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飾 5分!! 急!!

2007-03-09 4:08 am
有冇民族服飾嘅資料 、圖片 、網頁......
世界上任何民族都可
(例:和服~曰本 韓服~韓國......)

回答 (2)

2007-03-09 4:11 am
✔ 最佳答案
蒙古族(簡介)

蒙古族文化由來已久,其食、衣、住、行皆有其獨特風格。在服飾上因需適應其所居之地形、氣候,故發展成特有的服裝藝術。

蒙古民族服飾,是蒙古民族傳統文化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從上古到蒙古汗國,從元、明、清到現在,隨著歷史的發展,歷代蒙古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經驗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並不斷吸收兄弟民族服飾之精華,逐步完善和豐富自己傳統服飾的服飾種類、款式風格、面料色彩、縫製工藝,創造了許多精美絕倫的服飾,為中華民族的服飾文化增添了燦爛的光輝。

蒙古族其中又細分為各種不同的盟旗,例如布里雅特、烏喇特、察哈爾、鄂爾多斯、土爾扈特....等。服飾上更加有所變化,呈現浪漫多變的遊牧民族風情。

滿族(簡介)

滿族,主要分佈在東北三省,遼寧省為最多,少部分散居在全國各大中城市。滿族歷史悠久,可追溯到2 0 0 0 多年前的肅慎人。肅慎人,是滿族的最早祖先。遼、宋、元、明幾個朝代則稱"女真"。長期生活在長白山以東、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的廣闊地區。1 6 世紀後期,努爾哈赤崛起,以女真人為主體融合了部分漢人、蒙古人和朝鮮人,形成了一個新的共同體滿族。

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滿族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滿文是1 6 世紀末參照蒙古文字母創製的。後又在借用的蒙文字母上加"圈"加"點",稱之為"有圈點的滿文"或"新滿文"。由於清代以來大量滿族遷入中原地區,在經濟、文化、生活上與漢族交往密切,滿族人民逐漸習用漢語文。

滿族主要從事農業。散居城市的滿族人大多從事工業和文化科學事業。在歷史長期發展進程中,滿族同胞對祖國的締造和文化的發展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旗袍是現代流行服裝之一,在國際服飾櫥窗裏,享有很高的盛譽。它是從滿族古老的服裝演變而來的。旗袍,滿語稱"衣介"。古時泛指滿洲、蒙古、漢軍八旗男女穿的衣袍。清初衣袍式樣有幾大特點:無領、箭袖、左衽、四開衩、束腰。在滿族南遷遼沈,入中原後,與漢族同田共耦,受漢族"大領大袖"服飾的影響,由箭袖變成了喇叭袖,四開衩演變為左右開衩。4 0 年代後,受國內外新式服飾潮流的衝擊,滿族男性旗袍已廢棄,女性旗袍由寬袖變窄袖,直筒變緊身貼腰,臀部略大,下擺回收,長及踝﹐逐漸形成今日各色各樣講究色彩裝飾和人體線條美的旗袍樣式。由於旗袍非常適合中國婦女的體形和賢淑的個性、民族的氣質,後來這一源於滿族的傳統服裝漸漸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朵一奇葩,受到國內外婦女的青睞和讚賞。..................
http://www.chiculture.net/1303/html/b04/1303b04.html
2007-03-09 4:19 am
蒙古族(Mongo)

蒙古族是位於內蒙古的少數民族。蒙古族遊牧於中國北部廣闊的大地上,形成了獨具魅力的草原文化,其服飾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一年四季都穿水袍,俗稱「蒙古袍」。女性的蒙古袍比較緊身,以顯示女子身材的曲條和健美。

佩戴首飾和戴帽是蒙古族人的普遍習慣。腰帶則是蒙古族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扎腰帶既能防風抗寒,騎馬時又能保持身體穩定,而且還是一種漂亮裝飾。

蒙古靴分布靴和皮靴。布靴柔軟輕便,皮靴防水抗寒。


維吾爾族(Uygur)

維吾爾族世代繁衍在中國的西北部新疆。由於氣候和傳統,
新疆各民族的男子幾乎四季都戴帽子,女子愛披頭巾。

與漢文化傳統不同,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重視歌舞,視歌舞為正業、本業,無論男女都必須從小學習。

維吾爾族男子愛戴繡花小帽和皮帽;因為帽子各有特色,新疆居民根據帽子就可辨別對方的民族和居住地區。穿靴子也是新疆各少數民族一大特點。靴子一般是黑色長筒皮靴,男靴後跟較低,女靴均為高跟,北疆牧民冬天愛穿特別暖和的氈筒(氈靴);若遇下雨下雪或出門走訪親友時,維吾爾群眾又愛在靴子外面再穿一隻黑色膠套鞋,走路時防雨,進門做客就脫下套鞋,以免踩髒主人家的地毯或鋪氈。

維吾爾族男子愛穿圓領開襟長祫(衣半),,下穿長褲,束腰帶。冬天愛穿大皮氅,繫一條白布腰帶,隨身攜帶的小刀拴在腰帶上,細小物品揣在胸前或裹在腰帶裡,這是西域的古老裝束。

耳環、項練、手鐲和戒指,為新疆少數民族婦女四種不可缺少的裝飾物,幾乎人人都有,而且平時有平時戴的,節慶又有節慶時戴的。此外,頭上有頭花、髮梳、髮夾、髮針,領口有領花,胸前有胸針、胸花等,視季節、髮式、衣著式樣的不同而靈活佩戴。為了便於戴耳環,維吾爾族的姑娘七、八歲就要穿耳洞,梳小辮。

維吾爾族男女外出時,尤其在節日、歌舞時必須戴花小帽。這種小帽俗稱「朵帕」,不僅是裝飾品,還是貴重物品。


西藏藏族(Tibetan)

藏族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除了一部分分布在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省外,大約46%左右居住在西藏。

藏族女子有典型的頭飾,青年女子多將辮子中央彩帶盤在頭上,成一彩辮頭箍,俏麗活潑。在藏族,女子平時穿斜領衫,腰間繫腰帶,其衣衫的主體多用單一的色調,在其袖口及領邊則以多種顏色拼接裝飾,頗具特色。藏族的服裝主要是傳統藏服,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褥衣,腰前系一有彩色花紋的圍裙。

藏族同袍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哈達」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至三十百米,長約一至二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表敬意。

 

附加資料:什麼是 「曬佛節」﹖
「西藏曬佛節」又稱「西藏展佛節」俗稱曬大佛。浴佛的起源,是因傳說中的佛陀降生時,九龍吐水洗浴全身,因此後世僧徒萬眾齊集,瞻仰佛容,聽經受法。

藏人認為一睹佛容可以累積無上功德,所以西藏各大寺院會在各種節日及慶典舉行曬佛活動。

西藏許多佛寺都藏有巨幅堆繡佛像,有的長達四、五十米。這些巨幅布畫和錦緞織繡佛像的做工精緻、色澤鮮艷,藝術價值很高,有的還是國家的國寶。

為了讓善男信女者觀瞻,朝拜佛像,有的寺院還修築巨大的曬佛臺。無數信徒,整裝敬禮,觀瞻佛容,場面宏偉壯觀。


彝族(Yi)
彝族是世居四川最大的少數民族。1990年人口達170萬以上,其中90%左右生活在四川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

彝族是個聰明、智慧的民族,他們用靈巧的雙手裝扮自己,加上彝族的支系眾多,各地的服飾均各具特色。因而,在中華民族裡,彝族的服飾最多姿多采。

川滇大小涼山的彝族,男子穿大襟右衽、窄袖上衣,下 著長褲,女子上著大襟右衽衣,下著百褶裙。雲南、貴州、廣西等地的彝族,男子穿對襟上衣,著長褲,女子穿大襟上衣,著長褲。

彝族人具有尚黑、敬火、尚武的傳統文化心態,在其服飾中也有反映,彝族人以黑為美,以黑為貴。

雲南25 個少數民族,彝族是其中之一個。這些少數
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節日:正月、景頗族有「目腦縱歌」;三月、白族有「三月街」;四月、傣族有「潑水節」;六月、彝族有「火把節」;還有那些「踩花山」、「插花節」、「盍什節」等等,真是數也數不完。

 

附加資料:什麼是彝族的「火把節」﹖

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日是涼山彝族的盛大節日火把節。在火把節期間,人們舉火把四遊之後,又集中在一起點燃篝火,圍坐喝酒、唱歌、跳舞,一直嬉鬧到天亮。青年男女則以火把「接火」,點燃愛情火花,撥動月琴,起舞對歌,彼此有情便成雙成對離開,找幽靜地方談情說愛。翌晨,青年們紛紛回家,老人則把火把灰渣掃攏,送往僻遠的荒野。有些地方到第三天將火把集中到十字路口上焚燒,表示火把節慶祝活動的結束。我們學校舞蹈組便曾以彝族火把節為題材出過舞蹈的。

右面的照片是我們學校出過的彝族火把節舞蹈︰「節日的火把」的服裝。


普米族(Pumi)
普米族居住於雲南西北和四川部份地區。普米婦女身穿大襟白色上衣,外套綴有大銀扣的黑褐色花坎肩,下穿百褶長筒裙或長褲,繫一條寬彩色腰帶,背上披一塊白色長毛羊皮。喜愛戴銀耳環,以及各種珠飾、手鐲、項圈、戒指等。已婚婦女頭上紮黑布包頭,姑娘們用天藍色布包頭。男子上穿白、藍、黑色麻布短衣、外套白羊皮坎肩,下穿長褲,也喜用黑布包頭。


傣族(Dai)
雲南省傣族1994年人口106.23萬,約占全省總人口的2.77%,主要聚居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容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等地。那裡的山川秀麗,四季常青,一派亞熱帶風光,在大片原始林中棲息金絲猴、孔雀等珍禽異獸,傣族人民喜歌善舞,名聞中外。

傣族男子的傳統服飾為上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衫,下著長褲,用白布或藍布包頭。男子有紋身習俗,在胸、背、腹、腰和四肢刺上各種動植物花紋。西雙版納婦女上身多穿白色、天藍色、緋色緊身內衣,外套圓領短衫,下著豔麗筒裙,長髮盤結頭頂並插上一把月牙梳。德宏地區的傣族婦女,在未婚的姑娘時期,上穿白色或緋色大襟短衫,下著長褲,腰間束小圍腰;婚後穿對襟短衫和黑色筒裙。婦女有以金、銀鑲牙為美的習俗。傣族婦女腰際都繫上一條作工精美的銀腰帶,十分寶貴,這是由母親所傳,常是姑娘的定情信物。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12: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08000051KK0361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