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物品介紹和中秋節的起源???????????

2007-03-10 7:13 am
中秋節的物品介紹和中秋節的起源???????????


Thank you!!!!!!!!!!!!!!!!!!!!!!!!!!!!!

回答 (4)

2007-03-10 9:06 pm
中秋節是東亞的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慶,為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中秋節不單單是華人的節慶,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日本、越南、韓國/朝鮮的傳統節慶。

按照中國的農曆,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但並沒有說明是八月的哪一天。

唐朝以後,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慶。傳說楊貴妃夢游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一般認為,中秋節開始盛行於宋朝,到了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大傳統節慶了。

中秋節的傳說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最著名。

賞月。
吃月餅。
在福建廈門地區還有博餅的習俗。
玩燈籠。
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在香港,除了月餅以外,楊桃、芋頭仔都是常見的食品。由於菱角現在比較難買,已經比較少見。
祭月即拜祭太陰娘娘。
台灣自1990年代起,中秋節流行烤肉的習俗,說法有很多種。一說廣告商影響,二說是夜間賞月時飢餓,野外烤肉便成為流行。
此外,亦有些地方的習俗會向長者或後輩送贈豬仔餅或長壽麵。
向親朋戚友送禮亦是韓國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所以他們亦叫中秋節做「韓國人的感恩節」。
月餅,中國節慶食品。最初,為形如滿月的餅,外觀為圓形,表示團圓之意。後來,也有方形或者其他形狀的。月餅外層以小麥粉為皮,其內有餡,餡料多種多樣。中秋節吃月餅,和端午節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全球華人的傳統風俗。月餅以廣式月餅、蘇式月餅、京式月餅最有名。此外,火腿月餅(雲南)、椒蔥月餅(江西)、薄酥月餅(湖南)、冬瓜月餅(四川)、水晶月餅(陝西)、三白月餅(黑龍江)、海味月餅(山東)、雞絲月餅(清真式)、冰皮月餅(香港)等,也是名品。
2007-03-10 6:06 pm
中秋節的物品
月餅
月餅是中秋節的主要食品,月餅象徵著團圓。關於吃月餅的由來,民間也有不同的說法,一說唐太宗八月十五出征北方突厥,凱旋而歸,得一圓餅,太宗大喜,指著懸在天空中的明月笑道:"應將胡餅邀蟾蜍",與文武百官共食,從此就有了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一說是唐明皇遊月宮時,吃了嫦娥款待的仙餅後,回宮命人製成。還有一說是元末農民起義,利用月餅內夾的紙條傳遞起義資訊。

可是根據文獻記載,月餅最早出現於南宋時候,不過當時的月餅與中秋節毫不相干,只是作為一種蒸作食品,在飲食市場出現而已。月餅真正與中秋節有聯繫是在明代。當時,北京城市裏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會自己製作月餅,用於自食和贈於良朋親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範,差別甚大,其製作的名堂亦多且有趣,如有專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餅,有只限於女子享用的葫蘆月餅,還有特別為少年準備的"孫悟空"、"兔兒爺"之類的月餅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到了近代,月餅不僅製作精良,品種也日益豐富。

團圓餅
中秋節之夜,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餅"的習俗。那是類似月餅的大小餅子,一個蒸籠只蒸一個,餅內包有糖、芝麻、桂花和蔬菜之類,餅子外型壓有各色圖案。中秋節之夜祭月後,由長者分切成塊,家庭成員分食一塊,謂之"團圓"。

食芋頭
中秋節在中國的許多地方還有食芋頭的習俗。節日這天家家戶戶烹煮一鍋蕃薯芋頭,供家人食用。據說是感謝土地公公賜給窮人蕃薯芋頭以解困之恩德。東南沿海群還把吃芋頭同元末漢人推翻元朝暴政聯繫起來。"芋艿"和"遇難"的諧音,吃芋艿不忘國家和民族的危難。

秋的起源與意義

中秋節,俗稱八月半,也叫月節。中秋有二種算法,一是據四季算,因四季之中,七、八、九為秋,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稱中秋;另一種算法則據節氣,按照二十四節氣,一季共六個節氣,秋季的六節氣分別是立秋、處暑、百露、秋分、寒露、霜降,而秋分則是秋季之中,此時正是秋糧收割之際,一年污水拋散土地上,收穫在即,因此,家家拜祀土地神,答謝神的保佑,於是出現一系列儀式和風尚活動,此外加上我國古代即有拜月習俗,因此由祭月、拜月逐步演化出賞月之風。

而中秋節正式成為歲時節日,應起於唐朝,唐書太宗紀,以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以後就成為年中節日,至宋代更為普遍,常在中秋舉行歡宴的活動,到了元末明初更具有創新的意義。據風俗史話等說法,元人統治中國之後,漢人基於民族大義,準備在中秋之夜,以豎花燈為信號,月餅中預置「殺韃子」的紙條,約定趁蒙古人酒食之後,殺之起義。因此明太祖建國之後,為紀念這種舉動,獎令舉行中秋,成為流傳久遠的風俗。

民國之後採用陽歷,北京內務部就將農歷八月十五訂為秋節,藉便民時。政府遷台後,也正式明令公布為國定節日。
2007-03-10 9:18 am
中秋的起源與意義

中秋節,俗稱八月半,也叫月節。中秋有二種算法,一是據四季算,因四季之中,七、八、九為秋,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稱中秋;另一種算法則據節氣,按照二十四節氣,一季共六個節氣,秋季的六節氣分別是立秋、處暑、百露、秋分、寒露、霜降,而秋分則是秋季之中,此時正是秋糧收割之際,一年污水拋散土地上,收穫在即,因此,家家拜祀土地神,答謝神的保佑,於是出現一系列儀式和風尚活動,此外加上我國古代即有拜月習俗,因此由祭月、拜月逐步演化出賞月之風。

而中秋節正式成為歲時節日,應起於唐朝,唐書太宗紀,以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以後就成為年中節日,至宋代更為普遍,常在中秋舉行歡宴的活動,到了元末明初更具有創新的意義。據風俗史話等說法,元人統治中國之後,漢人基於民族大義,準備在中秋之夜,以豎花燈為信號,月餅中預置「殺韃子」的紙條,約定趁蒙古人酒食之後,殺之起義。因此明太祖建國之後,為紀念這種舉動,獎令舉行中秋,成為流傳久遠的風俗。

民國之後採用陽歷,北京內務部就將農歷八月十五訂為秋節,藉便民時。政府遷台後,也正式明令公布為國定節日。

吃月餅

月餅也叫「團圓餅」,中秋節吃月餅,有以圓圓的月餅來象徵團圓之意,天上的月亮也是圓的、月餅也是圓的,親人怎可不團圓共賀佳節呢?所以在外地謀生的人,總要趕回家過中秋節,吃團圓餅;如果有人未歸,也要把他的一份月餅留著,等他回來過年時吃。

每當中秋月亮升起,人們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歡度佳節。
2007-03-10 7:18 am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之夜,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中國各地都有不同的說法,也流傳著如"嫦娥奔月"、"月神生日"等神話故事。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祭典,民間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對於秋天豐收的喜悅和感恩,酬神祭祖,向月神祈年、祈生育,將月神女性化、大母神化和秋分之夜望月占年,都是構成後世中秋節習俗的重要內容,並先於戰國時代的楚國形成雛形。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明、清諸朝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每當中秋月亮升起,人們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歡度佳節。


收錄日期: 2021-04-23 21:05: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09000051KK0458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