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

2007-03-09 4:35 am
中國點睇南京大屠殺呢?請問,....

回答 (2)

2007-03-09 5:02 am
✔ 最佳答案
南京大屠殺指侵華日軍於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國首都南京之後,在南京城區及郊區對中國平民和戰俘進行的長達6個星期的大規模屠殺、搶掠、強姦等戰爭罪行。

有關南京大屠殺的過程與死傷人數至今仍有爭議,其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認定至少20萬以上,中國學者考證為30萬以上,而日本學者之研究則眾說紛紜,難有統一定論。

在中國,南京大屠殺往往是國民對日本右翼為侵略歷史翻案的關注焦點之一。在日本,公眾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卻存在著廣泛不同的情緒及觀點,尤其是日本極右翼份子,認為南京大屠殺是被誇大、甚至是憑空捏造的反日外交工具,也有人認為否認南京大屠殺是歷史修正主義、否認主義的表現。由於日本人對南京大屠殺的意見有著廣泛的分歧,因此視乎講話者的觀點,南京大屠殺可能被稱為「南京大虐殺」、「南京虐殺」、及「南京事件」等。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是中日關係中存在的重要問題之一。

南京大屠殺在日本叫做「南京大虐殺」,也叫「南京虐殺」、「南京事件」。英譯則為Nanking Massacre(南京屠殺)或Rape of Nanking(南京的洗劫、南京的強姦)等,但往往人民對其的認知遠不如對納粹的種族滅絕過程的認知。

戰爭背景
主條目:淞滬會戰及南京保衛戰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展開全面侵略中國的大規模戰爭。7月17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在廬山聲明中表示:「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全國上下掀起全民抗戰的浪潮。

同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在上海及周邊地區展開淞滬會戰。戰役初期,日軍於上海久攻不下,但日軍進行戰役側翼機動,11月5日在杭州灣的全公亭、金山衛間登陸,中國軍隊陷入腹背受敵的形勢,戰局急轉直下;11月8日蔣中正下令全線撤退;11月12日上海失守,淞滬會戰結束。

淞滬會戰結束後,中國軍隊向南京方向潰退,中國首都南京處於日軍的直接威脅之下。由於從上海的撤退組織的極其混亂,中國軍隊在上海至南京沿途未能組織起有效抵抗。中國將領唐生智力主死守南京,主動請纓指揮南京保衛戰。11月20日國民政府宣佈遷都重慶。

經過淞滬會戰三個月鏖戰,日軍也損失甚巨。日本參謀本部原計劃讓上海日軍「凱旋歸國」,並沒有進攻南京的計劃。11月7日,日本參謀本部給上海派遣軍和第十軍的命令是:「掃蕩上海附近之敵,追擊的戰線為蘇州、嘉興以東」。 然而日軍中下級軍官不願就此罷休,11月15日的第十軍軍團擴大會議達成決議:「全軍獨斷敢行,全力向南京方向追擊。」11月22日,松井石根致電多田駿:「為了儘快解決事變,要求軍部批准向南京進軍和佔領南京。」12月1日,日本參謀本部正式下達佔領南京的命令。日軍經過數月連續作戰,此時進攻上海以西數百公里的南京,幾乎沒有後勤支持。日軍軍官稱:「糧草不足就現地解決,彈葯不足就打白刃戰。」在西進途中,日軍搶劫、殺害平民、強暴婦女的暴行已經開始。

自從命令下達後,罪惡感就消失了,軍人們變成了到處偷襲搶奪穀物、家畜來充饑的匪徒。這個就地徵收的命令,使下級軍官發狂,不但搶奪糧食,並且強暴了中國婦女……對於反抗的人就以武力解決。(曾根一夫,《南京大屠殺親歷記》)

12月4日,日軍逼近南京外圍。8日,日軍佔領南京外圍陣地,已從北、東、南三麵包圍南京,此時南京守軍只剩西面的長江一條退路,然而唐生智做出「背水一戰」的姿態,一方面下令集中力量固守復廓陣地,另一方面命令銷毀長江上全部渡船,並令宋希濂三十六師看守城內通向下關的唯一通道挹江門,嚴禁部隊從此處退出。自此,南京城內守軍和平民的退路被全部切斷。10日,日軍發動全線進攻,但直到12日仍未能突破南京城防。12日晚7時,唐生智突然下令突圍撤退,自己乘保留的汽艇出逃。南京守軍瓦解,大部向下關潰退,在挹江門與三十六師發生激烈衝突,最終擊破城門逃至下關。由於渡船已經銷毀,許多難民與士兵僅試圖依靠木板渡江,最終大多凍溺江中。其他人見渡江無望,返回城內。許多士兵脫下軍裝躲入南京安全區。
2007-03-09 4:39 am
中國現在改革開放,歡迎外來投資。日本的投資遍及全中國每一個省市,但有一個城市卻沒有一家日本企業膽敢前往投資,這個城市就是南京。無論日本人怎樣否認南京大屠殺的事實,日本人始終沒有膽量重回這個他們曾經犯下瀰天大罪的城市。因為在南京各處都遍立大屠殺的紀念碑,日本企業和百貨公司實在無法找到一塊不受紀念碑陰影遮蓋的土地!

“南京大屠殺”長期以來一直被全世界公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臭名昭著的日軍暴行。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佔南京,瘋狂地開始了長達六週(有些歷史學者認為是三個月的大屠殺、三個月的小屠殺,為期長達六個月)的燒、殺、姦、掠等慘絕人寰的暴行,三十多萬名南京軍民慘遭殺害,不計其數的婦女被姦污,無數的住宅、商店和倉庫遭受劫掠,全市約有三分之一的房屋被焚毀,南京成為了惡魔肆虐的人間地獄。

事發六十年後,我有機會踏足南京這個地方,於是專程前往參觀江東門──一個大屠殺發生的主要現場──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1983年底,南京市人民政府為永久銘記這一血的歷史教訓,教育廣大人民群眾和子孫後代,籌建了紀念館,並在當年日軍各主要屠殺地點為遇難同胞立碑十五塊。1985年2月紀念館破土動工,同年8月15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四十週年時落成開放。車子甫轉入莫愁湖以西的荼亭東街,便可以看見屹立於紀念廣場上的巨大石柱,上面刻著“1937.12.13─1938.1”這個被無數同胞的鮮血染紅的日子──南京大屠殺發生的日期,永遠提醒世人不要忘記曾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恐怖大屠殺。參觀的當天恰巧是聖誕節,紀念館前的大廣場不時刮起刺骨的寒風,像不斷告訴我們這個城市的悲慘遭遇,每一位參觀者的心情都被烏雲籠罩著。沿右側拾級而上,看到紀念館牆壁上一行令人觸目驚心的黑色大字“遇難者300000”。

進入紀念館後,我們被引領觀看一套介紹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紀錄片,影片清楚紀錄了中國同胞被殘殺和日軍的行兇過程。接著,我們進入了主館,內裡陳列著有關大屠殺的種種証據和紀錄:圖片、文字、殺人武器以及日軍的行軍日記。其中一個場館安放著從江東門掘出的死難者遺骨,場館入口處的石壁上,刻有一列列遇難者的姓名。當想到他們曾經一度是鮮蹦活跳的人體時,不能不黯然神傷。腦袋立即顯示了日軍對他們施暴的景像,我不禁怒憤填膺。這一切都是那麼真實,誰能否認南京大屠殺的事實呢?

從七十年代開始,日本國內出現了一連串對南京大屠殺的翻案文章,竭力否認日軍在南京的暴行。其中主要有:鈴木明在1973年出版的《南京大屠殺的虛妄性》一書,此書其中三篇採訪報導獲得了日本《文藝春秋》的大宅壯一報導文學獎,被“大東亞戰爭肯定論”者奉為圭臬。1975年山本七平出版的《我方的日本軍》更說:“南京大屠殺是無稽之談。”1984年拓殖大學講師田中正明的《“南京大屠殺”之虛構》一書,全面否定南京大屠殺的存在,並諉過於中國,推卸侵略戰爭的責任。更嚴重的是日本文部省在1982年7月強行修改高等學校教科書,把1945年前日本對中國大陸的“侵略”,描述成“進出”。並盡量淡化南京大屠殺的暴行,為日本的兇殘罪行辯護。例如有一本教科書原文是:

在佔領南京時,日本軍隊殺死了大量中國士兵和平民,進行襲擊、搶掠和焚燒,並因南京大屠殺而受到世界的譴責。據說中國受害者達20萬人。

文部省修改後成為:

在進攻南京的混亂中,日本軍隊殺死了大量中國士兵和平民,並因南京屠殺而受到世界的譴責。

1990 年日本眾議員、前運輸大臣石原慎太郎在美國雜誌《花花公子》10月號上發表談話,公然說南京大屠殺“是中國人捏造的謊言”。10月14日人民日報立即發表了冬明寫的《謊言掩蓋不住血寫的事實》一文加以駁斥。但石原慎太郎繼續口出狂言,11月10日又對共同社記者說:“我不認為發生過所謂的(南京)大屠殺,把沒有的說成有,這不是謊言嗎?”他還說:“請去問問自民黨的政治家看,幾乎所有的人都不相信有過‘南京大屠殺’這回事。”

這一系列日本政府和軍國主義者餘孽的無恥謊言,引起了外交風波和世界輿論的抨擊,中國同胞的反應尤為激烈,香港市民也曾就日本政府竄改教科書一事進行抗議示威。不過,作為長遠計,似乎應該先做好“南京大屠殺”和抗日戰爭歷史的研究和教學,才能讓年青的一代認識日本侵略中國的暴行。因為對兇殘敵人的無知,只會招致悲慘的後果!

現在讓我們看看的窮兇極惡的日軍如何在南京進行滅絕人性的暴行吧!

二、何謂“大屠殺”?
1937 年12月18日《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第一次向世界報導了南京大屠殺的暴行,那是日軍佔領南京的第五天。該報記者蒂爾曼‧德丁(F Tillman Durdin另譯作都亭)在日軍佔領南京三天後離開。他從上海發出幾則電訊,報導了日軍的“整個暴行和野蠻行徑”。與此同時,留在南京組織難民救濟工作的一些外國人在給上海友人的信件中,也描述了日本士兵的瘋狂劫掠、強姦和屠殺。《曼徹斯特衛報》(Manchester Guardian)的通訊員田伯烈(H J Timperly)在1938年撰寫的《戰爭意味著甚麼:日本恐怖在中國》(What war means: the Japanese terror in China; a documentary record)一書,收錄了若干這類信件,嚴厲譴責日軍的獸行。[1] 此外,從淪陷區南京死裡逃生的人對當時的傳播媒體講述了他們的可怕經歷,戰時許多中國報刊雜誌都已登載了這些日軍暴行情況。雖然無法準確統計遇難者的數字,但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暴行己震驚了世界,令人髮指。[2]

何謂大屠殺?大屠殺的英文是“massacre”,即毫無差別地殺死很多人的意思。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卡金森林的屠殺”,是德、蘇兩國軍隊屠殺了4500名波蘭官兵的血腥暴行,目前尚在爭論誰應為此事負責。南京大屠殺事件,被稱為南京暴行“atrocity”,這是包括屠殺一般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的更嚴重罪行。日軍在南京有組織、有計劃地殺害了許多降兵、戰俘和便衣兵,殺害已經放棄武器及沒有抵抗意思的人。這不僅違犯國際公法,更是不人道的。再者,把逃入難民區穿便服的兵役適齡者挑出來當做便衣兵來處決,這些人並不適用於陸戰法規的游擊隊,只是怕死逃往難民區的不抵抗士兵,不經審訊法律程序,就把他們毫無差別地予以處決,這當然是屠殺。

“南京大屠殺”是指日軍在進攻和佔領南京時,對中國軍民施行殘暴行為的總稱。它象徵了日本侵華戰爭的侵略性和殘酷性。日本未經宣戰,單方面發動侵略,攻佔中國首都,使當地居民陷入空前的災難之中。南京作為國民政府的首都,是一個擁有百餘萬人口的大城市,因被長江環繞,與外部的聯繫斷絕,故南京可以說是在日軍“封鎖”狀態下佔領的。日軍佔領南京後所施行的殘暴行為,持續近三個月之久。

南京失陷時尚有數十萬市民,日軍對這些非戰鬥人員,極盡虐待、殘殺、強姦、掠奪、縱火之能事。令人髮指的是,很多沒有直接參加戰鬥的婦女、老人、幼童、嬰兒,也成為了日軍屠刀下的犧牲品。那些自以為有病、傷殘而可以獲得敵人可憐而放棄逃難的人,同樣成為了屠殺的對象。

日軍對“陸上孤島”的南京實行了長期的完全包圍和佔領,因此殘留在南京的數十萬市民的衣、食、住等生活條件和生產手段均遭到破壞,蒙受了不亞於被強姦和殺害的痛苦。[3]

三、南京大屠殺概況
1936 年底,華北重鎮北平及天津已被日軍所包圍,北平的東、西、北三面,都被日軍或偽滿的軍隊控制,僅西南方尚有中國軍隊駐防,平漢路上的蘆溝橋遂成為北平通往內地的唯一要道,日本如控制蘆溝橋便可孤立北平。日軍於是以蘆溝橋為突破點,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爆發,日軍突襲宛平城,中國第二十九路軍奮起抵抗,揭開了抗日戰爭的序幕。7月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長蔣介石在盧山講話,表示中國的抗戰決心。8月7日,國防會議決定全面抗戰。當時日軍的戰略是“速戰速決”,預期在三個月內即可滅亡中國;中國的戰略則是以空間換取時間,打長期消秏戰,一面抗戰,一面擴軍,力圖積小勝為大勝。



 
戰爭剛開始,日本便調動精銳部隊攻佔北平和天津。8月13日,進攻上海,中國動員五十萬軍隊頑強抵抗,力戰至11月,部隊傷亡慘重,高達三十餘萬人,於是被迫撤離上海。經過三個月的淞滬會戰,華軍主力部隊喪失百分之七十,無法再遏止日軍推進,預設的長江至蘇州,嘉興及江陰至無鍚的國防線失守。日軍二十萬分兵六路迫向南京,一路殺人放火、姦淫虜掠,無惡不作。松江城、蘇州、無錫、常州(武進)、鎮江等長江下游三角地帶均被屠殺毀滅。日軍第13師團一部連同第11師團之一部編成天谷支隊在鎮江北渡長江,先取揚州,然後西向迂迴南京對岸之浦口。第13師團第65聯隊組成山田支隊沿長江南岸直趨下關。
補充時間:2006-11-18 10:34


冇位寫,請自己睇:http://teacher.lwlc.edu.hk/schfac/libr/7708.htm
補充時間:2006-11-18 10:36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43: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08000051KK0379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