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子嬰 與 秦始皇 的關係?

2007-03-09 8:47 am
秦王子嬰 與 秦始皇 的關係是甚麼?

回答 (5)

2007-03-09 10:30 pm
✔ 最佳答案
其實‧‧‧不知道。

因為現在還未清楚子嬰 的身世,

最早記載子嬰事跡的《史記》,對子嬰其人,有三種不同的說法:

一是"秦二世的姪子"。《秦始皇本紀》:「立二世之兄子(這種說法認為「兄子」就是兄長的兒子)嬰為秦王。」

二是"秦始皇之弟"。《李斯列傳》:「高 (趙高) 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

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

三是"秦二世的兄長"。這一派認為《秦始皇本紀》的有關章句應該理解為:「立二世之

兄、子嬰為秦王。」

從東漢班固一直到近、現代修訂出版的《辭海》和《辭源》,多採用第一種說法,又指子

嬰是二世長兄扶蘇的兒子。

亦有論者支持第二說,論點包括:

子嬰的遭遇、才幹及影響力並非任何屬秦二世同輩或後輩者所能企及。

《秦始皇本紀》中敘述子嬰與「其子二人」謀殺趙高,推斷子嬰年齡不當為秦始皇孫

(《李斯列傳》中所述不同)。

因為還未清楚 子嬰的身份,所以不能一口咬定他和秦始皇的關係。

2007-03-09 14:36:07 補充:
如果依第一個說法,子嬰應該是秦始皇的孫。如果依第二個說法,子嬰應該是秦始皇的弟弟。如果依第三個說法,子嬰就應是秦始皇的兒子。
秦二世ge叔父is秦王子嬰

秦王子嬰(秦三世) bigger than 秦二世


so,秦王子嬰 與 秦始皇 的關係 is brother and elder brother ge 關係


身世
子嬰的身世並無定論。

最早記載子嬰事跡的《史記》,對子嬰其人,有三種不同的說法:

一是"秦二世的姪子"。《秦始皇本紀》:「立二世之兄子(這種說法認為「兄子」就是兄長的兒子)嬰為秦王。」
二是"秦始皇之弟"。《李斯列傳》:「高 (趙高) 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
三是"秦二世的兄長"。這一派認為《秦始皇本紀》的有關章句應該理解為:「立二世之兄、子嬰為秦王。」
從東漢班固一直到近、現代修訂出版的《辭海》和《辭源》,多採用第一種說法,又指子嬰是二世長兄扶蘇的兒子。

亦有論者支持第二說,論點包括:

子嬰的遭遇、才幹及影響力並非任何屬秦二世同輩或後輩者所能企及。
《秦始皇本紀》中敘述子嬰與「其子二人」謀殺趙高,推斷子嬰年齡不當為秦始皇孫 (《李斯列傳》中所述不同)。

2007-03-09 19:38:37 補充:
秦王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
2007-03-10 3:28 am
秦王子嬰(?—前206年),姓嬴,名子嬰,或單名嬰。秦朝最後一個統治者。

子嬰在位時稱「秦王」,但後世亦有人稱之為「秦三世」,意指其實際上繼秦二世為帝。

身世
子嬰的身世並無定論。

最早記載子嬰事跡的《史記》,對子嬰其人,有三種不同的說法:

一是"秦二世的姪子"。《秦始皇本紀》:「立二世之兄子(這種說法認為「兄子」就是兄長的兒子)嬰為秦王。」
二是"秦始皇之弟"。《李斯列傳》:「高 (趙高) 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
三是"秦二世的兄長"。這一派認為《秦始皇本紀》的有關章句應該理解為:「立二世之兄、子嬰為秦王。」
從東漢班固一直到近、現代修訂出版的《辭海》和《辭源》,多採用第一種說法,又指子嬰是二世長兄扶蘇的兒子。

亦有論者支持第二說,論點包括:

子嬰的遭遇、才幹及影響力並非任何屬秦二世同輩或後輩者所能企及。
《秦始皇本紀》中敘述子嬰與「其子二人」謀殺趙高,推斷子嬰年齡不當為秦始皇孫 (《李斯列傳》中所述不同)。

生平
秦始皇死後,二世胡亥即位。二世寵信宦官趙高,誅殺多位舊臣,包括李斯、蒙恬等人。當二世準備加害蒙恬時,子嬰曾勸阻二世,但二世不聽。

二世在位三年,被趙高所殺。趙高欲自立為王,但發現群臣並不支持,於是迎立子嬰繼位。趙高聲稱民變起後,秦地比統一前更小,故子嬰不能稱「皇帝」,而只能稱「王」。

子嬰即位五天後便定計殺死趙高,並隨即把他的家人全部處死。《史記》指趙高企圖招引起義軍到咸陽及承諾殺死全部秦朝宗室,子嬰知道後先下手把他殺死。

率領其中一支秦末起義軍進入關中的劉邦在到達灞上後派人勸子嬰投降,並得到子嬰的同意。子嬰用繩綁縛自己,並攜同皇帝御用物品 (包括玉璽和兵符) 親自到劉邦的軍前投降。子嬰共當了 46 天秦王。

秦朝在子嬰投降的一刻正式結束。劉邦並沒有處死子嬰,而是把他交給隨行的吏員看管。

一個多月後,項羽亦率領大軍到達關中。劉邦的部將曹無傷向項羽稱劉邦將以子嬰為相而自立為關中王,結果項羽設下了鴻門宴。項羽入咸陽城後,立刻殺死子嬰,並進行了大屠殺。
2007-03-10 3:24 am
父子...
2007-03-09 11:56 pm
子嬰身世之謎

--------------------------------------------------------------------------------

  秦始皇死,二世胡亥即位,趙高又殺二世,立秦王子嬰;子嬰不滿趙高專權,殺趙高;隨後,劉邦攻咸陽,子嬰投降;項羽入咸陽,殺子嬰。在秦朝的歷史上,子嬰其人有一定的歷史地位,但他的身世卻一直沒有弄清。最早記載子嬰事跡的《史記》,對子嬰其人,就有三種不同的說法:一是"二世之兄子"說,《秦始皇本紀》:"立二世之兄子子嬰。子嬰立,刺殺高,夷三族。"二是"始皇弟"說,《李斯列傳》:"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三是二世兄說。這三說當中,"二世兄子"一說較為流行。從東漢班固一直到近現代,多采用這一說法。就連近幾年修訂出版的《辭海》和《辭源》這兩部著名的大辭書,也都一致認為子嬰是二世兄子,並指出是扶蘇之子。
  看來"二世兄子"一說大勢所趨,已成定論。細究史實,其實不然。這是因為,第一,從年齡上推算看,如果子嬰為二世兄子,即二世的侄子,也就是秦始長子扶蘇的長子。秦始皇只活了51歲,假設他18歲生扶蘇,扶蘇18剛生子嬰,到秦始皇死時,子嬰也只14歲。胡亥在位3年,到了嬰繼胡亥為秦王時,最大也不過17歲而已,而《史記》卻有幾處記載著子嬰被趙高立為秦王時,曾與其子商量誅殺高事。如《秦始皇本紀》記趙高立子嬰為秦王時說令子嬰齋,當廟見,受玉璽。齋五日,子嬰與其子二人謀曰"。從這條材料可見,子嬰不僅有兩個兒子,而且年齡已不小,已能參與一道商量誅殺趙高之事。如此看來,子嬰為秦始皇孫,是"二世兄子"這一說只能予以否定。第二,從社會地位來看也不相稱。如果子嬰是秦始皇之孫、二世兄子,定大不過17歲,一個17歲的少年,在社會上決不會有如此那樣良好聲譽的。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趙高在謀殺二世另立新君時說:"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嬰。子嬰仁儉,百姓皆載其言。"在這裡,趙高的話可能有誇大之處,不可全信,但是如果沒有一點根據,恐怕也不能憑空那麼說百姓皆載其言"雖不儘然,但是子嬰在當時的統治階級中是具有一定影響的知名人物,似乎是可信的。第三,從對字文記載的正確理解來看,也不足為證。明確記載子嬰為二世兄子的,只有《史記·秦始皇本紀》那一條材料,別處未見有相同記載。至於《六國年表》所記:"趙高反,二世自殺,高立二世兄子嬰。子嬰立,刺殺高,夷三族。"在這段話中,把"二世兄子嬰"理解為"二世兄的兒子名嬰的"顯然是不正確的。在此,"子嬰"是作為一個名提出來的,而不能把"子嬰"二字拆開,分別作"名嬰"和"兒子"講。因為從上下文看,"立二世兄子嬰"和"子嬰立"是緊接著的。顯然"子嬰"在文句中是作為整體而言的。又如《史記·李斯列傳》始皇弟條下,《集解》說:"一本日召始皇弟子嬰,授爾璽"。始皇在這裡,要引"一本曰,"就是認為另一種本子提供了弟的名字。可見,在文字記載中也只有一條孤證說子嬰為二世兄子,其他記載都不能作為該說的憑證。通過上面的分析,子嬰決不可能是秦始皇之孫、二世的兄子,所以第一說是應該否定的。
  再看子嬰為"二世兄"說。《史記·六國年表》記子嬰為二世兄是比較明確的,但是僅此一條材料而已,還未見其他相同的記載。所以僅憑這一點,還不能充分肯定它就是正確的。結合其他有關的情況分析,這一說也是有問題的。雖然,從年齡來說,如為二世兄,必在20歲以上,最大可能30歲左右,可能有10多歲的兒子,與其子謀殺趙高的事,勉強可以說得過去。但是,從當時的政治形勢、以二世當政後排斥異已大肆殺戮自己的諸兄來看,那是站不住腳的。我們知道秦始皇在世時並沒有確定皇位的繼承人。按照傳統的習慣,長子扶蘇應當是法定的繼承人,然而由於秦始皇對扶蘇的某些不滿,把扶蘇打發出去作監軍,因而並未明確宣佈扶蘇為法定的繼承人。只是到了病危之時,非要確定繼承人不可的時候,秦始皇才勉強決定扶蘇為繼承人。然而由於秦始皇倉促在沙丘病死,趙高、胡亥與李斯合謀改變秦始皇的遺詔,另外偽造遺言,立胡亥為太子。這樣胡亥就奪得了帝位,做了二世皇帝。據《史記·季斯列傳》所載,秦始皇有二十余子,扶蘇是長子,胡亥是少子。然《集解》雲二世是秦始皇的第十八字。"從這段話來看,胡亥乃始皇第十八子,不一定是最小的。他之上有17兄,如果按照輩分次第當權的話,那麼輪不他頭上的。於是他只有通過陰謀手段,以達到奪取皇位的目的。這樣做必然會引起其他人的不滿,加劇爭奪權力的鬥爭。面對這種政治形勢,胡亥聽信趙高之意,對諸公子進行了大規模的殺戮。被二世殺害的諸公了,連扶蘇在內,達23人之多。子嬰如果是二世之兄的話,他又何能倖免!甚至在二世誅殺大臣之時,他還能向二世進諫,而後平安無事,這不是很奇怪的嗎?因此,子嬰為二世之兄一說,是和當時的政治形勢矛盾的,因而也是應當否定的。
  余"始皇弟"一說,究竟如何呢?從現有的材料看,此說比較合乎情理。雖然這一說法也僅見於《史記·李斯列傳》但是結合其他材料一起分析,看不出有什麼大的矛盾。首先,從年齡看,作為始皇弟,有比較大的兒子,可以一起謀劃誅殺趙高之事,這在情理中。其次,關於向二世進諫之事,他作為二世的叔父,自然可以提出不應當殺蒙氏的問題。雖然是臣子之屬,但畢竟是長輩,所以從諫辭的口氣看,也是一致的。從凱覦皇位來說,在當時傳位是父死子繼的情況下,作為始皇的弟弟,是同有資格參加爭奪的,因而對胡亥不構成直接的威脅,所以他就敢於進諫,而不會冒很大的風險。雖然二世滅大臣而遠骨肉"的情況下,也會殺戮一些較疏的反對他的親屬,但那畢竟不是主要敵人。最後,趙高逼死二世以後,把子嬰抬出來繼承王位,說明子嬰在當時的統治者中間,還多少有一些號召力,可以起到趙高所不能起的作用。子嬰不願做趙高的傀儡,毅然設計謀殺趙高,奪回了全部統治權力。可見,子嬰的謀略和膽識,已久經沙場十分老到,不是一般的平庸之人可比,因而作為秦始皇之弟應該是比較相稱的。


收錄日期: 2021-04-18 20:59: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09000051KK0014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