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巴士的歷史和發展

2007-03-09 6:36 pm
中巴巴士的歷史和發展

回答 (3)

2007-03-09 6:43 pm
✔ 最佳答案
中巴全名「中華汽車有限公司」﹝股票電腦代碼0026﹞,成立於一九二四年,當年香港交通不是十分進步,高上階層入出主要靠人力車、山兜和纜車,普通市民則以腳代步。潮州人顏成坤為造福僑胞計,與友人創立中華汽車公司,根據地在九龍半島,與其他巴士公司爭一日之長短。

到了一九三三年香港政府為改善公共巴士服務的質素及水準,提出專利計劃,將香港島專營權批予中華汽車有限公司,中巴遂在港島大展拳腳。購買多部新巴士,由於香港是英國值民地,港英政府規定巴士公司必須向英國車廠購買巴士,中巴購買了利蘭獅子型。中巴於一九四一年擁有108部巴士,但好景不常,日軍攻入香港,港府投降。日軍徵用所有巴士或毀壞,並炸毀中巴位於威菲路道的車廠。

重光後,中巴只有4部巴士尚可行走,有為數廿部的巴士於大陸被尋回繼續服役,於一九四六年英軍為中巴提供多部貨車,以解燃眉之急,當年年底中巴有44部巴士,回復戰前規模。至一九五二年中巴有170部巴士。而中巴亦為居於半山的人士提供豪華巴士服務,亞比安維京和薜頓巴士曾為這地區的人士服務。中巴於一九六二年購入一輛有「中華之寶」之稱的丹尼士Loline巴士,它是港島區第一部雙層巴士。自此開始,中巴逐步取締單層巴士,所有單層巴士於一九七二年退役。

一九七三年中巴試行「一人控制模式」,即由乘客自行將車資放入錢箱,獲乘客接受並沿用至今。中巴於一九七二年二月成為香港第一間巴士公司使用後置引擎的巴士公司。該款是丹拿珍寶巴士,總載客量是132人,為當時全港之冠。

一九八一年五月五日中巴引進一部長十二米的巴士,總載客量是170人,不但體積龐大,載客量更是全港之冠。於八八年至九零年間試驗空調巴士而且取得成功。於一九八九年中巴勞工就退休金問題導致中巴大罷駛,南區成為重災區,當日上午繁忙時間均無中巴行駛,港島交通大混亂,因此政府分別於一九九三年及一九九五年為中巴「減肥」,共40條路線交予城巴經營,中巴副監理顏傑強揚言不再經營巴士業務,稱港府的舉動是「趕狗入窮巷」、偏袒城巴,有意扶植之意圖改善中英關係。雖然九十年代時,中巴亦有引入空調巴士行走,但中巴服務每況愈下,路線脫班、以舊巴士行走等問題一直為人垢病。

一九九八年二月,中巴遲遲未向有關當局提出申請延續專營權,特區揚言會取消中巴專營權,中巴連忙「補鑊」,與政府展開談判,惟最後中巴拒絕引入八達通收費模式及其他原因,談判破裂,特區政府行政會議決定不再批出中巴專營權,當日中巴股價不跌反升。中巴欲挽回失地,聯合英國第二大巴士集團Stagecoach競投路線。於三月三十一日新世界第一巴士投得中巴88條路線營辦權,中巴六十五年專利於一九九八年八月三十一日午夜告終。

中巴故事尚未完結,一九九八年九月一日起經營由北角政府合署至港運城之非專利巴士服務,白水箱則仍然待在柴灣車廠內,至今除往續牌驗車外,未見有活動過。而中巴亦有參與一些投資活動,例如它與新鴻基地產和太古地產佔有西灣河民生書院則的土地佔有權,該土地後來發展為樓高約六十層的港島豪宅逸濤灣。

二零零二年中旬,中華汽車上市地位面臨衝擊。禹銘投資向中華汽車提出敵意收購的建議,作價一仙,有指禹銘是覬覦中巴手上的大筆現金。禹銘更向小股東保證,一旦收購成功會將中巴手頭現金連資產套現,分還予小股東,更揚言得到多方人士協助,收購定必成功。惟中巴方面不甘示弱,中巴主席顏潔齡、監理顏傑強及顏亨利更同時召開記者會,反斥禹銘提出的收購價「可笑」;而顏傑強接受《星島日報》專訪時稱「一定不做敗家仔」。最後中巴為保祖業,答應小股東,一旦禹銘收購失敗,即發放$18特別股息,而禹銘在只有不足百分之一的小股東支持下,敵意收購中華汽車宣告失敗。
2007-03-10 1:33 am
中巴全名「中華汽車有限公司」﹝股票電腦代碼0026﹞,成立於一九二四年,當年香港交通不是十分進步,高上階層入出主要靠人力車、山兜和纜車,普通市民則以腳代步。潮州人顏成坤為造福僑胞計,與友人創立中華汽車公司,根據地在九龍半島,與其他巴士公司爭一日之長短。

到了一九三三年香港政府為改善公共巴士服務的質素及水準,提出專利計劃,將香港島專營權批予中華汽車有限公司,中巴遂在港島大展拳腳。購買多部新巴士,由於香港是英國值民地,港英政府規定巴士公司必須向英國車廠購買巴士,中巴購買了利蘭獅子型。中巴於一九四一年擁有108部巴士,但好景不常,日軍攻入香港,港府投降。日軍徵用所有巴士或毀壞,並炸毀中巴位於威菲路道的車廠。

重光後,中巴只有4部巴士尚可行走,有為數廿部的巴士於大陸被尋回繼續服役,於一九四六年英軍為中巴提供多部貨車,以解燃眉之急,當年年底中巴有44部巴士,回復戰前規模。至一九五二年中巴有170部巴士。而中巴亦為居於半山的人士提供豪華巴士服務,亞比安維京和薜頓巴士曾為這地區的人士服務。中巴於一九六二年購入一輛有「中華之寶」之稱的丹尼士Loline巴士,它是港島區第一部雙層巴士。自此開始,中巴逐步取締單層巴士,所有單層巴士於一九七二年退役。

一九七三年中巴試行「一人控制模式」,即由乘客自行將車資放入錢箱,獲乘客接受並沿用至今。中巴於一九七二年二月成為香港第一間巴士公司使用後置引擎的巴士公司。該款是丹拿珍寶巴士,總載客量是132人,為當時全港之冠。

一九八一年五月五日中巴引進一部長十二米的巴士,總載客量是170人,不但體積龐大,載客量更是全港之冠。於八八年至九零年間試驗空調巴士而且取得成功。於一九八九年中巴勞工就退休金問題導致中巴大罷駛,南區成為重災區,當日上午繁忙時間均無中巴行駛,港島交通大混亂,因此政府分別於一九九三年及一九九五年為中巴「減肥」,共40條路線交予城巴經營,中巴副監理顏傑強揚言不再經營巴士業務,稱港府的舉動是「趕狗入窮巷」、偏袒城巴,有意扶植之意圖改善中英關係。雖然九十年代時,中巴亦有引入空調巴士行走,但中巴服務每況愈下,路線脫班、以舊巴士行走等問題一直為人垢病。

一九九八年二月,中巴遲遲未向有關當局提出申請延續專營權,特區揚言會取消中巴專營權,中巴連忙「補鑊」,與政府展開談判,惟最後中巴拒絕引入八達通收費模式及其他原因,談判破裂,特區政府行政會議決定不再批出中巴專營權,當日中巴股價不跌反升。中巴欲挽回失地,聯合英國第二大巴士集團Stagecoach競投路線。於三月三十一日新世界第一巴士投得中巴88條路線營辦權,中巴六十五年專利於一九九八年八月三十一日午夜告終。

中巴故事尚未完結,一九九八年九月一日起經營由北角政府合署至港運城之非專利巴士服務,白水箱則仍然待在柴灣車廠內,至今除往續牌驗車外,未見有活動過。而中巴亦有參與一些投資活動,例如它與新鴻基地產和太古地產佔有西灣河民生書院則的土地佔有權,該土地後來發展為樓高約六十層的港島豪宅逸濤灣。

二零零二年中旬,中華汽車上市地位面臨衝擊。禹銘投資向中華汽車提出敵意收購的建議,作價一仙,有指禹銘是覬覦中巴手上的大筆現金。禹銘更向小股東保證,一旦收購成功會將中巴手頭現金連資產套現,分還予小股東,更揚言得到多方人士協助,收購定必成功。惟中巴方面不甘示弱,中巴主席顏潔齡、監理顏傑強及顏亨利更同時召開記者會,反斥禹銘提出的收購價「可笑」;而顏傑強接受《星島日報》專訪時稱「一定不做敗家仔」。最後中巴為保祖業,答應小股東,一旦禹銘收購失敗,即發放$18特別股息,而禹銘在只有不足百分之一的小股東支持下,敵意收購中華汽車宣告失敗。
2007-03-09 9:37 pm
歷史:中巴是在1924年由顏成坤創立,起初在九龍半島和新界經營巴士服務。其後港英政府在1933年實施巴士專營權,中巴獲得香港島的巴士服務專營權,自此中巴的重心遂改為集中在港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港島區人口增長,中巴不斷擴張巴士路線網路。而中巴自戰後以來,一直被視為比對岸的九巴進取。例如,中巴早在1950年代在巴士上設置乳膠座椅;在1972年率先使用後置引擎雙層巴士(即丹拿珍寶;較當時的前置半駕駛艙式巴士而言,是一種低地台巴士);1971年全面實行一人控制措施。1970年代是中巴的全盛期,當時正值1972年紅磡海底隧道通車,中巴聯同九巴合營過海隧道巴士線,中巴更大量購買新型巴士服務,旗下新車全面採用較易維修的纖維車身。到1976年,中巴的年營業額超過二千萬港元,是公司成立以來最高。

踏入1980年代,在香港主權前景問題及地鐵宣佈興建港島綫兩個不明朗因素下,中巴開始減少在巴士車隊上的投資。地鐵港島綫於1985年5月31日投入服務後,中巴的乘客量大幅下跌,此後中巴的經營作風日見保守。其後在1989年中巴因勞資雙方就退休金安排談判破裂,中巴員工決定發動罷駛,事件造成港島交通大混亂。

為了令港島區的巴士服務變得多元化以避免中巴罷工所引起的交通大混亂再次發生,政府於1990年批准城巴先後開辦3條空調非專利屋邨巴士路線,分別來往港島南區的置富花園、鴨脷洲邨、利東邨及金鐘地鐵站。同年,中巴為抗衡城巴的屋邨巴士路線,並防止城巴在南區進一步擴張,宣佈引入12輛雙層空調巴士,於同年7月及9月先後開辦來往置富花園及金鐘和華富邨至灣仔碼頭之間的空調巴士路線,中巴及城巴在香港島的正面競爭至此正式開始。

為了進一步引入競爭以期改善港島巴士服務,港英政府於1991年將中巴在1987年取消的12A路線(中環至麥當奴道)公開競投,城巴憑著經營屋邨巴士業務的經驗,獲得了這條路線的專營權,正式成為香港第四間專營巴士公司。

1989年至1993年間,中巴勞資雙方就薪酬和退休金的爭議多年未能解決,更發生罷駛事件,故香港政府在1992年延續中巴經營權時,取消中巴其中26條巴士線的經營權,並公開招標引入其他巴士公司經營。隨後城巴獲得原本中巴26條路線的經營權,由1993年9月1日開始經營。1995年,香港政府進一步縮減其路線網路,透過不公開協商的方式把另外14條原本由中巴經營路線的經營權交予城巴,令城巴在短短兩年內大規模擴張港島區巴士網路,而中巴的巴士業務則逐漸萎縮,乘客量有所下跌。

1998年2月17日,港府宣佈不再延續中巴專營權。政府將中巴88條巴士線公開招標,另外10條路線直接交由城巴經營,1條原本與九巴聯營的過海隧道路線交由該公司獨自經營。不久新世界第一巴士成功競投到中巴的88條路線,而中巴的專營權亦於1998年9月1日告終。中巴向新巴出售逾七百部巴士,並在專利權結束後將業務重心全面投放於地產發展,但仍然維持經營一條非專營巴士路線,來往港運城及北角政府合署之間。除此之外,在新巴接手88條路線後首三年,向中巴租賃其柴灣巴士車廠作新巴日常運作之用。直到新巴柴灣新車廠落成,新巴才全面撤出中巴車廠。

中巴在專營權結束後仍然保留11輛巴士,包括8輛空調單層巴士、2輛空調雙層巴士及1輛由1949年起行走至今的「白水箱」型古董單層巴士。2000年,中巴向城巴出售該2輛雙層巴士,並從城巴購入一輛空調單層巴士,令車隊總數減至10輛。值得一提的是,該輛從城巴購入的單層巴士,是中巴在歷史上首部成功引入的低地台巴士。在中巴經營專營巴士業務的末期,雖然曾經有過引入單層及雙層低地台空調巴士的計劃,但最終因為英國巴士車廠未能配合中巴盡快交貨的要求,而令計劃無疾而終。

中巴早在1970年代興建柴灣巴士車廠時,已考慮日後將位於北角的總車廠及總辦事處大樓發展為地產項目,以令業務多元化。踏入1990年代,由於港島區巴士業務不明朗及地產業興旺兩個誘因,中巴開始與太古地產合作,先後將北角原中巴總辦事處及車廠,與及北角七姊妹道車廠兩幅地皮發展為住宅物業、商場及商用辦公大樓,為中巴帶來豐厚利潤。直到今日,位於北角英皇道原中巴總辦事處的港運城綜合地產發展項目,其中的商場部份仍然命名為成坤廣場,以紀念中巴創辦人顏成坤先生。另一方面,中巴也在1994年計劃與太古地產合作將黃竹坑道舊黃竹坑車廠用地發展為酒店項目,但至今未有進展。


專利巴士路線:巴全盛時期約有百多條路線,主要服務範圍為香港島地區,從1972年紅磡海底隧道開通後,中巴與九龍巴士合營多條過海路線,除此之外,中巴還有經營馬場路線、機場路線、豪華路線及通宵路線。中巴路線編號總括可歸納為以下分類:


[編輯] 路線數字
1-29: 根據路線開辦的先後次序來用(如51年開10號, 54年開11號, 55年開12號), 如中間有路線號碼取消要懸空時, 新開的路線會用回懸空號碼(重用多次號碼如:17、18、24)
3X:南區路線(置富花園、薄扶林),如37、38
4X:南區路線(華富邨、華貴邨、鋼線灣),如40、41、42
5X:南區路線(摩星嶺、大口環),如56、57
6X:南區路線(赤柱、淺水灣),如61、62
7X:南區路線(香港仔),如70、71、72、73
8X:東區路線(柴灣),如80、81、82
9X:南區路線(鴨脷洲),如90、91、92
三位數字

1XX:過海路線(使用過紅磡海底隧道),如101、102等
2XX:郊區豪華路線,計有260、261、262
3XX:假日路線或特別路線(如泳季路線374、399;墳場路線357、388、389)。另外,1990年代中巴亦提供300、301、302、303、305、307、336、337、348繁忙時間過海路線,疏導地鐵和其他路線的乘客。
5XX:全空調服務路線,如504、537等
6XX:過海路線(使用東隧),如601、641等
7XX:東區走廊特快路線,如720、721、780等
8XX:沙田馬場路線
9XX:過海路線(使用西隧),如905、970等
英文字母

A-F:是指某一條路線衍生出來,但終點站有所不同的路線。如:5A、5B和5C是由5號衍生出來的路線
M:以地鐵車站為總站的地鐵接駁路線,如:25M, 84M
R:快活谷馬場路線,如101R, 102R
X:臨時特別路線,如14X和95X。後也用於特快路線中,如10X、43X和94X
馬場路線:中巴於1960年代已經有馬場線, 計有

中環天星碼頭至快活谷馬場
中環(遮打道)至快活谷馬場
灣仔碼頭至快活谷馬場
到1980年代,只剩下一條來往快活谷馬場的接駁路線

1M 快活谷馬場往返金鐘地鐵站
在1978年,中巴曾與九巴聯營以下由沙田馬場開出的路線。

881 沙田馬場至堅尼地城
882 沙田馬場至柴灣
884 沙田馬場至香港仔(經半山區)
到1981年,中巴亦與九巴聯營以下由快活谷馬場往九龍的馬場路線

101R 快活谷馬場至觀塘
102R 快活谷馬場至荔枝角(橋底)(即現時美孚)
1985年,881/882/884路線結束服務,而在1991年,中巴和九巴重新開辦兩條沙田馬場過海路線。

802 沙田馬場至筲箕灣(後來延長至小西灣)
811 沙田馬場至上環港澳碼頭(後來延長至堅尼地城)


重大意外:
1984年1月28日,一輛行駛1號線的中巴雙層巴士(LX326,CT5776)在跑馬地黃泥涌道失事衝上行人路,撞到14個等候領取報讀一間小學的報名表的途人,造成6死8傷。

1992年11月4日上午,一輛行駛小西灣至北角碼頭的85號線倫敦珍寶(XF46),於柴灣道近東區走廊入口翻車,車長死亡,另31名乘客受傷。

1994年1月3日凌晨,一輛回廠途中的丹尼士禿鷹巴士12米(DL21),在東區走廊近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分校對開往杏花邨出口的彎位失控翻側,車長被壓死。

1996年3月3日深夜,一輛行駛慈雲山至鰂魚涌的116號線丹尼士禿鷹巴士12米(DL13),於灣仔堅拿道天橋近伊利莎伯大廈對開與一輛九巴利蘭奧林比安巴士12米(3BL82)迎頭相撞,35人受傷。

1998年3月20日凌晨,一輛行駛港澳碼頭至坑口北的N691號線丹尼士禿鷹巴士11米(DA63),於鯉魚門道近觀塘警署撞向石壆後翻側,5名乘客受傷。

1998年3月31日下午,一輛行駛港澳碼頭至坑口北的691號線富豪奧林匹克巴士(VA60),於鯉魚門道撞向泥頭車,27人受傷。

1998年7月2日,一輛行駛A20號線的富豪奧林匹克巴士(VA63),因行錯路,誤入樓高只有3米的舊機場客運大樓下層,結果上層車頂被削去,無人受傷。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45:5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09000051KK0071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