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王羲之的生平、事蹟~~~~~~

2007-03-09 6:36 am
求王羲之的生平、事蹟~~~~~~~

回答 (6)

2007-03-09 11:57 pm
王羲之

王羲之(321─371,一作303─361),字逸少,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東晉書法家、文學家。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出身門閥世族。羲之素性坦率,當太尉郗鑑派門生到王導家選女婿時,導令就東廂遍觀子弟。門生歸,謂鑑曰:「王氏諸少並佳。然聞言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東床袒腹食,獨若不聞。」鑑曰:「此正佳婿也!」訪之,乃是羲之,遂以女相嫁。故後世稱女婿為「東床」。王羲之少有美譽,朝廷公卿皆愛其才氣。曾為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王右軍,另有「書聖」之稱。


王羲之寫字換鵝

王羲之是東晉時一位著名的書法家,他自小就開始學習書法。據說就連他平時走路,也隨時用手比劃著在身上練字,日子久了,連衣服都劃破了。

為練得一手好字,王羲之整天都在書房裡練字,甚至廢寢忘食。有一次,王羲之的妻子給他送來饃饃和蒜泥,但他只顧練字,連頭也沒抬。過了一會,妻子又到書房裡來,見王羲之手裡拿了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滿嘴烏黑的模樣,不禁笑了起來,王羲之一看手中沾了墨汁的饃饃,才知道原來自己錯把墨汁當蒜泥,也不禁哈哈大笑。

由於長期苦練,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已達到很高的境界,時人十分喜愛他寫的字,均希望得到他的筆跡。當時山陰地方有個道士就很喜歡王羲之的書法,很想請他寫一本《道德經》,但又怕王羲之不答應,於是便想出一個巧計。他聽說王羲之最喜歡白鵝,故就特地養了一群優質的白鵝,並故意把白鵝放在王羲之經常經過的地方。一天,王羲之經過山陰,看見那群白鵝,十分喜歡,便問道士可否賣那群鵝給他,但道士故意說:「這些白鵝是不賣的,先生如果真的想要,就請抄一本《道德經》來交換吧。」王羲之聽了,一口答應,並很快抄好了一本《道德經》與道士交換,由此可見他喜愛白鵝的瘋狂程度。
2007-03-09 7:51 pm
王 羲 之 ( 3 0 3 ─ 3 6 1 ) 中 國 東 晉 書 法 家 。 字 逸 少 , 琅 琊 臨 沂 ( 今 屬 山 東 ) 人 , 後 移 居 會 稽 山 陰 ( 今 浙 江 紹 興 ) 。 出 身 天 師 道 世 家 。 曾 任 右 軍 將 軍 、 會 稽 內 史 , 故 後 人 稱 之 為 王 右 軍 。


相 傳 王 羲 之 7 歲 學 書 , 1 2 歲 讀 前 人 筆 論 。 少 時 曾 學 衛 鑠 , 後 渡 江 北 遊 名 山 , 見 到 李 斯 、 曹 喜 、 鍾 繇 、 梁 鵠 等 著 名 書 法 家 的 書 跡 , 又 在 洛 陽 看 到 蔡 邕 書 寫 的 張 昶 《 華 岳 碑 》 開 始 意 識 到 自 己 的 不 足 。 于 是 遍 學 眾 碑 , 書 藝 大 進 。 王 羲 之 所 處 的 時 代 , 楷 書 逐 漸 成 熟 , 草 書 得 到 發 展 。 他 在 此 基 礎 上 , 又 博 採 眾 長 , 一 變 漢 魏 以 來 質 樸 、 淳 厚 的 書 風 , 而 創 造 了 妍 美 流 變 的 新 風 格 , 把 草 書 推 向 全 新 的 境 界 。 王 羲 之 的 行 草 書 最 能 表 現 雄 逸 流 動 的 藝 術 美 。 《 晉 書 》 稱 其 書 法 為 古 今 之 冠 , 論 者 稱 其 筆 勢 , 以 為 漂 若 浮 雲 、 矯 若 驚 龍 。 由 于 其 在 書 法 上 的 成 就 和 貢 獻 , 被 後 世 譽 為 書 聖 。


王 羲 之 的 墨 跡 流 傳 到 今 天 的 大 都 為 響 拓 勾 摹 本 。 其 中 著 名 的 有 《 姨 母 帖 》 、 《 初 月 帖 》 、 《 寒 切 帖 》 、 《 平 安 帖 ‧ 何 如 帖 ‧ 奉 橘 帖 》 、 《 快 雪 時 晴 帖 》 、 《 上 虞 帖 》 、 《 都 下 帖 》 、 《 七 月 帖 》 等 。 《 蘭 亭 序 》 為 王 羲 之 的 代 表 作 。 其 書 法 遒 媚 勁 健 , 非 常 美 觀 , 流 傳 至 今 的 有 各 種 摹 本 和 刻 本 。 王 羲 之 的 小 楷 有 《 樂 毅 論 》 、 《 東 方 朔 像 贊 》 、 《 黃 庭 經 》 等 到 多 種 , 因 屢 經 傳 摹 翻 刻 , 是 否 是 王 書 原 貌 , 已 很 難 斷 定 。
2007-03-09 6:45 am
王 羲 之 ( 321 -- 379 ) , 字 逸 少 , 世稱 王 右 軍 祖 籍 瑯 琊 臨 沂 (今 山 東省 臨 沂 縣 )人. 住 在 會 稽 山 陰 (今 浙 江 省 紹 興 縣 ) . 父 官 淮 南 太 守 . 王 羲 之 小 時 候 很 聰 明 , 博 學 又 善 書 法 , 在 當 時 很 有 名. 初 為 秘 書 郎 , 征 西 將 軍 庾 亮 引 為 參 軍 , 累 遷 長 史 . 後 任 寧 遠 將 軍 , 江 州 刺 史 . 復 任 護 軍 將 軍 , 遷 右 軍 將 軍 , 會 稽 內 史 . 在 會 稽 救 荒 愛 民 . 性 恬 退 , 不 喜 歡 作 官 . 永 和 十 一 年 , 因 與 揚 州 刺 史 王 述 不 和, 稱 病 離 郡, 時 年 三 十 五 . 他 信 道 教 , 去 官 以 後 , 就 交 結 方 外 名 士 , 遊 山 玩 水 , 採 藥 服 食 .


他 的 書 法 , 最 初 學 衛 夫 人, 以 後 渡 江 遊 名 山 , 見 到 名 家 書 法 . 他 的 書 法 精 絕 , 是 中 國 著 名 的 書 法 家, 尤 其 是 行 書 , 後 人 稱 為 書 聖 . 他 的 文 章 也 寫 得 很 好, 清 新 疏 朗 , 情 韻 綿 邈 , 不 帶 魏 晉 以 來 的 排 偶 習 氣 . 一 些 書 箋 雜 帖 , 或 敘 家 常 ,或 申 心 情 , 雖 然 三 言 五 語 , 多 具 自 然 灑 脫 , 風 神 搖 曳 的 特 點 .原 有 集 10 卷 , 已失 . 張 溥 輯 有 < 王 右 軍 集 > 2 卷 , 見 < 漢 魏 六 百 三 家 集 > .


王羲之去世時五十九歲,他活了五十八年,這一點史書有明確記載,沒有什麼爭議。關於王羲之的生卒時間,卻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認為生於公元三○三年,卒於公元三六一年;一種認為生於公元三二一年,卒於公元三七九年,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生於公元三○七年,卒於公元三六五年。王羲之到底生於何年卒於何年,只能在與他同時代人的比較中尋找答案了。

公元三五五年即永和十一年,王羲之因恥居王述之下而辭去會稽內史之職。王羲之原與王述齊名。此前,他與他的兒子們說過:「吾不減懷祖,而位遇懸邈,當由汝等不及坦之故邪!」這裡說的「懷祖」便是王述,「坦之」便是王述的兒子。王羲之何出此言不得而知,但從中可以看出,他的兒子凝之徽之獻之,與王述的兒子王坦之是同輩人。

公元三七三年,簡文帝駕崩之時,桓溫「大陳兵衛,將移晉室」,因謝安及王坦之同為晉室重臣,桓溫「呼安及王坦之,欲於坐害之」,面對這種危機,「坦之甚懼,問計於安。安神色不變」,後與桓溫相見,「坦之流汗沾衣,倒執手版(板)」,而謝安從容就席。史家於是說:「坦之與安初齊名,至是方知坦之之劣。」王坦之既與謝安齊名,可見謝安與他也是同輩人。

這當然不是說謝安與王坦之以及王凝之等人間的年齡無甚大的差別。《晉書》記載,王獻之「嘗與兄徽之、操之俱詣謝安,二兄多言俗事,獻之寒溫而已。既出,客問安王氏兄弟優劣,安曰:『小者佳』客問其故,安曰:『吉人之辭寡,以其少言,故知之。』」據此情狀分析,謝安比王羲之的這幾位兒子是要年長一截的。然而,王羲之與王述齊名,王坦之與謝安齊名,王羲之長於謝安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如果他出生於公元三二一年,則比謝安還小一歲。他既與王述齊名,比他還大一歲的謝安卻與和他兒子同輩的王坦之齊名,則肯定說不通。

以下兩點,也可以證明王羲之不可能出生於公元三二一年。

其一,《晉書》王羲之本傳說:王書「及其暮年方妙」,依據是「羲之書初不勝庾翼、郗愔」,後羲之「嘗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嘆伏」,並寫信給王羲之說:「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紙,過江顛狽,遂乃亡失,常嘆妙跡永絕。忽見足下答家兄書,煥若神明,頓還舊觀。」可見,至少在庾亮與庾翼還活著的時候,王羲之的書法已讓庾翼「深嘆伏(服)」。然而,庾亮活到公元三四○年,庾翼活到公元三四五年,倘若王羲之出生於三二一年,即使他的那封讓庾翼「深嘆伏(服)」的「答家兄(即庾亮)書」就寫於庾亮歸天的那一年,即公元三四○年,他也才十九歲。永和九年(即公元三五三年)蘭亭雅會之時,王羲之寫出了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算一算,他也才三十二歲,這能說是「暮年方妙」乎?

其二,王羲之在永和十一年辭官時對他的兒子們說的那些話,是責怪他的兒子們在仕途之上不如王坦之有作為的。他有七個兒子,知名者五人,老大玄之早就不在人世,其餘依次為凝之徽之操之獻之,最小的是王獻之,那年十二歲。倘若王羲之出生於公元三二一年,他辭官時才三十四歲,這就意味著,王羲之二十二歲時已有七個兒子,有沒有這種可能且不說,即使他十六歲就生兒育女,而且每年都生一個,玄之的陰壽也不過十六歲,凝之之下更不必說了,能怪他們在仕途上不及坦之麼?

綜上所述,王羲之生於公元三二一年,卒於公元三七九年之說不能成立。
2007-03-09 6:43 am
王羲之(約321-379),字逸少,東晉琅琊臨沂人。他的家族是晉代屈指可數的豪門大士族。他的祖父王正為尚書郎。他的父親王曠為淮南太守,曾倡議晉室渡江,於江左稱制,建立東晉王朝。王羲之的伯父王導更是名聞於世,是東晉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東晉的軍事統帥。琅琊王氏在東晉可謂權傾一時,熾盛隆貴。
  王羲之因為這樣的出身,一出仕便為秘書郎,後為庾亮的參軍,再遷寧遠將軍、江州刺史,最後做到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所以人們又稱他為"王右軍"。   
  王羲之為人坦率,不拘禮節,從小就不慕榮利。《世說新語》裡載有王羲之"坦腹東床"的美談。
  晉代的另一大士族郗鑒欲與王氏家族聯姻,就派了門生到王家去擇婿。王導讓來人到東廂下逐一觀察他的子侄。 門生回去後對 郗鑒匯報說: 王氏的諸少年都不錯。他們聽說來人是郗家派來選女婿的,都一個個神態矜持。只有一個人在東床上坦胸露腹地吃東西,好像不知道有這回事一樣。 郗鑒聽了,說:"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後來一打聽,知道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兒嫁給了他。
  從這則逸事上看,王羲之從小就具有曠達的性格,很少為一些小事戚戚於心。也許這就是他的書法雄渾開闊,具有自由氣象、瀟灑神態的原因之一罷。也因為這個典故,後來人們就把"東床坦腹"、"東床"作為女婿的美稱,或稱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
  王羲之因為少有美名,朝廷公卿都喜愛他的才幹,屢次征召為侍中、史部尚書等職,他都堅辭不受。他不喜當官、更喜歡清靜。但是當他不得已而任官時,他又決不尸位素餐。他在任職期間,曾對宰相謝安和參與朝政的殷浩等人發青過重要而切實的政見。他還對饑民開倉賑濟。這些都說明他不慕榮利但為人正直的品格。
  王羲之從小愛好書法。幼年時他曾跟隨姨母,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過書法。渡江後,他又學習了前輩書法大師李斯、曹喜、張芝、張昶、蔡邕、鍾繇和梁鵠等人的書法。這使他的書法融合各家所長,自成一家。再加上他的家族中擅長書法的人濟濟一堂,父輩王導、王曠、王异等都是高手,這對他的書法學習的幫助也是極為顯著的。
  王羲之對真書、草、行諸體書法造詣都很深。他的真書勢形巧密,開辟了一種新的境界;他的草長濃纖折衷;他的行書遒媚勁健。人們稱他的字"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龍跳天門,虎臥凰閣"。
  王羲之的書法刻本很多,像《樂顏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楷書作品,在中國古代書法史上都佔有重要位置。他的行草書傳世墨寶有《寒切貼》、《姨母帖》、《初月帖》等十餘種。這些墨寶雖然是唐人雙勾廓填摹本,但也都不失為難得的珍品。他的行書《快雪時晴帖》只有二十四個字,被清乾隆皇帝列為《三希帖》之首。
  《蘭亭序》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代表作。從文學的角度,它文字優美,情感曠達閑逸,是千古絕妙的好文章。從書法的角度,它被譽為法貼之冠,被各代名家悉心鑽研。
  王羲之還善於繪畫,是歷史上比較早的兼精繪畫的書法家之一。他的夫人郗氏和他的七個兒子都善於書法,是一個聞名於世的書法世家,這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尤其是他的小兒子王獻之,繼承父學,且進一步獨創天地,字畫秀媚,妙絕時倫,以至與父齊名,人稱"二王"。
2007-03-09 6:41 am
王 羲 之 ( 321 -- 379 ) , 字 逸 少 , 世稱 王 右 軍 祖 籍 瑯 琊 臨 沂 (今 山 東省 臨 沂 縣 )人. 住 在 會 稽 山 陰 (今 浙 江 省 紹 興 縣 ) . 父 官 淮 南 太 守 . 王 羲 之 小 時 候 很 聰 明 , 博 學 又 善 書 法 , 在 當 時 很 有 名. 初 為 秘 書 郎 , 征 西 將 軍 庾 亮 引 為 參 軍 , 累 遷 長 史 . 後 任 寧 遠 將 軍 , 江 州 刺 史 . 復 任 護 軍 將 軍 , 遷 右 軍 將 軍 , 會 稽 內 史 . 在 會 稽 救 荒 愛 民 . 性 恬 退 , 不 喜 歡 作 官 . 永 和 十 一 年 , 因 與 揚 州 刺 史 王 述 不 和, 稱 病 離 郡, 時 年 三 十 五 . 他 信 道 教 , 去 官 以 後 , 就 交 結 方 外 名 士 , 遊 山 玩 水 , 採 藥 服 食 .


他 的 書 法 , 最 初 學 衛 夫 人, 以 後 渡 江 遊 名 山 , 見 到 名 家 書 法 . 他 的 書 法 精 絕 , 是 中 國 著 名 的 書 法 家, 尤 其 是 行 書 , 後 人 稱 為 書 聖 . 他 的 文 章 也 寫 得 很 好, 清 新 疏 朗 , 情 韻 綿 邈 , 不 帶 魏 晉 以 來 的 排 偶 習 氣 . 一 些 書 箋 雜 帖 , 或 敘 家 常 ,或 申 心 情 , 雖 然 三 言 五 語 , 多 具 自 然 灑 脫 , 風 神 搖 曳 的 特 點 .原 有 集 10 卷 , 已失 . 張 溥 輯 有 < 王 右 軍 集 > 2 卷 , 見 < 漢 魏 六 百 三 家 集 > .


王羲之去世時五十九歲,他活了五十八年,這一點史書有明確記載,沒有什麼爭議。關於王羲之的生卒時間,卻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認為生於公元三○三年,卒於公元三六一年;一種認為生於公元三二一年,卒於公元三七九年,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生於公元三○七年,卒於公元三六五年。王羲之到底生於何年卒於何年,只能在與他同時代人的比較中尋找答案了。

公元三五五年即永和十一年,王羲之因恥居王述之下而辭去會稽內史之職。王羲之原與王述齊名。此前,他與他的兒子們說過:「吾不減懷祖,而位遇懸邈,當由汝等不及坦之故邪!」這裡說的「懷祖」便是王述,「坦之」便是王述的兒子。王羲之何出此言不得而知,但從中可以看出,他的兒子凝之徽之獻之,與王述的兒子王坦之是同輩人。

公元三七三年,簡文帝駕崩之時,桓溫「大陳兵衛,將移晉室」,因謝安及王坦之同為晉室重臣,桓溫「呼安及王坦之,欲於坐害之」,面對這種危機,「坦之甚懼,問計於安。安神色不變」,後與桓溫相見,「坦之流汗沾衣,倒執手版(板)」,而謝安從容就席。史家於是說:「坦之與安初齊名,至是方知坦之之劣。」王坦之既與謝安齊名,可見謝安與他也是同輩人。

這當然不是說謝安與王坦之以及王凝之等人間的年齡無甚大的差別。《晉書》記載,王獻之「嘗與兄徽之、操之俱詣謝安,二兄多言俗事,獻之寒溫而已。既出,客問安王氏兄弟優劣,安曰:『小者佳』客問其故,安曰:『吉人之辭寡,以其少言,故知之。』」據此情狀分析,謝安比王羲之的這幾位兒子是要年長一截的。然而,王羲之與王述齊名,王坦之與謝安齊名,王羲之長於謝安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如果他出生於公元三二一年,則比謝安還小一歲。他既與王述齊名,比他還大一歲的謝安卻與和他兒子同輩的王坦之齊名,則肯定說不通。

以下兩點,也可以證明王羲之不可能出生於公元三二一年。

其一,《晉書》王羲之本傳說:王書「及其暮年方妙」,依據是「羲之書初不勝庾翼、郗愔」,後羲之「嘗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嘆伏」,並寫信給王羲之說:「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紙,過江顛狽,遂乃亡失,常嘆妙跡永絕。忽見足下答家兄書,煥若神明,頓還舊觀。」可見,至少在庾亮與庾翼還活著的時候,王羲之的書法已讓庾翼「深嘆伏(服)」。然而,庾亮活到公元三四○年,庾翼活到公元三四五年,倘若王羲之出生於三二一年,即使他的那封讓庾翼「深嘆伏(服)」的「答家兄(即庾亮)書」就寫於庾亮歸天的那一年,即公元三四○年,他也才十九歲。永和九年(即公元三五三年)蘭亭雅會之時,王羲之寫出了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算一算,他也才三十二歲,這能說是「暮年方妙」乎?

其二,王羲之在永和十一年辭官時對他的兒子們說的那些話,是責怪他的兒子們在仕途之上不如王坦之有作為的。他有七個兒子,知名者五人,老大玄之早就不在人世,其餘依次為凝之徽之操之獻之,最小的是王獻之,那年十二歲。倘若王羲之出生於公元三二一年,他辭官時才三十四歲,這就意味著,王羲之二十二歲時已有七個兒子,有沒有這種可能且不說,即使他十六歲就生兒育女,而且每年都生一個,玄之的陰壽也不過十六歲,凝之之下更不必說了,能怪他們在仕途上不及坦之麼?

綜上所述,王羲之生於公元三二一年,卒於公元三七九年之說不能成立。

其餘兩種說法比較接近:出生於公元三○三年,則比謝安長十七歲,比支遁與孫綽長十一歲,如此,公元三五三年蘭亭雅會之時,王羲之正好五十歲。公元三五五年辭官之時,他已有五十二歲;出生於公元三○七年,則比謝安長十三歲,比支遁與孫綽長七歲。如此,公元三五三年蘭亭雅會之時,王羲之四十六歲。公元三五五年辭官之時,他也已有四十八歲。

然而,因為比較接近,也就更難斟別。
2007-03-09 6:40 am
王羲之的書法實踐,變當時流行的章草、八分為今草、行書、楷書,是書體轉換時期平地而起的高峰。


換鵝

頤和園長廊的繪畫故事王羲之愛鵝成癖,傳說是因為他喜歡觀察鵝游水時鵝掌的動作,從中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書法用腕技巧。 山陰的一名道士,希望王羲之能為他抄寫一部《黃庭經》,但是又不敢貿然提出。他獲悉王羲之愛鵝,於是精心飼養了一群白鵝,與之相贈,並提出寫經的請求,王羲之果然答應了他,工工整整地抄寫了一部《黃庭經》送給他。後來這部《黃庭經》被稱作右軍正書第二,又被稱作《換鵝帖》。該帖的宋拓本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李白的詩「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送賀賓客歸越》)既是引用了這個典故。


墨池
相傳王羲之住處附近有一小池,王羲之練完書法均在此洗筆。久之池水變成黑色,竟能直接蘸取充墨之用。[來源請求]

現存作品(含刻本、摹本)列表

二謝帖二謝帖
快雪時晴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十七帖
喪亂帖(日本皇室藏)
孔侍中帖
其書貼
頻有哀禍貼
姨母帖
馮承素摹蘭亭集序
聖教序
參考: 網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29:1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08000051KK0461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