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個人最喜歡 : 趙雲, 三國猛將之王當之無愧
其他人之描述:
<武功之王>
呂布 : 在群雄伐董卓之戰,三英(關羽,張飛,劉備)都只能與呂布打成平手,可見他武功之高
<膽識之王>
趙雲 : 在襄陽逃離戰,為救劉襌單人匹馬勇闗百萬敵軍拯救其少主;年過花甲,仍自薦為諸葛亮北伐為先鋒且屢立戰功
<智慧之王>
諸葛亮 : 不用多介紹,公認在三國中最聰明及最有遠見,善於玩弄對手於股掌之中(e.g.周瑜,司馬懿),以一己之力為劉備建立蜀國, 八陣圖,空城計,霧中借箭和七擒七縱等事跡街佑巷聞
<忠義之王>
關羽 : 他對義兄劉備盡忠,曾經千里走單騎為求跟隨劉備而放棄曹操所給高薪厚職,盡顯忠心;在赤壁之戰,為報曹操對自己之遇的恩,不論是否犯軍紀也放走敵人曹操,盡顯義氣;所以現今在黑白二道均視其為忠義之代表
<恐嚇之王>
張飛 : 論面形恐嚇之勢已經冠絕三國,不怒以威,令人恐懼三分,而在襄陽逃離戰中,一人喝斷長板橋嚇退曹操百萬軍(當中一喝曾令敵軍人仰馬翻)
<真誠之王>
魯肅 : 經常夾於諸葛亮和周瑜之中,雖然多次被諸葛亮玩弄,但仍以真誠及信任對待諸葛亮為其與孫權談判,所以為孫權,周瑜,諸葛亮和劉備信任(兩方均為其友)
<暴君之王>
董卓 - 與周紂王一樣,喜歡暴力,視人命如無物,曾火燒洛陽,殺人如麻
<低能之王>
劉襌 : 無能,膽小怕事.曾因中了敵人計謀而令諸葛亮北伐軍撤軍(該次為五次北伐中最有機會平反中原之戰);且投降後只理享樂,不理復國之事(成語:樂不思蜀),可見其為千古出名無能之輩
2007-03-09 15:01:22 補充:
趙雲是常山真定縣人(今石家莊之北)。后漢群雄並起時,他由郡人推舉,帶一小隊地方武裝,投入公孫瓚麾下。就在公孫瓚處遇見劉備,兩人一見如故,從此結下深交。他看見公孫瓚是個不能共圖大事的人,就借口兄長去世,還鄉去了。后來袁紹消滅公孫瓚,劉備又投入袁紹幕下,趙雲于是追隨劉備,成為劉備的主騎。
2007-03-09 15:03:54 補充:
由于他是負責警衛工作,在劉備大敗于長阪時,他就有保衛甘夫人和劉阿斗的責任。他出生入死,終于保全了甘夫人和后主,立下汗馬功勞。后來,孫權把妹子孫夫人嫁給劉備。孫夫人帶來的一批東吳吏卒,驕橫不法,連劉備也無可奈何,于是特派趙雲主持“內事”,使東吳吏卒不敢再肆無忌憚。孫夫人還吳,把阿斗也挾帶走了。趙雲同張飛攔截長江,奪回阿斗,又立下一次大功。他生平處事謹慎,考慮周到。平定桂陽時,桂陽太守趙范被迫投降,卻擺了個美人計,要把寡嫂樊氏嫁給趙雲。當時有人好心勸他接受。趙雲卻說︰“趙范被迫投降,其心難測。天下美婦人不少,何必找這麻煩。”后來趙范果然逃走,趙雲卻絲毫不受牽累。
2007-03-09 15:04:25 補充:
趙雲在大原則上更是把握得很緊。劉備平定益州時,許多人都建議把成都的住宅和城外園地桑田分賜有功將士。獨有趙雲反對。他說︰“從前霍去病說過︰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國賊曹操尚在,我們理應淬礪奮發,力求進取,決不是享樂的時候;而且益州人民飽受戰爭痛苦,也應把田宅歸還他們,使他們安居樂業才是。”這種見識,比之“老子出生入死,為的是什么來著”的人,相距何止千萬裡﹗
2007-03-09 15:04:45 補充:
再有一件事,更可以看出他能從大處著眼。那事在關羽兵敗身死以后,劉備痛恨孫權,傾全國之力,要討伐東吳。趙雲當時苦諫說︰“國賊是曹操,不是孫權。如果先滅了魏,孫權自然歸附,不用再煩刀兵,曹丕卻篡漢自立,這正是我們激勵人心,伸張正義的時候。應該早日進攻關中,占據河、渭上流險要之地,關東義士,一定起來響應。若與東吳開戰,兵勢一交,不能馬上解決,得利的只是曹丕罷了。”這一番分析,真是明白犀利。可惜劉備不聽,卒至兵敗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