 在 身 心 兩 方 面 都 達 到 絕 對 的 恭 敬 。 至 於 原 意 在 避 山 臊 惡 鬼 的 爆 竹 , 幾 經 變 化 , 竟 成 點 綴 年 節 熱 鬧 氣 氛 不 可 或 缺 的 鞭 炮 了 。
而且,新 春 期 間 , 除 了 家 人 親 友 間 的 團 聚 取 樂 外 , 也 大 眾 化 的 娛 樂 活 動 。 最 常 見 的 , 要 算 是 舞 龍 、 舞 獅 了 。 我 國 自 古 就 視 「 龍 」 為 吉 祥 的 象 徵 , 他 們 認 為 龍 掌 管 降 雨 , 春 節 時 舞 龍 可 以 保 佑 今 年 風 調 雨 順 、 五 穀 豐 登 。

舞 龍 的 表 演 主 要 分 成 「 單 龍 戲 珠 」 及 「 雙 龍 搶 珠 」 兩 種 。 龍 身 由 許 多 小 環 節 組 成 , 一 般 都 是 單 數 , 如 九 節 、 十 一 節 、 十 三 節 等 。 每一 節 至 少 由 一 人 負 責 抬 , 大 型 的 舞 龍 往 往 要 動 員 數 十 至 上 百 人 。 龍 頭 追 著 紅 色 的 寶 珠 上 下 翻 動 , 龍 身 也 隨 著 偃 仰 翻 轉 , 如 波 浪 般 的 起 伏 。 如 果 在 夜 間 舞 龍 , 還 可 以 將 每 節 龍 身 都 點 上 燈 , 舞 起 如 繁 星 飛 躍 , 銀 浪 洶 湧 , 比 起 白 天 的 舞 龍 , 另 有 一 番 氣 勢 。

舞 獅 的 規 模 就 小 得 多 , 只 要 兩 個 人 就 可 以 表 演 。 不 過 , 正 因 為 它 的 規 模 小 , 反 而 可 以 做 出 舞 龍 做 不 到 的 細 緻 表 演 , 如 跌 撲 、 翻 滾 、 跳 躍 、 搔 癢 等 。 按 巧 高 明 的 , 還 可 以 演 出 滾 繡 珠 、 過 跳 板 、 上 樓 台 等 動 作 。

舊 時 為 家 庭 奔 波 勞 碌 的 人 , 只 有 在 春 節 期 間 才 有 閒 錢 及 閒 工 夫 來 從 事 娛 樂 活 動 。 許 多 大 大 小 小 的 遊 藝 表 演 也 就 在 此 時 紛 紛 出 籠 。 諸 如 傀 儡 戲 、 皮 影 戲 、 耍 猴 兒 、 拉 洋 片 、 跑 旱 船 、 踩 高 蹺 、 打 太 平 鼓 等 等 , 街 上 市 鎮 日 鑼 鼓 喧 天 , 看 熱 鬧 的 人 群 往 來 不 絕 。 孩 子 們 剛 收 到 的 壓 歲 錢 也 是 商 人 們 極 力 爭 取 的 目 標 。 舉 凡 風 箏 、 風 車 、 捏 麵 人 、 陀 螺 、 鞭 炮 等 , 無 不 極 力 招 徠 兒 童 的 光 臨 。 當 逛 完 這 五 光 十 色 的 年 市 , 還 可 以 買 串 糖 葫 蘆 邊 走 邊 吃 的 回 家 , 這 就 難 怪 每 個 小 孩 都 全 心 期 盼 迥 年 了 。

大 約 到 了 初 四 、 初 五 , 許 多 商 家 就 會 陸 續 開 張 。 劈 啪 的 鞭 炮 聲 從 凌 晨 開 始 就 響 個 不 停 。 店 舖 門 前 也 會 貼 上 「 開 市 大 吉 」 或 是 「 生 意 興 隆 通 四 海 , 財 源 廣 茂 達 三 江 」 等 吉 祥 的 春 聯 。 對 第 一 個 上 門 的 顧 客 , 不 管 買 多 買 少 , 一 定 要 給 予 熱 誠 的 接 待 , 或 是 遞 茶 點 煙 , 或 是 折 扣 優 待 。 如 果 和 第 一 位 顧 客 成 交 了 開 年 第 一 筆 大 生 意 , 更 會 被 視 為 今 年 生 意 興 隆 的 好 兆 頭 。
2007-03-10 5:11 pm
春節的習俗多種多樣。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


過年要掛的紅燈籠臘八:農曆臘月初八,是漢族傳統的節日,作為「新年」即將到來的信號。傳統上,這一天要喝臘八粥,製作臘八蒜。參見臘八節
祭灶,就是小年送灶王爺上天。
拜神、送神、燒香、燃燭、掛燈籠。
拜祖先,上墳。
大掃除。一般在年廿八進行,即新年前2天至3天,該日要把家裡打掃乾淨,迎接春節。廣東俗語稱「年廿八,洗邋遢」。
貼上揮春、春聯、年畫,一些農村還要貼窗花。
吃年夜飯(團年飯)、守歲。
有些地方有賣懶的習俗,即「賣掉懶惰」,例如把麵糰放在椅子上,叫小孩坐上去,黏住屁股,象徵讀書時不會離開座位。
吃年糕,取「年年高升」之意。
放鞭炮(炮仗)。
放煙花。
互相拜年。華南地區的一些傳統是初一後輩到長輩處拜年,通常是回男家。初二則回女家拜年,開年,年初三,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若有親朋好友尚未互相拜年,便會在年初四繼續。
派紅包。(壓歲錢)
踩高蹺。
買年花。
敲鑼打鼓。
闔家團聚。出門在外學習工作的人要回家與父母團聚,一起過年。參見春運、恐歸族
年初三不拜年,香港習俗。年初三又名赤口,傳統上人們儘量不往人家拜年,免生口角。在香港,很多善男信女會到沙田車公廟祈福,轉轉風車,意喻轉出好運,祈求新的一年行好運,老少平安。
不買鞋。廣東民間習俗,指農曆一月不應購買鞋(因為「鞋」與廣東話的「唉」聲相似)。
吉祥話。春節期間,民眾見面都要說恭賀話。例如:恭喜發財、年年有餘、歲歲平安、步步高昇、大吉大利。
不動刀。中國大陸的一些農村和城市,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動刀或剪刀的習俗。
不洗澡,不打掃。一些傳統中,大年初一不能洗澡或洗頭,也不能打掃,以免洗走或掃走運氣。
除舊迎新。添置一些新衣裳。
年初五迎財神,傳說財神會在這一天下凡送福。這一活動在中國南方非常盛行,90年代以來,某些大城市初五凌晨燃放的煙花爆竹規模已不下於除夕。

恭喜發財 吉祥如意
北京等地
除夕晚上傳統上和好餃子面切好餃子餡為初一包餃子做準備,因為初一不可動刀。自80年代起,除夕晚上觀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成了許多家庭的傳統。因為其節目質量下降以及其他娛樂節目增多,現在也有許多家庭到餐館過年。 初一早晨包餃子。傳統上北京(基本上是北方地區的傳統)老人初一是不出門的,親友、同事互相拜年。

初二:要祭財神,要吃「元寶湯」(餛飩)
初三:祭祖,一般父母一方已經去世的已婚女性,會在這一天回娘家祭祖,並順帶拜年。跟清明的「上墳」不同,祭祖只是祭拜祖宗牌位。
初四:一般新婚或者父母均健在的已婚女性,會在這一天回娘家拜年
初五:窮日,在中國北方,這一天一般沒有人出門拜年,因為這一天是「黑道日」,一般從春節開始直到這一天才能把家裏的垃圾掃出門,然後放鞭炮慶祝;有一副對聯「一腳踢出窮鬼去,雙手迎進財神來」即爲對此風俗的描述。一般只有一些年輕人會在這一天舉行朋友或同學聚會。
初六:開市
初七:過人勝節
初八:祭星。現在北京的各個廟會活動通常從初一開始,到初七或者初八結束。

廣東
廣東有「飄色」活動。


香港
初一前:到各區花墟,年宵市場購買年花或賀年物品。
年廿八:大掃除。
年三十晚:吃團年飯。
初一:到廟宇上頭香、花車巡遊匯演、賀歲盃足球賽(初賽)
初二:維多利亞港賀歲煙花匯演
初三:賀歲賽馬
初四:賀歲盃足球賽(決賽)
十五:元宵節,很多公園會有掛花燈,猜燈謎等活動,吸引不少民眾遊逛。
其他活動:至大埔林村許願樹參觀及祈福;往車公廟祈福;往黃大仙祠祈福;往圓玄學院拜太歲及看年花。(一般是在年初三)

台灣
冬至:台灣本地舊俗,冬至已開始有年節氣氛,當天祭祖,稱為祭冬,部分宗親組織也會於當天集會聚餐。當天可以打開祖宗牌位清理,所以許多家族亦藉由此日檢視神主,抄錄資料作為族譜依據。
尾禡:俗寫為「尾牙」,於農曆十二月十六日祭祀土地公,各公司行號則藉此聚餐,酬謝員工辛勞。早期尾牙聚餐有避開雞頭之習俗,避免有開除的暗示。近年來,台灣大企業尾牙聚餐則聘請影視歌星演出,並有高額獎金、股票摸彩,成為台灣媒體矚目焦點。
送神:農曆十二月廿四日清早祭祀送神,焚燒雲馬紙為神衹坐騎,返天過年,依例會準備果實甜湯。送神之後,方能打掃神明廳,清理神案、神像、祖宗牌位、香爐、除去舊門神,準備換新。香爐中的香灰須於當日重新篩濾過,門神則隨送神焚燒金紙時焚去。而台灣本地舊日傳說,送神之後,廿五日天神會下凡代替上天述職神衹巡視,所以當日不可當天曝曬褻衣。
除夕:依農曆十二月大小月,河洛話稱為二九暝或三十暝。過年前數日,各家便開始蒸年糕,年糕有甜鹹之分,稱為甜粿、鹹粿。甜粿以糯米作成,亦有添加紅豆者,俗諺稱「吃甜甜,好過年」;鹹粿則以在來米製成,如前一年家中曾有喪事者則不做年糕,由親友鄰朋致贈。通常台灣民間都在除夕當天或前一、二日更換春聯、門神,隨時代演進,亦有不貼春聯,只貼「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賀春釐」等賀語紅紙者。除夕當天需祭拜地基主,又稱「拜門口」,而後祭祀神明及祭祖。祭神後,會於神明像上貼上春花;祭祖之後,則會擺上發糕及米飯各一,插上紙作的紅花,稱為「飯春仔」。當晚則圍爐,並吃長年菜。所謂長年菜一般是帶根的菠菜,也有用芥菜者。依舊俗,農業社會中一年的欠債,須於除夕前還清。所以台灣俗諺中調侃手頭經常窘迫的人為「天天二九暝」。
初一:出門拜年,稱為「行春」,一般而言都會依農民曆決定出行方向及開門、關門的時辰。當天台灣人通常會前往廟宇、佛寺燒香,祈求新年吉祥。
初二:為回娘家之日,依舊俗,初二之前,已出嫁之女子不得回娘家,據稱會分掉娘家之福。然隨時代進步,近年來台灣婦女團體努力推展女兒回家過年的新觀念。
初三:為老鼠娶妻之日,當天依例需早睡。
初四:接神之日,慣例選在近傍晚之時,俗諺有「送神早,接神晚」之說。接神之後,當年生肖沖犯太歲者,則安上太歲符,現台灣諸多廟宇亦設有太歲廳,供奉值年星君,供信徒登記祭祀。
初五:開市,各行各業開張營業。
初九:傳說為道教玉皇大帝聖誕,稱為「天公生」,當天凌晨或者初八夜晚子時後,各家便開始祭祀,一夜之中,各地鞭炮聲連緜不斷。
元宵節:台灣元宵舉行觀光燈會已成風尚,每年依生肖製成巨型主燈,成為焦點。各地尚有台北縣平溪放天燈、野柳王爺洗港祭儀、台東炸寒單爺、臺南縣鹽水蜂炮等活動。
台灣年俗唸謠: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初四接神,初五隔開,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有吃食,十一請囝婿,十二查某囝轉來拜,十三吃泔糜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


收錄日期: 2021-04-23 20:12:3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10000051KK0066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